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对工作压力调节关系的企业管理实验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18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提出的问题
本文从现实背景、理论背景两个方面来阐述基本的研究背景,并通过对现实问题和理论研究的阐述来凸显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出于对论述内容的充分性和上下文衔接的连贯性考量,把研究意义结合研究背景放在一起进行阐述。
1.1.1研究的社会现实意义
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一个的普遍性问题,过载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导致组织效益的K降。
工作压力早已不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独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它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焦点问题。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在本地的2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受访者包含了各种职业的400多名员工,从得到的数据上看,至少有六成的员工都能够很清楚的感觉到来自工作的压力,一半员工都认为“压力较大”。据国际知名的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的调查,我国大陆地区的员工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居于世界首位。
员工是支撑一个企业生存与壮大的核心力量,工作压力对个体的危害最终会导致组织也出现多种严重问题,这已经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时期,工作压力引发的身体、心理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工作压力俨然已经成为威胁广大员工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在工作压力始终不断提高但是又缺少疏导的情况下,患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员工越来越多,而精神不济、疲劳失眠、烦躁易怒等亚健康症状在广大工作者中更是早已习以为常。《2015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状况及医疗福利报告》的出炉更是凸显了解决工作压力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次调查对象遍布中国15个不同规模的城市,一共收集到499名人力资源经理和2099个普通职员的问卷,几乎有60%的员工是慢性疾病患者,在健康风险的各种成因里,工作压力毫无疑问高居首位。员工的身心健康是组织生产运营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如何有效控制与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急需引起社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

1.2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2.1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对论文涉及到的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作出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并提出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研究基础。围绕工作压力的定义、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工作压力测量指标对相关理论和既有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重点阐述影响因素与相关变量对工作压力调节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说明本文的研究基础与现状。
第三章,研究思路及框架。重点阐述了基于Kahneman期望理论的研究框架与假设、实验信效度的保证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章,负荷时间对工作压力影响的ERP实验研究。主要以负荷时间的变化来观测工作压力,在此基础上考察期望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作用。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被试内实验设计方式,实验任务包括三个小时的心算和Oddball实验,主要基于电生理指标在心算任务前后的变化来检验论文假设,结合反应时等行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第五章,任务难度对工作压力影响的ERP实验研究。本章主要通过任务难度的变化来观测工作压力,并进一步考察期望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作用。同样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被试内实验设计方式,实验任务包含了记忆任务和持续性操作测试,通过有、无额外记忆负荷来控制任务难度,通过比较不同期望水平下工作压力的差异检验论文的假设是否成立。
第六章,不同工作压力员工的fMRI实验研究。本章主要考察具备不同期望值和工作压力的员工在脑功能结构上是否存在差异。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方式,以无望量表、职业压力量表、SCL90以及康奈尔系数作为基本测量工具,结合专业医师评定将被试分为高工作压力组和对照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对两组员工进行静息态扫描,根据局部一致性方法处理fMRI数据,探索不同工作压力的员工在神经活动方面的区别。
结论。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根据本文结论提出工作压力的相应管理措施,并对实验工作中有待改进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

第2章研究基础

2.1工作压力的定义研究
1.压力的概念
压力最早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加拿大的病理学家Hans Selye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人体的“压力”概念,他的侧重点主要在压力的生理层面,把压力视为人类应激行为的一个代表。
从压力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在它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学者们对其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虽然研究结果依然很难一致,但是在压力的定义方面,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的结合或者称为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1)压力的刺激学说。把压力等同于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重视引发压力的各种外部因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从实质上来看,这种学说更注重压力的来源,甚至认为压力源就是压力的核心本质。
(2)压力的反应学说。把压力和主体反应划等号,尤其是外界的刺激或者环境变化引发的主观体验,强调的是压力的主观属性。
(3)刺激和反应的交互学说。与前两种学说不同,并非片面强调压力来源或者压力反应,而是做到二者兼顾。压力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或外界刺激,它是外部的环境(刺激)和个体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刺激说、反应说更注重对压力本质的认识,而二者的交互作用学说则更适合于对压力各种理论模型的研究。尽管研究人员在压力定义的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但可以看出压力概念的发展趋势:单纯的生理反应或者心理(精神)反应已不再是关注的重点,个体的生理(躯体)反应、心理(精神)反应以及行为表现在内的综合反应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方向。
.......................

