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以广陵区头桥特色小镇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实地调研等方法,认真查阅了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对特色小镇的定义、内涵、分类等进行了明确,学习了解了撰写本文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城市区域核心理论、可持续城镇化理论和引导型政府理论。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城市化大的历史进程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较多,在富余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少部分大中城市来接纳是行不通的,通过这几年我国一些城市出现的“大城市病”来看,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形势,对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造成了直接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各类资源要素向大中城市快速集聚,农村的可用人才越来越少、资源也越来越缺乏,这也导致了很多的农村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小城镇在大中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视作为桥梁纽带,发挥着上联城市、下带农村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再从小城镇本身的发展来看,根据国际上的一般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处在相对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8.52%。正处在国际上标准的城镇化加速阶段,可以预计,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还会持续快速的增长。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历程中,乡镇经济曾经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为宏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这几年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乡镇经济的增长呈现出迟缓、甚至倒退的状态,迫切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另外,这40年的高速发展所积累下来的许多矛盾,包括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尽快予以解决和化解。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我国现在有6个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20多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规模虽然大,但城市病特别严重,交通拥堵、房价、雾霾以及基础设施供给等问题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人口问题也愈发严重。同时,由于市场成本的变化,工业经济的转型方向是远离城市,向城市边缘、小城镇地区转型。因此,特色小镇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路径提出了新的选择,可以看作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格局。
同时,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城市作为人口、经济、信息、科技等的集聚空间,一直是现代、先进、方便、快捷、高效、卫生等的代名词,而农村虽然随着科技和农业的发展有了较高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发展速度还比较慢,发展水平落后,农村居民享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远落后于城市居民。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带动一大批村镇的经济发展和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为许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
另外,特色小镇强调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所必备的,这就要求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小镇规划要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彰显优美的山水格局和高低错落的天际线。因此,特色小镇对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助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又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
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特色小镇的定义
特色小镇是指:在大城市周边或农村集聚区,以建制镇或现有村庄为基础,逐步形成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种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或空间形态,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更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空间。
顾名思义,“特”指的是小镇要有特色,要有“一招鲜”,特色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规避城市建设中风格趋同的现象,在发展中要有支柱型的产业。“色”指的是小镇的外观形态比较动人缤纷,有宜人的风貌与宜居的环境,这也是小镇突出特色的一大途径。“小”指的是规模,与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相对,小镇的面积一般控制在10平方公里以内,人口控制在3-5万人的规模,虽然面积小,但是小而美、小而专。“镇’’与“村”相对,尽管它的规模有限,但是具有与规模相对应的城镇化的生活、生产条件。作为城镇,特色小镇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大中型城市相比,不能大打折扣。
笔者通过对当前学者研究和网络相关知识的整理,对我国小镇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整理,如表2-1所示,特色小镇可以看作是第四代小镇。
..........................
2.2理论基础
2.2.1城市区域核心理论
特色小镇通常是一个生活与工作一体化生活圈,既有10分钟的生活圈,也有就业、创业和娱乐等独立的空间,能够满足各个人的生活价值。这一内涵是在一定的“城市区域核”范围内创造的完整的就业与生活体系。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提出城市“区域核理论”。其主要内涵是:(1)人口向郊区迁移,远郊出现城市核,形成了独立的生活圈、工作圈。(2)由于郊外城市核的出现,自我维系能力不断增强,对城市的依赖程度逐渐变小,最终脱离对城市中心商业区依赖。(3)—个空间发展较为良性的城市,都有多个分离的“城市区域核”,相互支撑、相得益彰。(4)区域核形成是以就业为核心,同时涵盖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娱乐一体化等多种生活方式。万斯说:“大部分城市的居民越来越不会使用整个城市辖区,除非有特殊需要;相反,他们在一个足够相对有效地发挥自己作用的城市空间内生活和工作”。
对头桥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根据城市区域核心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特色小镇实际上就是远离城市所形成的核心区域,所以头桥特色小镇的建设也要以加强自我维系能力为目的,在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减少对中心城区的依赖,让特色小镇内的就业人员和居民在特色小镇内就能满足和实现大部分的工作生活需求,这应该成为头桥特色小镇建设中持续坚持的一个方向。
2.2.2可持续城镇化理论
为了推进可持续城市建设,一些国际组织实施了相关的行动计划和实践工作。最早的可持续城市计划是由联合国人居中心与环境规划署1991年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然而该项目主要谈的是生态环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城市建设。1994年,欧盟发起了“欧洲可持续城镇计划”。之后,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开展了内容相近的“可持续社区实施计划”。关于可持续城镇化的理论,很多国内外专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多相关成果,可以简要定义为:可持续城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围绕产业、生态、文化、政治、机制和经济等方面,全方位改善城镇生活质量,不给后代遗留负担的城镇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具有保持和改善城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能够为其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福利。
.............................
