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嵌入、创新联盟选择与企业创新绩效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86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企业面临错综复杂的易变环境,并致力于加强自身核心能力建设,同时不断寻求能够为自身所用的外部资源,形成企业间的多方共赢局面。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基于发挥企业各个核心竞争力的合作创新形式,进而形成全球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的创新网络。该网络的形成会在网络成员中进行资源的取长补短,这种多方共赢与资源互补势必会加速企业间的科技交流,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奠基人 Chesbrough(2004)指出,当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对于资源共享达成共识,此时企业既可以从内部、也可从外部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因此对于市场化渠道和创新而言,内部和外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全球性的创新网络将企业的视野扩展至全世界,在借鉴开放式创新和创新网络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企业创意和实践案例,将全球的创新资源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必行之路。自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于经济发展的开放观念是稳定和持续的,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水平,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龙头,很多跨国企业以资本融合和技术合作的多种方式,将创新网络资源配置到中国市场,这加剧了中国本土创新网络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亦为中国企业能够嵌入到国外创新网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先决条件。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1.2.1 问题提出
通过以上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嵌入创新网络、选择创新联盟和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但对于企业嵌入行为与技术创新联盟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研究还少有涉及,对企业行为模式的差异是否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差异还存在着争论,同时对企业网络嵌入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路径研究还鲜有涉及。据此,本文结合社会网络等相关理论,从不同层面上,探究企业网络嵌入性的差异对其创新联盟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最终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具体来说,本文将以三个子问题为核心线索来展开讨论与分析:
1.2.1.1 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结构位置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理解企业网络嵌入的形成动因和作用机理对于深入理解网络理论至关重要。然而,在企业嵌入创新网络和其结构位置差异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的研究中,多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收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关于企业嵌入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只有深刻了解企业网络嵌入的具体作用因素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企业才能更加自觉努力去明确了解自身在创新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何种位置才能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网络的动态形成和演化过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出发,深入探究企业参与和选择创新联盟的动因和形成机制,并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结构位置、企业选择创新联盟、以及两者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做出进一步分析验证。
1.2.1.2 企业的网络嵌入性对于创新联盟选择行为有何影响?
Hooker(2009)、龙勇(2011)等学者均强调,选择并参与合适的创新联盟是企业参与创新联盟后所要实现的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其中一个关键的作用机制正是在创新网络中企业所处的结构位置。然而,现有研究虽然部分地探讨了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但尚未有足够的实证成果揭示网络结构嵌入的差异对选择不同联盟类型的影响。而组织惯性和管理传统会使企业在组建或参与联盟时采取与单个企业较为类似的管理方式。但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当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处于迥异的结构位置,却参与相同的创新联盟,或者相同的结构位置参与相异的创新联盟能否获得一致的创新绩效水平却是个疑问,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又一重点。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创新网络文献综述

创新被定义为新想法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组织过程的再造等(R. Schroeder 等,1986)。创新是组织内部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Tranfield D等,2003),被认为是企业增长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石。Schumpeter 认为创新是一种专注,这种专注使得创新行为者能够从市场中获取新的想法或创意(Hardy,1945)。日益严峻的全球竞争和技术的快速变化导致企业之间需要通过合作以开展“创新流程”(Gassmann O,2010)。 企业仅依赖于在其边界内部产生的创新所需的必要知识已不再可行。因此,跨组织边界的知识协作和交流日益盛行。Teece (1989)认为外部知识来源对于企业内部创新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Chesborough(2004)通过创造“开放式创新”一词来形式化这一概念,他提出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外部实体的知识流入/流出,旨在加速创新过程,扩大外部创新市场。外部知识可以替代内部知识或补充内部知识(Love J H,2009)。从而,创新不仅可被视为一个技术过程,其更应被视为一个社会过程。这些过程往往根植于社会化的经济关系中,是社会网络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交流和反馈的结果。因此,社会网络和由此产生的社会资本对个体行为者和组织层面的创新均有重要影响,也由此催生出了巨大的创新网络。Freeman 最早提出了创新网络的概念,他认为创新网络是一种制度安排(Anderson P W,1972)。创新网络的存在能够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这类组织可能发生在行业层面、区域层面或国家层面。但是,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创新网络的构成通常由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所组成,包括公司、大学、技术研发部门等(Tura T,2005)。有时,创新网络具有更松散的结构,并且不受合同协议的约束,如公司间网络(Tse C Y,2002) 。组织间构成的创新网络受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和惯例的支配。而社会网络分析将有助于创新决策者制定政策以促进创新网络的发展。创新网络的早期研究多集中于网络的技术、经济方面,而现今的研究已发生了改变,转向于社会网络和对创新能力影响的其他方面。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支柱之一,包含企业所拥有或能够获取的知识、经济和物质资本等。

.........................

