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范文:家庭责任伦理与家庭幸福——中国当代之婚姻家庭责任伦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12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婚姻家庭与家庭责任伦理的基本概念

1.1 婚姻与家庭概念

婚姻与家庭,通常都是合二为一的来叙述的。在广泛意义上来说,大多数人都认为,二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常都是一致的,婚姻既是家庭,家庭也即是婚姻,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认为,在以审慎的态度与出于某些特殊目的——例如,在本文对责任伦理在婚姻家庭中的运用——的情况下,婚姻与家庭二者当中,还是有些极其细微的差别,以至于为了对以后的分析能有更准确的理解和定位,务必要先分析清楚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且其区分对以后的分析理解是有其较大作用和意义的。
婚姻,在大众那里,普遍被认为就是家庭。但是,家庭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认为: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家庭,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但是这种社会关系以具有两性结合与血缘或收养关系这两个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社会关系;其次,它是由以上那个特殊的社会关系结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作为这样的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不仅只是指单个人的简单联合,而且还包含着家庭中因为血缘关系而拓展为规模不一的亲属关系网络,并且在这个亲属关系网络中的人们的相互联系的身份和相互合作的期望、状况。简而言之,就是家庭,包含着婚姻与亲子关系,并且扩大到亲属关系。
但是,在婚姻那里,主要指的是单个人的简单联合。哈罗德·克里斯坦森说:“婚姻是一种男女之间择偶的制度性安排”,婚姻首先表现为单个人与单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婚姻更多的是属于结合的个体之间的事情,因此才可能出现个体也有可能分离的相对应的现象。而家庭则是不仅包含陌生的个体,而主要还以包含亲子关系为特征。离婚,与结婚,这样的两个形式,是属于婚姻关系的形式名词。其次,婚姻属于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家庭,是属于有血缘关系的社会单元。婚姻是关乎两个单独个体之间的伦理主体/实践主体,而家庭不仅关乎两个单独的、陌生的个体,还关乎着更多的亲子个体、亲属个体等。
婚姻是陌生的个体之间择偶的、具有选择性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家庭是以代际之间,如父子、母子这样的血缘关系组成的不可选择的制度性安排。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婚姻不同于家庭。...............
..........................

2 中国婚姻家庭背景与转型

2.1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特点

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伦理是在绵延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内容就是等级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宗法制度。著名的家庭伦理学者李桂梅教授在她的《冲突与融合》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的伦理特点大体有三点:一是家族的宗法人伦;二是家庭伦理以父子人伦为主轴,以孝为核心;三是家庭伦理强调家庭本位。父子人伦、家庭本位,应当都属于家族的宗法人伦中的。总之,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特点是在宗法制度之下的宗法家族式婚姻家庭伦理。以下文章中许多地方直接出现宗法制度或宗族共同体,这是由于宗法、宗族共同体就是一个家族整体的规范与形式,二者之间可以划上等号,因此下文统称宗法、宗族共同体。

2.1.1 宗法家族制度背景

正如贾新奇老师在分析中国儒家在传统社会中的意义时指出的,中国儒家文化在精英阶层的要求是齐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大众阶层则要求的不完备,因此在大众阶层的家庭和熟人社会中的制度是发育的相当完善的。这个发育完善的伦理制度就是宗法家族伦理制度。
宗法家族制度是宗法文化的制度性外化。论文网sblunwen.com是国内专业的硕士论文网站,提供小学德育论文题目,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案例,教师评职称论文题目,教师论文发表服务。联系方式:QQ 1847080343,电话13795489978。而所谓宗法文化,是一种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并使这种宗法因素渗透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种关系中,进而从总体上影响民族意识、民族性格以及民族习惯的文化类型。但是,这个宗法文化的发育,也经历了从精英阶层到普通民众阶层;宗法制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开始就覆盖和影响的力量那么大。
宗法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最初主体是掌握经济命脉的上层阶级,目的是家国同构。奴隶制国家建立之初,即吸收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的血缘性组织原则,使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高度结合,形成严密而完备的宗法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家国一体,国是家的扩大,家即国的缩微。从西汉到魏晋南北朝,传统宗法关系有新的重要发展。这一时期宗法性好强势力崛起,迅速扩张势力。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西晋占田制的推行,造成一大批豪门世族。在北朝乱世中,一些汉族大地主更聚族而居,扩田庄、筑壁垒,建立起宗法性坞壁统治。
隋唐两代,门阀世族遭受到沉重打击。隋废九品中正制,开科取士,又于 585 年下令“析籍,各为户头”,严重打击了以宗法性豪强地主势力为主干的世族势力。唐王朝继承隋既定政策,破坞壁、散田庄、推行科举制与均田制,门阀世族的衰落更为急速。................
.................

目 录
摘 要........................................................................ I
前 言...............................................................................1
1 婚姻家庭与家庭责任伦理的基本概念.......................1
1.1 婚姻与家庭概念 ..........................................................1
1.2 责任伦理与家庭责任伦理内涵............................3
1.3 责任伦理与家庭责任伦理内涵........................10
2 中国婚姻家庭背景与转型 .............................18
2.1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特点...............................18
2.2 我们的社会 ...................................................22
2.3 现代家庭结构 ..............................................26
3 标准家庭的责任内容 ...................................34
3.1 夫妻关系的道德责任内容.....................34
3.2 父母与子女的道德责任内容.................39
3.3 子女与老人的道德责任内容.................44
4 家与社会和国家 ......................................47
4.1 家庭与亲属关系......................................47
4.2 家庭与社会关系.......................................49
4.3 家庭与国家关系......................................50
结语...................................................................52
参考文献..................................................53

结语

在本文将要结束之际,我想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的确是在某种程度上假定了一个理想的状态来考虑各种问题的。我深知现实的世界总是复杂和不如意的,但是,我仍然作出这样的假定条件和环境中的理想婚姻的完善,是因为有希望才更有生存的意义。世间的男和女,都是相互补充的半个个体,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成全每个半个个体成长为完整的个体。所以,婚姻家庭是完善和完满生活的一种上佳方式。
虽然,对婚姻家庭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复杂、有难度,并且是很难成为哲学性的问题。但是,它仍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还是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并斗胆的运用好奇心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探索,看看婚姻与家庭在现代化当中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并且以现代青年人的身份对其发表见解。
婚姻家庭这一实践活动在于他们当中的成员们行为活动进行的好,或合于德性。德性在于出于内心责任意识的选择。因此,我试图唤起出于责任意识的自我主体意识的高度觉醒,让婚姻家庭这一伦理实体在充分享受到爱的同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家庭成员充分发掘和展现其全部才能。个人的完善更能促进整体家庭的完善,每一个家庭的完善也更能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但是由于能力有限,只能对婚姻家庭的责任伦理作出初步的粗浅尝试。有许多地方仍然叙述和说明的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重要方面不能够说明完整,但是婚姻家庭的责任问题的重要地位始终是无法忽视的,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地方,有待于下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宋]朱熹.四书集注[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87.
2.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 廖申白.伦理学概论[M].2007.
6. 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7. [保]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范国恩,陈行慧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8. [美]弗兰克纳.伦理学[M].关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9. [法]利波维茨基.责任的落寞——新民主时期的无痛伦理观[M].倪复生,方仁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