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艺术特征及音乐演唱处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8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前 言

轻歌剧常指规模相对较小,音乐通俗易懂、题材轻松的作品。咏叹调《山羊的故事》是轻歌剧《芳草心》其中的一首咏叹调。国内对轻歌剧《芳草心》整体的研究报道及对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全面细致的分析目前很少。本文首先通过对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曲式分析、节奏节拍、调式和声,钢琴伴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深入了解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音乐特征,其次,分析研究该咏叹调的演唱处理,如吐字咬字,气息,强弱对比及应该融入的感情,以期达到今后能在演唱会上更好地演绎该作品的目的,同时为学习声乐的同仁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一、 歌剧《芳草心》的创作背景

轻歌剧《芳草心》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向彤、何兆华主笔,前线歌舞团根据徐檬丹中篇评弹《真情假意》和同名话剧集体改编而成,且由“夫妻搭档”王祖皆、张卓娅作曲的一部轻歌剧。反映的是八十年代城市青年的现实生活,是符合当时时代感的一部民族歌剧。1983 年由前线歌舞团在南京初演。演出后迅速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是王祖皆、张卓娅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部歌剧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前,于刚同志与媛媛是一对未婚夫妇,在一次实验中,于刚同志发生了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当他的未婚妻媛媛得知他的眼睛复明希望不大时,她不惜违背诺言且在家人劝说无效下,狠心地抛弃了她的未婚夫于刚。由于于刚同志病情的原因,不能受到来自外界的任何刺激,也为了安慰于刚同志的情绪,让于刚同志做手术,使其眼睛复明,正直善良的芳芳决定假扮她的双胞胎姐姐媛媛。芳芳在生活上照顾于刚同志,精神上鼓励于刚同志,她早晨陪于刚同志去海边散步,夜里给于刚同志讲故事、唱歌,很快于刚同志的眼睛就康复了。在照料于刚同志期间,芳芳和于刚相互产生了情感。于刚同志眼睛复明的同时,芳芳也悄悄地离开了他。就在这时,媛媛在姑妈的“劝诱”下,又昧着良心决定与于刚结婚。即使媛媛有妈妈和妹妹芳芳的隐瞒,最终还是骗不过世人。在结婚宴席上,眼科医生来拜访,媛媛极力掩饰自己的真实面貌,但张医生还是识破了她。最后于刚发现一直陪伴自己渡过难关的不是对自己不离不弃的未婚妻媛媛,而是未婚妻的妹妹芳芳。最终于刚和善良的芳芳走在了一起。

........

二、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音乐特征

(一) 曲式结构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为再现三段曲式,由 A 段+对比段 B+再现段 A'构成,A乐段自动重复,形成类似复乐段的结构。前奏是第 1 到 9 小节。A 乐段是第 10 至 33小节,A 乐段之后有 5 小节的间奏。紧接着就是对比乐段——B 乐段,B 乐段是第 68至 91 小节。之后是 30 小节的连接唱白。A'乐段为变化重复段,是第 118 至 147 小节。还有 2 小节结尾。全曲为 C 自然大调,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旋律基本在中声区,既没有高亢嘹亮的高音也没有忧郁低沉的低吟。作者用简单的旋律衬托简单的歌词,既衬托了芳芳单纯、善良的性格,又表达出芳芳对于刚质朴、纯洁的感情。歌曲风格清新自然、欢快明亮,犹如一缕春风,沁人心脾。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节拍形式是 3/4 拍。圆舞曲经常使用 3/4 拍这种节拍类型,它的特点是强弱弱,更有律动感,奠定了全曲欢快的感情基调。速度为中速,旋律风格活泼、有趣,加上 3/4 拍的节拍类型,犹如坐在一艘荡漾在平静海面上的小船,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松下来,符合讲故事的轻松的氛围。该曲在速度上没有过多的变化,但在 B 乐段的最后出现速度放慢、节奏稍自由,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小山羊一不当心从悬崖上跌落在大海沙滩,由于摔得太狠,以至于不能大喊大叫、大幅度蹦跳了,表现了小山羊行动力的减弱。

........

(二) 节奏节拍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节拍形式是 3/4 拍。圆舞曲经常使用 3/4 拍这种节拍类型,它的特点是强弱弱,更有律动感,奠定了全曲欢快的感情基调。速度为中速,旋律风格活泼、有趣,加上 3/4 拍的节拍类型,犹如坐在一艘荡漾在平静海面上的小船,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松下来,符合讲故事的轻松的氛围。该曲在速度上没有过多的变化,但在 B 乐段的最后出现速度放慢、节奏稍自由,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小山羊一不当心从悬崖上跌落在大海沙滩,由于摔得太狠,以至于不能大喊大叫、大幅度蹦跳了,表现了小山羊行动力的减弱。

.........