2.2 创新联盟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企业目标之一,其中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能力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通常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聚群特征,其最终形式是结成创新联盟(约瑟夫.熊彼特,2007)。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创新联盟已成为企业获取和保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成为“20 世纪最重要的组织创新”。因此,企业从长远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在市场竞争中权衡利弊,为保有和获取竞争优势,开始由竞争转至合作,从合作中得到自身短缺的资源与能力,因此企业对所实施的创新战略进行再定位,向合作创新转变(张巧潮、何任,2010),构建创新网络与创新联盟组织(Jose M,2004)。
为了更好的对创新联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本文应用 CITESPACE5.3软件进行了创新联盟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并分别从 WEB OF SCIENCE(WOS)核心库和中国知网中的 CSSCI 库中分别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

2.2.1 创新联盟的知识图谱分析
与前文所述相同,首先针对创新联盟的文献进行检索,所分析的英文文献来源于 WOS 平台。检索以“innovation alliance”为主题,时间跨度为 1992 至 2018年,在类别栏中选择了 management、business、economic、public administration、environmental studies、geogrophy 等六个研究领域,最终获得 2056 篇文献,其中管理类文献数量达到 1547 篇,约占整体检索文献的 75%左右。表 2-5 为自 1992至 2018 年间,每年以 innovation alliance 为主题的文章在 WOS 中的数量。其中,从 2009 年以来至今,文章发表数量达到 1465 篇,超过了发表总量的 70%以上。这些数字表明了近十年左右研究学者对于创新联盟的关注程度。在中国知网平台,同样以“创新联盟”为主题,时间跨度为 2000 至 2018 年,选择 CSSCI 文献数据库,主要聚焦于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最终检索出 936 篇文献,如表2-6。其中,近十年的文献量同样占据总量的七成以上。

........................

第 3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4

3.1 概念界定 .......................... 34
3.1.1 高技术企业 ................................. 34
3.1.2 创新联盟 ................................. 35
第 4 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44
4.1 概念模型 ....................................... 44
4.1.1 概念模型的逻辑基础 .................................. 44
4.1.2 概念模型的构建 .................................... 44
第 5 章 实证研究设计 ............................... 58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 58
5.1.1 样本选取原则 ..................................... 58
5.1.2 样本筛选及处理 ........................................ 59

第 6 章 实证结果与讨论

6.1 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表 6-1 中的模型(1)为企业创新绩效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控制变量主要包含分行业专利数量(IND)、企业年龄(AGE)、企业研发投资(INV)、前三年专利累计量(PRE_PA)、企业成长能力(PRO)和网络密度(DEN),由回归结果可知,IND、AGE、INV、PRE_PA、PRO、DEN 六个控制变量均在 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控制变量选择合理。

6.1.1 网络中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

表 6-1 中的模型(2)为网络中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关系检验,由回归结果可知网络中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系数显著为正(α1= 0.0544,p < 0.1),且在 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网络中心性对滞后二年的专利申请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意味着高技术企业越处于网络中心,越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假设 H1 得到了支持,假设 H1 成立。

6.1.2 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

在表 6-1 中的模型(3)是企业的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关系,表明结构洞与企业的创新绩效之间的系数显著为正(α1= 0.132,

p < 0.05),且在 1%水平下显著。说明在创新网络中,当高技术企业拥有丰富的结构洞,其可能会以中间人或者桥梁的身份控制信息的传递,有时甚至由于某些原因而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扭曲,影响了下游企业信息的接受正误,同时其结构洞丰富,能够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其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组、分类、转化和吸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创新产出奠定了基础,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假设 H2 得到了支持,假设 H2成立。
.........................

第 7 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通过前文的理论综述和研究假设可知,高技术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通常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实现,形成了联网行为,从而构建了创新网络,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往往处于不同的结构位置,因此在研究网络嵌入时从结构嵌入维度进行。高技术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处于怎样的结构位置会促进或消弱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因此本文提出了假设 1-1至假设 1-3。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信服度,本文首先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中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主要从三个方面选取了控制变量,行业特征方面应用分行业专利申请量(IND)、创新网络整体特征方面选取了网络密度(DEN)、企业特征方面选取了企业专利累计量(PRE_PA)、研发投入(INV)、企业盈利能力(PRO)和企业年龄(AGE),最终得到了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控制变量。由于本文选取的因变量为非负整数,因此采用负二项回归,主要观察回归结果中的 Likelihood 值、LR 值和 LR Prob,表 6-1 中的模型(1)的回归结果验证所用控制变量均与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且全部在 1%水平下显著 Likelihood 值、LR 值和 LR Prob 也均在合理范围内。在分别加入网络中心性、结构洞、结构对等性这 3 个自变量后,控制变量仍然显著,3 个自变量亦均显著,其中网络中心性与结构对等性呈一星显著,结构洞呈二星显著,与企业创新绩效全部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的 1-1 至 1-3 全部得到了支持。企业的网络中心性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也就是说,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被汇集于该企业节点,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企业拥有的结构洞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当企业拥有丰富的结构洞,成为了创新网络中链接不同企业之间的“桥梁”或者“中心人”,它能够控制信息的流动方向与流动容量,将有利于自己创新提升的信息进行处理吸收,而可能影响其竞争地位的信息加以控制,防止知识泄露,最终提升了其创新的地位与能力,进而提升其创绩效水平;企业的结构对等性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结构对等性的特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可替代性,企业位置的互替性,企业之间沟通更加便利,彼此之间更易模仿与借鉴,这种结构相似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励,当企业的竞争意识落后或者未努力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往往即被相似的企业所替代。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企业处于上述所提及的任一网络结构位置均会有效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因此激发企业不断的采取有利于提升其竞争地位、竞争优势的活动,其中创新则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