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76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研究,本文围绕“商业模式创新以怎样的路径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这一研究主题,形成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认为,成功的企业势必会有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或者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而不断调整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绩效。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要研究何种商业模式创新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类型进行划分,通过对文献的搜集与研究,本文发现(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都比较明显,都是企业关注的核心设计,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会针对自身以及面对的市场情况,对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竞争法则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工业经济时代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数据化、信息化将设备、人、企业等各种类型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网络经济的运行形态和构架。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竞争常常是一对一的“零和”竞争。而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其竞争形态也由个体竞争逐渐向整个交易网络的竞争演变,价值创造的过程也呈现了单个企业的行为演变成为网络间企业成员的协同活动。
网络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创造了全新的空间,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市场变得更加不确定,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数据、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伴随着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逐步融合,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将被彻底颠覆,行业竞争规则被彻底改变。可见,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经济催生了企业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因此,企业在新经济下,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则。
企业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传统经济下价值创造的过程则完全出自企业自身的努力。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创造价值成为主流的企业理念,通过价值网络来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而赢利得到了企业广泛的认同。网络创造价值的理念主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价值创造源于内部;其次是竞争者对价值的反噬及合作者辅助的价值创造;三是价值创造会受到供应商辅助与顾客的议价影响。商业模式是企业与顾客、合作者和供应商共同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体系,显然,这是一种跨边界的运营体系,包括了企业自身、合作者、顾客的协同活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使得上述价值创造过程成为可能。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对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的理论意义
商业模式创新旨在为所有相关方创造总价值,它通过共同定义整体价值链,或者说在交易中创造的总价值,为核心企业价值的获取奠定了基础,这可以被视为公司价值获取潜力的上限。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注意到,商业模式创新也共同决定了焦点公司的讨价还价能力:创造的总价值越大,核心公司的讨价还价能力越大,核心公司所能获取的价值也就越大。商业模式创新这个理论提醒管理者必须十分注重生态系统的建设,因为不论你是核心企业还是相关企业,都是生态圈的一员,自身利益的获取是和交易方密切相关的,所以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如何能与交易各方在互动中得到收益,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Zott & Amit, 2010)。

本文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构念内涵、特征以及研究流派进行了梳理,对战略管理相关研究具有深化作用。在 Miller(1996)将效率与创新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进行研究之后,Zott 和 Amit 发展了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Zott & Amit,2007),研究发现,效率型和新颖型这两类主题的商业模式创新都能提升企业绩效,且这种关系不受环境的调节作用(Zott & Amit,2007;Aziz & Mahmood,2011;Brettel et al.,2012),然而,由于上述理论的研究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研究对象也主要为欧美电子商务企业,因此,该理论在中国转型经济下是否仍然适用,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本研究从商业模式创新的两种主题——效率型和新颖型入手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绩效的作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并且本研究在中国情境下补充了商业模式创新有关理论。

...........................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
2.1.1 商业模式的概念
目前为止,商业模式一词的定义还没有取得普遍的共识。现在该概念定义的多样性对理解此概念的构成以及究竟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这些概念定义类别可以被称为经济的、经营的和战略的(Morris,2005)。
自从电子商务出现以来,学者和商业从业者对于商业模式关注的讨论越来越多。“商业模式”一词在信息系统、管理和战略研究中越来越流行(Hedman & Kalling,2003)。对信息系统的企业研究发现,企业能够为客户建立其所需的价值体系并将市场遇到的机遇成功转化为效益的举措就是商业模式的概念(Rajala & Westerlund,2007)。在新企业创建的过程中尽快建立起清晰的商业模式是非常重要的(Barringer & Ireland,2006),因此商业模式在创业研究中得到了很多的关注。总之,由于研究关注的视角不同,因此,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研究焦点。
很多学者把商业模式看成是一种企业如何赚钱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是一种指导其如何赚钱,即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Rappa et al. 2004),是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Afuah et al.,2001)。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得到并维持其收益流的一种逻辑表达(Stewart et al.,2000)。Itami 和 Nishino(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盈利模式,也是商业传递系统和学习系统。这个视角关注商业模式对于企业投入商业化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Chesbrough 和 Rosenbloom(2002)从技术角度出发,认为商业模式是技术与盈利模式协同实现经济价值的逻辑,强调其在将技术潜质与市场结果联系起来的作用。与此观点一致,Casadesus-Masanell 和 Ricart(2010)指出,商业模式反应的是关于组织运作方式的一组管理选择,例如薪酬实践、采购合同或所用资产。根据这种观点,商业模式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与这些选择的后果有关,例如低成本或节俭文化,这些描述了“企业的逻辑”(Casadesus-Masanell & Ricart,2010)。另一些研究者则希望用更为简洁的方式来定义商业模式,McGrath(2010)建议通过使用两个关于管理选择的核心理念来思考商业模式:业务单元(即,你出售的,并且有人准备支付的东西)和关键指标(即,用于销售这些单元的一组活动)。

........................

