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 2015 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措施,并相继提出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和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举措以来,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号召,贯彻落实各项具体创业鼓励政策,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创新创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市场环境,持续推动着“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自此我国创业热潮越来越高涨。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 2149.6 万户,其中新设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占总新增市场主体比为 98.9%;新创企业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仅 1-9 月的新设企业数量就高达 501.2 万户,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11.1%,平均日新设 1.84 万户。
随着新创企业的增多,创业活动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首先,创业为我国经济的前行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业活动不仅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而且在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布局并促进 GDP 增长方面,也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次,新创企业已成为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据统计,2018 年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 40%,出现了以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客、众创空间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最后新创企业作为促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政府部门各项鼓励创新的政策引导下,不断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2 研究意义
本文针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内在关联性,通过对关键组织核心能力传导作用的研究,意在找出新创企业的绩效将受到企业家何种社会资本的影响以及影响的路径。聚焦于企业家的微观创业行为,研究企业家与自身创业环境发生各种互动式网络关系,对从理论上探讨创业“黑箱”,进一步指导新创企业家如何通过自身关系网络建构,培养企业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验证社会资本理论在新创企业的普适性。纵观国内现有的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大多从企业组织层面去考量,而从个体社会资本层面出发的研究并不很全面,且集中在对成熟企业高管个体研究,对新创企业来说不具有普适性。考虑到中国传统人际关系这种非正式体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采取基于关系网络的成长策略对企业最为有效[4],结合企业家在创业企业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5],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运用将对企业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研究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性、实证性研究,可以验证社会资本理论在新创企业中是否具有普适性。
(2)丰富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基于企业家所嵌入的外部社会网络而开展创业研究,探究创业企业家非自身的自我中心式外部社会资源对初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而企业家在企业创立初期可能自身的外部资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企业家来自亲缘、学缘与业缘的先赋性社会资本,通过实证研究来检测多种维度下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3)深化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本研究将企业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纳入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框架中,将创新能力的研究不同于传统的技术创新观,而是从创新产生的内在动力视角出发,引入“感知—应对”模型,探究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将营销能力也看作是动态发展的,从营销能力流程整合的视角探究其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解释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因果模糊性”。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资本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看,资本是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活动中投入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和由此转化而来的资源累积,资本表示了生产过程的投入与产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也属于投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本要素的一部分,而舒尔茨、贝克尔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则进一步使“资本”的概念从具体的物质层面拓展到了“劳动者”身上,这里的“劳动者”是通过教育培训等打造的技能、知识与专业技术等的承载体,忽视了人存在的真实环境—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
直到 Bourdieu[6]提出的关系主义方法论中,衍生出的“场域”与“资本”的概念,认为社会资本是推动由各种社会关系连接组成的社会网络领域发生变化的最大动力,社会资本的产生则又来源于占有的这种社会网络领域,并能因此获得的实际或者潜在资源。这使理论界开始认识到人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网络中,并且在网络变化过程中产生了社会资本。Coleman[7]则将社会结构的概念引入其中,他提出处于某项事件下的部分或全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互交换产生的持续存在的结果即社会关系,属于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也可视作一种社会资源。波茨从网络成员关系出发,认为社会资本是嵌入关系网络中的,并不是单独的个体所拥有的。
国内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两种观点:一是张其仔[8]提出的“社会资本外在表现形态就是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概念总是与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的[9]。社会网络被加以工具利用时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10]。另一个则是边燕杰[11]提出的社会资本是“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涉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从总体上看,通过“社会网络”与“资源”对社会资本的定义,都是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逐渐具体、深入的探究,并为之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新创企业绩效相关研究
