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乡村骑士》与《丑角》的创作历史背景及简介
第一节 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
1、政治与文学背景
十九世纪中期,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同时刺激了欧洲各国经济的进步,而经济的大发展刺激了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变为了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日益黑暗和腐朽的封建统治,各国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给当时的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同法兰西帝国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普法战争,结局是法国战败,战争的结果直接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法兰西共和国成立。而当时处于法国统治之下的意大利借此影响获得了独立,于1870年诞生了君主立宪制的意大利王国,开始走向复兴的道路。
受到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欧洲各国文艺思潮开始发生变化:在法国,产生了自然主义文学,俄国则产生了现实主义文学,而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文学也是在这两股思潮的影响下诞生了。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创始人是哲学家孔德,他借鉴当时自然科学中的遗传学说以及医学上的解剖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因果关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客观物质条件可以决定各种精神现象的发生,延伸到生活中,各种日常点滴小事则有可能决定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与发展。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者是左拉、龚古尔兄弟,他们的创作理念是主张以照相式的印象,力图事无巨细的描绘现实生活中各个细节,从生理学和遗传学角度,解读人们的行动。作品通常侧重于描写社会下层阶级,通过一些小人物生活中的琐碎事件,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反映贫苦人民的悲欢离合,力图描绘出由于当时剧烈变化的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具有非常理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社会反响强烈,引起读者们的兴趣。
第二节 马斯卡尼和其代表作《乡村骑士》
1、《乡村骑士》的创作背景
1889年,意大利音乐出版家E·松佐尼奥举办歌剧创作大赛,要求体裁为独幕歌剧,已经贫困潦倒处在人生低谷的马斯卡尼本来并不想参加,但他妻子相信他的才华,偷偷的替他交了报名费。待马斯卡尼得知真相的时候距离比赛开始仅仅剩下8天的时间,在各种压力下,马斯卡尼爆发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他一边迅速的找到了年轻的剧作家奎多·梅那西,请他根据乔瓦尼·维尔加的短篇小说《乡村骑士》创作出了歌剧的剧本,一边创作歌剧所需要的所有音乐的素材,并在最短的时间为剧中所有重要的人物谱写出合适的咏叹调,包括创作出后来非常著名的《乡村骑士》幕间曲。待一切完工,时间也刚刚用完。在这部歌剧中,马斯卡尼注重旋律的叙事性和通俗性以求更加贴近生活,加强了管弦乐队的作用,使之不仅仅只是从属的伴奏,在推动剧情发展,表达人物情感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歌剧中的咏叙调充满了戏剧性的效果,旋律的幽静与躁动、抒情与炽烈有着强烈的对比,令人过耳难忘。
《乡村骑士》中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南部地区西西里岛,图里杜是一个热情、善良的小伙子,渴望浪漫追求爱情但又缺乏责任心,他和洛拉本是一对恋人,但因为要去服兵役而被迫分手,当他回到村子里时,洛拉已经嫁为人妇,成为阿尔菲奥的妻子。伤心悔恨的图里杜为了转移心中的伤痛而和村里的姑娘桑图扎谈起了恋爱并订婚,桑图扎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姑娘,图里杜的爱情对于她来说就是一切。但图里杜却始乱终弃,和旧情人洛拉勾搭起来。桑图扎苦苦哀求图里杜回心转意却遭到了拒绝,愤怒中的她不顾一切的将图里杜和洛拉的奸情告诉了洛拉的丈夫阿尔菲奥,最终导致图里杜和阿尔菲奥之间发生了决斗,图里杜最终惨死在阿尔菲奥的刀下。
整部歌剧以神圣的教堂为背景,在一个美好的复活节下午,以社会底层的普通小人物为主角,用他们之间爱恨纠结作为故事发展源泉,将一幕真实甚至是惨烈的爱情故事展示在观众面前,给人们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剧情短促而又紧张,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部与众不同的歌剧迅速的征服了评委,被评为一等奖。马斯卡尼不仅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奖金,也由此一夜成名,跻身为欧洲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第二章 咏叹调《妈妈,这酒好烈》综合分析
第一节 图里杜人物角色分析
