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上市公司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75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研究结论总体上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可以认为传媒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但也存在差异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传媒企业家的任职经历越丰富,与其他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企业绩效尤其是短期盈利水平有促进作用。这个实证结果与理论推断一致。企业家拥有的横向关系网络,即拥有市场关系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异质性的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和人际网络进行资源配置通常比市场更具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传媒业这类以意识形态属性很强的行业,难以避免政府会发挥引导作用。而随着市场化的进程,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下,企业家利用自身拥有的市场资源可以减少市场进行自由的资源配置产生的弊端,从而缓解企业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矛盾。其次,通过在数据收集和统计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现今的传媒企业的主营业务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仅局限于新闻、出版、影视等主流业务,更明显的向互联网、网游、文娱甚至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干预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市场的竞争机制对于传媒企业开展多业态经营起到主要作用,市场的作用越发明显,因此传媒企业家掌握市场关系尤为关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现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媒类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中,传媒产业能否成功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关乎到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否能够引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根据《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披露,我国传媒产业总体产值在 2018 年度达到了 20959.5 亿元,突破了 2 万亿元大关,占据了世界传媒产业规模的七分之一,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体量总体相匹配,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态势趋于稳健[1]。2018 年我国传媒行业的总体产值增长率为 10.5%,与 2017 年产值增长率 16.6%相比有所下降,但已然稳定在10%以上。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提高 6%~6.5%,参照此发展速度,相关研究提出,2019 年我国传媒产业总体增速将放缓至 9.2%,产业规模将达 22887.8 亿元。传媒行业增速的放缓主要归因于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不足[2]。因此,传媒企业能否把握业态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努力提高绩效水平,传媒企业家的资源与能力发挥着重要。
传媒企业家是推动传媒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传媒产业市场主体的重要资源,更是传媒业改革发展的探索者、推动者,对传媒企业乃至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作为企业发展的带头人与领军者,不仅在战略规划制订、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也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更为丰富的资源,从而帮助传媒企业在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浪潮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企业绩效。
我国传媒企业的管理者主要来源于以下两类职业:一是从事新闻记者、编辑或者媒介工作等业务骨干,这类管理者职业素养和传媒业务能力较强,具有丰富的新闻业务、资讯传播等工作经历;二是由政府或传媒类国企相关宣传单位直接“空降”,这类企业家有较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或宣传工作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4]。因此,传媒企业家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在传媒企业中占据特殊的地位。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传媒上市公司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传媒企业绩效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对应假设并结合模型验证结果,推定理论意义,将理论延伸形成传媒企业家社会资本构建的指导方针,为现代传媒企业绩效提升拓展新的方式和现实路径。当前,我国政府正加大对文化、传媒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传媒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此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图揭示传媒企业家社会资本提升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更好地实现传媒企业有效获取高绩效,有力推动传媒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的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维度构成,深入拓展传媒企业家社会资本各维度的具体内容,以不断完善和充实传媒企业家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为止,关于传媒行业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非常少,已有的研究中尚未有针对传媒行业这两个研究因素的实证分析。因此,研究传媒行业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绩效的影响机制,有利于完善当前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填补传媒行业该实证研究的空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其次,可以丰富企业家层面社会资本的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和测量方法十分丰富,对行业背景依托较大,也会随着研究者切入角度和研究重点的不同而产生差别。细分至传媒行业企业家层面来说,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涵和测量更应依据行业属性而定。本文结合传媒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传媒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试图从传媒行业的视角验证企业家社会资本和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的可靠性。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社会资本理论
皮埃尔·布迪厄(1986)首次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系统性描述,他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明确表明了社会资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会关系,它可以促使群体中的成员个体获取群体掌握的资源;二是这些资源本身的数量和质量[5][6]。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群体或组织中的成员身份相关。其关注点是个人通过参与群体性活动而获得收益,以及通过精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来创造这种资源。通过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可以把个人的资源转化为集体的、公有的利益。也就是说,通过获取社会资本,行为主体可以获取经济资本,提高自身文化资本,搭建与制度化机构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功效就是个人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对社交活动的参与来获得收益。
在社会资本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热点之际,詹姆斯·科尔曼(1988)对社会资本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他的研究影响也最为深远[7]。科尔曼按照社会资本的功能,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其是由社会结构的某个方面组成,可以促进在该结构中的个人的特定行为。换言之,对社会资本的掌握,决定了行为主体的特定性活动能否实现。社会资本不是由特定的个人创造产生,也不依赖于物质生产过程。社会资本的创造、维系和消逝依附于各种因素: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社会网络的封闭性、集体性的意识形态和需求的满足等。社会资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贬值,这就需要个人通过更新和再创造来保持社会资本的功效[8]。
亚历詹德罗·波茨(1995)对社会资本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较精细和全面的表述。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处在社会网络或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的成员个人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9]。并且社会资本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其中又分为理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10]。理性嵌入建立在双方秉承的互惠的预期基础上,但当双方身处更广泛的社会网络中时就衍变为结构性嵌入。波茨的理论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两个价值[11]。一是,不同主体之间社会关系存在差异性,这是个体所在社会网络不同特征的结果,可以看作是个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相辅相成的结果。二是,分析社会资本结构化背后的不同成因,可以从自我嵌入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动力、动因和社会结构理论来理解和定义社会资本。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了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方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的地位不仅依赖于股东的资本投入,也与企业利益的相关者密不可分。这其中就包括企业债权人、供应商、员工、政府、消费者、环境等[18]。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各学者在对社会责任的研究当中,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开始萌芽,相关概念也呼之欲出。1963 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首次为利益相关者做出明确的定义。该定义与企业挂钩,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影响企业利益的群体,没有这一群体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1984 年,Freeman 发表著作《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宣布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式成立。该理论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会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作用,或者会受到组织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个人或群体[19][6]。该定义涵盖范围广阔,将环境保护主义者、政府、社区等各主体均纳入利益相关者范畴,在此后学者的研究当中被广泛引用。随后,又有多个国外学者,例如布莱尔(Blair)、米切尔(Mitchell)、多纳德逊(Donaldson)和克拉克森(Clarkson)等,对该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内涵划分,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体系。其中,Blair(1995)提出,利益相关者是对企业具有贡献性投入的团体,并且该团体由于高度的资产投资而承担了投资风险[20]。Clarkson(1995)早期提出,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中投入实物、人力和财务资本等或者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而必须承担风险的主体[21]。随后又补充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及其经营活动拥有索取权、所有权和利益要求权[22]。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开展了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学者观点。贾生华、陈宏辉(2003)沿用了 Freeman 的广义概念将利益相关者进行定义,认为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了相关性投资,由此也分担了企业部分经营或企业活动的风险,企业的决策需要考虑这部分主体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或补偿[23]。王竹泉(2003)认为,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通过达成契约或协议等方式维持与企业间的关系[24]。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分别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或者制度和环境资本,试图通过企业获取无法由自身得到的合作利益。在此前提下,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和决策,其目标不再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而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最优化,从而达到总体权益最大化[25]。


