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千多年前,在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出现了“奚琴”,也就是二胡初期的形式。“奚琴”最早出现在唐朝《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奚琴”发展至宋代,人们称它为“嵇琴”,嵇康所制。在当时,嵇琴以有了较高的演奏水平,并且根据文献记载,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直至元代,文献中对于胡琴的制作原理、外形特征记载的更加详细。 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直至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刘天华以他大胆的思想为二胡迎来了第一次大改革。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被他借鉴融合,由此增加了二胡的表现张力,刘天华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改变为可以担任独奏的演奏乐器,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二胡演奏艺术也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近年来大量优秀二胡独奏曲的出现,更是在二胡发展的道路上增光添彩。二胡优秀的音乐作品大致分为四个里程碑。其一,刘天华创作的 10 首二胡独奏曲和 47 首练习曲。从根本上改变了二胡这件弦乐器的教学方式,将其领上了一条规范的、科学的发展道路。为日后的二胡音乐人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其二,被民乐界誉为继“刘天华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的刘文金,早前的二胡曲《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被称为近年二胡里程碑式的乐曲。《长城随想》、《如来臧》套曲等,每一部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征。其三,王建民的四部狂想曲。作品分别取自云贵地区的民歌素材、湖南民歌花鼓戏的特色曲调、新疆西域风格特征及西北地区的信天游,并将这些素材与自己的理念以及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这些作品既中西合璧又雅俗共赏,成为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其四,高韶青的五部随想曲。《随想曲一号——思乡》、《随想曲二号——蒙风》(以下简称《蒙风》)、《随想曲三号——炫动》、《随想曲四号——戈壁》、《随想曲五号——纳西》。久居海外的他,积累了西方音乐的特色文化,他所创作的二胡乐曲,大多借鉴西方音乐特点加之中国的本民族音乐风格,曲风鲜明,节奏新颖。《蒙风》,是其五部随想曲中最具代表的一首,也是二胡演奏者演奏最多的一首曲目。
前期有关于《蒙风》的研究论文大概有 6 篇之多。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论文对其的研究不够全面,对高韶青在二胡方面做出改革创新的贡献也不够清晰。本文则是结合《蒙风》的曲式分析、演奏技巧特点、以及改革的韶琴,分析高韶青老师的创作、创新对现代二胡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指导实际演奏。
........
一、《随想曲二号——蒙风》的创作背景及思路
(一)《随想曲二号——蒙风》的创作背景
高韶青,中国青年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中国当代二胡音乐的发言人。1967 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13 岁被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录取,师从王永德教授专业研修二胡,成绩优异。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不断探索,1982 年开始学习作曲。27 岁那一年,有幸成为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聘用的中国民族乐器教师,成为该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聘用的中国籍教师,更使得二胡成为该学院专业课程。高韶青是第一位将爵士乐、摇滚乐、环境音乐、中东音乐、印度音乐、南美音乐及乡村音乐等植入二胡音乐中的音乐人,真正把二胡推向了“世界音乐”①,启发了中国民乐的新思想。《卡门幻想曲》《无穷动》等这些首度移植成为二胡曲的西方炫技式音乐,一经演出就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高韶青的五部随想曲都颇具西方现代音乐特色。其中《随想曲二号——蒙风》是其五部随想曲中最具代表的一首,节奏吸收外国爵士乐风格,加上蒙古长调音乐,旋律流畅优美,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现代乐曲。《随想曲二号——蒙风》(以下简称《蒙风》)的成功离不开作曲者高韶青平生的种种经历。由于他出访国外学习并和国外众多音乐家的合作经历,所以《蒙风》乐曲里的旋律、节奏、都充满了外国爵士乐的痕迹。这也正是他的乐曲风格跟别人不同的地方,也是为何他的音乐能够成为不同于其他,散发着不拘一格气质的关键。
.........
(二)《随想曲二号——蒙风》的创作思路
第二号随想曲《蒙风》,是应 2008 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二胡邀请赛的委约所创作的乐曲②。首先,乐曲是在民族音乐——蒙古音乐基础上融合西方爵士乐的创作。开篇以节奏鲜明的爱尔兰传统踢踏舞“大河之舞”的节奏出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中间穿插蒙古悠扬的长调旋律,立马把人们带回宽阔的大草原,委婉曲折,恢弘大度。后来出现的模仿马头琴的双音奏法,利用增加外弦弓杆摩擦发出的“杂音”,控制弓毛在弦上的紧慢程度,营造出嘶鸣紧张的音乐效果。生动形象的模仿出战马奔腾的马蹄和嘶鸣的混和声,形象的刻画了与钢琴旋律对比鲜明的效果。
.........
