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视角下互联网时代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41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梳理整理了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参与的有关问题,将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参与的具体要素进行细分,特别是将青年政治群体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力图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作为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之一,政治参与对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公民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意愿,参与到政府的管理当中来,以此来实现公民所具有的政治权利。而青年——历史表明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的这一群体,在国家的政治参与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是政治参与群体中最为活跃和最具有生气的一股力量。2017 年 10 月 18 日上午 9 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但是,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较为单一,使得我国青年的政治意愿得不到表达,并没有发挥出政治参与的主力军作用。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人类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为青年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诸如微博、博客、论坛、微信、电子邮件等已经逐渐成为青年群体获取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意见的平台。据《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 7.72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人数就有 4074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 55.8%,与 2016 年底相比提高 2.6 个百分点。同时,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7.53 亿人,较 2016 年底增加 5734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 年底的 95.1%提升至 97.5%。①根据《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民主要群体是以以 10—39 岁,占整体人数的 73.0%,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了 30%,其次是 30—39岁群体,占比为 23.5%,10—19 岁群体的占比达到 19.6%,网民在在年龄结构上仍然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青年已经成为网民群体中的主体。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使得他们的政治诉求得到表达,因此,全面认识网络环境对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避免负面因素的阻碍,对于更好地引导青年群体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
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是远远早于国内的。早在在 20 世纪80 年代,阿尔温?托夫勒,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就在其著作《预测与前提》一文中,提出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渐会成为政治参与领域当中一个新型的主题,他说:“信息是和权利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人们也渐渐明白了互联网的发展对政治参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上。凯文·希尔(K. Hill) 和约翰·休斯(J . Hughes) 就是这些学者中的佼佼者,他们在 1998 年出版例如《网络政治: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活动》(Cyber politics :Citizen Activism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 一书。在这本著作当中,两位学者主要探究的是公民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时间、具体过程和内容,从宏观的角度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学者都投入到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浪潮当中。下面笔者从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网络民主和网络治理三方面对国外的研究著作进行简单介绍:
(1)从互联网发展对政治的影响方面。纳德?巴伯在《科学与社会化秩序》一书中提到“科学的进步必将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其巨大影响力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密切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进步问题自然也会上升为政治问题”,他认为互联网技术和政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即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同时,政治的发展也带动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其著作《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中也认为,“政治环境将决定信息技术的政治功能,所以,对信息技术政治功能的判定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的政治环境的考量之上”。

(2)从网络民主的角度。1996 年,格莱姆·布朗宁出版了《电子民主:运用因特网改革美国政治》这一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所持的观点是互联网的出现为政治民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趋势。较为分散和独立的公民个体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会聚集在一起,对他们共同关注的政治、政策进行讨论,进而实施具体行动以期影响政府决策,这大大冲击了传统的政治参与。另外,理查德?戴维斯也研究了网络对于政治民主的影响。在其著作《网上政治:美国民主中的博客、聊天室与讨论群体》中,他运用了各种数据对互联网上存在的政治论坛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互联网的发展对政治民主具有积极的促进功能。
............................

第 2 章 互联网时代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基本问题阐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政治参与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参与的概念进行过界定。《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强调政治参与的主体除了普通公民,还有政治家、政府官员以及职业的政治活动者。⑧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普通公民为了影响政治决定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方式,或者为了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采取的政治行为统称为政治参与”⑨,强调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府决策的过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政治参与被定义为“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我国学者王浦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他们强调政治参与的合法性。周平则认为政治参与指的是“百姓为了去争取、兑现和维持自身的福利而加入社会政治活动的过程,通过直接和间接地方式去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强调政治参与的目标是维护公民自身权益。

传统的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政治选举,就是公民通过选举的方式影响政治结果的活动。由公众选出代表,然后由人民代表为公众表达政治诉求,间接地进行政治参与。政治选举的四种基本政治行为包括:选民登记、投票、充当候选人和参加助选活动。二是议政,即非执政党或者公众对管理公共事务的提议进行商议之后决定是否由执政党执行的行为。常见的议政方法主要有代表集中议政或分散议政,以及公众集中议政或分散议政。三是政治结社,就是有相同政治目的的公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自发地建立的临时或正式的组织。
上述学者观点可以看出,学术界认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对国家政治施加影响的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客体是一切与政治机构和政治体制有关的活动;政治参与的方式有政治选举、议政和政治结社等;政治参与的目的则是影响政府决策从而维护自身利益。参考学者观点,笔者认为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或社会组织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在遵循法律的框架下,通过政治选举、议政、政治结社等方式,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行为。
.............................