...........................


3 行业分析与研究假设 ................................... 15
3.1 传媒业及传媒上市公司相关分析 ............................... 15
3.1.1 传媒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 15
3.1.2 传媒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现状分析 ............................ 17
4 研究设计 .............................. 24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24
4.2 变量设计 ................................ 24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28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8
5.2 相关性分析 .............................. 30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的样本数据为 2018 年我国 121 家具有代表性传媒上市企业相关数据,根据指标的描述性统计,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三个衡量指标在不同企业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家纵向关系网络 EVN 最大值是 31,最小值是4,均值近似值是 11,表明传媒企业家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企业家的纵向关系网络较广泛。企业家横向关系网络 EHN 最大值是 24,最小值是 1,均值近似值是 5,表明传媒企业家的整体任职经历较为丰富,平均在 5 家左右的企业任过职。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 ESN 最大值是 21.87,最小值是 9.749,均值是 17.943,表明传媒企业的无形资产投入整体接近样本企业峰值,企业较注重对声誉的投入。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传媒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构建了传媒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系模型,并针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论总体上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可以认为传媒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但也存在差异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传媒企业家横向关系网络对企业绩效有提升作用

传媒企业家的任职经历越丰富,与其他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企业绩效尤其是短期盈利水平有促进作用。这个实证结果与理论推断一致。企业家拥有的横向关系网络,即拥有市场关系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异质性的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和人际网络进行资源配置通常比市场更具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传媒业这类以意识形态属性很强的行业,难以避免政府会发挥引导作用。而随着市场化的进程,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下,企业家利用自身拥有的市场资源可以减少市场进行自由的资源配置产生的弊端,从而缓解企业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矛盾。其次,通过在数据收集和统计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现今的传媒企业的主营业务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仅局限于新闻、出版、影视等主流业务,更明显的向互联网、网游、文娱甚至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干预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市场的竞争机制对于传媒企业开展多业态经营起到主要作用,市场的作用越发明显,因此传媒企业家掌握市场关系尤为关键。

(2)传媒企业家纵向关系网络对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
对于企业家纵向社会资本,即企业家拥有的政府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学者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出的差异较大。本研究结论与孙俊华等(2009)、马丽媛(2010)的研究结论相反。这几位学者的结论表明企业家纵向关系网络可能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说明企业家与政府之间联系过于密切可能导致企业绩效的低效。究其原因,可以从企业家的个人能动性方面进行解释,邹国庆、高向飞(2008)认为企业家任职经历中,在政府部门的行政级别越高,会出于“面子”,自身能动性越难以发挥,因此对企业绩效的提高会产生限制性。 但传媒行业有其特殊性,传媒企业提供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类产品服务都需要在国家和政府指导之下,因此企业家拥有良好的政府资源势必为企业发展带来优势。同样,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样本数据中的所有国有制的企业家都拥有丰富的政府任职经历,大部分还拥有在各地区宣传部担任领导的经历,这对企业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提供了便利。因此,在传媒行业企业家拥有的政府资源尤为重要,值得企业花费成本搭建与政府资源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