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现实中,企业进行并购行为,背后必然会保存大量的组织冗余,尤其对企业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当企业拥有大量的组织冗余,特别是财务冗余,当企业选择内部发展战略,将冗余资源投入到研发等方面,从资金投入、研发、生产到销售,并且研发本身就伴随着大量的风险,其速度可能慢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研发所带来的成效也具有滞后性,这可能需要至少三到五年才能获得收益。并购则在企业成长效率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并购不仅能够在短期内延长企业的产业链,带来规模效应和学习型曲线效率,而且通过多元化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风险,有益于企业的转型。
关于组织冗余与并购关系的研究非常有限,现有研究对组织冗余的关注也主要集中于这类资源对创新或绩效的影响上。组织冗余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冗余作用也不尽相同。现有文献有部分提到公司财务冗余对并购的影响,但是并未将冗余进一步细分和具体,也较少有学者对该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此外,CEO 过度自信不仅在心理学上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也在管理和组织学中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CEO 过度自信能够引起多种问题,如代理问题,过度投资和并购等,也有部分学者对 CEO 过度自信和并购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但是尚未有学者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入到财务冗余与公司并购关系中,也没有学者将 CEO 权力作为财务冗余与并购关系的情景变量,分析 CEO 过度自信与 CEO 权力的组合对财务冗余与并购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理论,并对 EXCEL、SPSS20.0 和 HLM6.08 各类统计软件学习,通过收集创业板样本公司 2010~2015 年的相关数据,并对不同年份的企业进行单独的观察,形成时间层次的数据,又将这几年数据进行简单平均作为公司层次数据。最后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结果和讨论。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研究框架见图 1-1,具体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并介绍本文的主要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该部分是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别介绍了并购的内涵及分类、并购动机、组织冗余的内涵和分类、组织冗余与并购的关系以及 CEO 过度自信等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为研究设计和方法。该部分基于对文献的归纳和梳理,提出了本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假设,基于以上假设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同时也对本文研究选取的各类变量进行测量和定义,介绍本文主要的实证方法。
第四章为实证分析,解释了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并且通过Excel、SPSS20.0和 HLM6.08 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括基本的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HLM 模型的设立及分析。
第五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管理启示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并购的内涵及分类
一、并购的内涵
并购(mergers & acquisitions, M&A)是是企业扩大规模、进行投资的一种战略选择,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目标,利用资本力量的一种方式。并购一般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即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而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随着并购的方式不断多样化,金融市场不断的完善,融衍生工具日益更新,购的内涵也不断地被学者扩展。威斯通(2006)更是广泛的扩大并购的范围,将兼并、收购、联盟、重组、资产剥离、少数股权投资等均包括在并购的范围中。
国际上,购具有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的含义。陈信元(1999)将兼并(Merger)解释为两家及两家以上的独立公司或企业合并,占优势的一家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从而组成一家企业。陈晓(1999)解释收购(Acquisition)为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以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有狭义并购、一般并购和广义并购之分。其一,狭义并购主要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即为国际概念上的兼并,通常是指一家公司吸收另一家公司,吸收的公司不再独立存在,吸收公司保留其原来的法人地位和独立性,获得两家公司的权利和资产。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合并新成为一家具有独立地位的法人主体。参与合并的公司均通过注销等手续不再存在,方的资产与负债均由新成立公司继承。其二,一般并购包含狭义并购含义之外,还包括通过购买和转移被并购方的部分或整体的资产或股权,从而对目标公司实现经营控制。其中,一般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取得被并购方的控制权,所采用的方式通常是在证券交易市场进行要约收购或者通过协议收购大宗股份。最后,广义并购,即包括前面两种含义的并购,还包括其他所有转移企业形式或实质上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并购,其实质为企业重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广义的并购行为。
.....................
