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香港中文大学罗胜强教授在其管理研究方法论中曾经提出,任何管理学的研究都首先源于对现象的观察,然后才是对现象的合理解释。本文研究的初衷就是对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人际网络作用的思考,个体的人际网络不仅是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媒介还是产生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而所说的“在儒家社会中你认识谁远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的论断更是对人际关系重要意义的形象表述。“为什么人际交往的网络成为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人际往来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正是源于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思考,笔者有了研究写作的推动。本文试图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一组织认同一工作投入”间搭建合理框架来阐明人际网络中传达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对员工个体工作状态的作用机理,从而解答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的职业影响问题。
“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变量的选取。事实上,学术界对人际网络的关注已有多年的历史,人际网络作为社会网络中节点为个人的特例,其重要意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人”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研究证实,个体行为不仅受其内在因素的作用,还要无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关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关系”为基本构成单位的人际网络甚至会对员工个体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中,“人际关系”作为核心价值要素,人际网络的影响应当被给予更多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进程中,人际网络超越了社会学领域中对社会结构“人一人”关系的的简单描述,成为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人际网络对个体或组织的积极影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是网络结构中中介性、稀疏性等特性,还是关系力量的强弱和结构洞资源的多少,学者们对人际网络前因影响因素的探讨从未间断,但有关人际网络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路径的探讨还很乏;且在已有社会网络相关研究中焦点大多集中于网络密度、个体中心性、网络稀疏性等为特征的立体结构维度,而人际网络的内涵层面尚无论述。本文试图从此处入手,基于人际网络平面视角从网络中个体间相互影响的信息媒介来探讨人际网络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如何对个体的职业态度和工作行为施加影响,其中显性信息主要指人际网络中传递的各类客观消息或主观评价,隐性信息则只要指人际圈层中榜样的示范效应。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无论是人际网络,组织认同或者工作投入,这三个概念在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长河中都已经经历了长远和纯熟的历炼。无数的学者和实践家都试图从某一个角度来对其加以独特或系统的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那些足够丰富或足够独特的研究成果充分验证了相关领域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但也正是出于管理学界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成长时机的洞察,我们更需要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概念中寻找彼此间的“隐秘”关联。本文选取的理论概念架构围绕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构念,并试图从一个薪新的视角来探究三者间潜在的影响机理与或有联系。本文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平面内涵维度对现有人际网络相关理论予以补充
通过上述整理不难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人际网络(社会网络)本身结构特征等纵深立体维度的探究,而对网络内涵等平面维度的要素鲜有提及。本文试图从人际网络内涵层面入手,探究个体构成复杂的人际网络是如何对个体施加影响的作用机理,人际网络中作为传播载体的显性信息与人际交往间的隐性信息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揭示了人际网络对个体影响的本质,弥补了人际网络内涵部分丰富性的不足,是对现有理论的有力补充。
这一研究结论依然主要以个体网络立体维度的特征作为出发点对自身的影响加以研究;而对平面维度的网络信息如何影响个体行为未加论及,且所有对网络的研究都定义在特定组织或圈层内部。而本文将人际网络扩展到组织外探索性地提出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人际网络一工作投入”的影响关系,且分别对显性信息影响和隐性信息影响的不同作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同时选取组织认同和组织声誉作为中介变量。这一模型建构在理论上做对人际网络相关研究进行了补充或深入。
2文献综述
2.1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研究综述
人际网络最早起源于对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是一项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理论源头来自于西方学者们对社会网络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人际网络与社会网络有相同的理论发展脉络和方法架构,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人际网络是社会网络中节点为个人时的特例。人际网络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思路,明确了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不能“独善其身”其行为必然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人一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影响要素。人际网络成为个体和组织的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人际网络间的信息传递成为个体重要的信息平台。
2.1.1社会网络理论研究
2.1.1.1社会网络基本概念界定
节点和关系是整个网络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学者们认为网络中的“节点”是一个行动者个体,它既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企业、社区或阶级,甚至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研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需要来确定不同的对象作为网络中的“点”。而“关系”则是发生在至少两个个体之间的联结它常常代表行动者之间具体的实质性联系。联结表达了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也就是在网络结构图被形象描述的那些连接行动者之间的线条。对于个人而言的网络,关系可能存在于朋友、同事、校友等范围内;而组织层面的关系则可拓展到投融资关系、贸易往来等内容。