二、《随想曲二号——蒙风》的创作分析.....3
(一)曲式结构的分析 ............. 3
(二)主体音乐的分析 ............. 6
(三)演奏技法的分析 ............. 8
三、高韶青创新的意义与传播.............. 9
(一)高韶青创新的意义 ......... 9
(二)高韶青艺术的传播 ....... 11
三、高韶青创新的意义与传播
高韶青的五部随想曲都非常具有时代性、创新性。这是一种新思维,在保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之对比鲜明的音乐文化相结合,这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凸显当前的时代性。
(一)高韶青创新的意义
高韶青的五部随想曲都非常具有时代性、创新性。不仅仅是这五首随想曲,高韶青作为现代二胡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之一,他对现代二胡音乐所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他打开了中国二胡音乐通向世界的大门,让二胡音乐被西方所惊叹。二胡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乐器,代代相传。经过一批二胡艺术家不断的努力,二胡渐渐被世界所接纳认知,多次被世界舞台邀请出演。登上世界的舞台之后,渐渐二胡存在的弊端慢慢凸显。首先,特定的二胡曲要用特定的二胡演奏,因此演奏家演出时常带着两三个胡琴。例如: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演奏时,必须用特定的二泉琴演奏,音乐会演奏时就要备份二泉琴,比较麻烦。其二,琴筒出音口音量偏弱。在与大型乐队合奏时,声音会被淹没从而影响效果。其三,调音难,易跑音。在拉琴时,如果演奏者使劲按弦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音的跑偏,这样就会严重影响音乐效果。跑音后,想及时调整音准,但又奈何不能一步到位。其四,蟒皮问题。蟒皮的好坏是决定二胡好坏关键性的原因。我们常说二胡承载了一个生命,它是有生命力的乐器,首先,蟒皮会随着周围湿度和温度变化而影响音色,对于存放的条件是有要求的,不能放在过热、潮湿的地方。其次,需要人琴合一。但这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常见问题是新二胡的声音听起来很哑,音色不纯正。需要经过人琴的磨合,以达到好的音色效果。由于这些问题的困扰,高韶青对传统二胡进了改革,解决了传统二胡常出现的一些弊端。一、改变以往传统的死板千斤模式,解决多曲调多胡琴的麻烦。活动千斤的改革,可快速调整改变千斤的位置,在演奏《二泉映月》、《长城随想》等特定曲时,不用再备份多余胡琴;二、增大胡琴音量,改造琴筒。将琴筒的后半部分改造为向上弯曲,增加了三分之一的音量。改变音出口的走向,让琴声偏上走,折射到上方,再反馈到观众的耳朵。如果,把琴筒尾部的圆弧开口取下来,又变成普通二胡,从而在与乐队合奏时,又能更好的融合到乐队中;三、改变泛音点,扩大共鸣箱音量,增加高把位音量。通常我们在专业音乐厅演奏时,不可以使用扩音器,但传统二胡音量有时候又达不到,这样的改造无疑让二胡从街头艺术走向室内艺术;四、改进调音轴,解决调音困难、和演奏时跑音的尴尬。传统二胡是由木轴扭动,控制弦的松紧来进行调音的。韶琴则是仿用吉他的定音转轴原理来替换掉传统二胡的定音木轴,利用现代高精密齿轮轴调音,既准确又不跑音,而且微调又很精准,不费力,不费时;五、将蟒皮改为人造皮。首先这样比较符合当代保护动物的观念,其二这样对于二胡的保养更加容易,因为不用顾虑受气候影响而改变二胡的音色。并且,人造皮的音量比蟒皮二胡的音量要更响亮。
.......
结 语
二胡在历史的舞台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一步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许许多多二胡音乐人的努力。反观二胡发展历程,每一个里程碑都是二胡音乐人敢于创新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高韶青《随想曲二号——蒙风》创作特点分析及高韶青的创新分析,是想剖析出高韶青作曲的部分创新点,给后来人启示。21 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的融汇交流是国家与国家交流的桥梁,我们在保留本民族的基础上吸收国外众多的音乐元素,是现在音乐发展的指向。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打开国门,让民族立于世界舞台之上。高韶青作为一个新时代二胡的代言人,不仅仅是为中国二胡界带了新潮流,也为世界宣传了二胡音乐。使中国音乐不再束缚在原有的框架中,重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二胡曲,融合西方的音乐、节奏、技巧,带给人们全新的听觉盛宴。作为向世界传递的载体,我相信,不会仅局限于几首乐曲或者几个演奏家。未来的发展,需要前赴后继的优秀演奏家、作曲家,大胆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优点,结合当代的人文环境、科学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让世界肯定中国二胡音乐,让二胡艺术魅力富有朝气,让二胡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财富。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