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我国华东地区互联网从业者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互联网从业者的过度劳动程度普遍较高,并且在学历、职位、年龄和行业等因素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了过度劳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分为宏观环境、自身防护意识、企业的加班制度与劳动和自我实现四个方面,并发现互联网从业者整体上预防过度劳动的意识较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概念正如当今的时代发展潮流一般,为广大企业的发展和形态演进指明了方向。随着国家的重视和互联网+进程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建设不断投入,众多传统和初创企业纷纷转向互联网大潮之中,接入网络用户的数量较之前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增长。据统计,随着近几年来电信运营商对光纤与宽带网络的改进和提速,2017 年我国各地接入光纤网络家庭数已超过 55%。2016-2017 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互联网+的相关指导意见,特别指出了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流通行业和制造业的结合,旨在推进互联网+进程发展;同时,在网信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重中之重,将不断对未来的历史和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据统计,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 199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54.3%,较 2016 年底又提升了 1.1%;2017 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数量达到 49.8 万,同比增长 14%。据《2017 年互联网职场生态白皮书》统计指出:当前我国互联网人才市场仍将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为了吸引人才,薪酬水平将继续提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互联网行业将涌现出多个热门职位和新兴职位;在整体上,我国目前正处于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尽管遭遇资本寒冬,互联网公司和从业者的数量仍将会不断地高速增长。
工作时间的延长、加班和六天工作制这些造成企业员工过度劳动的现象虽然给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引出了过度劳动产生的问题。过度劳动是一个与劳动者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了长期的肢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并且这种疲劳已经影响了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水平,但是出于主观或客观意义上的因素仍然超时超量的工作的一种状态。据统计,2017 年我国劳动者的年平均工作时间在 2100-2200 小时,超过 90%的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在 40 小时以上,并且有 50%以上的劳动者平均每周加班时长超过 4 个小时。当然,过度劳动问题不是区域化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形成,过度劳动问题早已蔓延至全球,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过度劳动问题的影子。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第一,在研究对象上对互联网从业者过度劳动的研究,从行业群体出发,能够填补我国对于过度劳动理论在研究领域上的空缺。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是一件涉及多学科的系统性工程,要想探究过度劳动的问题不仅仅要从总体上探明过度劳动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同时也要结合不同的行业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对此,我国对于过度劳动的研究还不够重视,研究的内容也不够详细,国内学者过多的重视了对“过劳死”问题的研究和解读,却缺乏相应的对过度劳动问题的深化研究。本研究将主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先对过度劳动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评析结合我国的现有状况,找到适合我国现状的过度劳动研究方法。
第二,作为产生过度劳动问题的“新生军”——知识工作者、互联网从业者和 CBD集群,他们的工作状态与相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确保这些优质员工的工作状态良好,身心健康优异将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为解决过度劳动问题应当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和健康经济学的知识,从用人的角度完善相关制度,从健康的角度制定相关标准。所以对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这种学科交叉式的发展,结合现有的问题,从学科交叉的领域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本研究在探究过度劳动产生原因时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上对互联网从业者产生过度劳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对研究其他行业职群的过度劳动问题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由于过度劳动问题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群当中产生的机理和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研究过度劳动问题时应当注重对不同行业和职群进行相应的细化研究。本研究主要针对互联网从业者,有效地弥补了对互联网从业者过劳问题调查研究的缺失,并在方法上对其他类似职群的过劳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第 2 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的关系理论
劳动者对的脑力与体力的运用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并且这种联系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这是现代劳动经济学普遍认可的观点。若以一个工作日作为衡量标准,在早上工作刚开始时往往效率不高,需要一个导入到工作状态的过程;然后随着导入期的完成,劳动者的工作状态进入佳境,工作绩效达到最高;再往后,由于长时间工作所带来的疲劳使得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又开始渐渐下降,工作绩效也随之下降。如图 2.1 所示,该图反映了人均产量与劳动者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它是一条增速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的曲线。图中曲线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劳动者的边际效率,可以看出,劳动者的边际效率随着时间先渐渐升高到峰值,然后再逐渐降低。图中曲线上每点与原点的连线所对应的斜率为劳动者的平均效率,它的变化规律与边际效率相同,也是先升高到峰值然后再减少,图中的 A 点表示劳动者平均工作效率的峰值,这时平均效率曲线和边际效率曲线重合。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1 日本对过劳问题的研究综述
随着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快速地发展,日本的过度劳动问题和对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与展开。在最初自二战结束后到八十年代初,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发展,无论是战后的经济恢复阶段还是迅猛发展阶段,过度劳动问题在这整个阶段内十分严重。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而这时企业为了继续提高营收不让增长放缓,便加强了对劳动者的劳动剥削,即通过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来达到目的,在这个时段日本的过度劳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直到现在,日本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过度劳动问题,超时和高强度的工作对日本的劳动者带来了身心上极大的损害。因此,日本学者对于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也起步较早,在对过度劳动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时在对劳动者关于过度劳动的立法保护上也做出了很多尝试。
对于过度劳动的研究,日本最先是从对工人在生产活动中的疲劳研究开始的。起初,日本劳动科学研究所对工人的单调工作做了界定:单调工作具有重复化、单调化和简单化的特点,然而却对于任何一个生产流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认为工人的控制室仪表检测、流水线组装工作和穿孔计算统计作业都属于单调工作,因此在 1967 年,日本劳动省专门成立了研究单调作业的单调劳动专家会议。过度劳动的研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对疲劳的测定,日本对此做出了很多研究尝试,从 1925 年到 1962 年,他们对疲劳测定的项目从原先简陋的 11 项不断完善和补充已经扩充到了 135 项。疲劳研究学者大岛正光在《疲劳学研究》(1979)中将日本对于疲劳的研究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未运用科学阶段、探索阶段、分析疲劳症状阶段、标准化研究阶段、寻找疲劳机制阶段和对疲劳测定的普及阶段。
.......................
