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盘锦市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绝大部分社会成员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文明成果。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非都是有利无害的,城市家庭贫困问题的凸显和加剧已引起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工作潜在着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尤其在救助标准、救助内容、救助管理等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必将制约盘锦市城市家庭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通过对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化研究,并结合实际探讨其可行方式,为构建良好的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工作体系提供了决策性的参考,对于重视对贫困家庭的救助和保障,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社会救助研究
对社会救助的内容得研究是非常广泛的,李彦昌研究了北京市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住房、法律援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等方面。董险峰、郭万超对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制度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他们主要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内容,同时也涵盖了医疗救助、生产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住房救助、服务互助、社会互济、精神慰藉等方面内容。柳拯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制度的五个主要方面着手: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关信平把我国城市贫困者按照产生的原因将传统救济对象划分为一下几种类别,即无法定供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其他收入来源的“三无人员”,就其制品原因也有很多,例如因历史原因所导致贫困;因家庭原因导致贫困;因企业衰败导致职工贫困,因下岗失业导致贫困,归根其更深层次的就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市场经济转型与社会政策方面的转型所造成的贫困。借鉴各国反贫困的主要方法:一是将更多的基础就业机会提供给贫困者,二是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提供给贫困者,三是将更多的各种社会服务提供给贫困者。由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相互摩擦,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现阶段的贫困问题的出现,因此它具有较大的时代性特点,但在有些问题解决之后,还会出现并新的贫困问题与旧的贫困问题长期并存的局面,所以我们应该从目标、原则和具体政策等角度切入将城市社会救助的一些核心问题加以解决与完善。.............
.......................
2 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救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慈善事业它的前身。欧洲国家出现的济贫制度开创了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之先河,通过国家的立法,直接接管或兴办慈善事业,救济贫民。德国律斯麦政府创建了社会保险制度,欧洲各工业国相继在不同程度上都已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对社会救助对象的加入和退出得社会救助的整个历程侧重考察,以达到解析福利依赖之谜团的目的。此外,我们回顾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中社会救助和扶贫计划的发展,分析不同国家之政策的优劣长短并借鉴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成功范例。世界银行根据其资助的项目不同,对欧亚转型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的重构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计划问题,并提出了亚太地区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策略。
2.1城市家庭社会救助
现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家庭社会救助主要内容,低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结果而带来的时代性的必然,也是消除贫困的制度性改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前提,将其科学、合理地定位在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从操作任务来看,它也是城市家庭社会救助的最基本任务。如今,现代的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制度已经开始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制度来保障贫困家庭的基本生存,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制度为城市困难群体享受其生存和发展权利提供了长效机制,从而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公平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理论概述
关于正义这个主题,罗尔斯认为它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如果陈述得更准确些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与义务和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的分配方式。罗尔斯自己把既存的主导西方社会的正义理论分为两大类:一是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二是直觉主义的正义观,罗尔斯对这两者观点均不赞同,但他尤其反对功利主义,他认为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始终占据上风,道德哲学是社会理想生活模式的基础之一,不改变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哲学,使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的各种体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一言以蔽之,可称作正义即公平的理论,得出这个理论的各项原则,首先需要说明一个前提,这就是社会契约是如何产生的。这里就必须做一个理性上或逻辑上的假设,把这个假设环境称作“原始状态”(Original Po- sition),原始状态纯粹是理性上的设想,在实践历史中无法论证。在确定正义观的过程中,他常常部分地倚重于直觉主义,他表示,正义即公平这种直觉观点将把正义的原则著作是在一种适当规定的原始状态中达成的原始契约的目标,原始状态的设计意图是排除各种现实的和历史的因素,纯粹逻辑思维的状态假设存在,使人们产生正义原则。...............
................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I
绪论 ................................................................. 1
1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5
1.1 相关概念....................................................... 5
1.1.1 贫困 ..................................................... 5
1.1.2 社会保障 ................................................. 5
1.1.3 社会救助 ................................................. 6
1.1.4 城市家庭社会救助 ......................................... 6
1.2 理论概述....................................................... 7
2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9
2.1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现状.................................... 10
2.1.1 基础救助:生活救助 ..................................... 10
2.1.2 配套救助: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救助 .... 14
2.1.3 补充救助:社会互助和应急救助 ................................. 17
2.2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 19
2.2.1 管理体制 ............................................................................. 19
2.2.2 救助政策与审批 .................................................................... 20
2.3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1
2.3.1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存在问题 .......................... 21
2.3.2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
3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标准的决定与分析................... 25
3.1 多层次指标评价分类............................................ .................25
3.2 盘锦市城市家庭社会救助标准决定模型............................ 27
3.2.1AHP 指标赋权 ............................................. 27
3.2.2 确定指标的赋值 .......................................... 30
3.3 城市家庭社会救助标准决定模型的实证分析........33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36
4.1 基本结论...................................................................... 36
4.2 政策建议...................................................... .................37
4.2.1 建立城市家庭社会救助标准决定机制 ................. 37
4.2.2 完善多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38
4.2.3 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 39
4.2.4 加快完善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制度 ............................ 39
4.2.5 推进社会互助和社会服务 .................................. 40
参考文献 ............................................................ 42
结束
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应从维护人的基本生存权、发展权角度,从困难群众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需要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使贫困者在衣、食、住、行、医、教等多方面能够获得最基本的保障。政府是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责任者,救助的各种资金和资源主要是由政府出面筹集与分配的,因此正式的救助制度可以理解由政府安排的救助制度。 其实,社会互助是城市家庭社会救助的本质,也在社会成员之间给予最大的互助,怎样评价社会中救助体系是否完善,救助的水平是否适当,从一定程度上就要看与这个社会的公民重视社会互助意愿的程度,从而又会衍生出来非正式的救助制度的这个以补充为主的救助形式。加强正式的救助制度的重点是完善税收调节制度,用税收手段调节国民的收入分配是正式救助制度的落实必要前提,这样不仅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来加大救助穷人的力度,而且还可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减缓社会救助的压力。
最后本文从家庭贫困群体需求的多方面出发,运用(AHP)多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家庭社会救助标准决定模型,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当前的城市家庭社会救助内容是零散的,有比较大随意性,家庭社会救助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救助标准的确立、救助方式和救助工作程序、救助资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缺陷,还不能从多方面满足家庭贫困群体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颖,张欢,周瑜.城市家庭贫困程度判定模型的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08(4)
[2]袁柏乔,袁红.重庆市社会救助财政筹资机制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许琳,薛许军.论我国社会救助的多元化主体[J].中国软科学.2002(8)
[4]翟娅丽.关于社会救助概念的法律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严幸智.关注尊严:狄更斯与社会救助[J].学海.2004(6)
[6]薛君,赵晓歌.社会救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J].学理论.P122-123
[7]顾昕,范酉庆,高梦滔.中国城乡社会救助的横向公平性[J].东岳论丛.2007(1)
[8]周沛,易艳阳.新型社会救助方式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4)
[9]洪大用. 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教育报.2005
[10]李望舒.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稳定与社会救助[J].理论导刊.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