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96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本次研究的目的一是为证券公司理财经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二是为证券公司在制定和研究理财经理管理条款时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密切关注理财经理这一个群体的生存质量,促进证券公司对这个群体的人文关怀。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已经走到了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传统工业增长已经趋于放缓,其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等也在不断放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或来自于金融业。金融业中最为亮眼的就是“银行,保险,券商”这三驾马车。券商作为这三驾马车中的一员,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7 年 9 月深圳特区证券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成立,就此拉开了证券交易市场的序幕。从这天开始,中国的证券公司就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截止 2016 年 12 月 31 日,中国证券公司共计 129 家,总资产5.79 万亿元,净资产为 1.64 万亿元,净资本为 1.47 万亿元,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余额 1.44 万亿元,托管证券市值 33.77 万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总额 17.82 万亿元。这些数值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证券行业的新高。

随着年轻一辈的崛起,年轻一辈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理财活动,并且对于投资融资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加剧投资行业的竞争格局。专业化,已经成为证券行业发展的目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证券市场也逐渐走向网络化。网络化的形成让证券行业从原本封闭的垄断模式走向开放的竞争模式;从单一化的经纪业务盈利模式走向多元化的业务盈利模式。正因为这样的转变,各大证券公司不得不面对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投资者高规格的服务需求。内有同行之间的竞争,外有国际老牌资本市场理念的冲击,挖掘和掌握有限的投资者资源对于国内证券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

1.2 研究目的
从目前已知文献来看,对于证券公司理财经理的研究少之又少,多数研究的方向和报告都是集中在证券公司理财经理的体制建设、团队建设、激励计划等一些大框架方向。对于理财经理自身发展也只是在论文和研究中寥寥数笔,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虽然研究理财经理发展状况比较少,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研究理财经理发展状况对于优化证券公司自身营销和薪酬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从业内普遍的观点来看,证券公司理财经理存在不少问题,如离职率高,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本项研究以杭州市区采集到的样本为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体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了解影响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进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为提升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做出依据。
..............

第 2 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职业幸福感概念及构成
职业幸福感是指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从过去到现在,人类任何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满足自身对于幸福的追求。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职业幸福感有了新的定义和新的追求。

职业幸福感是人类内心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持久、内敛、坚毅的一种心理需求,不是短暂的心理渴望和心理体验。因此职业幸福感指表达了目前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之间体现,是社会中不同因子的统一表现。由于职业幸福感来源于个体的心理,因此职业幸福感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表现,可以表现个体在群体中生活的质量。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简称 PWB)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通过对自我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

2.2 职业幸福感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发展到现在,更多的人不仅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评价自己,也用社会比较来评论多元化的社会行为。因为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自我的追求。在不断的评论社会行为过程中,人们在有方向性的不断改变自我的形态和意识,从而加强自我对于社会的适应力,如果自我无法适应社会,那么自我将会进行改变,发展出新的行为,从而适应社会。

目标-路径理论主要认为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值的大小以及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在向下属布置工作任务时,是根据其最终的目标来制定所达到其目的的过程,并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平衡理论的作用是表现出人在群居过程中平衡自己的认识和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主要就是理解自己与他人还有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其认为的正确情感评价。因此平衡理论是一个动态活动理论。

平衡理论认为人们用一种平衡的方式自发地产生他们的好恶。当两个人互相喜欢对方而且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时,这就表现为平衡,此时他们的情绪是愉悦的;当两个人相互喜欢对方而发现他们在一些方面具有差异,结果就是失衡,这时的情绪是不快的。

因此要研究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指数,就应该深入了解理财经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工作状态等各方面因素。本研究将通过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双重标准来综合性的描述当前环境中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理财经理的职业幸福感指数。而且本研究结论可以从侧面的反应出员工对公司体系,薪酬的满意度,表现出员工的忠诚度,最终可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

第 3 章 职业幸福感问卷设计与实施 ............ 14

3.1 财通证券基本情况 ............. 14

3.2 财通证券理财经理发展历程和工作职责 ........... 14

第 4 章 职业幸福感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18

4.1 问卷检验 .......... 18

4.1.1 效度分析 .......... 18

4.1.2 信度分析 ............. 21

第 5 章 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状况及原因分析 ........... 30

5.1 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总体状况 ......... 30

5.2 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低下的原因分析 .............. 30

第 6 章 提高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建议

6.1 提高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本次研究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入手,归纳出经济收入、自我发展、自我意识、工作状态、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公司支持度和人际关系这八个维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并就八个维度进行描述,分别探讨其余职业幸福感的关系,从而为财通证券提升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提供决策依据。

................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当今学术界对理财经理的研究以银行业为主,对证券行业鲜有涉及,并且现有的理论成果以行政制度、薪酬体系等宏观方向为主,暂缺针对微观个体心理层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独树一帜,由小见大,响应“以人为本”制度理念。本文以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理财经理为样本,以研究证券公司理财经理职业幸福感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一手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并剖析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总体归纳如下:

第一,从公司内部看:首先,在双轨制大环境下,限制了许多优秀理财经理的晋升。其次,公司在招聘理财经理时,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导致了招聘到的理财经理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拉低了整一个理财经理团队的营销层次。再者,设计和实施与市场完全脱离的薪酬体系使理财经理的薪资水平低于同行业水平。然后,公司对于理财经理的培训力度很低,以至于理财经理的视野不宽,缺乏长远的眼光分析事物,导致无法长期维系投资者的关系。最后,变成了“财通培养人才,但是留不住人才”这个尴尬的局面。虽然说理财经理目前有这样的环境与情

况,与近年来低迷的行情密不可分,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要归结到公司自身对于理财经理这个群体的不重视。
第二,从公司外部看:目前整个证券行业对于理财经理的定位都是有偏差的,认为理财经理工作的重心就是营销,并不重视理财经理自身发展与成长,由于有此定位偏差,会让理财经理产生“快餐式”的职业模式,从而会导致部分理财经理为了短期绩效而出现违规营销的行为。
第三,从内外对比来看:财通证券杭州地区的理财经理这个群体职业幸福感指数非常低,主要原因有薪酬低、压力大、未来规划低、公司支持度低等。较低职业幸福感反过来会影响理财经理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绩效,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和长远的发展,产生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