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笛子艺术及民间音乐对其的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89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笛子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一.笛子的起源
笛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乐器,骨笛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已开始制作笛箫,并广泛运用在音乐舞蹈的作品之中。而箫与笛的种类之分至唐代才最终实现,据《乐书》记载,在唐代出现了正面有六个指孔,外加一个竹膜孔的笛,被称为“七星笛”。
在唐朝以后,笛子更广泛的应用在民间的音乐活动和宫廷音乐中,比如说宫廷的宴乐,民间的鼓吹乐等,“随军番部大乐”、“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民间瓦舍中的民间器乐“鼓板”,再如宫廷祭祀乐、朝会乐、太平清乐,以及明代的“余姚腔”戏曲伴奏、“昆山腔”戏曲伴奏,清代的“十番鼓”(十番笛)、“十番锣鼓”、陕西鼓乐、各地丰富多样的民间歌舞音乐的伴奏和戏曲伴奏等等全都是离不开笛子的演奏。
1.从时间角度探究
我们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最早的乐器“骨笛”。
在我国的河南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 20 多支骨笛。这些骨笛的形制精细、规范、统一。每只骨笛大概长 20 厘米,笛身有 7 个孔。在研究骨笛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用其中一支最完整的做检测,发现这支骨笛可以很准确的吹出七声音阶,其中还有五支可以吹出五声音阶,它是新石器时代的遗产是我国发现距今为止有音乐文化最早的历史文物,他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新石器时期珍贵的文物是我国历史音乐文明的见证。我国还在河姆渡遗址出土过 160多支形制不同大小不一的骨笛根据笛身吹孔和音孔的位置来看已经有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的雏形,这些历史遗留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在八千多年前对音乐对吹管乐器的发音原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很好地掌握和演奏这些乐器了,这证明了我们的千年文化古国的悠久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为我国有了更早的音乐文化提供了更有利的证据。
骨笛的产生,为我国的远古时期人类的音乐历史文明开创了新河。人们在不断地进化繁衍过程里逐步的摆脱原始的生活,随着智商的改变和提高人类农耕的出现所以以前的骨笛被竹子所取代逐步发展成了今天的竹笛,但骨笛之所以被竹取代是因为骨头内壁不光滑不规则,而竹子的内壁光滑管身通直,这样竹会发音更准确,所以竹取代了骨。从那时开始人们开始用竹子来制作发明乐器。所以竹对人类文明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竹子在文字的传播上比如说“竹简”,在音乐上如“笛子,萧”等等乐器都起到了很大的传播与发展作用,故而竹笛的出现对我国音乐文明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今竹笛显然已经替代了昔日骨笛在人类文明中的历史地位。
2.从地域角度探究
我国是一个很盛产竹子的美丽地方。竹笋可以作为食物很有营养,长成了的竹子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为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乐器笛子、笙、箫、其中的发音筒都是竹子制作而成的。
“当我们的祖先在大夏之西的古西戎国的昆仑之阴伐取嶰谷之竹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竹子外形修长而无竹节,竹子的内外壁的薄厚均匀适度,所以人们就选择了用竹子代替骨头来制作乐器“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溪,笛吹之,似凤鸣。”这是我国在《史记》中记载人类最早用竹子制作笛的一个传说。夏文化在音乐领域里出现文明的则是“夏龠”的出现,夏龠代表着我国竹类制乐器的先声。

二.笛子形制的发展
笛子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已经将笛子的形制有了改进,现今的笛子制作已有了统一的材料就是竹,所以我国的笛子也称为竹笛。但是笛子也有其他材料制成的,如红木、桃木、塑料、金属等材料制作。
笛子的管身内通直,内壁光滑,其中笛子顶端是封闭的。笛子的顶端从右方开始一次有一个吹孔,膜孔,然后下方是六个指孔。笛子的尾端有四个初音孔,分布在笛子的尾部,上下各两个,被称为上出音孔、下出音孔。膜孔的设置是中国笛子独有的特点。膜孔上贴笛膜,笛膜随笛管内气柱的振动调节导致笛音色的变化而发出嘹亮清脆的笛音。笛膜可用竹内膜、芦苇内膜等比较薄的膜来贴。最常用的笛膜是采用芦苇内膜,它透明、柔软并富于弹性能使笛子发出更加动听的声音。
现今来看,把竹笛简单地分为曲笛、梆笛.只是一味沿用前人的说法,已经脱离现今实际是一种简单的观点。近半个世纪以来.竹笛的形制有了多样的变化,虽然许多新品种是在原有曲笛、梆笛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是近代许多新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如低音大笛,弯管笛的产生等等,笛子在近代涌现出了很多新型的笛子形制。

