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规模的增长,带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暖等气候变化现象严重,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政治与经济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能源以维持人类生产与生活,导致了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这就形成了世界各国间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达成共识,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环境问题,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应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据全球碳计划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9%,正在超越欧美国家的总和。面对巨大的碳减排压力,中国政府于2014年在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到2030年左右碳减排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又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60%-65%的行动目标。中国要实现这一碳减排目标,需要立足本国国情,从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上向低碳化转型。
改革幵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常态。一方面,产业格局面临调整,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升级动力正在形成,这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另一方面,过去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要实现这一减排承诺,调整产业结构是最主要的路径。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主导产业转换,实现各种经济资源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从而起到优化产业格局、推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环境问题频发,尤其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迅速增加,使得碳减排压力巨大。因此,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的关系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思路。
.......................
1.2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2.1研究目标
着眼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域内各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与效果进行测算及评析,探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在碳排放条件分布的不同水平上,不同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同质性与差异性,进而提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双重目标约束下,基于碳减排的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的定量测度
设计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和碳排放的测度指标,为科学测度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分析碳排放特征提供研究工具。
第二、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分布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在从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区域间以及区域内各省市等三个层面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构建的产业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效果与程度进行测算与评价;然后,参考IPCC各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对长江经济带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进行估算,并从以上三个层面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水平进行特征分析。
第三、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
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重点考察在不同碳排放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的关系。同时,分析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环境政策、人口规模、外商投资水平、地理区位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第四、基于碳减排的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探寻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下,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提出有针对性的基于碳减排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路线如图1.1所示。
.......................
2文献回顾
2.1长江经济带的提出
“长江经济带”一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直到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启动了《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江经济带这个新的支撑点。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T”型战略的中轴线,推动着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动发展,是“中部崛起”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桥梁和纽带。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其中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中长期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号中指出,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并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为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生态经济示范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内外形势下,研究长江经济带,对提升长江经济带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周振华提出产业结构升级即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转向高级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内容表现为产业结构规模由小变大,产业结构水平由低变高,产业结构联系由松变紧。李军等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指产业高附加值化和高技术化、产业高集约化,产业高加工度化王辉、黄炳贺等、程艳霞等、林晶等、王岳平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或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指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具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演替变化;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之间的依次演变。高远东等在此基础上还指出,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在产品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逐步向中间产品产业占优势、最终产品产业占优势演进。
.........................
2.2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最早可以追述到罗斯托的增长阶段论,他提出一国应选择具有扩散效应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带动及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是经济社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关键所在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升级”的概念区分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内涵同一论”认为产业结构升级等同于产业升级。如poon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即产业升级实质上是生产者角色的变化,表现为从生产低价值产品转向生产高价值产品。将产业升级的五个方面,即产业间升级、需求升级、要素升级、功能升级、链接上的升级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李江涛等认为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升级,即国民经济结构中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替代低附加值、低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动态化的过程。“内涵不同论”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不同于产业升级,主要分为两种观点:其一,产业升级涵盖了产业结构升级。如聂建中等基于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提出产业结构升级不完全等同于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产业升级更意味着知识技术力和产业附加值的上升。同时,在产品生产全球化时代,不再以产品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级别的高低,而是由创造产品这一行为中的知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的高低所决定丁晓强等提出产业结构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共同构成了产业升级的整体。其二,产业结构升级涵盖了产业升级。姜泽华等认为单个产业构成了产业升级的主体,产业升级就是单个产业形成、发展与衰退的渐变过程。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体则是产业结构,包括多种产业而非单个产业,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其中,产业结构升级以产业升级为基础,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这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涵盖了产业升级。
基于此,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的动态发展过程,由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两部分组成。而产业结构升级即产业结构高级化或高度化,其概念有别于产业升级,是指产业间三次产业的比重由第一产业占优势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占优势演变;产业内部由低加工程度向高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低技术集约化向高技术集约化集成转变。
.........................
3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现状分析............19
3.1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9
3.1.1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19
3.1.2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20
4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35
4.1模型设定...............35
4.1.1基本计量模型的设定............35
4.1.2变量选取.............37
5基于碳减排的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建议...........51
5.1低碳排放区: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51
5.1.1上海:重点研发低碳技术,增强碳排放的内部分解能力...............51
5.1.2江苏、浙江:加快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发挥对外开放引领作用............51
5基于碳减排的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建议
5.1低碳排放区: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长江经济带低碳排放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影响碳排放的首要关键因素是产业结构升级,其次是贸易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因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长江经济带低碳排放区实现碳减排的重点任务,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应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龙头,充分利用自身资金、技术、人才优势,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兼任起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重任,做经济低碳发展的先行区与示范区。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贸易开放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上海市应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继续保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同时,改变将高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传统做法,努力通过内部分解,即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运用力度、鼓励运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同时,要合理调整对外贸易中的产品结构,降低初级产品比重,提高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快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建设,引领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发展。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2003-2014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除了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指标为核心变量进行分析,还对其它影响因素,如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外商投资水平、人口规模、环境政策、地理区位等控制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正由“二三一”模式逐渐转向“三二一”模式,但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上海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始终保持绝对优势地位,云南第一产业所在比重最高,安徽、江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后来者居上。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明显:江苏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江西与重庆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别基本一致。与此同时,上海与云南的产业结构差异化明显:上海第三产业“一枝独大”,云南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始终“并驾齐驱”。
(2)从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来看,长江经济带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效果十分乐观,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演进。但区域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产业结构升级效果存在差异,中上游地区的效果远小于下游地区;江苏、湖北、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最好,重庆、云南、江西的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最差。从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不断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结构升级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区域差异明显:下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最高,上游次之,中游地区最低;就内部各省市而言,上海和江苏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最高,浙江、四川、湖北、重庆、江西、安徽、湖南次之,云南最低。
(3)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量表现为整体上升趋势。其中,下游地区的碳排放量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而碳排放强度整体上呈现为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趋势,下游地区碳排放强度最低,中上游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交互式阶段性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碳排放强度通过不同幅度的上下波动,最终呈下降趋势。其中,云南的碳排放强度最高,其次是江西,上海碳排放强度最低。可见,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碳排放水平与其自身产业结构有关,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与程度的变动趋势与碳排放水平的变动趋势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略)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关系的企业管理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基于三集五大的绍兴供电公司“大检修”体系
-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10篇
- 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优先范文10篇
- A百货公司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及推广策略企业
-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 宁波市区信用联社个人信用贷款风控企业管理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管理财务绩效的
-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十篇
- 企业管理论文2018精选范文10篇
-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10篇
- 中国钢铁企业效率与污染物配额分配管理研究
- 基于企业管理的职业使命感、工作投入对职业
- 员工自主权、薪酬公平感与个体创新行为企业
- 企业管理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