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08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 论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笔者三年来在同江市街津口乡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探讨自2000 年以来街津口乡赫哲族的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本绪论在论文写作之前首先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理论来源、研究现状与资料来源及赫哲族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赫哲族是黑龙江独有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长久以来以捕鱼、狩猎为其主要生产方式。笔者对赫哲族音乐文化近年来的传承及其变异的研究课题之所以确立,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对赫哲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变异方面的研究近乎空白。由于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地理位置偏远,经过笔者近一年的资料搜集、调查发现,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即专著与论文)看,较多集中在音乐形态或音乐历史方面。
其次,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变异在急剧加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文献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搜集后笔者发现,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开放以及旅游项目的不断开发,旅游业已逐渐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的支柱产业 ,同时也对该地区传统音乐的传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再次,笔者对家乡少数民族的熟悉。因为笔者出生、成长在黑龙江,因此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耳濡目染。加之黑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政治经济环境,使得该地域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中仍滞带古朴、神秘的色彩。这也是促使笔者选择研究黑龙江赫哲族音乐的初衷与愿望。接下来笔者尝试在赫哲族中选取了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聚居点进行实地考察,并做了一个《关于采风的可行性调查报告》,其中包括本次调查的任务、目的、范围及调查时间等等。赫哲族所选取的地点为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因为这里是中国赫哲族最大的民族聚居地。街津口在 1985 年被黑龙江省定为省级旅游区成为旅游胜地,这里还是赫哲族文化、经济、政治的集散地,最能反映赫哲族音乐活态的部分。那么它所代表的赫哲族音乐的变异首当其冲,因此把本次采风的地点确定在此具有绝对的代表性意义。........................
........................

第二章 街津口乡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个案调查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2000 年以前赫哲族音乐文化的简要回顾;第二,2000 年以后“赫哲民族文化村”的实地调查;第三,对“赫哲民族文化村”演出所进行的个案访谈。

第一节 2000 年以前赫哲族音乐文化的简要回顾

由于赫哲族的民间音乐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异,而前人针对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又非常有限,如此种种难题均使笔者难于更为深入获得此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本节关于赫哲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第二手资料;①本节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1840 年以前的赫哲族音乐文化对于 1840 年以前的赫哲族音乐文化,笔者遵循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前人研究的结果以及本人的基本归纳,分为:南北朝以前的原始乐舞;隋唐时期的“吹叶和歌”;辽、金时期的萨满乐舞与风俗民歌;明、清时期的吸收与融合几个部分。

(一)南北朝以前的原始乐舞

赫哲族的先民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历史上,中原王朝将东北肃慎诸国称为“东夷”,《乐元语》载:“东夷之乐持矛舞,助时生也”。指明了舞者所持道具和乐舞的功能,即持矛舞助作物生长,由此可见,此类舞蹈带有鲜明的巫俗性质。肃慎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产生了具有战斗内容的舞蹈和模仿鸟虫鸣叫的歌声,这可能就是其最早的乐舞。约公元 2 世纪后,肃慎改称挹娄。挹娄人主要从事原始的渔猎生产,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神明的保佑,它的舞蹈则多是为了生产及寄托神灵以达成自己的心愿。于是便昼夜会聚歌舞以祭天、祭神,创造出“数十人相随、踏地为节”的歌舞形式。人们伴随着“踏地为节”的动作而发出的有节律的模仿禽兽鸣叫的声音或助兴性的呼喊。约公元 5 世纪南北朝时期,肃慎又称为勿吉。这一时期,赫哲族的先民们处在族系迁徙和流变中,在原始的生产劳动和动荡的生活中,他们并没有形成明确的音乐意识,那时随意的歌唱和摆动身体的动作主要是为了娱乐,音乐尚处在朦胧状态中。在公元 5 世纪后期,勿吉族控制了东北的中、西部。据《北史》卷九四“勿吉”记述,勿吉使者在进献宴会上跳起表现战斗之容的矫健舞蹈。在歌舞上反映的多是“曲折多战斗内容”,这是我国有关赫哲族民歌的最早文献记载,以上这些有关原始乐舞的历史记载展现了赫哲族先民音乐活动的最初形态。据此推算,赫哲族民歌的起源应该在公元 5 世纪的南北朝时期。..............
......................

第三章 街津口乡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个案研究........................35
第一节 赫哲族传统音乐在商业演出中的文化变迁.....................35
一、关于传统民歌“嫁令阔”.......................................................36
二、关于民间说唱“伊玛堪”......................................................46
三、关于原始宗教“萨满舞”.......................................................48
第二节 赫哲族民俗音乐在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变迁....................52
一、生产民俗音乐的文化异变........................................................53
二、信仰民俗音乐的文化异变.......................................................57
第四章 结论与思考...............................................................................62
第一节 民俗旅游对赫哲族音乐文化变迁所产生的消极影响...........62
一、旅游对赫哲族精神文化产生冲击....................................................63
二、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商品化令人担忧................................................63
第二节 民俗旅游对赫哲族音乐文化变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4
一、有利于开创赫哲民族文化品牌...........................................................64
二、有利于改善街津口乡居民的生活条件................................................64
三、有利于确定街津口乡居民的文化身份........................................64
第三节 民俗旅游开发与赫哲族音乐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65
一、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65
二、运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和原则................................................66
主要参考文献...................................................68

结论与思考

民俗旅游其本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关于民俗旅游的具体概念和本质规定,学界尚无定说。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对旅游地进行田野调查,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旅游这种跨文化交流的后果,也即旅游引起的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后果。
笔者通过对赫哲族的三次实地调查,以及对赫哲族不同身份人员的实地访谈,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 2000 年以后随着旅游业的介入,街津口乡赫哲族的音乐文化无论是从音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与传统体系相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在给街津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促进与繁荣的同时,有可能引起当地赫哲族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迁。
由此自然又会带来环境和人的联动变化,即引发街津口赫哲族文化的变迁。作为民俗文化的持有地区的变迁,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旅游地原始文化和旅游者外来文化两个相互开放的文化系统之间随着其碰撞发生的持续地交互适应,且在变迁过程中,两个“对峙”系统内部是不断地进行自我组织修复的。值得注意的是,赫哲族民俗旅游所导致的文化变迁是不可规避的。赫哲族风情旅游开发深刻地改变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参 考 文 献

一、著作
1.陈恕执笔:《赫哲族民歌述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1997 年版。
2.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3.《赫哲之声》歌曲集:同江,2006 年版。
4.黄淑娉,龚佩华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5.蒋菁、管建华、钱茸主编:《中国音乐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柯林主编:《民族音乐研究新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年版。
7.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年 12 月影印本)。
8.刘忠波著:《赫哲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年版。
9.桑德诺瓦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桑德诺瓦著:《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鉴赏》,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年版。
11.史禄国著:《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