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是集录用、调配、任用、培训及家属安置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人事工作,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服务性的工作任务;军队转业干部(下文简称“军转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因为它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指令性任务,地方政府在接收安置军转干部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抓好落实,不能讲条件、打折扣、搞变通,更不能违背中央要求拒绝接收,即使自身编制已满或者超编,也必须接收安置好。同时还因为,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站在讲政治、求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军转安置工作的地位是由军队的地位决定的。因此,进一步有效抓好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能够积极促进经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乃至国家的和谐稳定、改革开放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意义非常重大。
据不完全统计,自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军队中先后有 400多万名干部转业,安置在全国大江南北,用另外一种方式持续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尤其是 2015 年 9 月 3 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 30 万。按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部署,2020 年前军队压规模、调结构、减员额的任务十分繁重,许多军队干部要调整分流和编余安置,大批干部要退出现役,这给地方转业安置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当前,在军转干部安置方式中,计划分配依然是军转干部安置的主渠道,也是军转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我国在 2001 年将军转安置政策由计划分配模式调整为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模式,2018 年又新增转改文职人员这一方式,但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计划分配仍然是主流的安置方式。例如:2017年,全军(含武警部队,下同)共有 8 万余名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 4.47 万名①;2018 年,全军将安排 82358 名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其中计划分配 49850 名①。由此可见,计划分配安置方式不仅确保了大批现役军人转业安置到地方工作,而且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日趋完善的安置办法,妥善解决了转业干部的安置去向、工作分配、职务安排、工资福利等问题,保证了转业干部人尽其才,各行其所。
.......................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相关学者开始了对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进行研究,然而由于军转安置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制度性、政策性且保密性等方面要求都非常高,导致当时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琐碎、片面且不够深入。进入新世纪,特别随着 2001 年《军转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出台,2018 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关于改革期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的实施意见》颁布施行、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组建成立,加之军队转业安置矛盾的日益突出,对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和模式的研究和分析逐步增多。然而,由于军队工作涉密程度较高,加之又涉及人事安排,敏感性非常强,目前我国大部分涉及军队转业干部的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出现在政府部门的会议材料、工作研讨中,其中相当比例都是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角度来分析研究,尚未完全提炼总结至学术层面。由于涉及军事秘密和人事安排,这些材料基本上都不对外公开。当前.涉及军转干部安置相关问题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只有《中国退役军人》一种,目前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人事报刊社主办。该期刊其中收录的多为工作交流性质材料,学术研究的成分比较欠缺。分别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 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选“学术期刊”“博士硕士”数据库为信息库来源,搜索“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转业安置”等涉及课题研究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组进行搜索,再在搜索结果中进行筛选,细化与本文研究比较紧密的资料,其中涉及计划分配、计划安置等直接关键词的文献较少。从仅有的国内专家学者对军转干部开展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看,主要从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方式方法、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问题及对策、国外退役军人安置举措进行研究。
1.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方式方法。研究这方面的学者主要是围绕地方政府针对如何落实好接收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所研究制定的办法举措,并客观的予以分析研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如张翠祥在《改进军转干部安置方法的思考》中从法规制度、退役金制度、退役金的筹集办法、管理服务体制、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改进军转安置工作的具体办法①。赵忠伟《论我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改革》、廖振西和杨泽南《加速建立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军转干部安置制度》、徐鹏《我国转业军官安置方式改革的路径与对策分析》,这些学者学术文章中对军转干部安置办法的创新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
第 2 章 当前我国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
2.1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的内在属性
军队干部的转业安置工作是由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依据中央政策要求以及计划安排,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工作安置的,它不同于纯劳动市场就业。它有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和突出特点,主要有指令属性、计划属性、政治属性、指标属性等四个方面属性①。
1.指令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具有鲜明的指令性特征。因为安置工作是由党和政府部门牵头主导,由国家层面负责逐级推动落实,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命令性以及强制性,富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计划分配安置工作在具体落实上,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军队干部队伍的结构改革调整决定了转业干部的数量;另一个是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接收安置的能力及水平。因此,在具体操作执行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严肃认真完成下达的安置计划任务,确保整体运转稳健有效。
2.计划属性。计划属性体现在计划分配安置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中央、政府部门以及军队三大方面、许多部门的逐级对口负责、相互通力合作,加之又属于人事安排调整范畴,使得此项工作更加敏感复杂。对搞好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的要求非常之高,需要明确安置工作各个环节、全流程的部署安排。从军队依据自身改革发展需求提出转业名额开始,转业人员的遴选及安置地域、方式的汇总,地方接收安置计划,再到依据转业干部的职级、服役经历、立功受奖、主观意向等多种情况,结合地方编制、职数实际,进行全盘整体计划考虑,科学统筹部署。由此可见,计划分配安置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计划谋略工作。
3.政治属性。计划分配安置工作的政治属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项关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改革进程,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地方党政不能必须无条件严格认真抓好落实。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直接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绩效考评范围内,且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这对党和政府部门提升安置职能,改进完善安置制度办法提出了严格要求。另外,由于计划分配安置工作的对象是转业军人,一群职业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军队服役期间时刻听从党中央的号召,为守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这项工作的艰辛和神圣,决定着退役后的安置必须由党和政府来予以保障。由此可见,做好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对维护军队稳定,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使命意义重大。
.........................
