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员工人格特点、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关系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41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矿难”成为媒体播报的高频词汇,一次次矿难在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无数个家庭带来不幸。煤矿安全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据统计,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煤矿工人的心理隐患则是引发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两个角度研究矿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进而间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2 文献综述
1.2.1 人格特征的有关研究
1.2.1.1 人格特征的概念
人格是心理学中研究完整的个体与个体差异的一个领域。目前,由于心理学家们多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人格,导致对人格的界定很不一致。美国心理学家Allport认为“人格是个体适应环境的独特身心体系”。Cattell 指出“人格是能够用来预测个体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Eysenck认为“人格是决定个体适应环境的个体性格、气质、能力以及生理特征”。Funder 则认为“人格是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下能够或不能够被观察到的心理机制”。综合各家所言,人格的概念可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一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统一的心理品质。
1.2.1.2 人格理论
最具代表性的人格理论是特质理论、类型理论和整合理论。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llport和cattell,该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人格类型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德国,其主要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这一理论包括以T型人格为代表的单一类型理论、以 A-B型人格为代表的对立类型理论和以气质类型学说为代表的多元类型理论。
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人格的复杂结构,Eysenck 作为整合理论的代表人物,将这两种理论的特点加以综合,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理论。这一理论使两种模式的特点互为补充,能够更全面系统的描述一个人的人格结构。
1.2.1.3 人格的测评
人格测评的方法有很多,在自陈量表测验中较有代表性的测验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心理内外控制源量表(NSIE)、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量表(CPI)以及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投射测验中比较著名的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TAT)。此外情境测验中的性格教育测验和情境压力测验以及自我概念测验中的形容词列表法和Q分类法也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章丘市某国有煤矿企业井下和地面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施测过程严格依照心理测量的程序进行。首先对各采煤区队队长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然后以区队为单位,由区队队长利用开会时间组织被试进行统一作答,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被试填写完成后,问卷被当场收回。实际发放问卷 350 份,有效问卷 300份。被试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2.2 研究假设
假设1:煤矿员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井下工人较地面工人心理健康水平更低,经历过煤矿事故的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没有经历过煤矿事故的员工;
假设2:人格特征对矿工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假设3:社会支持对矿工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假设4: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2.3 研究工具
一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Derogates 编制,由吴文源引进修订,共90 个自我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 1~5 级评分,来评定受试者有无某症状及其严重程度。SCL 一 90 症状自评量表包含了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内容。量表中共有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它项目。此量表标准化程度很高,在国内应用非常广泛,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并有相应的中国常模。
二是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是我国学者肖水源在参考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由十个项目组成,包含三个维度:客观支持(3个项目)、主观支持(4个项目)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项目)。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被国内研究者广泛使用。
三是采用成人内—外控量表(ANSIE)。该量表由Nowicki 编制,用于评定心理控制源,将心理控制源作为以内控、外控为两级维度的泛化期待进行评定。此量表包括 40个题目,要求被试以“是”或“否”作答,分值范围从0(内控)到40(外控)。该量表简洁易懂,信效度良好,应用广泛。
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 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7
3.1 煤矿员工心理健康现状................7
3.2 煤矿员工内外控人格特征现状..........11
3.3 煤矿员工社会支持现状............13
4 讨论................. 17
4.1 煤矿员工心理健康状况............... 17
4.2 煤矿员工人格特征状况......... 19
5 结论与建议 ............21
5.1 研究结论.....21

4 讨论

4.1 煤矿员工心理健康状况
与心理健康量表全国常模比较,此次调查中被试心理健康总均分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在各项因子分中,除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余因子均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说明该煤矿员工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与以往研究中煤矿员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的结论不符。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首先在于此次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该样本可能无法很好地代表整个煤矿工人群体。其次参与此次调查的煤矿员工被试均来自同一矿区,此矿区自 1958 年建矿以来凭借强烈的安全意识和严格规范的管理从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此外此矿区很早就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情绪宣泄室等,还定期组织安全讲座和心理讲座。所有这些因素使得此矿区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比较轻微。但是从各项因子分来看,煤矿员工被试仍然存在两项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即躯体化和强迫。煤矿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得大多数员工存在腰疼、肌肉酸痛、呼吸困难等躯体化症状。高危的工作环境使得煤矿员工必须保持神经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就加剧了他们做事必须反复检查等强迫症状。
从年龄差异来看,各年龄段的被试在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吴真、王琼(2009)何流芳(1998)的研究结论一致,但是戴福强(2009)研究发现30岁以下年龄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因子上与30岁以上年龄组存在显著差异。
从性别差异比较,男性被试心理健康总均分虽高于女性被试,但两者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躯体化因子外,男女被试在其余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以往关于煤矿员工的研究中几乎不涉及女性被试,此次研究中女性被试都来自于从事地面工作的筛煤、吊车等工作群体。工作类型以及工作强度的不同使得女性被试的躯体化症状显著低于男性被试。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1.煤矿员工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所有因子中,躯体化和强迫是煤矿员工存在的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2.煤矿员工心理健康在年龄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学历、工种、工龄、家庭和睦程度、是否经历过煤矿事故等因素上差异显著。
3.总体上,煤矿员工人格特征趋于外控,但是不存在年龄、性别、学历、工种、工龄、家庭和睦程度方面的差异;经历过煤矿事故的被试与没有经历过煤矿事故的被试相比有更强的外控倾向。
4.总体上,煤矿员工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不存在年龄、性别、工种、家庭和睦程度方面的差异。学历、工龄、是否经历过煤矿事故是影响煤矿员工社会支持的显著性因素。
5.煤矿员工的内外控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煤矿员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均与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和各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抑郁、偏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煤矿员工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6.人格特征、主观支持对心理健康总均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内外控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具有高度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极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内外控人格特征、主观支持能够解释心理健康总均分10.4%的变异。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