第二章 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的影响

一.地域划分对笛子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笛文化艺术有南、北两派之分。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音乐在风格差异上向来就是乐分南北的。南北气候差异对人性格的影响早在古书中就有生动的记载“南方谓兰,扬之南,其地多阳。阳气舒散,入情宽缓和柔;北方沙漠之地,其地多阴,阴气坚急,故人刚猩,洹好斗争。……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自古这不同的南北地域的不同、人们心里上的审美不同就形成了人们对音乐理解感受和需求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在我国的民间音乐艺术当中地域上分南北所以音乐自然地也有着“南音”“北音”之分了。故而我国的笛文化艺术也就有了南派笛子艺术和北派笛子艺术的划分。

二.音乐风格划分对笛子艺术的影响
从我国民间音乐总体的风格上来看,南有“柔情细腻”北有“粗犷豪迈”,音乐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因为地域上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的音乐文化所以其风格各不相同,而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南北音乐相互交融又形成了其特有的音乐风格,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而其中音乐的艺术形式多源自民间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等艺术形式,故有南北音乐各有其不同的评说“北曲以道劲为主,南曲以宛转为主,各不相同。”“南曲委婉清扬。北曲硬梃直截。”再从元杂剧的风格特点和南戏的风格特点上来看,元是以北曲杂剧为主,南戏是以南曲戏文为主,北方人阳刚豪迈南方人温婉柔媚。故所创作出来的乐曲在风格上音乐特点上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 所以从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就不难看出我国民间音乐创作特点与地域是密不可分的。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其特有的地域文化。而地方音乐不同差异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是因其气候的原因,北方的天气寒冷干旱,冰雪覆盖土地干冻、方言刚劲直接,所以北方人喜欢豪迈嘹亮,粗犷欢快、热烈火爆的音乐形式。而南方山水秀丽,气候温暖湿润方言柔和清丽,所以南方人喜欢细腻温婉、音色柔和委婉的音乐形式。在我国的北部有着分明的四季变化温差很大所以影响了北方地区人民的性格,在音乐审美上喜欢有棱角,变化大的音乐旋律。而在我国的南部气候湿润,温差很小所以在音乐节奏上也变化幅度不大温婉细腻、平缓。在音乐节奏上北方节奏快、密集、旋律起伏大为主要特色。南方以连贯平缓,极近变化幅度小为主要特色。所以故有“南曲之唱,以连为主。北曲之唱,以断为主……唯能断,则神情方显,此北曲第一吃紧之处也。”和“南曲如抽丝,北曲抡枪。”的说法。南北音乐文化审美差异的产生在地域不同的影响下、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下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笛子艺术流派的形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15-18
四.南方音乐对曲笛艺术的影响 ..........................................................18-25
五.北方音乐对梆笛艺术的影响 ...........................................................25-31
第三章 笛子的社会文化 ....................................................................31-34
一、历史功能 ..................................................................31-32
二、社会功能 ...........................................................................32-34

结语
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是我国的笛文化的渊源。我国有着悠久的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我国的民族器乐文化也随之更蓬勃的发展。我国的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民间音乐的不断发展带动着笛子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研究中国的民间音乐,并深入理解与研究民间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民间音乐以及民间音乐对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深远影响,更加深入的了解笛子艺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以及社会文化的深远的意义,从而更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继承、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民间音乐多源于民歌、民间乐曲、戏曲、说唱音乐、民间歌舞音乐等。笛子的演奏艺术也变得多样化,产生了流派,现大体分为南派和北派。流派的形成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感情、地域特点、语言形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我国传统的笛文化将随之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向前迈进,会呈现出更丰富辉煌的中国笛文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