图里杜的身份是一个西西里青年农民,当然还有另一层身份——退役士兵。他热情、善良但又性格直率,容易冲动。他的身上具备当时意大利农村青年人的特点一一热烈、爱欲、冲动,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小人物对命运弄人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留恋。歌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主要通过音乐手段来表现。在本剧中第一首咏叹调《哦,洛拉》里,马斯卡尼用优美浪漫的西西里民歌曲调来表现图里杜欢欣愉悦的心情和对爱情美好的期盼,表现出他是一个充满热情,对浪漫的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望的小伙子;在图里杜和桑图扎二人争吵的二重唱里,图里杜刚劲急促的音调与桑图扎苦苦哀求,委婉哀伤的曲调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出图里杜脾气冲动暴躁,用鲁莽的行动来强掩住心中的愧疚,推动了全剧矛盾冲突的发展。桑图扎向阿尔菲奥告密后,二人在广场相遇并爆发冲突,在这段二重唱里,图里杜唱出他心中痛苦的爱,表达了他对桑图扎的愧疚,音乐变得急促、紧张,大提琴低沉的旋律,预示了图里杜即将被杀死的悲剧结局。在他最后一段咏叹调《妈妈,这酒好烈》中,图里杜预感自己即将死去,于是假借酒意来到小酒馆向母亲作最后的诀别,在这首咏叹调中充分表达了心中的爱与苦、悔与恨,矛盾、悔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境,成功的塑造了图里杜的悲剧形象。
第二节 《妈妈,这酒好烈》的故事背景分析分析
这是图里杜在歌剧中最后一段咏叹调,因为桑图扎向阿尔菲奥的告密,图里杜和阿尔菲奥在广场爆发了冲突,图里杜主动的依据西西里当地的风俗——咬了阿尔菲奥的耳朵,向阿尔菲奥提出了决斗,然而,图里杜心里是知道自己绝不是阿尔菲奥的对手。在这悔恨、惶恐和紧张的情绪中,他本能的想到了妈妈,想要妈妈给予他庇护。便冲进来妈妈开的小酒馆中,一边猛灌烈酒一边向妈妈口是心非的告别,他用烈酒带来的的眩晕感来掩饰心中的害怕和恐惧,希望妈妈能够像当年他奔赴战场时给予他祝福,希望妈妈能够在他死后照顾好可怜的桑图扎。他心中充满了对桑图扎、妈妈的悔恨,对希望能够活下去的强烈渴望,在咏叹调最后不停地颤抖着亲吻妈妈,希望能够让心情平静下来,之后,随着一句“永别了”冲出了酒馆,跑到了村庄的后面面对满腔怒火的阿尔菲奥,展开了决斗。
第三章 咏叹调《穿上戏袍》综合分析.............................13
第一节 卡尼奥人物角色分析.........................13
第二节 《穿上戏袍》的故事背景分析分析...............13
一、歌词分析........................15
二、音乐分析.....................15
第四章 咏叹调《妈妈,这酒好烈》与《穿上戏袍》对比分析.........17
第一节 《乡村骑士》和《丑角》的整体比较............................17
第四章 咏叹调《妈妈,这酒好烈》与《穿上戏袍》对比分析
第一节 《乡村骑士》和《丑角》的整体比较
1、“双子星”称号的由来
一直以来,在世界歌剧演出的舞台上,《乡村骑士》和《丑角》经常是联袂而出,两部歌剧通常作为上下场来进行表演,每当《乡村骑士》演出完毕,《丑角》必将紧随而出,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两部歌剧是同一部歌剧。究其原因,第一,二者均为真实主义歌剧的开山之作,先后两年内写成,故事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第二,《乡村骑士》是独幕剧,《丑角》勉强是个二幕剧,时间演出上都比较短暂。第三,两部歌剧舞台布景极为相似,均是描写发生在乡村的故事,故而二者有着“双子星”称号。
2、两部歌剧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一、两部歌剧主要相同之处在于:1、均以社会下层小人物的生活为素材, 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2、擅长用音乐和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富又个性和社会性;3、剧情紧凑,情节紧张激烈,表现出很强的戏剧性;4、故事环境乡村色彩浓厚,音乐多有当地民歌特点,富有人文气息;5、均以血腥凶杀场面为结尾,悲剧意味严重。6、演员角色挑选上,尤其是男主角均为戏剧抒情男高音,演唱难度较大,抒情性明显。
结语
《乡村骑士》《丑角》被称为真实主义歌剧“双子星”。真实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意大利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很高的现实性和艺术性。两部作品故事紧凑、情节紧张、矛盾集中,由于情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并做到了在艺术趣味上的大众化,所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一直常演不衰。
通过对以上《妈妈,这酒好烈》和《穿上戏袍》的对比分析,使笔者认识到,要想完整准确地表现一部声乐作品,必须要对咏叹调的“前生后世”进行深入研究,理解人物内心情感,调整好适当的音色,用自己的声音将其表现出来。同时要对歌剧的剧情烂熟于心,对音乐要深入分析和吃透,明白每一个部分的演唱要求,只有真正的胸有成竹,才会有对作品的完美的诊释。而最重要的,还是应当具有良好的唱功和能力才能胜任作品的难度。真实主义时期的歌剧作品,对任何一个歌唱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不仅仅需要很强的歌唱能力,还要有充满激情的表演,对角色准确的情感把握,才能胜任真实主义歌剧歌剧的要求。笔者目前的演唱能力现在还是无法良好的完成这两首咏叹调的要求,但我相信,研究生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今后还要继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取得更好的进步和成绩。
参考文献(略)
歌剧史上的“双子星”《乡村骑士》与《丑角》中的男高音唱段解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歌剧,史上,的,双子星,乡村骑士,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