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全球化趋势己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也在这一趋势中分得了一杯羹:在吸引外资上,中国连续23年位于发展中国家的领先地位,并于2014年首次达到双向投资接近平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步入转型阶段,国内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频繁地展开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以期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获取生产原材料、获得先进技术及生产管理经验,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据统计,在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2%,是继2012、2013两年之后的第三次全球排名第三位。2015年,中国企业对美国的对外投资创下历史最高值;而在2016年I月,这一投资额又是2015年同期的3.9倍,即102.2亿人民币。由此看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黄金发展期己然到来。
伴随"四个中心"的建设,上海不单是在吸收外资上全国领先,更在对外投资上也位居前列。2014年,排除上海企业通过第三地进行的投资和在境外利用利润进行的再投资,上海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9%,增幅居全国第一。另外,2014年的中方投资额为103.8亿美元,増幅达到了185.49%。42008-2014年上海共新增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78亿,年均增长率为51%,远远超越了同期的全国年均增长率(14%)。根据各省市商务系统公布的数据,按照非金融类中方实际对外直接额占GDP的比例,上海2013和2014年的比例分别为0.509%和0.895%,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若不考虑中央企业的特殊因素,上海本地企业在对外投资领域的规模及行业覆盖面在全国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
........................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绩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本文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相关理论部分既包括植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典理论,也包括专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及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两个方面进斤阐述,即市场绩效评价和财务绩效评价;此外还根据相关理论及文献总结出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四大因素,即投资区位、投资方式、投资动因及投资主体会给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不同的绩效。
第三章是现状与问题研究。在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上,本文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即:投资规模、行业特色、区域特征及投资方式。此外,在本章中还介绍了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动因,并总结了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部分。分为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绩效指标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分析三部分。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本文参考了《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衡量指标,结合第三章中分析的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所选取指标的权重值,最终形成适用于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实证得出的数据,分析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是对策研究部分。根据第三章定性分析与第四章定量分析得出的问题,在本章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分析法、会计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相关理论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产生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所以,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兴起,从1960年开始,将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完善起来。从美国学者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维农教授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到英国里下大学教授巴克利、卡森在1976年共同提出的"内部化理论"再到约翰邓宁教授提出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目前己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中,邓宁教授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一个综合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资源禀赋说的理论,因其对议
题阐释的全面性而被奉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他认为,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及区位优势,即OLI模式,并将这三种优势划分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区位优势,而必要条件则是所有权及内部化化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依赖于这三种优势的同时存在。因此,这兰种优势也是该理论的核心。具体如下:
第一,所有权优势。实际上,海默等人将此类优势称之为"垄断优势(MonopolisticAdvantage)",这也是所有权优势的另一种提法。这种优势可以包含企业生产及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如企业的规模、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掌握的先进管理经验乃至金融货币优势等,这些优势不仅是企业独有的,更是大于国外企业的。
第二,内部化优势。指的是企业将优势保持在内部,目的是为了避免政府干涉、竞争贸易壁空及知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地,跨国企业的内部化优势,也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内部交换机制来克服跨国交易中的市场失灵。利益的比较是企业选择资产内部化还是外部化的最终标准。通常来说,与市场交易相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将企业优势转移给本企业在国外的控股公司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
第二节文献综述
若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上提高创新能力,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越来越活跃,受此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事件研究法用于分析投资的市场绩效、会计研究法用于分析投资的财务绩效。
一、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用于衡量企业的最终经济成果,这坚经济成果是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中通过实行一定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具体包括产品的质量与品种、产品的产销量、成本与利润及生产技术等。所以,整体来看,市场绩效就是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中通过实施的市场行为产生的经济成果。
在市场绩效的研究方面,国外一些学者得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财富效应的结论。Datta和Puia收集了在1978年至1990年间,美国企业发生的112起实施跨国并购的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分别在公告日前后的30个、20个、5个、1个考察期内都获得了显著为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Francoeur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在1990年至2000年期间发生的551起进行跨国并购的加拿大上市企业,研究发现仅仅拥有较强研究与开发能力的企业在并购后的四年内获得了股东收益,而其余的样本企业不仅在并购完成后的第一年出现了股票市值下降的情况,尤其是在并购的后续四年中都未产生超额收益。2对于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负的市场绩效,有学者持相反的意见。Kang通过研究收购美国企业的日本企业绩效,发现企业并购促进了日本企业股东财富的改善。Lensink和Maslennikova通过研究77起分布在欧洲国家的银行跨国并购事件,得出跨国并购积极推动了银行财富效应的产生。
......................
第三章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问题研究..............14
第一节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优势..............14
—、动机..................14
二、优势.................15
第四章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24
第一节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24
一、绩效评价标准....................24
二、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26
第五章提高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研究...................38
第四章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分为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事前评价一般是评价将要进行的投资在未来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该评价用于为投资决策提供一个参考;而事后评价则是对已经进行的投资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判,通过这一评判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从而为进一步的投资活动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本文研究中所指的评价即事后评价。
一、绩效评价标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施了"走出去"战略,此战略引导越来愈多的境内企业开始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了对境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办法》以客观公正且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对境外投资活动的综合评价分析。作为评价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官方标准,《办法》中规定了每年的绩效评价时间为4月1日至6月30日,规定将参与绩效评价的投资企业分为三种类型,即:资源开发类、制造业类及服务贸易类,同时也规定了绩效评价的5个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发展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社会贡献。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
第五章提高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研究
上海企业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无疑是希望自身能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冲破现实面临的"本王化生存困境",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配置和利用资源,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成长为世界级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这种"本±化生存困境"既包含国外跨国公司投资上海而给本±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包含因经济迅速发展给上海带来的资源、环境等压力。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一个"土生土长"的国内企业演变发展成为国际性企业,还需要用屯、学习和积累全球运营能力。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1)推动上海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虽然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己经积累了大量的生存经验和东道国人脉,但也由于特殊的国有性质,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尤其是在海外并购中受到的东道国阻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经济嗅觉更为灵敏,比较符合上海经济稳健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己经超过国有企业,日渐成为投资中的主力军。但民营企业在资金及信息来源、政府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使其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中困难重重。因此,政府要加强重视民营企业的地位,通过强化融资支持、提供针对性的国内外中介服务等措施来促进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2)提升上海投资企业的整合能力。
并购已成为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是并购交易的成功不能代表并购本身的成功,并购后的整合才决定了企业将来的命运。并购投资前期的成本上升和并购后不能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使得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出现"水土不服"症状。
所以,企业在并购前期,就应该特别关注目标企业的核屯、价值,提高投资后经营曾理效率和协同效应。在并购完成以后,一方面要进行化势资源的吸收再造,并促使新公司在管理、制度、文化及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融合,其中对文化的整合是基础、对人力资源的整合是关键;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的形象宣传工作,比如利用东道国的各类媒体、加强与东道国投资地政府、社区与员工的友好沟通。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