3头桥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16
3.1头桥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16
3.2头桥特色小镇建设的具体行动............17
4头桥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8
4.1存在的问题.......28
4.1.1规划设计还不够完善...........28
4.1.2医械产业投入的力度还不够大................28
5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借鉴.........37
5.1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37
5.1.1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37
5.1.2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文化小镇.............37
第五章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借鉴
5.1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
5.1.1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
格林威治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只有174平方公里,却集中了五百多家对冲基金,全球350多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中,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立在这里。格林威治是经过几十年的自然发展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可以说有市场的自然选择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启示: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纽约一小时经济圈内”,从格林威治坐火车到纽约,只需要不到40分钟,相比于纽约嘈杂的环境、高额的房价,格林威治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舒适,住房也比较的宽敞,可以在这里过上比较惬意的生活。
(2)税收特别优惠。格林威治的税收比纽约低很多,比如,个人所得税,同样是年收入为100万美元的员工,在格林威治比在纽约要少交5万美元;房地产物业税,同样是200万美元的房子,在纽约需要交税6万美元,在格林威治只需要交2.4美元。
(3)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拥有比较全的娱乐设施、健康建设设施,让小镇内的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缓解压力。配备多个心理诊所,让员工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具备严格的安保系统,严禁武器等进入到交易大厅。
.........................
结束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巨大。本文选择以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为案例进行研究,借助城市区域核心理论、可持续城镇化理论和引导型政府理论,分析头桥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色小镇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协调,尤其是在规划设计和前期投入上,需要政府下大的力气来推进,只有制定形成全面的规划,并且有实质性建设后,才会引来其他市场投资。从这一点来说,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有着引领性作用。
二是要正确认识到,市场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政府在进行了一定的投入之后,在市场可以单独起作用配置资源的领域,政府就应该放手让市场去做。但路网、水网、绿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医院、学校、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方面,政府必须自己来推进,占据主体作用的地位。
三是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坚持的最根本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推动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提升和转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另一个是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特色小镇建的怎么样,最根本的就是看产业发展的如何、人民的评价如何,这两条主线不能动摇。
四是从国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来看,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来源于长时间的点滴积累,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建成的。因此,无论是政府、市场等特色小镇的建设者,还是企业、居民等特色小镇的服务者,都要有历史的耐心,通过同心协力、凝聚合力,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略)
广陵区头桥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之MP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MPA论文文章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政府监管问题之MPA研究
- 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之MPA研究
- 协商式参与: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之MPA研究-
- 快乐、社会认同:志愿者动机差异及其激励之MP
- 流程再造视角下海口海关财务一体化管理之MP
- 建筑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困境、企业改制及对策
- 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路径之MPA研究
- 海口市秀英区环卫PPP项目监管问题之MPA研究
- 北京市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之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政策执行问题之MPA
- 社会网络、制度信任与农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
- 社会网络结构、主观阶层地位和村民垃圾分类
-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之MPA研究--
- 自媒体特征、虚拟公共场域与微信舆情治理之
- 寿光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现状及完善
- 扬州市宝带“智慧社区”建设问题及对策之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