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起云涌的表现主义运动
1、社会文化背景
二十世纪前五十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短短的五十年间人类经历了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经济出现反复的萧条和危机,人们的精神领域也受到严重的创伤,但也正是在这动乱的年代,自然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各种纷繁复杂的学说,流派,各种主义。处于世纪之交的德国正经历着这种文明与野蛮,创造与破坏的猛烈撞击,为表现主义在的德奥的发展谱出了前奏。德意志是一个善于思维和思辨的国度,是一个蕴育哲学家的国度,他在哲学上的成就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从康德到黑格尔,把对人类理性的认识发展到了极致,把德国古典哲学推到了顶峰,除此之外还出现过谢林,费希特,费尔巴哈等著名哲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在物理学上,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为近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石。有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到 1940 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排名前四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
纵观整个德国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取得的成就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国度,其在文化上严谨思辨的态度也得到世界各民族的赞扬。但也正是这个追求理性追求精确的民族在二十五年之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令世界大为震惊,其疯狂的纳粹行为令全世界发指,这也是一个位于两个极端的民族,极端理性和极端非理性。非理性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度风行,这一思潮引领了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也给予了德国人战争的思想武器。当黑格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整个社会与历史的规律都是出于理性的洞见和把握之下这一“绝对精神”学说的提出,及对古典哲学做了最完整,最系统阐述后。随着人类对于科学,对于工业社会种种弊端认识,开始掀起了非理性主义思潮。叔本华,尼采等这些哲学圣人向理性主义发起了挑战,他们号召人们摆脱虚幻的外部世界,到内心世界去探索人和世界的本性。这一思潮适应了 20 世纪西方社会发展的土壤,特别是在德奥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发展成为一片阴郁的深林。这时期属于非理性主义哲学范畴的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这些思想在艺术文化领域掀起了狂风巨浪。对于这些哲学思潮具体反映在艺术作品上的美学观念将在本论文的二三章详细论述。在政治上,二十世纪初的德国正处于威廉二世皇帝统治的帝国主义时期,对外强行瓜分世界,对内推行强权政治,这位极端傲慢的皇帝积极参与到瓜分世界的行列,不惜冒与他国冲突的危险,这是一个真正疯狂野蛮的时代。在瓜分殖民地的同时, 国内的经济也取得空前的繁荣,城市居民人口也大幅增长,现代科学技术也为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使人们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国家的专治,这时期的德国人在言论、集会、艺术创作自由上都受到强权的压迫和干涉。
威廉皇帝曾在 1920 年前后主持修建柏林凯旋大道时,表达了官方保守的立场:“胆敢超越了我以指明的界限和规则的艺术就不在是艺术了,它是一种工业,他是一种手艺,而艺术必定永远不是那个样子的。随着对“自由”一词的过度滥用,并且在自由的幌子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陷入无法无天和过度自尊的误区之中。”尽管强权但在 19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反抗学院派守旧艺术趣味的各种艺术运动却更加叛逆更加激进。与此同时,邻国奥地利在政治上也失去了往日奥匈帝国的辉煌,年迈的约瑟夫皇帝在政权统治上也逐渐失去控制,新艺术运动也随之而起,成为了德国革新浪潮的同盟军。德国与奥地利虽然为彼此政权独立的两个国家,但同属于德语国家,作为近邻的两国在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联系已完全超越了国界,成为了一个更大范围的日耳曼文化的组成部分。
2、表现主义运动的兴衰
(1)表现主义的界定问题
对于兴起于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应该给予怎样的限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和其他主义相比,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多样,既没有统一的风格,也没有统一的宣言纲领 。对于表现主义这一词的源起也有很多种说法,有些人认为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绘画领域,1901 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画家奥古斯特·埃尔韦的一些作品,他自己把这些作品统称为表现主义作品,但是其作品是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的自然风景习作,这与以后的表现主义风格绘画毫无瓜葛。表现主义这一术语被正式使用是在1911年4月举办的第二界柏林分离派展览的目录前言里,可能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这一词语在同年十一月出现在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批评家威廉·沃林格的文章中。这几次对这一术语的使用都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谁也不知道表现主义是什么,并没有人刻意将某个画家某种绘画风格限定在表现主义范围之内,也正是因为表现主义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导致当时许多艺术家,文学家都在回避这个术语的使用。毫森施坦则认为世界上之所以无人承认自己是表现主义者是因为谁都不知道什么是表现主义。
在1914年保罗·费希特尔完成了第一部有关表现主义的专著,为表现主义划分了一个到今天还有效地定义界域,从此这个术语就在艺术史上确立下来。他认为:表现主义就代表着德国的反印象主义运动,适合法国的立体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平行的流派。他还特地提到了德国先锋派,德累斯顿和慕尼黑成为这种新艺术的诞生地的光荣。也就是把1905年在德累斯顿成立的“桥社”与1909建于慕尼黑的“新艺术家联盟”联系了起来。桥社仅是表现主义的开端,只维持了四五年时间,我们现在所认同的表现主义绘画是包含了桥社,青骑士社,新客观派等在内的一个更宽泛的领域。这几个流派既没有统一的表达方式,也没有统一的风格和宣言。但其精神宗旨高度的统一,他们对艺术的要求是在直觉与激情的基础上关注内在的,执着与表现“内心宇宙”,关注世间万物的本质,也更关心当前的社会,始终与传统的审美背道而驰。
纵观各种流派主义的兴起,好像始终都是绘画和文学走在前面,在音乐中的反应总是迟于这两种艺术形式。表现主义也不例外,据有人做过考证,直到 1918 年表现主义才正式出现在音乐的讨论中。音乐史上的表现主义是指勋伯格和他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的创作风格,也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作为表现主义音乐的开路者,勋伯格一直愿意称他的作品为表现内在事件的艺术,直到1932年在法兰克福的电台演讲中,才正式承认:所谓的表现主义确实产生了:一部音乐作品并非是在脱离自身素材的逻辑中产生的,而是在内心情感或外在手法的指导下,引领素材走向“表现”,并在它们的逻辑之上支撑并构建自身。”(判断音乐是否表现主义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其作品的情感特征,1933年,《牛津音乐辞典》引用了一个最简单明了的一个定义“表现主义就是从潜意识中掀起的情感的猛烈的风暴。”表现主义绘画与音乐最本质的特征也就是情感的释放与表达。
