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国人对资本投资、金融理财等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中证券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证监会宣昌能主席助理在 2017 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的讲话指出,“2016 年,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 1.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59%,IPO 家数和融资额创近五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新三板挂牌公司接近翻番,突破 1 万家,全年融资 1405 亿元。沪深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也大幅增长,非金融企业全年累计发行债券 2.8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 倍。着力推进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资本市场功能得到一定的修复和改善,市场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特点”。
中国的证券行业较欧美国家整体起步较晚,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在现阶段主要存在于银行间市场,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呈现产品种类单一,价格竞争激烈的特征。但随着这两年证券行业对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根据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统计,“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全面共发行产品 3269 只,融资规模达到 3563.28 亿元;转让金额为 262.89 亿元;申购金额为 6.95 亿元;赎回金额为 11.45 亿元”。
然而,与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拓展相比,证券行业的整体信息化规模较小,行业整体信息化能力与水平较银行业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虽说证券行业对信息系统在其应用的深度、广度以及实时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对技术风险控制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但是按照现有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模式,整个证券行业场内市场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系统开发工作基本被几家大型软件开发商所垄断。但随着证券行业场外金融衍生品这一新业务的发展,打破了几大软件开发商对证券行业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的垄断,为一些公司的发展及占有市场份额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同时也诞生了一些起步虽晚,但是快速蓬勃发展的小型企业,它们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呈现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特点。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这类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小企业与其它成熟企业或大型企业相比,在企业战略目标、人员管理、市场推广、产品研发等各个环节由于受到规范化、资金、市场环境、人员等方面的限制,都会显得更加薄弱。同时由于市场的快速变化,往往在组织结构中又更加的复杂,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成长型小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A 公司是一家成长型的小型 IT 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8 月,立足于为证券行业场外衍生品市场提供信息系统建设、市场推广、业务运营等服务。但经过 1年多的发展,公司在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拥有的技术与资源还无法全部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情况下,在组织架构、战略规划、人员管理、市场拓展、产品研发等方面遇到了困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本文将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 A 公司所面临的管理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法,为 A 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仍比较拘泥于传统的“委托开发”方式,即由需求方提出业务需求,由外部软件开发商进行所需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与维护工作,行业内极少有能做到对核心系统的自主掌控与研发,有一定能力研发的企业也面临公司发展规模受限、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因此,如果能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麦肯锡 7S 模型在其它行业或领域中较为成功企业的分析与研究,将其研究结果运用到证券行业这类成长型小企业的发展实践中,从而为这类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与管理规范化提供理论指导,将理论指导转变为能为公司所实用的解决方案与竞争优势。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1.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之来源
任何事物在世上的发展都遵循着生命周期的规律,企业亦是如此。所谓的“企业生命周期”描述的是企业从诞生、发展、壮大、消弱或者死亡的过程。虽然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企业的生存时间亦不相同,但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特性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了解这些共同点,可以使企业了解其自身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以便其更客观的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尽可能的延长企业生命。
2.1.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之发展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关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并对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与观察,其发展过程可以概括汇总为以下五个阶段:
1. 萌芽阶段(20 世纪 50-60 年代)
马森·海尔瑞(MasonHaire,1959)首先提出了以生物科学中的“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企业,并认为企业的发展过程也符合生物科学中的成长曲线。同时,他又进一步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停滞、死亡等现象,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些原因与现象是由于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所导致,即造成一个企业发展障碍的原因有可能是其在管理上的局限所致。
2. 系统研究阶段(20 世纪 60-70 年代)
学者们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更为深入,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这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哥德纳。
哥德纳(J.W.Gardner,1965)指出,企业、人以及其他生物都具有一个生命周期,但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相比较,存在着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可预期性;2)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停滞阶段,这是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所不具备的;3)企业的消亡可以通过变革实现再生,从而开始一个崭新的生命周期。
3. 模型描述阶段(20 世纪 70-80 年代)
学者们在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开始利用模型来进行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通过利用数学等其它学科工具,提出了许多企业成长模型,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查克·爱迪斯、刘易斯等。
........................