第二节 并购动机
鉴于并购行为的重要性、普遍性及复杂性,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对这种行为保持着强烈的研究兴趣。学者们都关注于一个问题: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进行并购,复杂神秘的并购行为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针对并购动机,西方学术界经过长期的研究,基于不同的视角上,形成许多理论。如:代理理论、效率理论、自大假说、信息和信号理论等。Muller(1992)认为并购的动机是基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率并解决代理问题。近期,张秋生(2010)经过对并购理论的长期研究,提出并购动机系统概念,通过将并购浪潮理论和并购动机统一于一个理论框架中,进而全面解释并购的动机。并购理论丰富多样化,大部分理论均是针对并购的其中一个方面,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以下主要针对已有的动机进行综述。
一、协同效应理论
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可以通过内部发展和外部并购,与内部发展方式相比,成功的并购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即合并后的企业能够从经营决策和资源配置中寻求到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以实现 1+1>2 的效应。学者将这种效应分为三个方面:管理、经营、财务。
Servaes(1991)提出,并购方的具有相当被并购方而言高的管理效率时,两家公司合并后通过并购整合可以使被并购方的管理效率提升到自身一致的水平,以达到提高目标公司价值的目的,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并购协同效应除了带给单个企业收益外,增进了整个社会的协同收益。Weston 等(2001)认为,企业并购后能够通过共享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等各方面的资源来产生规模经济。经营协同效应,主要从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来进行阐述,并购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重新配置来优化生产技术和组织结构,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Klein 等(1978)研究提出,向并购还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交易成本。Slusky 和 Caves(1991)认为,关行业的公司更可能因为经营协同效应进行并购。Myers(1984)研究提出,拥有充裕现金流且小的投资机会的企业与资金匮乏且多的投资机遇的企业合并后,资金匮乏的企业能够大大降低内部资本成本。Leland(2007)表示,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或受约束时,企业能够通过并购建立内部资本市场,从而获得信息优势和低资金成本的益处。Weston 等(2001)认为,并购能够导致政府和企业在资源和财富上的重新分配,能够减少企业的税负。因此并购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9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 ................ 19
一、研究假设 ................ 19
二、模型的构建 ................ 23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28
第一节 样本与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28
一、样本来源及特征 ................ 28
二、数据收集及结构 .................. 28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0
第一节 研究结论.............. 60
第二节 管理启示.......................... 61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样本与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一、样本来源及特征
本文主要选取创业板中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并对选取的数据进行筛选,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本文主要通过国泰安财经研究数据库(CSMAR)来获取数据,收集了大约 505 家创业板企业 2010~2015 年相关数据,考虑到纵向数据的完整和真实,只选取 2011 年 3 月 16 日当天或之前上市的 188 家企业(证券代码为 300001~300189,其中有代码 300060),由于代码为 300186 家企业在 2015年已经退市,首先选取了 187 家企业。(2)再通过收集 187 家企业 6 年并购交易的数据和企业的行业代码,筛选出 127 家制造业企业,其中有两家 6 年均无并购行为,以此删除两家无效样本,最终获得 125 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二、数据收集及结构
本文收集的二手数据来自于两处:(1)国泰安财经研究数据库。如公司证券代码、年份、公司上市和成立日期、公司员工数量、营业收入、高管持股、产权比率、流动比率等。(2)巨潮资讯网站公布的样本公司的年报。通过年报主要挖掘了公司高管的具体信息,通过排除每家公司不同年份不属于企业高管的监事、独立董事、以及各部分经理等。从而获取除 CEO 以外收入最高的高管人员的薪酬。考虑到数据的庞杂,了确保获得数据的有效和准确,值得说明的是,部分数据有 5 人合作完成,通过分成两组,独立挖掘所有数据,再经过多次核对,找出差异,最终得到基本一致的数据。此外,考虑到财务冗余对并购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因此,本文将因变量滞后一期,即选择 2011~2015 年企业并购的数据,其他变量均选择 2010~2014 年的数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前人对财务冗余与并购关系的有限研究上,不仅更加细化财务冗余,将财务冗余具体到可利用冗余、可恢复冗余和潜在冗余,而且本文还将各类财务冗余与并购的关系细分为时间层与公司层两个层次进行研究,同时本文还创新性的提出 CEO 过度自信和 CEO 所有权权力的组合对各类财务冗余与并购的调节作用。具体结论如下:
(1)通过实证检验,本文验证了时间层可利用冗余、公司层可利用冗余均正向影响企业并购行为。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来越多,公司可利用冗余正不断积累,企业管理者可能基于自利心理,了避免过多的可利用冗余流入股东手中,因此更倾向于并购行为。而在公司之间的比较中,拥有更多可利用冗余的企业可能比其他企业更能发现市场需求,在现有领域和有限的资源下,企业竞争日益增加,这可能促使可利用冗余多的企业加大并购的投入。
(2)本文验证可恢复冗余在不同层次上与并购关系时,得出时间层次的可恢复冗余正向影响企业并购行为,在公司层次上,可恢复冗余与并购的关系不显著。由于可恢复冗余已经被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它很难被管理者识别,只有企业管理者有能力将它重新配置,才能发挥作用,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开发可恢复冗余的可能性发生变化,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去利用这部分资源进行新的投资,管理者会认识到过量的可恢复冗余是资源上的浪费,通过并购行为,可以达到协同作用,企业积累可恢复冗余时,企业自身的声誉、品牌度也随之提高,这样企业并购业绩差的企业能够将其绩效提升到与自己一致的水平上,这也促进企业进行并购。在不同公司间比较时,可能因为创业板制造业企业之间潜在冗余的差异相对于其他财务冗余较小,导致公司层可恢复冗余与并购关系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