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学中国南方文化—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65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璀璨的成果和丰厚的积累,它长期以来哺育了中华儿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长江文化是一种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人文地理和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体系。徐吉军在《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一文中指出,长江文化从其生存空间来说,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七省一市,这不仅因为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而且在文化体系上也同出一辙,同属中国南方文化的体系。
隋唐五代时期,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唐代安史之乱的发生,中国文化的重心开始南移,至宋元时期,长江文化终于确立了在中华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时代而言,北宋时的湖学、镰溪学、洛学、关学、蜀学五家学术中,长江流域占其三;而南宋时的闽学、江西学、婆学、湖湘学、永嘉学、永康学均在南方。宋元时期长江流域学术文化的高度发展与繁荣,与书院这一教育组织的盛兴密切相关;到了明代,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及其弟子们以书院为基地,推动其学说的研究与传播,书院亦成为了明代心学学术思潮的大本营:明清之际,为纠正王学末流空疏之弊,倡导实学的思想家们也同样利用书院这个自由讲学的阵地,在学术界兴起了重视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清代的乾嘉汉学家们均创办、主持书院,致力于经史研究,于是出现了一批重经史训话的书院,所以说,书院成为了长江流域的学术中心。长江流域的书院既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又是著名学者研讨学术的胜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以学术研究为主轴,会讲论辩,师生共同探讨学术,大胆创新,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不仅为长江流域各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材,而且积淀深远的学术传统对地域文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对书院的研究,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发表了不少论著,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书院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从书院史角度着手的章柳泉主编的《中国书院史话》、李国钧、王炳照、李才栋主编的《中国书院史》、陈谷嘉、邓洪波主编的《中国书院史资料》(上、中、下)、《中国书院制度研究》、季啸风等编写的《中国书院辞典》;有研究地域书院的,如李才栋的《江西古代书院研究》、胡昭曦的《四川书院史》;有研究个别书院的,如朱汉民的《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杨慎初、朱汉民、邓洪波主编的《岳麓书院史略》等,这些论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书院研究的深入发展。对长江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李学勤、徐吉军主编的《长江文化史》、徐吉军的《浙江文化史》等。
本文选取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这一角度,拟对长江流域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书院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学术研究的特色以及对长江流域地域文化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对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和长江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 释
[1]《浙江学刊》1994年第6期
[2] 邓广铭、徐规等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参考文献及书目
[1]《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2]《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中国历代书院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明儒学案》,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5]《象山全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6]《朱文公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朱子语类》,岳麓书社,1997年版。
[8]《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9]《张拭全集》,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10]《吕东莱遗集》, 浙江出版社,1987年版。
[11]《陈献章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12]《王阳明全集》,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
[13]《黄梨洲全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14]《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15]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6] 全祖望:《鱼吉琦亭集》,四部丛刊本。


英文摘要 3
中文摘要 4-7
绪论 7-9
第一章 书院——长江流域的学术研究中心 9-31
第一节 宋元理学与长江流域书院 9-19
第二节 明代学术与长江流域书院 19-25
第三节 清代学术与长江流域书院 25-31
第二章 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特色 31-44
第一节 会讲论辩 寻索真知 31-35
第二节 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35-38
第三节 学术切磋 期求创新 38-44
第三章 长江流域书院的学统与地域文化 44-58
第一节 书院学统的形成与地位的提升 44-47
第二节 书院学统与地域文化 47-58
主要参考文献 58-60
致谢 6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