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运用 spss23.0 软件对预试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效度检验。对正式数据的分析,首先进行信度检验,然后运用 amos17.0 软件对每个研究变量进行验证性银子分析来检验问卷的效度。假设检验部分,首先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主效应和中介效应,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所有变量做了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下,传统制造企业为了争取价值链的高端位置,纷纷开始关注除了产品本身以外的服务提供,并开始把业务拓展到服务领域,“服务化”现象愈来愈热。“服务化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制造逻辑,也结束了供方决定市场的时代。制造企业开始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安排生产活动,以为客户提供最大效用的服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逻辑,将服务化转型视为其在技术创新之外的战略选择(Gebauer,Edvarsson,2010)。过去制造企业凭借产品创新能力来赢得市场份额,现在随着市场的决定权由供方向需求方转移,制造企业不仅要拥有具有竞争力的有关产品研发制造的技术能力,还要有先进的服务技术能力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保障服务化转型的顺利实施。制造企业能否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能否及时提供凝聚了技术和知识的服务(安筱鹏,2012),服务创新能力在服务化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当今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大量制造企业通过实施服务化战略助力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并且已有研究表明这一比例已经达到 60%(Neely,2008)。在家电行业、汽车制造行业、先进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我们发现服务化越来越普遍,只是由于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不同,服务化的程度存在差异。像罗尔斯-罗伊斯、IBM、通用、施乐等这些先进制造企业纷纷通过服务化转型占据了高利润市场,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制造企业开拓的服务业务往往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服务中包含的技术和知识的比重较大,这类的服务是增加企业价值的主要源泉。这些成功进行服务化转型的企业案例让人们认识到制造企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其建立新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但技术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服务创新能力的影响又是不容忽视的。对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而言,享受资源和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服务化大潮,我们的企业想要生存也要顺势而为,才有机会占据价值链的高利润区。在制造企业中,技术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也绕不开技术能力的话题,技术在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中可以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的高绩效,项目承包和集成、服务解决方案等服务上凝结的是技术的投入和经验的累积。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依赖于企业强大的技术能力,像陕鼓集团、华为、三一重工等制造企业都是依据自身强大的核心技术能力,并把技术延伸到服务创新活动,从而到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最终获取良好的服务化绩效的。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对论题进行详细研究,现将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列示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对论文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等做了充分说明。第二部分:相关研究综述。主要分为技术能力的研究综述、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综述、技术能力与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部分:本章主要论述了技术能力与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及概念模型。
第四部分:本章主要论述了预试问卷的设计与分析。通过对各个研究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测量题项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研究变量的测量量表。
第五部分:本章主要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研究假设验证。通过正式问卷的调研获取数据,并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信效度检验、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从而检验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设。
第六部分:本章主要论述了研究结论、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技术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技术能力的概念
“技术能力”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 80 年代,在近 30 年里,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的研究视角可以分为三类:资源视角、能力视角、知识视角。一是资源视角:Figueiredo(2008)认为技术能力是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所依赖的资源,这些资源包含技能技巧、技术知识、人员经验和管理体系等;杨莹(2010)认为技术能力是指企业中与技术相关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等所有资源的总和,它对技术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二是能力视角:Burgelman(1996)、Kim(2011)认为技术能力是企业通过对竞争环境的战略分析,为了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技术、信息知识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管理水平提升等的能力,这种能力影响企业的创新开拓能力;生延超(2007)[9]认为技术能力是整合信息情报、技术人员及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技术能力还是企业能够依赖已有技术知识进行技术革新的能力(邢小强,仝允桓,2007;朱方伟,于淼,2015);许庆瑞教授(2010)则认为技术能力就是企业不断对技术改进转化的能力。三是知识视角:Dahlman C and Dan (1981)较早提出了技术能力的知识本质,他们认为技术能力就是知识的创造利用累计再创造;中国学者魏江(1998)也较早认识到,从本质上来讲,技术能力就是知识,这些知识是在企业与外界的技术交流、技术联合开发中汲取的先进技术知识,通过融合自身知识再创造出新技术和知识,如此循环累积实现技术不断革新,知识不断更新储存。他对技术能力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些知识不断累积内化附着在企业中人、物和组织上,继续融合新的知识创造价值。于渤(2011)与魏江的观点相似,他认为任何知识都不可能以游离的状态存在,它们附着在企业内部的科技人员身上,技术设备上,创新组织中及信息网络上。本文对技术能力概念的进行归纳,如表 2-1 所示。
.........................
