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玛侬·莱斯科》玛侬人物塑造及演唱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62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普契尼生平及其歌剧《玛侬·莱斯科》

第一节 普契尼生平
普契尼虽然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但幼年时的他并没有显露出特殊的音乐天赋,就在他 10 岁那年,母亲为培养和激发他对音乐的兴趣,把他送入教堂唱诗班学习音乐知识。在这里,普契尼开始学习较为正规的管风琴演奏技法和和声、配器方面的理论知识。4年后,普契尼凭借熟练的演奏技法谋得了管风琴乐师的职位。16岁那年,普契尼荣获了当地的管风琴比赛一等奖,与此同时,他也尝试性的开始了早期的音乐创作。
这时的普契尼接触过众多名家的歌剧作品,渐渐地对歌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岁时,家境困难的普契尼步行往返40 英里到鲁卡市邻近的比萨城观看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这是普契尼第一次现场领略歌剧的艺术魅力,他被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强大艺术表现力所震撼。正如后来普契尼自己所说,比萨城的这次演出为他开启了一扇音乐之窗。自此,普契尼开启了自己的歌剧创作生涯。
在母亲的全力帮助下,怀揣梦想的普契尼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了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巴齐尼和蓬齐埃利学习作曲。在这期间普契尼创作不少器乐作品,其中毕业作品《交响随想曲》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著名音乐评论家菲利比在《奋斗报》上著文说:“《交响随想曲》中风格统一、乐思清晰有力、旋律优美、和声独特、配器色彩丰富。足见此曲的作者具备交响乐作曲家少见的音乐才能。”1883 年底,普契尼为参加比赛创作了歌剧《维利》,由于创作的时间紧迫以及总谱谱面的潦草难认,使得普契尼在比赛中落选。但就是因为这次比赛,使普契尼结识了很多音乐界的权威人物,并给普契尼的创作及出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二节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
一、普契尼歌剧的创作背景
政治形势方面: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意大利的民族复兴运动迎来了国家的独立,1870年意大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王国。但是这次资产阶级的改革并不彻底,暴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特别是中下层的人民,不但没有获得自由解放,反而陷入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的困境。普契尼小时候家境贫寒,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深有体会,特别同情小人物的处境,这直接影响到普契尼后来的歌剧创作。他说过:“我热爱小人物。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的、热情的、富有人性的,并且能通向心灵深处的。”
艺术文化领域:社会的动荡不安直接影响中下层农民的生活遭遇。这时出现了一些同情中下层农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力求真实的表现社会底层民众的贫困生活,暴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他们的写作手法接近自然,只求反映最真实的社会现实,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概括。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概括为“真实主义”,把他们的作品称为“真实主义文学”。
真实主义文学的盛行直接影响了意大利的歌剧艺术。作曲家们从真实主义文学的题材内容和写作手法中获得启示,用于自己的歌剧创作,开启了真实主义歌剧的时代。普契尼的歌剧与真实主义歌剧有一些共同点,但普契尼的歌剧在选材上更为广阔、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更朴实,在表现戏剧情节、描绘生活环境上都充分调动了艺术手段。因此。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来源于真实主义,并都超越于真实主义。

第二章 歌剧《玛侬·莱斯科》中玛侬的形象塑造

第一节 玛侬的戏剧形象分析
在构成歌剧的诸多元素中,戏剧因素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一部歌剧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简洁动人的情节以及扣人心弦的冲突。因此,本节主要从歌剧整体的戏剧结构和玛侬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两方面来分析玛侬的戏剧形象。
一、戏剧结构分析
歌剧《玛侬·莱斯科》呈现着这样的戏剧结构特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曲折上升、骤然收束。首幕为戏剧发展的呈示阶段,主要人物的性格、关系及时空背景在这里被引出,玛侬的美貌吸引了格里欧的注意,两人互生好感并相爱了。同玛侬一同到来的除了哥哥莱斯科还有一个富有的老头,这个老头以及他的阴谋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而哥哥莱斯科在得知两人私奔后的看法,使得观众更加期待第二幕的出现。
第二幕是整个戏剧发展的展开阶段。人物关系发生了变化,戏剧因素和故事情节在这里被进一步地展示和贯穿。正如莱斯科第一幕所说的那样,玛侬最终因受不了贫穷的生活,离开了格里欧,成为杰隆特的小妾。在观众看来,玛侬已达成目的,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已经圆满了。但没过多久,玛侬又厌倦了这种枯燥乏味缺少爱情的生活,他开始怀念和格里欧在一起的日子。哥哥莱斯科见状,只能把格里欧找来让他们再一次相见。两人不计前嫌,重新燃起爱情之火,却不料被杰隆特撞见。故事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杰隆特强忍心中怒火把警察找来,就这样玛侬被逮捕了。
第三幕为整部歌剧的高潮幕。前两幕的戏剧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展开阶段经过充分的酝酿,人物、事件的关系得到清晰的梳理,矛盾冲突的指向性和爆发点越来越清楚,戏剧的紧张度逐渐上升,这一切都为高潮的最终到来做好了铺垫。格里欧不惜付出所有代价想把玛侬从狱中救出,但最终都失败了,为了心爱的玛侬,他只好跪求船长让其同行,最终船长答应了。两人虽然摆脱一切困难重新回到一起了,但美洲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又让观众为他们捏了把汗。
第四幕一开场的场面冷冷清清,就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荒无人烟的美洲大陆、衣着破烂的两人相互依偎着,由于没有一点生存的希望,病入膏肓的玛侬最终死在格里欧的怀里。悲剧性的结局通常要把戏剧张力和感情上升上升到最后的高度,然后不失时机地转入结束。

