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四所高校国际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认同及习得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46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笔者认为高校对国际学生的武术教学,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加强校际、校内武术比赛和交流,以武会友,创造更多表演、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借鉴武术国际化成熟地区的教学经验,构建甘肃独具特色的高校武术国际化道路。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长期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其中将中国武术、中医、传统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重点任务,这表明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极力支持弘扬武术文化。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内容中提到本着国内与国际并重的原则,着力推进武术进校园,并加强国际交流,拓展武术推广渠道,以武术文化、武术教育等领域为重点,做好武术教育、武术科研、武术推广三大工作。
1.1.2 国际学生是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教育部于 2010 年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3]指出,到 2020 年我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 15 万人,据教育部统计,2016 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 44 万,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截至 2018 年,接受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生总计 25 万人,占来华总数的 52.44%,数量庞大的国际学生就读于全国各省、市高校。
甘肃省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首选就读城市之一,2015 年甘肃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秉承“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合作,为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我国为国际学生设立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为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大力支持的同时,国际学生能否做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作用至关重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武术不应只是武术人的事、中国人的事,它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5]。研究武术对内可以提升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对外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传统“和”的精神, 与国家形象“和谐”的核心定位相一致,符合 21 世纪全人类发展的需要。
依托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越来越多国际学生汇集于我国高校,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世界认知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受国际学生的广泛关注,那么武术文化是否被这些国际学生认知和认同,并在学习中收获了什么,是本研究主要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第一,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有关文化认同的研究,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文化广泛意义上的研究,就中国文化特定的某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武术无论是对外武术教学,还是文化传播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是国际学生对中国与中国文化认知的一扇窗口。调查研究甘肃高校国际学生对武术文化认同情况,有助于充实武术文化认同等相关理论研究。第二,通过调查与访谈对国际学生武术习得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武术教学和武术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为武术教学和武术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1.2.2.2 实践意义
第一,有助于了解当前甘肃高校国际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现状,使我们在开展武术教学和文化传承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第二,有助于了解当前武术教学与文化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高校在学校体育武术教学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建议。第三,更好地服务于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研究对象与研究视角,从个体因素和文化教学因素为切入点,探究汉语学习者的武术文化认同度,以甘肃省四所高校来自 31 个国家的 113 名国际学生为例,拓展对中国武术文化认同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 CNKI 数据库,检索论文资料,查阅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资料,重点关注中国武术发展以及在国际学生中的普及,国际学生对武术文化认知认同与参与习得方面的内容,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借鉴前人成熟研究结果,为构建本研究理论依据夯实基础。
2.1.2 访谈法
本研究走访高校相关领域教师和专家,并请专家就本研究的思路、框架及理论基础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编制之前访谈国际学生,确保调查问卷内容的合理性。
2.1.2.1 访谈对象


社会学论文参考

2.1.2.2 访谈过程有幸拜访到四所高校的武术专业领域带头人,对老师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为记录对话信息的完整性,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之后对录音记录进行整理。访谈时了解,老师们都有国际学生武术授课经验,对于国际学生习得武术都保持支持的态度,并对授课过程中的困难与不足一一分享与我,其中对我的论文框架进行了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最后专家们都赋予本研究较高的期望!
................................

2.2甘肃省四所高校国际学生背景梳理
2.2.2性别与年龄
由表 3.1 所示,本次调查中,男性 90 人,占被试总数 79.65%,女性 23 人,占20.35%。男生多于女生,基本符合在校生男女比例。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少数有宗教信仰的女性国际学生,同陌生人交流时,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Q5(武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Q6(武术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这两道题目,均值得分低于前两道题,但仍保持在 4 分以上,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国际学生对于中国武术中的精神层面以及物质层面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认同的。而 Q3(“武德”(武术品德)是对习武之人的道德培养)和 Q4(中国武术中的师承关系与血缘关系近似)这两道题的均值较低,均低于 4 分,武德是习武之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最能体现个人良好的道德素养,国际学生认同度低,一方面可能是对“武德”一词不够理解;另一方面可能是与其自身文化差异有关。同时 Q4 题项武术中的师承关系,对于只在学校学习武术课程话,可能不太了解,所以认同度较低。
............................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17
3.1 甘肃省四所高校国际学生背景梳理................................................ 17
3.1.1 性别与年龄.................................................... 17
3.1.2 就读学校与国家分布...................................... 17
第 4 章 促进与提升策略.......................................44
4.1 高校国际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的提升策略.................................44
4.1.1 加强国际学生中国武术文化认知.................................... 44
4.1.2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 44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46
5.1 结论...........................................46
5.2 建议....................................46

第 4 章 促进与提升策略

4.1 高校国际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的提升策略
4.1.1 加强国际学生中国武术文化认知
学校应提高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才能更好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打造武术文化大学生交流平台,购买武术相关书刊资料,建设小型图书馆,以惠及广大的国际学生读者。只有国际学生不断地了解中国武术,摒弃中国武术的高深莫测,加深国际学生对于中国武术的认知,及早接触才会对中国武术产生更为浓厚的文化认同。
4.1.2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
借鉴兰州交通大学,该校国际教育学院为国际学生每学期固定安排了中国文化相关课程,其中体育课专门学习中国武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知识和文化,自然要接触中国特色课程,在非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尽管有中国文化内容的课程,比如了解节日习俗、中国汉字、茶艺、剪纸等,但这些课程都是在中国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一项可以使人受益终身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传播到国际学生当中,把中国武术课程作为国际学生来到中国的必修课,既是一种特色培养方案,又是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多得的有效途径。
4.1.3 增加武术文化宣传窗口
要使国际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武术,首先,校园宣传必不可少,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阶段,组织国际学生观看武术影视作品,参观校武术队表演训练,既可以让国际学生快速融入校园,又能够展示中国文化。其次,开展武术实践活动,丰富参与途径,使国际学生身心感受中国武术的魅力。再者,教师在必修课教学中,选择富有吸引力的武术文化知识进行讲授,也可以在课余通过手机推送中国武术文化的相关视频。最后,利用校武术社团招贤纳士,营造浓厚的武术文化氛围,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国武术文化活动,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体验欲望和参与意识。
.................................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甘肃省四所高校的国际学生,武术文化认知仅停留在表层印象。知晓武术器械、功夫电影和“抱拳礼”三项的人数最多。武术拳种只认识学习过的太极拳和长拳。对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价值、思想和观念,以及习武之人的武德方面知之甚少。
(2)国际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认同度高(认同均值 4.13),从文化认同的三个维度(认知、态度、行为)的均值得分来看,均有着较高的认同度,态度好于认知,认知好于行为(态度 4.30>认知 4.14>行为 3.95)。
(3)国际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认知维度影响较多,非工学认知好于工学,认知得分会随着年龄、来华时长、HSK(汉语水平)等级的增加而增加,25 岁及以上好于 18-24 岁;来华三年以上得分均值最高;HSK5 级好于 HSK4 级。武术教育国际化工作开展效果显著。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他们在文化认同的态度上明显高于非“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留学动机对文化认同产生差异性影响,向往中国文化的国际学生对武术文化认同高,高于以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获得学历为动机的国际学生。
(4)国际学生武术习得的情况是学习过武术的人数较少,他们的武术课大多作为选修课。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动作难度大和语言沟通不畅是国际学生当下面对的两个难题。他们的主要收获是获取中国文化和强身健体。
(5)国际学生对中国武术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在留学期间武术习得偏少,不利于武术国际教育的开展,以国际学生为载体,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