2.2 服务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服务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构成
早期学者 Wietze(2002)等认为服务创新是对市场竞争对手而言的新思想、新实践。狭义上的服务创新能力是指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融合新思想、新技术变革旧服务的综合能力,是服务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主动为客户提供令其更加满意的服务的能力(辛枫冬,2010)。基于资源视角,张兴华(2010)研究发现企业对新服务的开发和研究能力是企业进行创新的核心能力。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主要是指以产品为载体,通过相关的产品技术、信息技术等向顾客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等。Lance A. Bettencourt(2013)认为服务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来源,企业通过从客户、竞争对手收集信息进行服务创新,并通过自身的能力去创造独具特色的,有价值的服务。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服务创新能力同基于有形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同,它由客户需求驱动,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匹配市场变革的能力(Dotzel,Shankar,Berry L,2013)。许晖和张海军(2016)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构建机制进行研究,认为服务创新能力是一种跨边界、跨网络的能力,它是基于长期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有形产品的研发技术,融合“服务主导逻辑”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围绕产品,基于产品技术、服务技术等进行服务创新的能力。
服务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Larry and Aleda(2008)认为服务创新能力可以从开发新服务的流程、开发新服务的战略、市场机会的敏锐性和企业的 IT 经验等四个方面来划分。有些学者从创新的功能和创新的过程这两个维度来研究服务创新能力,他们认为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可以从创新的资源投入能力方面、创新的管理能力方面、员工的创新能力方面、顾客能力方面、创新的生产能力方面、创新的营销能力方面进行研究(蔺雷,吴贵生 2007;张兴华,2010)。辛枫冬(2010)则指出服务创新能力应当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创新的能力、研发创新服务的能力、实施创新服务的能力、营销创新服务的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企业成长能力等几个方面。陶颜(2014)从服务创新的过程角度分析,认为服务创新能力包括开发服务的能力、生产服务的能力、营销服务的能力和组织支持能力四个构成要素。娜日等(2016)通过理论研究从互联网金融思维能力、服务创新实施能力和服务创新营销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随着服务创新在制造业企业中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越来越明显,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重视。许晖和张海军(2016)从资源编排的视角,通过纵向案例的研究,发现,制造企业为了实现服务创新,服务覆盖能力、服务流程化能力和服务开发能力是企业的三大关键能力。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7
3.1 概念模型..............................17
3.2 技术能力与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关系假设....................17
4 预试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25
4.1 变量的测量...............................25
4.1.1 技术能力的测量............................25
4.1.2 服务创新能力的测量.................26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5.1 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41
5.1.1 企业特征的统计描述.............................41
5.1.2 问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2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
5.1.1 企业特征的统计描述
a. 被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判断抽样法,从陕西、浙江、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河南等地共抽取 400 个制造企业样本。选这些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几个省市的制造业服务化进程较快,还有就是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够稍微相对便捷地获取到数据。由于受研究条件的限制,问卷发放主要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企业类型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这些企业样本在制造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研究共发放问卷 400 份,回收 380 份,剔除填写不完整、前后回答不一致和规律性作答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 366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5%。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于中高管人员对企业的战略方向、转型效果等比较了解和关注,对问卷中的相关问题可以给出相对比较可靠的答案。因此,本次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选择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总体上,本研究的问卷结构较为合理,被调研企业也能较好完成问卷内容,本研究收回的数据较为可靠,可以很好的进行假设检验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 spss23.0 软件对预试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效度检验。对正式数据的分析,首先进行信度检验,然后运用 amos17.0 软件对每个研究变量进行验证性银子分析来检验问卷的效度。假设检验部分,首先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主效应和中介效应,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所有变量做了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还运用 bootstrap 法对中介效应再次检验,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对技术能力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背景,本文把技术能力定义为进行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中,围绕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技术能力与为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能力的总和。对技术能力概念的重新界定表明了区别于传统的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进行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还应该重视制造工艺、制造设备等制造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新信息技术在服务化过程中的深度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把技术能力划分为研发技术能力、制造技术能力、服务技术能力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技术能力累积方面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和管理。
(2)技术能力与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正向促进关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技术能力、制造技术能力、服务技术能力均对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研发人员作为研发技术能力的核心基础载体,他们的研发水平、专业技能决定了对客户服务需求的理解能力,制造工艺流程、制造设备的先进性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具有灵活柔性的服务,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服务系统的技术能力越强,则越能保障企业服务化战略的顺利有效的实施。并且可以看到,服务技术能力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是企业服务化转型成功的关键技术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加强服务技术能力的投资和积累以顺应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大趋势。
(3)技术能力与服务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关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技术能力、制造技术能力、服务技术能力均对服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知识资源,是比创新能力更基础的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前提。这些体现在研发、制造、服务技术活动上的知识可以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那些由产品的研发创新、工艺变革等积累的技术知识对服务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只要企业融合服务主导的逻辑思维模式,再加上强大的技术能力做保障,服务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大大提升。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加强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转变。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视角下技术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印软件外包企业管理特点比
- 基于多重管理思想的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
- 基于企业情商三种类型上的企业管理研究——
- 企业管理视角下城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对银行
- 错过购买情境下促销延长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
- 赣州市城镇化与工业发展协调性企业管理研究
- 企业管理视角下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薪酬
- 股权激励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的企业管理实
- O2O模式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协调企
- 创业环境对众创空间创业绩效影响企业管理研
-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影响因素企业管理研
- 高新技术企业网络嵌入性、知识获取与企业创
- 共享单车用户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企业管
- 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品牌关系质量的企业管
- 网店促销策略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之企业
- 企业管理视角下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