2.2 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途径与平台
2.2.1 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是指政府部门在统一信息化基础上建立的,综合本级政府内网门户、行政服务等应用业务系统的官方性网站。17据《2017 年第一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的通报》统计,全国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有 43143 家,其中,省级政府部门网站 2591 家,市级政府部门网站 17211 家,县级政府门户网站 2773 家,县级以下政府网站 17811 家。18这些政府网站为青年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渠道,首先,政府网站上所公布的政府信息是来自官方的权威数据,不但有利于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务信息的传递,也保证了青年群体所获取的政府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利于青年群体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政治讨论时不偏听偏信,不受误导;其次,从政府网站的信息青年网民可以了解该职能部门的政府行为,政府政务更为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实现青年网民对政府的政治监督;最后,政府网站所开设的“领导信箱”、“在线访谈”、“留言投诉”等功能使得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更为方便,有利于政府制定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决策。

2.2.2 网络论坛
网络论坛就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和运行平台,网络用户可以自由地参与其中,围绕某类或某个特定的问题,自主地面向公众发布信息、发表讨论、交流观点和意见的具有虚拟特征的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所熟知的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成中午就是“电子公告板”。据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 2017 年 6 月,我国网络论坛用户规模达到 1.32 亿,使用率为 17.6%,同比上升 9.3%。19网络论坛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性较为突出的官方论坛,这类论坛通常是由政府部门发起的,以主流的网络新闻媒体为依托,主要是向社会大众宣传国家政策,同时还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例如人民网“强国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以及“中青在线论坛”等;民间网络论坛就是有着共同利益关系或共同关注点的网民结合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的一个虚拟空间,民间网络论坛的议题种类丰富,大多还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或是社会现象的话题讨论,例如 2010 年的“钱会云”事件,就在猫扑等论坛引起网友的大讨论,猫扑的帖子点击 30 余万,回复 6000 多条。有人曾说“BBS 就像一堵大墙,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随意涂鸦,让别人都看到”,所以,不论是政治性的官方论坛还是民间网络论坛,它们都是民众进行社会公共信息交流与探讨的平台,使得逐渐处在政治边缘化的公民可以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利益诉求。同时,活动在网络论坛中的网民和网络虚拟组织无时不刻都关注着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此类涉及公众利益的话题非常容易引起广泛的响应,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
..............................

第 3 章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及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面临的问题 ............................ 18
3.1 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 18
3.1.1 初步发展阶段(1994—2001) ..................... 18
3.1.2 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3) ................... 19
第 4 章 国外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做法及经验借鉴 .............. 28
4.1 国外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做法 ................. 28
4.1.1 美国:综合性互联网治理模式 .......................... 28
4.1.2 日本:政府引导性的互联网治理模式 ................. 29
第 5 章 互联网时代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思路与对策 ........... 32
5.1 政府层面 .............................. 33
5.1.1 建立健全的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制度 ...................... 33
5.1.2 提高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透明度 ....................... 34

第 5 章 互联网时代政府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思路与对策

.1 政府层面
5.1.1 建立健全的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制度
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是青年网络政治有序、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国家只有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完善的制度化程序,使青年网民充分享有政治参与的权利,明确政治参与的义务,才能降低青年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理性参与,促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完善相关网络政治参与制度。第一,健全和完善网络听证制度,保证青年有序参与政治。我国的网络听证才刚刚起步,网络听证往往被所谓的“民意代表”垄断,有的地方网络听证需要事先彩排,沦为官员作秀的工具,存在参与主体不够广泛,参与平台不够专业、参与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要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的网络听证制度,包括听证答复机制和听证报告制度,保障公民最真实意愿的表达;建立听证绩效评估制度和网民评议制度,提高网络听证效果;建立网络听证问责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网络听证的质量,为青年的有序、有效网络政治参与开辟新的渠道。第二,健全和完善宪法所赋予的公民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政治权利制度,充分保障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和自由,第三,完善网络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网络建议、网络申诉、网络检举网络民主评议等政治参与制度,拓宽网络政治参与渠道,使青年能够通过合法方式行使政治监督权,监督政府行为,保障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其次要加快建设互联网管理制度。我国互联网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网络暴力、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相关制度进行规范,改变过去自发运行、没有制度约束的局面。第一要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媒体、网络平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建立具体的网络行为标准和惩处制度,规范其网络行为。第二应当建立统一的互联网管理部门,再根据内容的不同设立不同的下属监管机构,对相关的互联网内容进行监督,并将结果上交统一的第三方仲裁委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并最终将判断结果交由执法机构。第三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互联网行业辅助的联动协调管理机制,发挥互联行业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互联网管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当中,同时也承担着对民众及互联网运营机构进行普及和教育,提高互联网素养的职责。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