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空间及生态设施空间整合体制探析——以西安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68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伴随着城市急速扩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但这也导致了城市居民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饱尝了城市生态环境失衡、人居环境恶化的后果。从 1953 年编制的《西安市 1953-1972 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将西安市城市规模在唐长安城和明西安城的基础上向东、西、南方向扩张,初步形成东郊纺织城、西郊电工城、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库区、内城行政区与商业区的空间格局,发展到现阶段明确确立了建设“大西安都市圈”的战略,发展区域城市群,整个城市形成九区四县的九宫格局的形态,城市继续向东、东南、南、西南、西北、东北以及向北扩张。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仍然处于物质空间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错位或非耦合状态日渐凸显,进而导致城市资源的分配不均,城市公共利益与公共服务受到严峻挑战,导致了城市社会空间的破碎化程度加深、弱势群体社会空间边缘化等问题。这些都是难以满足第三条道路下的城市资源公正配置需求,以及目前城市居民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要求。本文旨在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思路,针对西安城市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西安市城市社会空间与生态设施空间分布分异现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西安城市社会空间和生态设施空间的可视化和定量化描述,以此达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实现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社会认同感、改善城市居民人际关系等目的。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从广义上讲城市空间是承载和容纳城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在一定时间阶段下,在城市这样的一个区域范围内一切城市要素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分布以及相互之间影响作用的,同时按照时间动态变化的系统或集合体。学术界已从社会学、哲学和地理学三大学科分别都对城市社会空间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定义。在哲学学科领域,城市社会空间是城市社会运动的广延和伸展,是各要素之间的并存关系及其特点。城市社会空间的本质内容是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的社会结构。从地理学视角,认为城市物质实体空间之上需要叠加 3 种社会类型的空间——经济、家庭与种族状况。社会学认为社会空间是由个人集合构成,每个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和地位构成不同的场所,这些“场所”就是社会空间。人们通过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确定其阶级属性。进而城市空间是由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人通过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确定自己的阶级属性,相同属性的人们集合在一个场域里。

2.2 国内外城市生态设施空间问题的研究进展
本文中借用生态设施概念,首次提出生态设施空间概念。本文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包括物质空间、经济空间、生态设施空间,生态设施空间属于城市物质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物质空间内绿地和水域湖泊都符合本文生态设施空间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生态设施空间界定包含城市绿地、水域。绿地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绿道、绿带,水域包括湖泊、公园内大型湖体。同时这些空间还必须满足人为修建,其修建目的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服务的条件。本研究中把城市边缘地区的农田、林地等不划分在本文研究范围。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 17

3.1 概念辨析 ................................ 17

第四章 西安市社会空间分异现状研究 ........................... 22

4.1 研究区域背景资料 ........................................................ 22

4.2 西安市社会区域研究 .......................... 23

第五章 西安市城市生态设施空间分布现状 ........................ 32

5.1 西安市 2003 年 SPOT 遥感影像简介 .......................... 32

5.2 利用软件 ArcGIS10.1 对选定的研究区域裁剪 ............................... 32

第六章 西安市社会空间与生态设施空间实证研究

6.1 调查问卷背景
为了客观真实的揭示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西安市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生态设施空间的耦合关系,本研究在西安市东南郊、西南郊、北郊、东郊、南郊各个典型社会区内发放问卷 1000 份。调研对象主要针对在职工作人员、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等城市居民。其中收回问卷 903 份,有效样本占总样本的 90%。通过后期数据整理后统计分析输出统计分析结果。

6.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结合社会阶层划分的方法,在问卷中设置了关于调查者的职业、户籍、家庭收入等问题。在结束调查问卷 1000 份后,将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问卷中所调研的人员中高社会阶层、中层社会阶层、底层社会阶层所占的比例如图 23:问卷中其他剩余是 79 位退休人员,占所有调研对象的 7.9%;学生有 16 人,占调研对象的 1.6%;其他有 7 人,占调研对象的 0.7%。这些群体反映的现实情况与本次调研内容不符合,所以不做具体分析。问卷调查对象中企业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单位负责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私营企业主属于高社会阶层的有 92 人,占所有调研对象的 9.2%。高层社会阶层群体的现有户籍有 57 人是本市非农户口,12 名外地非农户口,剩余 23人是本市或外地农业户口。有 56 人文化程度在本科或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占该社会阶层的 61%。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科研究的主题之一。传统的偏重物质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和新兴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赋予了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新内涵。本文期望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促进二者融合为目标,尝试性探讨二者的耦合机理方面内容。本文以西安市为例,研究结果认为城市社会空间与生态设施空间耦合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层面与社会层面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在城市地域空间上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相互依赖的状态。城市社会空间与生态设施空间的耦合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城市经济活动、各类设施以及生态景观等物质结构要素和个人、社会群体及社会阶层等社会结构要素在空间上的耦合形成了个人居住空间、群体生活空间及阶层社会空间等不同层次的耦合结构。城市社会结构和生态设施要素在空间上达到彼此协调、相互适应的状态是耦合系统发展的主要目标。从而达到彼此协调和适应的耦合系统对实现社会公平和空间公正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