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社会资本之MPA研究--基于滨州市的调查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40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研究MPA的毕业论文,本文立足于乡村治理的社会背景,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进行深度研究。通过滨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与外部社会资本的测量与分析,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社会资本的实证效果与影响因素进行观察与研究。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2013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将“治理”引入到政策研究领域。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神经末梢”,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2017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 12 月 28 日至 30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再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并作出工作部署。中国乡村治理的关键和最深厚的基础在于农村,提升社会资本能够加强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组织之间、村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增强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乡村治理的有序规范发展,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注入新的力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种重要的支撑资源。但是当前,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信任安全感比较弱、公共参与态度比较消极、社会网络比较内向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农村地区亟需提升社会资本。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成为了最重要的主体。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农村的社会资本具有提升作用,在乡村治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功能。一方面,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乡村信任、网络和规范基础上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又对提升乡村地区的社会资本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实现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是实现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总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能够有效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促进其健康发展,两者相互促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路径选择。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合作组织的研究
对于合作组织的概念,对于合作组织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合作组织”一词在国际上,有 Cooperatives、Farmer cooperaitves、Agriculurtalcooperatives、Rural cooperatives 和 Cooperatives organizations 等称谓,目前在国际上,对于合作社,最权威的定义来源于国际合作社联盟在成立 100 周年大会(1995年)上的归纳:“合作社是由自愿联合的人们,通过其联合拥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及理想的自治的联合体。”而我国对于合作社最权威的定义是官方颁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提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在合作组织的作用方面,Klaus Deininger 通过对服务型合作组织与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比较,认为服务型合作组织比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能够为农民带来规模效益,同时他建议政府通过一些列的措施为其发展创造条件,使服务型合作组织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6]Fultonand Giannakas 合作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得益于其具有严密的所有权结构,这对于监督企业管理人员、市场交易成本的减少、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7]赵泉民、井世洁认为合作社组织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社会“碎片化”的现实中对于村庄的治理以及乡村公民共同体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8]罗光华指出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有利于乡村社会资本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实现乡村治理中的“善治”。

.......................

2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概念与分类
2.1.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概念界定
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概念都没有达成一致。查看学术文献发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表述都有所提及,学术界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概念的理解依旧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不过从其内容上看都倾向于将其隶属于经济合作组织。
本文在比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如下界定:“农民基于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围绕生产、销售、加工等农业生产的需要,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则组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8]其内涵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9]的主体是农民,或者更加广泛意义上应该是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是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的,也就是在我国进行农村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组织的;是一种基于自主、自愿、公平、民主、互利原则建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1.2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特点
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发展数量逐年增加,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多样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念的多样性。如前文所述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称谓,本文采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称谓,这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区别,包含了农民这个参与主体,但是也涵盖了其他主体,同时“农村”一词具有综合性,囊括了前面提及的所有类型,表明这种合作组织是基于广大农村地区所成立的一种专业合作组织;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人员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都是农民身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一些能人等都可以参与。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形式多样,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特点。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程度的加深,合作产业由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扩展到农机、植保、民间工艺、旅游休闲农业等多领域,合作形式呈现出政府推动、企业带动、能人引领、农民自发等多种形式。
(2)专业性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专业性或者专门性,其与农产品行业紧密相关,例如有些合作组织以技术为导向,专门为成员提供专业性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的发展,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专业化生产,同时要及时跟踪市场反馈的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科学的、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要时时监控市场信息,进行农业订单的调整与生产。另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其专业分工上,这种分工更加的精细与标准。
.............................

2.2 社会资本的一般理论
2.2.1 社会资本的内涵与结构要素
一般意义上讲,真正使社会资本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就是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帕特南认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他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33]在他看来,信任、规范和网络共同构成了社会资本,其中信任是社会资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是维持社会交往的基本情感之一。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比较权威的社会资本概念就是帕特南的定义。在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时,均采用的是帕特南的定义。如,姜振华[34]、梁莹[35]、黄晓东[36]等。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帕特南对于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社会资本的结构要素来源于其概念,由于定义的不确定性,因此社会资本的结构要素也不尽形同。尽管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概念没有一致定论,但是对于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的理解趋于一致,都把“信任、规范和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基本结构要素。社会资本可以看作是从社会结构资源获取的社会资源,它以信任为基础,以关系网络作为载体,以互惠规范为内容。
(1)信任——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要素
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和基础要素,在社会资本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帕特南的研究社会资本有助于帮助人类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关系,成为凝聚集力量的粘合剂,信任是促进合作的一个包含最广的因素,而社会资本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加强行动者之间的信任才能实现。信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有自我强化和积累的倾向。一次成功的合作就会建立起联系和信任这有利于完成 其他不相关的任务时的合作。只要人们坚持维持互惠和信任,信任就会因使用而增进,如果不使用就会迅速退化。信任具有增殖性。它有助于解决集体协作问题,增强内部凝聚力,从而提高生产力以更有效地实现特定的目标。社会资源嵌入在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中,这种社会资源能否转化为社会资本,关键在于建立于起行动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因此,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最基本的基础要素。
(2)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形成的行动要素
社会资本具有嵌入性的特征,即有利于行动的社会关系和资源镶嵌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中。正如波茨所说,关系网络具有以下特征:互惠交换、强制信任、价值内化与动态团结,正式这种由于受到理性驱动和文化、规范驱动而形成的不同特征,使得嵌入于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具有了特定的基础。帕特南在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中,将关系网络称之为公民参与网络。同时他强调正是人们在社团和组织中的相互作用创造了公民交往的横向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关系网络架构起了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复杂网络,提供了一个行动环境,因此,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形成重要的行动要素。
.........................

3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社会资本的运作逻辑................................. 15
3.1 社会资本的功能........................................15
3.1.1 降低基层治理的交易成本....................................15
3.1.2 增强政府与公民互动的黏合性......................... 15
4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社会资本的测度:基于滨州市的实证分析......................................21
4.1 研究设计...............................21
4.1.1 社会资本指标体系的构建.............................21
4.1.2 问卷设计的说明................................................22
5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社会资本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4
5.1 存在的问题..................................34
5.1.1 被组织的合作:缺乏持续稳定的信任............................ 34
5.1.2 同质性的内部结构:整体性的网络松散........................ 35

5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社会资本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5.1 存在的问题
5.1.1 被组织的合作:缺乏持续稳定的信任

“组织化”在中国学术界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农民组织问题出现了两种相反的思路:“组织农民合作”和“农民组织合作”,在这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不一,现在显然已经不是农民该不该组织、想不想组织的问题,而是如何组织,与之匹配的也出现了两种理念:“让农民组织起来”与“把农民组织起来”,前者是尊重农民在合作化组织中的意志和权利,凸显的是农民的主体性以及政府的客体地位,强调的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生型;而后者强调的是农民以外政府的主动性和强制力,可以看出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是一种外源型的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学政界”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视与研究,加之国家政策的回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与完善,两者共同促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这种“量”很多事存在宏观的数量上,深入内部发现存在“被组织化”困境,形成了“合作悖论”,掣肘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质”的完善和合作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造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民间性”缺失,使合作组织的发展缺乏持续稳定的信任,影响专业合作组织的信任资本提升。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中,系统信任的增量要低于人际信任的增量,合作组织内外部的人际信任相差不大,可以看出不管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还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外部,都存在着人际关系存量较高的深度社会资本,这种深度社会资本的存在加之“被合作被组织”的被动型,长期以往会导致合作组织的封闭性,对于系统的信任度会越来越低,如果一旦人际关系受到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人际信任也将遭受挑战,进一步对乡村治理中的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社会信任可能会再一次遭受断裂。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