2.2工作压力的理论模型
在工作压力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乏经典的压力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了框架和借鉴,极大地推动了工作压力的研究进程。其中交互模型)以及Robbins的压力模型都是影响较大并得到学者们普遍认同的模型。
交互模型认为压力不单单是员工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或者外界环境影响下出现的结果,工作压力强调的是环境和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单独其一。Lazarus提出外界刺激和主体特征之间的这种作用关系是不断改变的,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都会引起压力的相应变动,而不像传统的工作压力理论那样,将两者看作是分离的和静态不变的。
交互模型中的核心概念是评价过程,认为工作压力是员工的一种评价结果。在Lazarus的观点中,这一认知评价过程包括初次评价和二次评价两个阶段。初次评价阶段的重点在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评价,依据是外界环境的要求和重要性。这个阶段主要解决“现在的情况是否能为我带来好处?如果会,那么是什么好处?是否会造成麻烦?麻烦又是是什么?”。这种评价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良性的(积极的)、无关的以及有压力的(消极的)。顾名思义,“无关的”就是指此时外界刺激对个人没有影响;如果个体认为该事件会对自己造成积极结果,就会评价为“良性的”;如果个体认为该事件会对自己带来不利结果或者对自己构成威胁,则认为该事件是“有压力的”。二次评价是个体评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社会支持、财力、个人能力等),这个阶段的问题是“如果资源能够使用的话,可以有什么用途?”。和第一次的评价过程相比,二次评价过程是更加复杂的过程,在二次评价阶段需要对应对方式进行选择比较,不同的方式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结果以及这种应对方式能够有效实施的概率。
........................

第3章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构思...........32
3.1基于Kahneman期望理论的框架分析.............32
3.2实验设计思路...........39
第4章负荷时间对工作压力影响的ERP实验研究..........49
4.1负荷时间对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49
4.2实验原理............49
第5章任务难度对工作压力影响的ERP实验研究.........66
5.1任务难度对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66
5.2实验原理..........66

第6章不同工作压力员工的fMRI实验研究

6.1员工亚健康是工作压力的直接后果
过度的工作压力如果得不到适当排解,后果就会相当严重。据我国卫生部对十个主要城市上班族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中亚健康状态员工所占的比例分别高达高达75.3%、73.5%以及73.4%。约近六成的人群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工作压力已经成为员工健康风险的首要诱因,其中失眠、颈椎病、头痛等与工作相关疾病成为员工的主要困扰,严重危害了我们的生理、精神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
随着工作压力的持续升高,员工会出现心理生理的机能障碍或者机能失调,个别极端因素甚至还会影响员工的技能水平。已有大量的研究与调查结果揭示,员工生理、心理方面的亚健康状态正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下的直接结果。我国针对各种类型工作人员的亚健康研究结果也显示员工的亚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典型相关,来自工作(职业)方面的压力与员工的亚健康现患率存在明显正相关,职业压力对员工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
在这些相关研究中,工作压力相关的亚健康表现涵盖了十分广泛的范围,包括生理(躯体)症状(如失眠、疲劳等),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类型的情绪压力(如愤怒、不满、紧张等),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如语言攻击他人、难以沟通)以及认知能力障碍(如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低下的问题)。反过来,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较低的工作绩效,高缺勤率以及低劳动生产率甚至工伤。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持续的亚健康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慢性疾病,这可能会加剧既有的精神健康状况和慢性身体状况(常见的如糖尿病,高血压,免疫系统问题等)。
..........................

结论
(1)研究总结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愈演愈烈的各种竞争和挑战也要求员工的个人能力不得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除了必备的工作能力,在超负荷运转中如何应对各种压力也是员工的必备技能。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关注的是过大的工作压力,它是一种劣性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干预会对员工个体和组织的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工作压力对员工个体的不利影响远比积极影响更显著。职业紧张的身体症状包括疲劳、头痛、胃部不适、肌肉疼痛和疼痛、体重增加或损失,慢性轻度疾病,睡眠障碍。心理和行为问题方面的症状可能包括焦虑,烦躁不安,酒精和药物使用,感觉无力,士气低落。由职业压力引起的效应范围涵盖了旷工、决策失误、缺乏创新、安全事故等。如果长期在工作场所中遭遇压力源,那么可能会发生包括脑卒中在内的慢性健康问题。目前我国因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不断上升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中青年人群中突发脑卒中或心梗引发的“猝死”有可能是压力过大造成的血管筋挛,进而诱发的突发性疾病。
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工作压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求,对于员工压力管理的探索也应更加深入。从理论上来讲,利用各种变量对工作压力的作用效能来实现工作压力的有效管理这一途径是完全可行的。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众多,分别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共同作用于工作压力,但是这些因素对工作压力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不能对工作压力的管理工作起到有利的支持和帮助,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有效的压力管理。因此,有必要理清这些因素的作用关系和机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压力的实际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