(三) 调式和声

这首咏叹调的前奏共 9 小节。前奏第 1 小节就使用了 C 大调主和弦,明确了作品的主调式。曲作者在第 5 小节使用了变化音降 E,由大三和弦转变为小三和弦,形成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色彩的对比,增加了色彩性,也具有不稳定性,为演唱的进入做导入作用。前奏的旋律也是这个唱段中最出色的地方:用音乐模拟山羊的叫声的旋律。这个旋律也出现在每一个乐段的最后,使小山羊与老山羊的叫声形成强烈对比,小山羊的声音明亮,给人以虽幼小但有活力的印象;老山羊的声音暗淡,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

........

二、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音乐特征.........2

(一) 曲式结构......2

(二) 节奏节拍......2

(三) 调式和声......3

(四) 钢琴伴奏......5

三、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演唱处理.........8

(一) 演唱技巧的把握............8

(二) 歌曲情感的表现..........10

四、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艺术价值.......10

四、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艺术价值

咏叹调《山羊的故事》是于刚生病住院期间的一天晚上,芳芳为了哄于刚睡觉而唱的一首作品。众所周知,歌剧的咏叹调多表达人物的情感,《山羊的故事》也不例外。但《山羊的故事》的情感表达方式较为独特,演出后在歌剧艺术研究界反响较大。《山羊的故事》的歌词并不是歌者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而是借助讲故事的形式较为隐晦地表达歌者的内心情感,对歌剧剧情的推进和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咏叹调表明了芳芳幼儿园小阿姨的身份,也突显出芳芳擅长讲故事、哄孩子的职业特点。同时,咏叹调《山羊的故事》中用人声分别模拟小山羊和老山羊的叫声,通过多变的山羊叫声,表现出芳芳活泼开朗的性格,与姐姐媛媛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推动了歌剧的戏剧性的发展。而歌曲描述的故事也是歌剧主人公芳芳善良、富有同情心等优良品质的侧面体现。因此,咏叹调《山羊的故事》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为歌剧《芳草心》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绚烂的一笔,提升了歌剧《芳草心》的艺术水准。咏叹调《山羊的故事》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借鉴了西方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作曲者王祖皆、张卓娅在谈及歌剧《芳草心》咏叹调创作时,曾指出创作时“不搞洋腔洋调”。根据作曲者的创作理念,《山羊的故事》的音乐创作非常注重咏叹调的民族化。《山羊的故事》歌词就引入了中国传统叙事故事元素,在歌曲的整体布局、旋律走向等方面也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元素的运用使《山羊的故事》更容易引起中国歌剧受众的共鸣,从而有利于歌剧艺术思想的表达。《山羊的故事》并不拘泥于民族创作风格,也适当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风格。在这首咏叹调的结尾处,于刚和芳芳以“卡农”的形式模仿山羊的叫声,配合默契,这是于刚和芳芳的感情升华的表现,也是作曲家引用外国先进创作手法的体现。这种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主,适度借鉴西方音乐技法的艺术创作理念,为民族歌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丰富了我国歌剧的发展成果,具有较高的时代价值。优秀的歌剧艺术作品不仅应在音乐创作、技法运用上有较高水准,而且需要具备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咏叹调《山羊的故事》作为歌剧《芳草心》中女主人公芳芳的重要唱段,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表达了芳芳内心的细腻情感,烘托了芳芳的艺术形象。轻歌剧《芳草心》中芳芳是“真、善、美”的代表。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难测的复杂世界里,人们更能深深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作用,人们渴望“真、善、美”精神的回归,也意会到传承“真、善、美”精神的必要性。而咏叹调《山羊的故事》的当代艺术价值体现在对真善美思想表现形式的创新上。这首咏叹调并未使用说教式的歌词语汇,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侧面烘托芳芳的人物形象,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使受众感到心灵的震撼,内心得到升华。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也值得歌剧创作者借鉴,从而提高歌剧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结 语

王祖皆、张卓娅是现代较受欢迎的两位作曲家,他们所创作民族歌剧的手法也日趋成熟。《芳草心》是他们早期的歌剧作品,这部歌剧根据时代特征,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迎合年轻人口味,风格清新、淡雅,犹如一缕春风,迎来了轻歌剧的春天,给中国歌剧带来了新形式。咏叹调《山羊的故事》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卖萌小曲。要想准确把握该作品,表演者应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平常的练习中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时,体会人物情感、性格及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演绎剧中人物角色,用精湛的表演影响到每一位听众。该文通过对《山羊的故事》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无论对该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曲式、钢琴伴奏及演唱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是对以后的声乐学习,还是音乐会演唱该作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