个体间的关系是社会网络研究的重点,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学者们用不同的属性词汇来进行表述,例如对称性、相互性和多样性、关系强度等。关系对称性主要考虑行动者的地位或所处的位置是否平等,地位平等时行动者关系就是对称的,否则,就是不对称的刘楼。例如当行动者是上下级关系或一方在某一群体中享有极高声誉时,关系就更可能是不对称的。关系的相互性考虑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投入,如果行动者之间传递的信息和投入的情感强度相近,那么关系就是相互的。关系的多样性指行动者间建立的联系,既可以是表达情感、也可以是传递信息、还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需要。
2.2组织声誉研究综述
2.2.1概念界定
学术界对组织声誉的界定主要集中在利益相关者、企业主体、结构要素和价值增值等四个方面展开。现将其主要观点整理如下(见表2-1):
由表2-1所示可知,组织声誉体现了组织的内在社会属性,是外界对其特性的评价和认知。本研究以Fombrun、Hall对组织声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遵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组织声誉予以界定,组织声誉包含了个体认知和感情要素两个部分,是个体对组织的理性认知与情感倾向的结合体,良好的声誉可以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价值,并可视为无形资产。
3探索性访谈研究........59
3.1访谈目标........59
3.2访谈对象选择.......61
4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69
4.1研究模型的构建....69
5研究设计...........77
5.1变量定义.........77
6假设检验与数据分析
本章在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之上,基于正式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文中构建的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设进行检验。随后,再对各变量与作为控制变量的个人统计特征间的影响关系加以探讨。
6.1信度与效度分析
研究中通常会使用的问卷调查量表是研究者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问卷的质量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量表是否值得信任?结果是否可靠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验。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就是对数据的可信度、有效性进行的检验。
6.1.1人际网络信息影响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1)正式量表效度分析。本文基于文献归纳和访谈研究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个维度,这一设想在前期预调查分析中经由对量表进行的基本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基本数据支持。本处主要针对预调查优化后的量表构建验证性因子模型,并釆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算,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各题项的标准化载荷系数,并通过P值是否显著来检验载荷系数的统计显著性。
由表6-1可以看出人际网络信息影响量表所有因子载荷的值在统计上显著,标准化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不等于0,显性信息影响和隐性信息影响的各题项都分别负载在各自对应的因子上。由此判断,正式调查中所采用的人际网络信息影响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7研究结论及讨论
7.1研究结论
本文使用文献研究、访谈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工作投入的影响。本文遵照“刺激反应”模式选取组织声誉感知和组织认同变量作为传导变量,研究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在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各变量间的或有联系,对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不同作用路径加以明确。从研究情况来看,本文提出的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职业领域的影响得到了数据的有力支持,人际网络中传递的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会对职业个体的组织认同感与工作投入产生必然的影响;同时,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对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关注并进一步阐明了不同作用路径,即人际网络中传递的各类评价信息等显性因素和职业榜样传递的潜移默化的隐性信息因素对个体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的影响表现出不同路径,且个体的组织声誉感知成为变量间彼此联系的重要中介变量。本文表6-43和图6-9的列示可以看出,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和访谈结果进行梳理的研究假设绝大部分得以验证,本文拟达到的研究目标,即探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个体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的作用机理基本得以完成。下面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整理。
7.1.1人际网络显性信息影响的作用路径分析
人际网络显性信息反映了人际网络中个体间传播的与职业领域相关的客观表述和主观评价,如与行业、组织、岗位、待遇福利、职业发展通道等方方面面相关的信息,这类信息通过文字、语言等有形形式展现。通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人际网络显性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有直接正向作用;对组织认同未显现出直接影响,但会通过对组织声誉感知的直接作用传导至对组织认同的影响;与此同时,其对工作投入的间接影响还体现在组织声誉感知和组织认同对工作投入的直接作用(如图7-1)。
参考文献(略)
人际网络信息对工作投入影响概述:组织认同与组织声誉感知的双中介模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人力资源管理博士论文,人际网络信息,工作投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人力资源文章
- 服务业员工组织认同、工作特点及员工创新行
- 煤矿员工人格特点、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关系
- 改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概述——以XX
- 行政机关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概
- 流动儿童疏离感及情绪智力关系概述:友谊质量
- 奖惩机制及他人行为影响党政领导干部诚信实
- 技术创新动因对技术创新行为影响机理概述:组
- 某供电局营销人员胜任力评估与提升体系概述
- 金融服务业中层管理者职涯资本影响职业成功
- 某银行新生代员工沟通满意度及周边绩效关系
- 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实例概述——以G省省直A机
- 电力企业处级干部群体胜任力模式概述
- 差错管理文化及企业绩效关系概述——基于“
- 变革型领导行为影响员工沉默概述
- 基于SFA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研究
-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影响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