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迥异,别样流芳——论两种不同唱法去演绎的声乐作品《别亦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62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别亦难》艺术分析

《别亦难》歌词实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的《无题》一诗。全诗一共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诗虽简短却拥有丰富内涵,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平仄有序的诗歌韵味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诗。诗中借“东风”吹“百花”表现相聚难别更难的无奈与不舍。同时引用了“春蚕”和“蜡炬”两个素材比喻爱之深、情之切和思念的决心。本首歌曲的题目正选自诗中的第一句,因其一语道破本诗情感内蕴,故选此题。
全曲以柔板速度展开,感情舒缓真挚。作曲家把此曲谱成 c 小调,更是符合主人公不解相思苦的忧伤和哀怨。整首曲子朴素典雅,带有很强的古曲风格。前奏采用十六分音符下行音阶形式,流动性强,描写相思之情就像流水一样缓缓流过心间,表现思念的哀苦,轻轻的引出主旋律。见谱例1 谱例1:

歌曲的前四句正是整首诗歌的完整演唱。旋律采用起承转合的形式恰恰符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同时这种“起承转合”也是中国艺术的典型特点。第一句的旋律创作把整句的长音和重音放在一个“难”字上,倾诉一种相思之苦。第二句的旋律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只在“力”字上稍作变化,作为承接句。第三句起音时转低四度,在这个音的基础上下行,表现一种哀叹和暗自神伤。而第四句倾诉则更为急切,并反复“泪始干”既符合创作手法的需要又把急切哀诉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见作曲家的匠心独运。全曲上半部分伴奏织体以切分节奏为主,利用和弦与单音旋律穿插,与主旋律配合巧妙。见谱例2


二、对艺术歌曲《别亦难》的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别亦难》在我国艺术曲库中是经典作品之一,许多歌唱家也尝试着演唱这首作品,并深入研究这首作品创作的细微之处,以求更深层的理解与演绎这首作品。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流传,许多不同风格的演唱也相继而出,这些歌唱家们的演唱风格虽不同,但是对歌曲表达的情感和神韵都有自己的方式,艺术之门呈现百花齐放的盛景。本文中,笔者将就著名歌唱家徐小凤和著名声乐教育家兼歌唱家吴碧霞的演唱,分析两位歌唱家各自的演唱风格,并给出自身的演唱体会。

(一)徐小凤对声乐作品《别亦难》的音乐处理
徐小凤是香港殿堂级歌唱家,在华语乐坛上占有很高地位,更是粤语歌的创始鼻祖。她是首位获香港最高荣誉金针奖的女歌手,曾凭一首白光的《恋之火》一举获得“香港之莺”歌唱比赛冠军,自此被称为“小白光”。她灌制了五十多张唱片专辑,所录歌曲之多,足够电台连续放三天三夜。
徐小凤有着平稳而又充满磁性的声音,一路成长为歌唱界的女神,她也经历过许多挫折,但最终她的声音被大众广泛关注并喜爱。徐小凤的歌声在平静中透着极强的穿透力,她的演唱流畅悠远,歌声中天然带有的胸声独具魅力,让人如余音绕梁,久久难忘。她不用过多的技巧,没有繁华修饰,只是把歌曲最质朴的一面表达出来,让观众听到最真实的情感。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采用通俗歌曲的演唱形式,鼓点清晰节奏分明,类似于舞曲,这种形式使这首歌曲褪去美声民族的高雅外衣开始被大众所熟知并接受。同时又在歌曲的录制中,在前奏和间奏之中加入古筝的演奏,使歌曲具有别具一格的古香古色,回归古曲风格。
徐小凤在这首歌曲的演唱时,采用了中速、平缓的风格,像是一位女子娓娓道来一段远古的故事。前两句的演唱直入主旋律,在第三句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死”字上,充分放开胸声,这也是她的声音特点所在,许多无奈的情怀正是在这些偶然的胸声中,让听众听之不免感叹。第四句中结尾的“泪”字翻高演唱,不但使音域适合大众习唱,而且使声区更加统一,旋律的整体线条更加流畅自然。见谱例4


(二)吴碧霞对声乐作品《别亦难》的音乐处理
吴碧霞是中国著名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凭借自己超出常人的音乐天赋和持之以恒的勤奋努力,在声乐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首位同时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上皆赋造诣的歌唱家,并在国际上屡次获奖。她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并独创性的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在歌曲的演唱风格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特殊的诠释,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吴碧霞的音色甜美通透,彷如天籁般纯净,她集丰富的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于一身,拥有扎实的气息功底,演唱技能超群。她对歌曲的演绎有自成一派的风格,不仅特点鲜明,而且对歌曲处理细腻之极,少人能敌,不同的作品经吴碧霞的演绎,都能展现它自身隐含的绝妙的韵味。
吴碧霞演唱的《别亦难》采用民族唱法,速度缓慢,曲风轻柔。声音位置集中通透,气息饱满,支撑有力,演唱时对歌曲处理及细微处,强弱对比准确到位,把曲意词意运用声音贯穿相融,情感表达细致精准,让人听后不禁动容。加之其投入的表演和牵动观众的舞台感染力,使这首歌的演唱,情曲交融,古曲特色鲜明,完美的有如一副水彩画,是艺术歌曲演唱的最高境界。
全曲演唱优美的声音一出即把观众拉入一个古时的深夜,在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演唱中,吴碧霞做了两处细致处理。一处是在“难”字演唱时,出音后即做了一个微小的停顿处理,随即加入倚音丰富这个长音。这个微小的停顿表现了一种倾诉与无奈,声断而气不断,而后的倚音更是突出相思不得见的曲折婉转。见谱例5

第二处是在“别”字后偷换气,吴碧霞老师把气口放在这里,一方面保证了气息的平稳与充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语气的诉说。第二句的演唱重复着第一句,两句起音坚定尾音结束轻柔,描绘了一个大的连贯的音乐线条。第三句为“转”,在本句,吴碧霞在演唱时加入微小的哭诉语气,突出表现在“死”字的演唱上,不仅因为这个动词更能表现心情突出语气,也是因为这个字的旋律婉转,适合情绪发挥。第四局的演唱在“蜡”字后稍作停留,在重复的“泪始干”三个字的演唱中哭诉的语气更加明显,气息拖动而使声音自然的微颤,使她在演唱技术上准确,技巧娴熟,从而使声音更具有感染力。吴碧霞整个上半段的演唱情切动人,运用柔美连贯的声音线条和几处微妙的技巧处理,即把歌词传达的生动贴切。

一、《别亦难》艺术分析...............2
二、对艺术歌曲《别亦难》的演唱分析..................................6
(一)徐小凤对声乐作品《别亦难》的音乐处理......................6
(二)吴碧霞对声乐作品《别亦难》的音乐处理......................7
(三)个人演绎歌曲《别亦难》的感受..............................9
三、结 语..........11

三、结语
对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歌唱家诠释不同的演唱风格。一首《别亦难》不但鉴证了中国音乐艺术的历史发展,更鉴证了中国音乐艺术的多元化趋势。无论是哪种唱法的歌唱、那种风格的演绎,都是以正确的方法为基础,真切的情感为升华。
欣赏了两位歌唱家的演唱,她们都加入了自身感同身受的情感在自己演唱的歌曲中,而这一点看似容易,做到却不简单。对歌曲背景的了解,旋律的把握,以及良好的音乐素养都是歌唱前的准备。而自身的经历和体会也都是演唱中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可见要成为一位称职的歌者,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也需要有更高的奋斗目标,把声乐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扬起理想的风帆,才能向着希望远航。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