第 3 章 互联网从业者过度劳动的测量及其影响分析.......................17
3.1 互联网企业的界定及分类 ...................17
3.1.1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17
3.1.2 互联网行业的分类..................18
第 4 章 我国互联网从业者过劳问题的调查研究 ........................28
4.1 研究的设计 ...............................28
4.1.1 研究的假设 .................28
4.1.2 研究内容 .........................28
第 5 章 改善互联网从业者过劳现状的管理对策建议........................50
5.1 过劳的预防措施 ....................51
5.1.1 宏观环境与国家层面 ...................51
5.1.2 互联网企业层面............................52
第 5 章 改善互联网从业者过劳现状的管理对策建议
5.1 过劳的预防措施
5.1.1 宏观环境与国家层面
5.1.1.1 积极引导科学的劳动观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间,为了大力发展经济,整个社会的工作观往往宣扬一种“拼劲儿”。人们兢兢业业,对待工作用力很足。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又鼓励了一波又一波互联网从业者发力工作,但是难免会用力过猛。所以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于劳动者而言是存在很大的影响的。社会的价值走向,行业的风气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本身。然而社会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宣扬其实并没有走向误区,而是缺乏对其科学解读的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和“敬业”两点从劳动者的工作角度上看是要求劳动者对自身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人合谐,在爱岗敬业的同时要对自身和谐。热爱一份工作,认真对待一份工作不等于鼓励加班和超时工作。所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劳动者合理的分配工作时间,培养和谐的工作观念,要把这种宣传落实到地。此外,不仅要正面宣传正确和谐的工作观念,也要从反面对过度劳动的危害进行宣传,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宣传效果,从观念上改变互联网从业者对于工作和加班的看法。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对过度劳动的过往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劳动效率和劳动时间的关系理论和劳动异化理论这两条理论基础出发,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综述。通过对过往研究的总结,又对过度劳动的构成和内涵总结,为下文中对过度劳动测量的研究打好了基础。接着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从业者的基本特征,改良并设计了适合互联网从业者群体的过度劳动测量量表。随后通过对互联网从业者群体调查问卷的分析探究了互联网群体的过度劳动现状、相关因素对过度劳动程度影响的差异性、过度劳动产生的原因和对过度劳动的预防现状,为下文中提出过度劳动对策建议提供了相关依据。最后分别从预防、应对和后果处理三个时间维度上针对宏观环境与社会、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从业者分别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得出了以下几条结论:
(1)对于过度劳动的评定,不能简单的凭直觉和身体感受,应当对过度劳动的评定设立相关构成要素和内涵。从过度劳动的构成要素上来看,在评定过度劳动时应当同时注意构成过度劳动的时间性和强度性。在时间上,由于需要排除短期内高强度工作带来的高度疲劳和身体不适,所以过度劳动的评定应当具有一定的周期的;在强度上,是指通过工作和休息的循环下身体仍然出现了疲劳和不适等过度劳动症状;二者的相结合才能准确的构成过度劳动的评定。从过度劳动评定的内涵上来看,应当分别从劳动者自身的疲劳状态和劳动者的工作状态两个方面对过度劳动进行评定。这既不违背过度劳动的构成要素,又能准确的对过度劳动水平进行衡量。
(2)过度劳动的测量量表应当在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时结合行业或职业群体的特性,做具体的改变。首先过度劳动测量量表的制定应当是科学的、有依据的。每一份过度劳动的测量量表都应当经过各类交叉学科的充分考量,经过数据的分析所制定出来的。由于每个行业或每个职业的工作状况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过度劳动测量量表时应当充分考虑行业或职业的特性,将这些行业或职业的工作状况反映到测量量表中,这样才能提高测评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略)
我国互联网从业者过度劳动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人力资源文章
- 兴业银行太原分行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人力资源
- 新生代员工工作时间与其工作绩效的人力资源
- SJ公司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调查
-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S机场安检人员激励管理
- HF园艺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研
- 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与薪酬结构
- HRBP视角下BS公司培训体系优化之人力资源管
- 辱虐管理与新生代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人力资
- 北京AM酒店薪酬体系优化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陕西生态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绩效
- 郑州A集团绩效考核方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研
-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团队传统性对团队创新绩
-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京外人员薪酬激励改进人力
- A手机游戏研发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
- 子女状况、家庭组织支持与职业女性工作之人
- 基于主动性人格调节作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