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影响工作绩效原理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38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本章是序章。主要对本研究进行概括性介绍,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政治的普遍性源于社会生活中资源稀缺性和利益多重性之间矛盾的不可避免性。而任何一个组织也无法避免资源稀缺性和利益多重性的这一矛盾,所以组织政治亦普遍存在。那么,每个员工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间接参与过政治事件或行为,但不同员工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行为结果。受政治事件负向影响的员工,往往会将其视为组织中的一种消极因素,而那些通过政治手段获得成功的员工,却通常认为它是组织中的一种有用工具⑴。所以,不同员工对组织政治具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反应。有的能够很好地适应,在高政治性的组织中仍然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并能利用政治有效地解决矛盾冲突问题;而有的则难以承受,会感到焦虑、压力,甚至离职。由此可见,在不同情境下,组织政治可能会产生不同结果。
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国国有企业,在维持中国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源于国家特殊的政治体制,中国国企被赋予了政治、社会、经济的三重职能,性质、功能、结构及运转机制上也体现出明显的体制性特征,具有中国特色。虽然国企正经历着转型,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性职能逐渐消减,市场性职能逐步凸显。但是,其政治性职能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成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性框架仍得到较大程度的继承;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仍未能改变国企“党管干部”的格局;国企产权特殊性导致的产权模糊、代理链过长、监督机制失效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所有者缺位”使得委托一代理风险犹存,国企管理者存在“权力寻租”。也即,国家政治体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催生了国企治理机制的委托代理风险问题,进而导致了国企现存的诸多管理问题。而国企的改革与转型并未从根本上变革这一局面,并且改革效果也具有一定滞后性。这一系列因素的交织,导致转型中的国企仍然存在着官本位、行政化作风,体现出较高程度的政治性。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研究思路
为了解决国企中的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本研究总体上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思路,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然后再根植于中国情境,提炼导致中西方既存现象差异背后的独特性原因,为后续关系的分析提供依据。釆用这一思路的缘由在于,跨情境差异的揭示需要从情境独特性而非普适性中去找寻原,所以在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去挖掘独特基因。
研究具体按以下思路展开: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总结研究成果、进展、空白与不足,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研究问题。其次,采用构形法,建构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构型。在这一步骤中,本研究欲采用构型理论中的类型学方法,依据理论和逻辑推演来对关系模型进行建构。其重点和难点在于构型依据的选择和确定。本研究欲通过文献研究,围绕研究问题及既有研究不足,找出适当的理论依据,再据此进行构型构建并对构型关系进行解析。然后,本研究欲采用历史分析法,从传统官僚政治——人情社会——国有企业三重情境的历史演变及特性展开分析,通过对国有企业情境与传统社会情境相似性的比较来判断传统官僚政治文化和人情社会运作机制在国企中继承或变异程度,找出影响国企员工组织政治知觉的独特性情境因素,并基于此提炼员工组织政治知觉的特点,为国企员工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解析提供依据。接着,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拟依据所提出的理论构型和情境特征分析结果,构建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应研究假设;继而拟定实证研究计划并实施,在这一流程中,本研究欲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具体分为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两步,完成后即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对结果展开讨论。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及启示,提炼研究创新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根据这一思想,本研究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文献综述

本章主要对核心概念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本研究涉及组织政治知觉、组织公民行为、角色内绩效、自我监控、工作自主性5个核心概念。通过对这5个概念的定义、维度、测量以及前因和结果等研究进行回顾与综述,以了解研究现状并揭示本研究的起点及基础。

第一节组织政治知觉相关研究
一、组织政治知觉的研究脉络
组织政治知觉的研究是组织政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从组织政治学研究的提出到目前组织政治知觉研究的兴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并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
(一)组织政治知觉研究的溯源
组织政治知觉是组织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子领域,而组织政治学的研究缘起于政治学。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政治学是探讨国家之善的一门学问,解决的是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政治”—词来源于古希腊语“polis”,字面意思是“城邦”或者“城市国家”。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本性就是要过城邦生活,虽有能力独居但始终离不开集体生活。只有通过分工协作与互惠交换,人们才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增加福利、实现共赢。但在集体生活中,个人偏好和欲望的满足都需要资源,而资源总是稀缺的,人们不可避免会因此而展开竞争。一旦合作过程中发生利益冲突,合作就会终止,矛盾就会出现。为了摆脱这种被霍布斯称为的“战争状态”,就需要通过政治建立公共权力,以此克服不合作的利益根源。这样,就形成了除经济市场、道德市场之外,第三种资源分配的市场——政治市场。政治权力使得“社会政治秩序何以可能”,而政治权威即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则使得“社会政治秩序何以持久”。由此可见,政治不同于人们惯常观念中的阴谋与权术,而是应对稀缺资源争夺的一种途径,涉及社会生活过程中的资源生产、分配以及使用,其本质是权力,即通过任何手段达到欲求结果的能力如何解决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资源稀缺性与利益多元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政治学探究的核心议题。