(2)表现主义运动的三阶段
前奏
印象主义作为现代艺术的开端其风格影响了以后艺术创作的发展,特别是后印象派的存在,更是在现代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画家梵高和高更更是直接影响了表现主义运动的兴起,也有学者直接将两位画家列入表现主义画家的行列。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画家大都是对梵高画作的反应,梵高画作中耀眼的色彩,扭曲的线条,还有那火一般的激情深深震撼了表现主义艺术家。梵高开启了自我情感表现的大门,在1905年11月,梵高作品展的开幕无疑又给表现主义艺术家做了精神上的向导,在德国艺术圈中掀起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浪潮。高更充满异域风情的画风色调,让早期艺术家发现了太平洋群岛艺术以及非洲部落艺术,使他们的作品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他们把时代特征与自我表现融入作品中,表现事物背后的幻想,以真实的内心世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色彩心理,精神表现力越来越强。音 乐 中 的 表 现 主 义 可 以 在 晚 期 浪 漫 主 义 和 瓦 格 纳 乐 派 中 发 现 ,有些学者曾经指出:“表现主义音乐与过去的音乐有着继承关系,根子就在晚期浪漫主义高度戏剧性的作品之中,如理查·施特劳斯的独幕歌剧《莎乐美》、《艾莱克特拉》、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对强烈、紧张的情绪的描绘,对悲痛,绝望心理的刻画,还是对奇特,恐怖的形象的塑造,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表现主义的特征。”
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留下的光辉灿烂的遗产对德国人来说是非常丰富的。施特劳斯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自己充满浪漫色彩的悲观主义,对世人的蔑视,以及傲慢的个人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是尼采的追随者,他幻想着”一种更深刻、更有力,也许是更为刺激而神秘的音乐,一种超德意志的音乐,这种音乐面对蓝色、迷人的大海和地中海那明朗的天空时不会消失,不会苍白无力和暗淡无光。”瓦格纳是德国音乐史上不可比拟的人物,他的音乐戏剧那种宏大的史诗般的巨作无人能及,梵高也曾认为只有瓦格纳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瓦格纳革新了音乐语言的技术手段,其一些理论著作,创作思想以及表现手法对于后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勋伯格早期的音乐作品明显带有瓦格纳的影子。
兴盛 ..............................................................................10-11
衰落 .............................................................................11
二、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 ......................................................11-25
1、表现主义艺术发展的融合趋势 ...........................................................11-14
2、表现主义绘画鬼才与表现主义音乐精灵 ..................................................14-25
(1)柯科施卡与勋伯格 ...........................................................14-15
(2)痉挛与凝视 ...........................................................15-21
(3)《风中的新娘》与《期待》 ...........................................................21-25
三、绘画与音乐之间的通感与和弦 ...........................................................25-43
1、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之共性 ...........................................................25-36
(1)反传统的审美法则 ...........................................................25-30
(2)形式的解放 ...........................................................30-35
(3)个性的绽放 ...........................................................35-36
2、绘画与音乐之交融并行 ...........................................................36-43
(1)“动听”的绘画 ...........................................................36-40
(2)“耐看”的音乐 ...........................................................40-43
结语
20 世纪初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元化。在风起云涌的表现主义运动中,如果忽视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在美学观念、表现形式和艺术内容上的诸多共性,认为是两种没有交集的艺术形式,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一切事物都是存在于普遍联系之中,艺术也不例外。通过以上论文所进行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所共有的特质:
1. 德奥艺术家在艺术中所进行的伟大改革,只为追求表现纯粹的个人灵魂和事物的内在本质。
2. 在创作中要求更加纯粹的主观经验,无视传统的规范,追求自由的表现形式,追求新鲜和奇异怪诞的东西。
3. 摒弃传统美,喜好挖掘潜意识中的狂喜、激情、痛苦、绝望等深层情感,走向了丑恶、夸张、变形的创作风格。
表现主义鬼才—柯科施卡和表现主义音乐精灵—勋伯格,两人在视听领域并行的艺术创作活动,不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部结构都完美的体现了表现主义艺术的风格特征。特别是勋伯格,虽然他不承认自己的音乐和绘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是,如没有表现主义绘画的启发和影响,也很难想象他能在音乐领域中所进行的伟大变革。两位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倔强与执着的追求精神,在物欲横流、诱惑重重的当今社会,为当今艺术的迷失指引了发展方向。
表现主义运动时期,绘画与音乐超越了二者之间局限和对立,逐步走向了融合发展的趋势,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吸取对自己有利因素加以融合发展。艺术家在力求能达到绘画是耐看的音乐,音乐是动听的绘画这样一种艺术境界。绘画与音乐之间的通感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也有着更强大的推动作用,视听领域的融合必定会拓展艺术领域新的表现范畴,为艺术家带来新的创作灵感,更为欣赏者展现多种感官享受的艺术盛宴。
绘画与音乐虽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一定相互关联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下,两者必然表现出发展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