2.2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的主要方法
建国以来,全军先后有 430 多万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计划分配安置方式进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各级党委、政府面对数量庞大的群体,为积极稳妥做好安置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和规定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想法设法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挖掘潜力,积极拓宽安置渠道,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特点鲜明的安置办法。比如:针对军队转业干部中的师团职领导干部,党中央特别指出要积极稳妥安置,地方积极想尽办法,针对性空出相应领导职位,同步增加非领导职数,确保师团职转业干部妥善安置。与此同时,还配套出台了带编分配、先进后出系列针对性措施,保证了师团职军转干部重点对象的安置质量,以及总体军转安置工作的成效。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全国各地在坚持抓好上级指令性分配办法的前提下,不断尝试探索,积极实践,逐步摸索总结出在安置过程中,将军转干部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融入到安置办法中,让安置工作更加公平、人性化。2012 年,国家《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12〕1 号)出台后,全国绝大数市(区、县)都采取了考试考核、双向选择、公开择岗、积分选岗等多种分配办法,促进了军转安置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综合来看,目前全国各地区计划分配安置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指令性分配、考试量化打分分配、考核赋分选岗分配、双向选择分配等四种,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地方军转安置部门通常结合自身实际,把以上几种办法进行融合运用,进一步更好的特显公平、科学、合理,最大程度上确保人岗相宜。
............................
第 3 章 江西省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状况分析....................183.1 江西省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办法 .......................... 18
3.2 2014—2018 年江西省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情况 ........................ 20
第 4 章 国外退役军人安置的经验与启示..................27
4.1 国外退役军人安置的经验 ............................... 27
4.2 国外退役军人安置的启示 ........................... 30
第 5 章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32
5.1 改革的基本原则 .................................... 32
5.2 改革的具体措施举措 ............................ 35
第 5 章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5.1 改革的基本原则
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①,其中涉及军队干部转业安置方面的改革主要有: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军官职业化等方面的要求。在这种发展趋势指引之下,我们全面必须时刻认清当前我国军转安置制度的现状,全面深入思考下步改革的方向和路子,为解决军人退役后的就业保障寻求新的出路。
1.军转安置制度改革,必须尊重军事人才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律,进一步匹配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
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对军队人才的建设的要求也有所差别。尤其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军队内部的工作分工日益精细,对军人职业素质的需要也日益提高,迫切需要职业化军事人才来支撑军队的建设发展,从而可以预料,军人职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已做了明确,下步将要以军官职业化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军队干部制度,对当前的转业军人安置制度的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党在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军官职业化制度改革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明确。由此可见,我国今后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然选择。在研究军官职业化过程中,必须时刻学习领会党中央相关指示精神,始终以党的意志为指引,坚持津贴中国自身国情,具有中国自身特色,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转业军人安置改革。
实行军转职业化制度改革,包含的具体细节有诸多方面,超出了本文研究的范畴,故不展开叙述。但实施此项改革的最大目的,是为了留住军队中各类人才,让其能够长期安心在军队服役,持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确保军人职业的稳定,为军事人才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军官走职业化的道路,是国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最基本的一项要求,就是要确保军官职业的稳定性。其次,提高职业军人的比例,这也是军官职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
第 6 章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