第二节员工工作绩效相关研究
绩效可以分为个体、团队、组织等多个层次,本研究旨在探究员工层次绩效,所以着重对个体工作绩效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
一、工作绩效的概念
(一)工作绩效的结果观
持工作绩效结果观的学者将工作绩效视为员工在特定时间内基于特定职能或岗位所输出的产物,同义于产出、成果、成就结果观视角更强调绩效的可评判性,尽管他们承认工作绩效还受员工动机、能力和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但认为可测量的结果才是最佳评价依据。所以,该视角倾向于将工作绩效视为任务完成的一种结果。
然而,该视角的界定仅在计时、计件性等易于量化的工作情境中具有优势,并不能完全反映结果具有一定滞后性的任务完成情况。比如在一些创新性、月艮务性工作中,员工的工作结果受到其它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且需要一定周期才能见成效。尤其在团队协作性工作中,个人工作成果难以脱离团队而单独予以衡量。那么,仅以结果来判断员工工作完成的优良而忽视一些重要的过程和情境因素则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不仅不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技能水平及贡献大小,还有可能挫伤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过于以结果为导向甚至还可能诱发员工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降低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致使最终不能达到绩效改进和提升目的,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渗透,工作方式、内容与工业化初期也大为不同,基于结果的绩效界定因对如何取得业绩的过程关注不足,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质疑。在行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推动下,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达到企业欲求目的的员工所具备的态度和行为。

第三章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理论构型.........84
第一节关系构型的理论选择与依据............85
一、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不足.........85
第四章国企员工组织政治知觉情境特性的分层探析......104
第一节官政治文化与中国人的政治观...........105
第五章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152
第一节:研究模型..........152

第七章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本章主要对数据展开分析,验证假设。首先对正式测量工具的信效度进行分析,了解测量质量;然后依据数据对假设关系进行检验,包括各变量相关分析、组织政治知觉对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的主效应分析、自我监控和工作自主性的双重调节效应分析、组织公民行为对角色内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得出研究结论。

第一节信效度分析
一、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7.1所示。尽管所有题项的K-S检验的显著性都等于.000,说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但鉴于K-S检验对样本量或异常值非常敏感,数据通常都难以通过正态分布假设,所以需要辅以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来衡量。一般认为偏度系数绝对值小3,,峰度系数绝对值小于10.样本可判定为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从表7.1中可看见,本研究所有题项数据的峰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96,说明本研究数据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可据此展开下一步分析。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章是末章,主要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揭示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介绍研究的主要创新与存在的不足,并再次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与研究贡献
一、研究结论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基于AMO模型构建了员工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理论构型。然后对员工组织政治知觉的多重嵌入情境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历史的演化视角从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文化、人情社会及国有企业的政治——社会——经济三个层次分析了情境独特性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资源保存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并通过来自中国国有企业的1224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一)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受自我监控和工作自主性的交互调节
本研究发现,代表能力的自我监控和代表机会的工作自主性二者的交互效应能够显著影响员工组织政治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对不同维度的关系调节效应有差异。
1.对于高自我监控者而言,工作自主性越高,其一般性政治行为知觉与助人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会显著提高、与参与组织活动和角色内绩效的负向关系会减弱。
2.对于高自我监控者而言,工作自主性越高,其保持沉默静待好处知觉与助人行为、参与组织活动、参与公益活动、角色内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将增强。
3.对于高自我监控者而言,工作自主性越高,其政治性薪酬和晋升政策知觉与助人行为、参与组织活动、参与公益活动的正向关系、与角色内绩效的负向关系都将增强。
4.相对于代表机会的工作自主性,代表能力的自我监控在决定组织政治知觉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时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