2.2.1 新创企业概念
Bruyat 和 Julien[17]将创业看作是一个与环境互动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将创业定义为个体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新创企业的建立是企业家前一时期创业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新创业征程的开始。现有研究在如何界定新创企业上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类以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新创企业不处于同一行业,本身面临的行业背景、竞争环境、资源和政策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企业是否进入成熟状态不单凭借时间判定。Iehak Adizes[18]认为新创企业是处于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的企业。蔡莉[19]则将新企业分为三个阶段,即创建期、存活期以及成长期。程李梅[20]将新创企业划分为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这类划分标准指出新创企业(New Venture)区别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具有缺乏正式的制度和方针路线的特点。另一类以企业创立时间为依据进行划分。作为主流划分方式,不同学者在划分时间上主要存在两种不同意见,全球创业观察(GEM)指出成立时间小于 42 个月企业为新创企业,部分学者以成立时间小于或等于 8 年界定新创企业[21][22][23],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成立时间 10 年以内也为新创企业[24]。纵观不同划分法时间跨度较大,考虑到不同行业创业企业迈入成熟阶段时间差异也较大,笔者借鉴大部分学者观点,认定新创企业是成立时间不大于 8 年的企业。
2.2.2 新创企业绩效概念与测量维度
中国财政部统计司描述新创企业效绩是:新创企业在某一特定经营时间内的经济效益和财务业绩。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即在企业创建、存活和成长期内,新创企业为实现特殊的目标而产生的行为后果,是一种以目标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此种特殊的目标不同于成熟企业追求在经营业绩上的增长,而是确保企业能够先存活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谋求发展,与此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直至最后获得业绩上的盈利。因此,新创企业绩效是衡量一家创业公司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反应了企业盈利的多少以及经营水平的好坏。
............................... 3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213.1 研究假设.............................21
3.1.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21
3.1.2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关键组织核心能力影响.......................22
4 研究设计.................................... 27
4.1 变量的测度................................27
4.1.1 企业家社会资本量表.................................... 30
4.1.2 企业关键组织核心能力量表............................... 30
5 实证分析.................................... 35
5.1 样本概况....................................35
5.1.1 创业企业家基本信息........................... 35
5.1.2 创业企业基本信息.............................. 36
5 实证分析
5.1 样本概况
利用 SPSS19.0 软件对创业企业家和创业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5.1.1 创业企业家基本信息
表 5.1 主要涵盖了被调查的创业企业家基本情况。从表 观察可得,被调查企业家性别特征上,男性为大多数,占比 60.5%,女性则占比 39.5%。从年龄来看,20 岁-35 岁创业人群所占比重最高为 76.8%,20 岁以下占 0.4%,35-45 岁占比 11.2%,45岁以上占比 11.6%,说明创业者大多处于中青年阶段。从居住地来看,创业者在城市居住的比例为 73.9%,比例最高,在城镇和农村居住比例分别为 20.7%、5.4%。学历上创业人群呈现出高学历的特点,创业企业家为大学/大专和硕士研究生的分别占比60.9%、21%,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 4.3%,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 4.7%,高中/中专学历占比 9.1%。从工作年限与工作经历来看,创业者偏向于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开始创业,创业者创业前工作年限在 1-5 年段人数最多,占比 66.7%,5 年以上工作年限人数占比 43.3%;且创业者中 66%为普通员工与基层管理者创业,无工作经历的创业者仅占 19.9%。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家先赋性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生存绩效无显著影响。从理论上看,企业家先赋性社会资本应对初创企业绩效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与理论假设不相符的原因可能:一是先赋性社会资本本身的动态性。企业的业务经营占用企业家大量时间精力,除亲缘关系带有天然牢不可破的密切联系,学缘和业缘资本可能随着交往频率与密度的减少而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而,在问卷调查中部分创业企业家回忆认为难以从该关系网络中获取所需资源。二是创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感知先赋性社会资本的作用。随着初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正统体制,对实际经营过程中打交道的市场利益相关体和政治主体的关联愈发密切,对先赋性社会资本的作用的感知程度随着新创企业的逐步稳定而大大降低。
(2)企业家市场性社会资本除对盈利绩效无显著影响外,对生存与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这一结论与耿新[48]等人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想要提高市场性社会资本对企业资源的补充作用,减少交易费用与市场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求创业企业家也要基于信任与合作关系与竞争对手建立稳定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因此,市场性社会资本对企业盈利绩效的影响较为微弱,而对生存与成长绩效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企业家制度性社会资本对生存、成长和盈利绩效均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作用,与邓然[32]等的发现相一致。企业家与政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建立的制度性社会关系网络,以应对正式制度下资源供给不充分问题,以期在企业需要时获得“保护”甚至是稀缺性的资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