第二节 玛侬的音乐形象分析
在构成歌剧的众多因素中,音乐因素在歌剧中占主导地位。它不仅可以揭示歌剧人物内心世界最微妙、最精细、最隐秘的情感活动及其相互纠葛和相互冲突,揭示歌剧人物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心路历程,揭示歌剧人物所活动的时空环境和氛围的独特性及其绚丽色彩,还能揭示人物命运和歌剧主题的内在意蕴。下面笔者将对歌剧《玛侬·莱斯科》中每一幕的音乐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幕】
歌剧一开场是大学生们正在旅馆前面的广场上嬉笑打闹、谈情说爱。普契尼用木管和弦乐强音奏出一个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出了旅馆前面喧闹的气氛。歌剧无序曲,轻松跳跃的旋律后直接进入第一幕,而这个轻松跳跃的旋律经常出现在第一幕中,以此来表现大学生的青春活力。(谱例2-1)

广场上的大学生们正在用歌声表达青春带给他们的激情和快乐。学生埃德蒙去邀请正在一旁看书的德·格里欧一起加入,格里欧似乎对此不感兴趣。在其他学生的嘲笑和讥讽下,格里欧唱起了一段华丽的三拍子咏叹调“在这些漂亮发饰的姑娘中”,挖苦的唱出这些姑娘没有一个能与之相配。咏叹调虽然简短,但全面的展示了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为后来格里欧对玛侬的痴情做铺垫。
这时,一辆马车的出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而玛侬的出现更让大家眼前一亮,学生们都在称赞玛侬长得漂亮,此刻管弦乐又奏起了那个活泼跳跃的旋律,似乎也在赞美玛侬的美丽青春。正在看书的格里欧见到玛侬后,马上就被她的美貌吸引了过去,主动上前跟玛侬问好:“尊贵的小姐,请接受我的请求,让你甜美的嘴唇告诉我你的芳名?”这时小提琴用弱音奏出优美的旋律,代表两人的爱情主题首次出现,在G大调上进行呈示(谱例2-2),优美的旋律线条使格里欧的问候格外的柔情蜜意,这与格里欧前面的咏叹调的戏谑口吻完全不同。玛侬腼腆的道出自己的名字:“我叫玛侬·莱斯科”,七个音符代表了玛侬的主导动机,主导动机在弱拍上强起,均分四分音符加大切分组成的连音音型,使音乐一气呵成,推动了音乐的发展。这个主导动机在后面格里欧的咏叹调“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姑娘”经常出现。(谱例2-3)玛侬优美的声音与漂亮的外表立马就把格里欧的心给俘获了,在格里欧眼里他是那么的美、那么的与众不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就此开始了。

第三章 歌剧《玛侬·莱斯科》中玛侬主要唱段的演唱研究............28
第一节 咏叹调《看呐!我遵守了我的诺言》............28
第二节 咏叹调《在这镶嵌花边的幔帐里》................30
第三节 咏叹调《孤独、迷途、被遗弃》................35
第四章 从玛侬人物形象看普契尼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独特魅力............39
第一节 关注社会底层人物.................39
第二节 注重女性命运、突出女性角色..................40

第四章 从玛侬人物形象看普契尼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独特魅力

第一节 关注社会底层人物
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的盛行对意大利的歌剧艺术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意大利资产阶级改革的不彻底,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作曲家们不再追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题材,开始着眼于现实,他们的歌剧选材大都是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和他们生活遭遇的刻画,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比较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注。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理念也受到了“真实主义”歌剧的影响,力求真实的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暴露社会的黑暗面。因此,在普契尼的歌剧创作中,大多都是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描写。如巴黎穷人区娇弱可怜的绣花女咪咪、热情而盲日的歌星托斯卡、轻信但忠贞于爱情的日本妇女巧巧桑,以及本文所讲听从父意,前往修道院的美丽姑娘玛侬。普契尼都赋予其真挚热情的性格,并对这些遭到凌辱的弱者给予深刻的同情。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普契尼的家境对于他创作的影响。普契尼虽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庭并不富裕,五岁父亲的去世令本来也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一人把普契尼兄妹几人抚养长大。因此,普契尼特别能体会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并且对他们艰苦的生活抱以同情。自幼艰苦的生活环境也对普契尼以后的歌剧创作起到一定的影响,他说过:“我热爱小人物。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的、热情的、富有人性的,并且是能通向心灵深处的。”因此,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他们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较易引起大家的同情和关注,这也是普契尼歌剧能在世界歌剧舞台上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结语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受到真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内容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以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为己任,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歌剧人物形象。在普契尼歌剧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对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无论是玛侬、咪咪、还是托斯卡、巧巧桑,普契尼都赋予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以及优美流畅的旋律,这些女性人物,她们都渴望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经过戏剧性的发展,最终都以悲剧结束。这些女性人物经过戏剧与音乐因素的塑造,上升为人物形象,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选择歌剧《玛侬·莱斯科》中的女性角色玛侬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因素与戏剧因素两个方面对玛侬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魅力。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在演唱作品之前对其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把握和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握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并在演唱中得以运用,领悟歌剧创作的艺术特色及歌剧中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也希望通过本文能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声乐学习者在学习和演唱普契尼的女高音咏叹调时提供一个清晰的歌唱思维方式,了解唱好一首咏叹调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歌唱技能,而且需要对作曲家本身的生平、时代背景、风格特征有着整体的清晰认识,更要对具体作品的创作环境、内部结构有一个非常镇密的思考和分析,这样你才能做出合理的演唱设计,才能真实地反映作曲家作品本身的内在灵魂。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