2.2文献综述
2.2.1 文献综述-国外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是经济学创立者英国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历经六年时间创作的,文中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5,认为企业内对劳动者的分工,对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哈佛大学教授拉瑞·格雷纳(Larry E. Greiner)为了阐述与说明企业在其成长的发展与变革中的关系从而揭示企业的生长过程,提出了著名的企业成长五阶段模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J.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则从企业的功能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认为企业通过依靠内部的分工在其成长的初期来获得发展动力,但是随着企业对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的逐渐扩大,企业将逐步的实现专业化生产。
《企业成长理论》是由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奠基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彭罗斯(Penrose,E.T.)于 1959 年出版的,该书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成长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以“成长经济”取代“规模经济”的理论,并形成了“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认为“建立在管理型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获取和组织人力与人人力资源以赢利性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集合体;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的作者钱德勒(Chandler,1977)在其书中指出,“现代工商企业的成熟过程,就是市场内部化的过程,是管理的有形之手取代市场的无形之手的过程。高效率管理协调是其生命力之源”。阐述了对企业管理的变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2.2文献综述-国内
杨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在其 1996 年出版的《企业成长论》中,将经营资源视为企业成长的基础,认为企业成长的来源是通过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来实现的,并通过经营资产的性质、数量、结构和支配主体特征这四个方面来研究企业的成长,还认为企业的成长是质和量两方面动态结合的过程,质方面的的成长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等,量方面的成长包括利润和销售量的增加。
著名经济学家陈佳贵则对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并设定了企业的蜕变期这个阶段,重点分析了企业通过蜕变而可能重生或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而李业对陈佳贵的分析又重新进行了调整,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修正模型中主要通过对销售额、消费者接纳程度、实现价值、竞争力等方面的考虑,对企业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
第 3 章 A 公司所在行业及公司介绍 ......................... 20
3.1 行业背景.......................20
3.1.1 中国证券市场简介................... 20
3.1.2 私募市场简介....................... 20
第 4 章 A 公司面临的管理问题分析 ......................... 30
4.1 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战略目标分歧........................30
4.1.1 管理层对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存在分歧............. 30
4.1.2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无法贯彻公司战略目标............................. 31
第 5 章 基于硬件方面的改进方式........................ 41
5.1 公司战略目标的明确.......................41
5.2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42
第7章 制约 A 公司进行改进的因素与建议
7.1 与母公司的关系问题
7.1.1 母公司对于 A 公司的市场定位
根据先前对 A 公司成立的背景可以看出,A 公司在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的确定和选择上很大程度都要依托于其母公司对于 A 公司在整个集团公司内的定位,A 公司对于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只是其子市场的一部分,其承担着整个报价系统整体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实际 A 公司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的选择和明确上,母公司占据的话语权并指导 A 公司进行公司发展方向及战略的选择。
但由于 A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其自身的利益。A 公司领导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公司自身的运营和发展情况,因此在发展方向、战略的选择上与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从而导致公司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在核心的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选择的问题上存在着摇摆不定和经常变化的问题和情况出现,使得 A 公司中层管理者和员工在工作中无法从始至终的贯彻执行统一的标准,对工作造成一定的混乱。
在 A 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母公司对于 A 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干预,从人员招聘、人员编制、薪资待遇、福利发放到制度制定、财务审计、日常运营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干预的现象,所有涉及人员及资金的变动均需进行上报,待批复后才能进行实施,同时,对公司资金的使用有较严格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包括资本金的投资、员工薪酬福利的水平、奖金的发放等都存在较为严格的审核,因此,A 公司领导的很多设想和规划无法马上落地进行实施,而一旦等母公司批复后,却又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机或是对工作进度造成了影响。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本文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麦肯锡 7S 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对成长型小企业A 公司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采用理论分析、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 A 公司目前在发展阶段所存在的管理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意见建议,为 A 公司下一步在管理规范化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在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理解的基础上,结合 A 公司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 A 公司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判断,为分析 A 公司的成长确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2. 通过对麦肯锡 7S 模型的分析,并结合 A 公司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其进行了重新的归纳与总结,对 A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由内到外详细分析了影响或阻碍 A 公司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出了公司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协调才是公司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 作者在向 A 公司领导进行请教、就员工归属感及满意度进行公司内员工的问卷调查、并充分分析与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 A 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战略方向、先进管理方式的引进、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企业文化、人才培养、人员激励等方面提供了可供 A 公司参考的改进方案与措施,希望能对 A公司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能有所帮助及借鉴。
参考文献(略)
成长型小企业 A 公司的管理规范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