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笔者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依据资源获取的来源方式把社会资本划分为结合型社会资本和桥接型社会资本两大类,探明两类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特征,推动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理论研究,揭示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对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出的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的逐渐缩短,促使企业加大创新力度,通过成功的创新活动,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客户需求,获得先动优势和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指出“创新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助推器,应高度重视它在改革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见科技创新已经被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主要因为在当前创新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自主研发水平,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创新能推动国家整体创新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实现企业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
目前,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对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仅有的良好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模式已不足以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期,企业为取得长足发展,应思考自身产品或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创新提供支持。然而,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创新资源困乏、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尤其当组织稀缺资源时,企业创新活动会受到限制,如果企业同时开展改良式的创新和革新式的创新,更会加剧对组织资源的争夺,从而致使创新绩效降低,如兼顾利用性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和探索性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创新。Duncan(1976)最早提出组织应该兼顾利用和探索这两种不同能力的观点,以更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绩效和创造价值,确保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组织双元理论的发展,近年来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逐渐成为创新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通过利用已有技术来获取创新收益,也需要探索新技术来确保未来收益,这种同时开展利用性与探索性创新的活动被称为双元创新(Ambidextrousinnovation)。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双元创新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在开展双元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源约束困境,没有资源的支持利用性与探索性创新将难以得到兼顾。但企业也清楚没有探索性创新的努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很难存活,需要在利用现有技术确保稳定收入与投入更多注意力探索新技术保障未来发展之间选择。因此如何引导并协调企业双元创新成为创新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当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双元创新的相关研究逐渐趋于完善,但研究对社会资本与双元创新创新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社会资本是否支持双元创新?社会资本如果能支持双元创新将通过何种途径?针对这些问题尚未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在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差异。为揭示内在机理,本文从辅助性(Supplementary)知识整合和互补性(Complementary)知识整合两个维度,提出知识整合在两类社会资本与双元创新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构建起“社会资本(结合型社会资本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知识整合(辅助性和互补性知识整合)—双元创新(利用新创新和探索性创新)”的理论逻辑。为此本文旨在解决三个问题:
子研究一:探究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内涵。
以往对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的范畴,近年来有一些学者认识到两类社会资本对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管理学情境,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界定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其内涵并发掘其表现出来的功能。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符合本研究的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量表。
子研究二:研究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对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
社会资本是关系网络中实际和潜在资源的总和。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企业可以依据两类不同的社会资本获取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信息、知识。基于此,本文将根据两类社会资本的内涵,探究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对利用性和探索性创新之间的影响,并探寻两类社会资本对双元创新影响的企业社会资本配置。企业对自身所拥有的内外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协调成为破解企业资源约束困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指导企业构建高效的内外部关系网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 理论综述
2.1 社会资本的理论综述
2.1.1 社会资本的起源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关系嵌入型资本,其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社会资本最初被提出是在经济学研究领域,而引起研究关注则是在社会学研究领域。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学者 Bourdieu 等人认识到社会资本的重要功效,从社会关系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把其引入到价值分析的层面,拓展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内涵。随后大多数学者开始研究社会资本,研究视角主要四种方式:①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维、关系维及认知维;②社会资本包含要素:网络、信任及共同愿景;③社会资本结构特征:网络中心性、网络密度及网络强度;④研究内外部社会资本。这些研究从不同视角论述了社会资本的属性特征,为社会资本在实践中被更好利用提供支持。但关于社会资本的内涵,学者们的观点差别较大,其测量方式也不尽相同,对社会资本的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性。因此,希望厘清社会资本所存在的争议,明确社会资本所具有的功效。
2.1.2 社会资本研究历程
社会资本的提出已经有百年,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学者们不断探索社会资本的价值,使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科学范式。社会资本研究三阶段分析如图 2-1 所示。
(1)初期阶段:提出社会资本阶段
社会资本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 1916 年。Hanifan(1916)用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分析社会主体间关系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关系的促进有助于社会主体间信任合作的建成。随后Jacobs(1961)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把城市街区邻里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来分析。后来研究社会资本的许多学者都沿用这种研究视角和方法,即把邻居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研究的重点。社会资本初期阶段的研究特点是:以 hanifan 和 Jacobs 等学者所提出的社会资本概念为理论基础,认为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本形式(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等)具有同等的地位重要性,指出社会资本具备有“以社会为中心”和“生产性”的属性特点,提高人们对社会资本的认识程度。尽管它们提出的社会资本概念和属性特点看上去有点“粗糙”,但为此后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2.2 知识整合的理论综述
