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和 TOE 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现状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现状的分析,选择内部组织和外部政策两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模型并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以及实证分析法三种方法,并通过巨潮资讯网、国家统计局等网站或数据库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形成了“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今,环境严重污染与能源资源短缺已变为限制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我国面对国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保压力,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协同发展与经济增长。长期来看,环境治理最终将依靠各类技术的进步,否则将无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绿色技术创新已然成为应对上述问题和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核心手段。
从宏观角度看,绿色技术创新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从而达到高效清洁生产的目标,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从微观角度看,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体,迫切需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来优化生产工艺、获得竞争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与追求单纯经济效益的传统技术创新不同,绿色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血液来源,它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齐头并进。随着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产品、营销、消费观念的出现和普及,全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升,社会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长远来看,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企业或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部门,专门针对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合讨论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顺应发展趋势来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紧密,要素的协同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对内外部影响因素综合效应的分析,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和 TOE 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立足于汽车制造企业,对这类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证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这类企业的对策建议。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本章主要介绍本文的两个理论基础,并阐述绿色技术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为汽车制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及特征。
第四章为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主要为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五章为模型构建。本章主要是变量的定义和选取,并构建恰当的模型。
第六章为实证研究。本章主要使用 Stata11.0 分析软件,采取动态面板估计方法—系统广义矩估计进行回归,并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
第七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最后一章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的内部资源,它强调的是利用企业内部资源来获得异质性和竞争力,它以企业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为根本,讨论哪些资源以及资源组合能够转化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和关键能力,形成企业的差异化,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Penrose(1959)在《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组织内部成长不均衡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主要源于对内部资源的获取和合理配置,这一理论成为资源基础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Wernerfelt(1984)明确地提出了“资源基础观”这一名词,他认为企业应整合内部知识优势、内部组织能力以及其他可利用的优势资源来建立竞争优势;首次将“资源基础观”理论化的是 Grant(1991),他从公司战略及事业部战略层面研究战略与资源的关系并明确提出“资源基础理论”一词。
经过上述学者们的分析探索,逐渐形成并明晰了资源基础理论的理论框架,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为:企业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构成的,而在这些资源中,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的是稀缺的、有价值的、不能完全模仿且难以替代的异质性资源(Barney,1991)。
在对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讨论后,出现了对“企业拥有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的讨论,又称为能力基础理论。企业的组织能力逐渐被确定为企业获得和发展竞争优势的源泉(Wernerfelt,1984;Barney,1991)。Prahalad & Hamel(1990)提出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认为它是组织为协调不同生产技能、整合多种技术而进行的集中学习,并认为它有 3 个识别要素,一是它提供了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在可能,二是它对最终产品使用者的利益有显著的贡献,三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Leonard(1992)则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不同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员工知识技能以及企业价值规范的集群。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
(1)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环境公害的出现使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制定应对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并推动了末端技术(end-of-pipe)的发展。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技术成为工业企业应对政府污染控制法规的共同举措。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污染预防”代替了“污染控制”成为政府政策的重点,企业的应对措施也转向清洁生产工艺的研发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政府出台的《污染预防法案》中,清洁生产称为“污染预防技术”,随后美国政府又提出了深绿色技术和浅绿色技术(许庆瑞,王毅,黄岳元等,1998)。Braun & Wield(1994)首次提出绿色技术的概念,并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纳入到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中,他们将绿色技术定义为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方法、工艺和产品等与环保相关的技术的总称。
它不是单一的技术,减少污染、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以预防为主的技术和工艺等都属于绿色技术。一般地,学者们认为绿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企业内外部成本的最小化,这也是绿色技术与一般技术的最大区别。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绿色技术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持续增长的思想、行为、方法和技艺的总称。
..........................
3 汽车制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 14
3.1 汽车制造企业现状分析 ......................... 14
3.1.1 汽车制造企业的定义和分类 ................. 14
3.1.2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现状及问题 ...................... 15
4 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
4.1 内部组织因素 ...................... 21
4.1.1 高管支持 ...................... 21
4.1.2 绿色技术能力 ...................... 22
5 模型构建 .................... 25
5.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25
5.2 变量选择及说明 ...................... 25
6 实证研究
6.1 描述性统计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每个变量的均值、方差以及最值。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6.1 所示,pat 至 dpat 为三个被解释变量,edu 至 sub 为六个解释变量,其它为控制变量。
在 2006 年至 2017 年这 11 年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最大值为 1057,发明专利申请量、外观专利申请量的最大值分别为 607 和 55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方面,在创新含量高的发明专利上较为薄弱。
高管学历平均值的最大值为 3,最小值为 0;高管任期平均值的最大值为 3.25,说明样本中的企业家任期平均值的最大范围为 7~10 年,该变量的均值为 1.73,说明高管任期平均在 4~6 年。研发人员投入的最小值为 70,最大值为 8777;研发资金投入的最小值为 0.03,最大值为 940.87。技术知识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别也很大,这说明在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可能存在两级分化现象。部分企业政府补贴数据存在一至两年的空缺,但从平均值可以看出部分企业获得的补贴更多,这可能是由于这些企业从事了较多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或是规模较大创新力强。因此,有必要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这也是将其作为控制变量的原因。
企业年限在 2~23 年之间,即样本企业中成立最早的为 1993 年,最晚的为 2004年。从资产负债率的描述性统计中可知,该变量的平均值为 56.5%,说明样本企业中大部分经营情况良好,但最大值为 96%,说明部分企业在某些年份可能面临可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会增强这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约束。
...........................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管学历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两期的滞后。这可能是因为高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熟悉企业各项工作并达到所在职位的技能要求,在这之后学历更高的高管会更有可能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而高管任期与发明专利申请量、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显著负相关,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对汽车制造企业而言,高管任期越长,即获得连任的高管可能会形成思维的固化,或是创新意识逐渐停滞,而转向创新含量相对略高且创新难度适中的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申请。
在我国技术创新产出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远远低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且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最多。通过对技术知识存量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回归分析发现,技术知识存量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回归系数最大,为 0.469~0.502,第二为技术知识存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回归系数,为 0.142~0.144,技术知识存量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回归系数最小,仅为0.0187~0.0398,这表明了汽车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仍是核心技术难突破,但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的确有了一定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已从外观设计专利转向实用新型专利。
研发人员投入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汽车制造业研发人员主要集中在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上,因此与创新程度低的外观设计专利无明显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视角下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其致因研究--基于内部组织因素和外部政策因素的双重效应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企业管理论文,汽车制造业,内外部影响因素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劳雇双方校园招聘市场核心要素认知差异与对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快递企业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 江西省众创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企业管理分析
- 企业管理视角下基于购物网站的品牌体验对品
- 互联网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管理研究--基于心理
- 气候灾害下黄土高原涉果企业恢复力管理研究
- 企业管理视角下NCG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
- 媒体负面报道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
- 制造企业组织氛围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实证
-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
- 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之
- 成长型心智模式对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成长管
- 科技人才创新意愿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之企业管
- 企业管理视角下组织预见对探索性与利用性创
- S集团公司权属企业绩效管理优化研究
- 女性高管参与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影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