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营造和谐社会舆论环境过程中必须搞清楚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要搞清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的基本内涵,就必须从基本概念、本质特征、重要功能等方面加以全面思考和把握。
一、对舆论和舆论环境的考证和解读
(一)我国“舆论”概念的历史演变
所谓舆论,古今中外解释并不一致。中国的“舆论”源于古代的“舆人之论”。“舆”字在春秋末期出现,其含义是一种“车子”,后来“舆”字和“人”字连用,称为“舆人”,意为造车之人。到春秋末期,“舆人”逐渐用来泛指地位低下的下层劳动人民。《左传》曾记载,子产执政郑国“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可见,“舆人诵之”,意在表达下层意见,实际上就是指普通自由民的议论、讨论、评论等。到了三国时期,“舆论”一词才被明确使用。曹魏谏臣王郎向文帝上书的奏折中写道:“往者闻权有遗子之言而未至。今六军戒严,臣恐舆人未畅圣旨,当谓国家愠于登之逋留,是以为兴师。设师行而登乃至,则为所动者之大,所致者至细,犹未足以为庆。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臣愚以为宜赦别征诸将,各奉禁令,以慎守所部。”
在这段话里,王朗认为不可轻率动兵伐吴,原因是“惧彼舆论之未畅者”,他解释道,既然孙权已答应派其子来作人质,就不能因其子未致而兴兵讨伐,否则,舆人对圣旨不解而议论纷纷。即使孙权高傲凶狠,死不称臣,也不宜出兵,不然舆论不但不支持圣意,反而会同情孙权。此后,《梁书》也明确使用了“舆论”一词:“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余论”(“余”同“舆”——本文作者注),表明舆论是帝王决策的重要根据。
尽管我国“舆论”一词在三国时期就已使用,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舆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舆论”的内涵也仅仅局限于下层普通老百姓的意见。直到十九世纪末我国封建社会开始瓦解,政治上才逐渐有了舆论存在和发展的公众性空间,出现了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政治组织和现代传媒等公共载体和物质基础,我国舆论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舆论”才有了可能。........................
.........................
二、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的内涵
(一)社会舆论环境的内涵分析
1、社会舆论环境的概念界定
在界定社会舆论环境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应对社会舆论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社会舆论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角度的界定,但是至今还未形成比较权威的结论。当然,这也是因为,社会舆论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发挥重要作用的丰富而复杂的人类精神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认识。
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给舆论下的定义是:“外部世界的这些特征,我们简单地称作公共事务。这些特征当然与他人的表现相关,只要他人的表现与我们的表现相抵触,就会受到我们的左右,或者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这些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舆论的概括是:舆论是社会上值得注重的相当数量的人对一个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专题报告中认为,舆论是一种常常难以进行确切的科学分析的集体现象,这是同人的社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舆论既不是暂时无变化的,也不是从地理角度上构成一个整体的。
在我国,关于社会舆论的研究,直到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正式展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刘建明:舆论是现实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张友渔:舆论是把少数人除外的多数人的意见。孟小平: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陈力丹: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合,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
第三章 当前社会舆论环境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39
一、当前西方涉华国际舆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39
(一)当前我国国际舆论环境面临的有利条件 .......................39
(二)当前我国国际舆论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 .......................40
二、当前我国舆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42
(一)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对我国舆论环境建设提出的挑战 .............42
(二)当前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存在的不足 ...........................46
(三)对当前我国舆论工作存在问题的理论分析 .....................48
三、网络社会舆论环境的新特点及对网络舆论工作的影响 ..............50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新特点 .....................................51
(二)网络传播对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 .................52
(三)网络传播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的新问题 .......................54
(四)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态势 ...................................57
第四章 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59
一、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 ..............................59
(一)确立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性 .................59
(二)确立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总体目标的主要依据 ...............60
(三)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的目标构成 ...........................61
二、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63
(一)宣传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心理认同......63
(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64
(三)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夯实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64
(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5
(五)强化监督、增强实效,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65
三、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65
(一)党性原则 .................................................66
(二)科学性原则 ...............................................66
(三)民本性原则 ...............................................67
第五章 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对策的宏观视角........................69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为和谐舆论环境提供思想基础.......6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69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70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71
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 ..............72
(一)全面客观认识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众社会心态的新特点 .72
(二)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收入差距问题 .74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培育和谐的干群关系 ...............75
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和谐舆论环境提供政治基础 ............76
(一)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素质 .....................77
(二)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77
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中国国际舆论地位,积极营造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 ........78
第六章 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对策的微观视角........................80
一、提高媒体公信力,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80
(一)公信力是媒体能否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关键因素 ...............80
(二)媒体公信力与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81
(三)处理好“三个结合”,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82
二、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方法论创新 ..........................83
(一)主流媒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实现议程同构 ...............83
(二)主流媒体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的关系 ......83
(三)主流媒体要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84
(四)主流媒体要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84
(五)主流媒体要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85
三、提高网络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建设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86
(一)根据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的舆论引导功能 ....87
(二)建立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90
(三)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提供符合社会和民众需求的丰富资源 .......91
(四)从技术、法律和道德三个方面,提高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水平 .....91
推进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93
结语
一个国家的舆论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能否抓住重要机遇,正面准确及时引导国内国际舆论。例如,举世瞩目的 2008 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这既是体育界的盛会,也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是全面展示我国良好形象的大好机遇。因此,奥运宣传报道工作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思考和定位。在国内舆论环境建设上,要把奥运宣传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紧密结合,与构建和谐文化紧密结合,与促进社会和谐紧密结合,进一步树立改革开放、文明进步、诚信守诺、和平友好的良好形象。在营造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的过程中,要按照总书记考察奥运工程建设时的重要讲话要求,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扩大阵地,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努力形成奥运外宣工作合力,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营造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也向世人展示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综合此文所述,笔者以为,“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和谐世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在国际间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谐的舆论环境需要诸多要素的整体协调,绝非是单靠某个环节的解决所能实现的。文中,笔者在分析当前舆论环境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建设和舆论工作两个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道路漫长崎岖,需要在相关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继续探讨新的思路与方法。我们期待着我国的社会建设能够真正地拥有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正兵.接受理论对传播学研究的几点启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1).
[2]戴烽,王学发.增强媒体公信力的社会制度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6(3).
[3]王玺玉,申积来.关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几个问题[J].社科纵横,2000(2).
[4]李庆华.因特网的二种挑战与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5]王永亮.影响舆论正确导向的因素分析[J].理论学习,2001(2).
[6]匡文波.浅析网络条件下的舆论引导[J].新闻通讯,2002(4).
[7]李峻登,田新华.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主要理论研究述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8]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
[9]王树成.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战略思考[J].理论前沿,2003(6).
[10]邓新民.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J].探索,2003(5).
和谐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和谐社会,舆论环境,文化软实力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