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建和谐社会视域:探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发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10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成就卓著。和谐社会建设下,我们更需要加快推动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本章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综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等方面进行概括介绍。

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中国开始了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和加速了农村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的转型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农村逐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演变,这种变化,实质上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必然结果。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决定,《决定》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主动去面对矛盾、正视矛盾,不断增加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转型促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转型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农村的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终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城市、城镇社会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社会转型方向就是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现阶段,在农村社会转型中已经出现了诸多新问题,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所有这些制约了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如何从农村社会转型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已经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社会转型的需要,合理调整或改变其农村治理之策,以减少现代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 2 章 农村社会转型的理论阐释

2.1 农村社会转型的相关概念阐释

2.1.1 社会转型的内涵与结构

2.1.1.1 社会转型的内涵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ition)作为一个热门词汇,是当前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显学的研究热点,但是作为一个学术术语,关于它的概念却有着诸多版本。究其原因,可能是各家各派的视角各不相同。杭苏红(2008)通过词源学的角度阐释了西方社会转型一词的发源,认为:社会转型一词源自西方的社会学现代化理论。它是英文 social transformation的译释,体现了社会学家对生物学“transformation”一词的转用。在生物学中,transformation 为生物演化论,特指一物种变为另一物种。而 transformation在国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诠释为“微生物细胞之间以‘裸露的’脱氧核糖核酸形式转移遗物物质的过程”。转化与性变乃是认知此该概念的关键。西方社会学家借用此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有的称演化)意义的转化和性变,通常是指传统的原型社会的规范结构向“发展逻辑”(developmental logic)的更高层次的演化。在这种社会进化论思想的作用下,社会转型从一开始的引进就带有浓厚的传统——现代的发展观。
对于西方世界的“社会转型”研究,美国学者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研究视角很有代表性,他把社会制度分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首先,这两种社会制度具有时间上前后更替的关系,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传统社会的伦理传统,意识道德,经过“行动者”的选择逐渐过渡到现代社会。而“行动者”的选择模式受到“五个模式变量”:行为动机、选择取向、价值标准、角色评价、角色关系的约束。其次,在空间上区分,西方发达国家为现代社会,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传统社会,处于两者之间,则规定了一个中间过渡形态:二元社会。
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也有很多成果,比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社会形态分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按照他的解释,礼俗社会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小的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

第 3 章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背景与历程 ...................................19
3.1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沿革....................................................19
3.1.1 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19
3.1.2 中国二元经济的形成.....................................................21
3.2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22
3.2.1 改革开放以前及其期间的农村社会变革 ....................22
3.2.2 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社会变革 ....................................24
3.3 农村社会变革的主要任务....................................................25
3.3.1 农村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25
3.3.2 农村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27
3.3.3 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30
3.3.4 农村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32
3.4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目标....................................................35
第 4 章 农村社会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7
4.1 农村社会转型的客观必然性................................................37
4.2 农村社会转型的现实问题及成因........................................38
4.3 农村社会转型的发展动力..................................................47
第 5 章 国外农村社会转型的模式与经验 ............................51
5.1 英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进程及经验........................................51
5.1.1 英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 ....................................51
5.1.2 英国农村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 ....................................53
5.2 美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模式与启示........................................55
5.2.1 “美国式道路”及其条件 .................................................55
5.2.2 美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55
5.2.3 美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启示.............................................57
5.3 法国农村社会转型模式与经验............................................58
5.3.1 二战前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与主要措施 ............58
5.3.2 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政策与经验 ................................63
5.4 日本的农村社会转型途径及措施........................................65
5.4.1 二战前农业的状况与主要政策 ....................................65
5.4.2 二战后的农业改革相关措施 ........................................66
5.5 韩国农村社会转型和新村运动........................................67
5.5.1 韩国传统农村经济概况.................................................67
5.5.2 新村运动的主要措施.....................................................68
5.5.3 韩国农村社会转型的经验.............................................71
第 6 章 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分析.....75
6.1 东北三省的农村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75
6.1.1 东北三省的优势条件........................................................76
6.1.2 辽宁省农村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 ........................77
6.1.3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 ....................79
6.1.4 吉林省农村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 ........................81
6.2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社会转型于和谐社会构建............84
6.2.1 珠三角地区农村社会转型概况 ....................................84
6.2.2 珠三角地区农村社会转型模式 ....................................85
6.2.3 珠三角地区农村社会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5
6.2.4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社会转型经验 ............................86
6.3 长三角地区农村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87
6.3.1 长三角地区农村社会转型概况 ....................................87
6.3.2 长三角地区农村社会转型的主要模式 ........................89
第 7 章 推动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分析................93
7.1 动力机制的形成及作用........................................................93
7.1.1 制度的概念.....................................................................93
7.1.2 制度的功能.....................................................................94
7.1.3 制度的变迁.....................................................................96
7.1.4 制度的作用.....................................................................96
7.2 动力机制中的因子及相互作用......................................97
7.2.1 政府.................................................................................97
7.2.2 社会.................................................................................98
7.2.3 农民.................................................................................99
7.2.4 三者间的相互作用...........................................................100
第 8 章 推动农村社会转型与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103
8.1 加强政策引导 ......................................................................104
8.2 完善制度建设 ......................................................................105
8.3 构建价值观念体系..............................................................116
8.4 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119
参考文献...............................................................................123

结束

中国目前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现阶段,要深化改革,调整社会结构、制定和创新社会政策,和谐解决社会矛盾。尤其是建立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形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世界各个国家实践证明,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抵抗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持久发展的潜力。
社会阶层结构之所以是决定整个社会结构状况及其变迁过程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之一,是因为它是构成社会不平等、形成社会认同和社会运动、决定社会利益结构以及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社会阶层结构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分界线,是决定社会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核心机制,是社会行动的基本组织原则,因而是决定社会结构其他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在很多情况下,其他社会关系的实质和形式是通过社会阶层关系来进行理解和分析的。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农民阶层存在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基层结构构成了社会稳定或者社会冲突的基础。在农村社会转型及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的变化,促使农民发生分层和分化,产生了经济性分层和农民工阶层。农民的经济社会角色呈现出多重化的态势,个人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但从长远利益来看,有利于社会系统的协调和稳定,使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更具活力,也能从根本上稳定社会,构建和谐。

参考文献

[1]刘祖云.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45.
[2]雷龙乾:《马克思主义社会转型理论——一种历史视角的考察》,2000 年.
[3]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同心出版社,1996.
[4]陈晏清主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第 1 版,第 1 页,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 8 月.
[5]杭苏红:《“社会转型”概念的理论发展与限制》,民风,2008 年第 11 期.
[6]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第 511 页,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7]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
[8]乔启明:《农村社会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45.
[9]程贵铭编著:《农村社会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0]叶静怡编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 22 页相关内容整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