2.2.1 知识整合的起源
知识整合的概念起源于知识管理与实践中,是知识管理过程的重要过程。伴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认为组织成为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载体,将知识与信息重新组合形成有逻辑结构的新知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对知识整合的研究逐渐从知识管理领域独立出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关注的热点。
知识整合由 Henderson 和 Clark(1990)提出,他们首先指出两类知识:结构知识与组件知识。其中组件知识是指凝聚在加工产品或实现技术中相互独立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指把组件知识进行组合,形成产品或技术的整体知识。知识整合就是组件知识转变为结构知识的过程(Henderson & Clark,1990)。该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重新配置,产生新知识,进而实现企业能力的提升。
2.2.2 知识整合的内涵
为明晰知识整合的内涵,本文以时间为主线,解读知识整合的主要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其内涵。
Kogut 和 Zander(1992)认为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嵌入在组织成员合作的惯例中。遵循这种思想,该研究认为知识整合是对组织现有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对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新挖掘和组合,产生出新的知识和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的产生需要组织成员充分挖掘自身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来获取新知识,知识的积累将为组织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提供更多的选择。
Grant(1996)首次正式使用知识整合(Knowledge integration) 这一概念。知识整合是指组织所拥有的专业化知识组合的过程。研究指出两种知识整合的实现机制:指导和组织惯例。指导是指知识以较低的获取成本在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交流,促使隐性知识产生显性作用。组织惯例是指个人参与到团队的互动活动中,专有知识的整合通过组织规则和制度实现,而不是交流中产生的知识。Grant 的研究从多方面系统论述了知识整合的内涵,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3 社会资本与双元创新关系的假设提出和模型构建............................26
3.1 社会资本对双元创新的影响..............................26
3.1.1 利用性创新与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关系...................27
3.1.2 探索性创新与结合型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关系...................28
4 研究设计..................................34
4.1 问卷设计..........................34
4.1.1 设计思路............................34
4.1.2 研究变量...........................34
5 实证分析............................51
5.1 异常值检验与散点图绘制...............................51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52
5 实证分析
5.1 异常值检验与散点图绘制
(1)异常值检验
异常值检验的目的在于确保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剔除偏差严重的单个数据。采用 SPSS19.0 对有效收集的 260 份问卷绘制各研究变量的箱式图,对偏差严重的值给予剔除。变量异常值处理结果如图 5-1 所示,共抽出 17 个异常值,结合型社会资本包含 5个异常值(编码分别为 20、60、154、160、188),桥接型社会资本有 5 个异常值(编码分别为 50、124、170、193、213),辅助性知识整合有 4 个异常值(编码分别为 55、178、212、213),探索性创新有 4 个异常值(编码为 100、115、158、199)。互补性知识整合与利用性创新无异常值,剔除 17 个后对 243 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问卷有效率 79.93%。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学术界对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影响企业双元创新作用“黑箱”仍缺乏探讨。基于社会资本、知识整合、双元创新及三者间关系的论述,本研究试图厘清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影响双元创新的内在传导机理,进而为积累社会资本、培育知识整合能力,提升双元创新水平提供路径支持。本研究遵循“发现问题 理论剖析 实证分析 研究总结”的研究规范流程,采用 SPSS19.0 和 AMOS17.0 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分析前增加多种数据质量检验过程,如检验模型中关于序列相关、异方差多重和共线性等问题;在数据分析后补充验证性分析,如采用 Bootstrap 中介变量检验和 Z 检验方法,目的在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实证结果。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济的方式,三个子研究逐步得到解决,并暂时性得到以下有意义的结论:
(1)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在破解组织资源稀缺困境中显现出独特的资源获取功能
在对社会资本进行理论综述的过程中,依据社会资本来源及功效将社会资本划分为桥接型与结合型社会资本。结合型社会资本来源于内部网络,是嵌入在内部网络结构中的资源,具有强关系特征,强调组织凝聚力;桥接型社会资本强调多样化的外部网络和关系媒介作用,是嵌入在组织外部网络结构中的资源,是跨边界的弱连接网络。结合型社会资本通过企业内部频繁互动溢出知识,提供情感支持、知识共享、增进信任;桥接型社会资本从跨组织边界的关系网络获取外部资源,改善企业网络位置以更好识别新机会,获得信息与决策优势。在对两种社会资本内涵挖掘的过程中,分别从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的概念、构成、特征及相关研究展开,并对两类社会资本的特征进行了归纳。结合型社会资本包含四个特征:①获取情感支持;②在内部网络中获取稀缺资源;③增进组织凝聚力;④排斥团队外部成员。桥接型社会资本包含四个特征:①聚焦于外部的交流;②增进不同背景成员间的联系;③每个人都相互交流;④交互双方互惠互利。两类社会资本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可能会对创新合作产生不同的作用。结合型社会资本的优点在于:知识共享、冲突管理、互补能力。紧密的连接网络促进交互双方知识共享。成员间频繁交流能增强相互信任,增进合作行为的产生,减少冲突的管理成本,促进互补性能力的构建。相对地,桥接型社会资本的优点在于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桥接型社会资本能获取非冗余信息,这些高质量的信息有利于决策的制定。上述两类社会资本的特征使结合型社会资本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提高组织内部知识的利用效率,利于企业从内部挖掘高质量知识资源,而桥接型社会资本能从企业外部获取新知识,拓宽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渠道,突破企业内部资源约束困境,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条件。总体上,结合型社会资本促进内部知识分享与信赖加强,获取的知识与与企业专业领域和经验相匹配,但企业各部门间所具有的工艺与技术也具有一定差异;桥接型社会资本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覆盖领域广泛,不仅具有企业创新所需的关键知识,还能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些属性特征使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成为组织吸纳创新资源的重要渠道,并对提升知识密集型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社会资本在破解织资源稀缺困境中显现出独特的资源获取功能。
参考文献(略)
结合型与桥接型社会资本、知识整合与双元创新关系企业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企业管理视角下技术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化绩效
-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印软件外包企业管理特点比
- 基于多重管理思想的企业管理职业效益影响因
- 基于企业情商三种类型上的企业管理研究——
- 企业管理视角下城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对银行
- 错过购买情境下促销延长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
- 赣州市城镇化与工业发展协调性企业管理研究
- 企业管理视角下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薪酬
- 股权激励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的企业管理实
- O2O模式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协调企
- 创业环境对众创空间创业绩效影响企业管理研
-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影响因素企业管理研
- 高新技术企业网络嵌入性、知识获取与企业创
- 共享单车用户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企业管
- 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品牌关系质量的企业管
- 网店促销策略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