2.2 市场导向研究综述
2.2.1 市场导向的内涵及测量
(1)市场导向的内涵
通过对市场导向理论文献回顾发现,关于对市场导向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还未取得统一,由于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市场导向进行阐述,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对市场导向认识的深化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自 Drucker(1954)提出市场导向后,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对市场导向进行初步的探讨。对市场导向定义的概念性探讨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特征(于洪彦 等,2007),Lawton 和Parasuraman(1980)对市场导向的认识最具有代表性,市场导向包括:对顾客关注度、营销协同性、营销与战略匹配性、营销专业性等四个特征。
90 年代后,学者们对市场导向的研究进入集中的探讨阶段,在这过程中,由 Kohli 和Jaworski(1990)、Narver 和 Slater(1990)的研究为标志,对市场导向内涵的认识,实现了一个从概念化的理解到操作性定义的转变。
Kohli 和 Jaworski(1990)将市场导向定义为:与现有和将来消费者需要相关的市场情报的产生、传播与扩散以及组织的反应能力。Narver 和 Slater(1990)将市场导向定义为:组织文化以及诱发创造价值的行动过程。上述学者的定义被后来的学者归纳为分别代表着市场导向的文化观点及行为观点。学者们认为市场导向的感知并响应顾客的需求应该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效应。

然而在 1990~2002 年期间关于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表明,仅部分研究文献支持这一结论,还有少数研究得出了相反的观点(Fred,2003)。有的研究者甚至对此提出了质疑,其认为企业运用市场导向战略并不能使企业绩效得到增长。Hamel(1994)反而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处于危险的境地就是市场导向造成的,因为这种导向使得管理者仅仅关注当前顾客的需求。甚至有学者发现,企业长短期绩效发展成负增长是由于市场导向导致的(Berthon et al.,1999),因为市场导向战略会使企业的营运目光变得短浅(Frosch,1996),

一旦过度的关注于客户喜好的趋势,就会纠结于当前顾客的需求,从而失掉市场竞争力(Christensen & Bower,1996)。一些学者断言,过于关注当前的客户会使企业对新兴市场的需求变得不敏感,常常导致它们失去行业领导地位 (Christensen & Bower, 1996;Narver et al., 2004;Peter Yannopoulos et al., 2012)。因此,有必要解决潜在客户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Narver et al., 2004)。

..............................


第 3 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41
3.1 交易成本与效率理论 .................................. 41
3.2 创新与企业能力理论 .................................. 42
第 4 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57
4.1 问卷设计 ......................... 57
4.2 样本选择 ......................... 59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67
5.1 样本与数据 .......................................... 67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67

第5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5.1 样本与数据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并筛选数据,得到 230 份具有有效性的问卷。有效样本中的企业行业背景覆盖了多个领域。所选样本企业的一些基本数据特征,详见表 5.1 所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商业模式创新以怎样的路径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这一研究主题,形成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6.1.1 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认为,成功的企业势必会有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或者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而不断调整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绩效。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要研究何种商业模式创新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类型进行划分,通过对文献的搜集与研究,本文发现(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都比较明显,都是企业关注的核心设计,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会针对自身以及面对的市场情况,对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是将此前没有参与的交易方纳入进来,再有就是以新的方式将交易方连接起来,形成新的交易机制。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性的运营方式为中心,刺激客户的购买意愿,扩大企业本身在市场上的所占份额。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偏重于实施降低运营成本的策略或者制定全新的价格模式。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起点就是定位,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价值。
本文采用 Amit 和 Zott(2007,2008,2010)的观点,将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两个研究维度来进行研究,分别讨论它们与企业长短期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采用了 Zott 和 Amit(2007)开发的成熟量表,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当企业选择采取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企业中的短期财务绩效以及长期市场绩效均能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运营期间会经过一定的磨合期和实验期,所以,其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呈现削弱的作用,但是一旦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就会提高企业长期市场绩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