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的观念路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54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已经在自在的意义上实现了理论领航。为了面对新的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从自在式的理论领航进入自为-自觉式的理论领航中。借用自在与自为这对概念,是要强调对理论领航本身的主体自觉。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负面看,一些抽象的外在于具体语境的观念以大词的方式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国际上多年以来所谓“颜色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维度就是一大批自外输入而来的“大词”在未经反思和不加前提澄清的境况下作为“标准”“范本”抽象的外在的对一个地区的具体社会生活进行批评和拆解。所谓抽象和外在是指:一方面这些观念对具体现实来说是先在的,是作为外在的标准去对具体的现实剪裁和做出价值判断。是一种类似于“形式”与“质料”的二分,用“形式”(抽象的无内容或者以所谓“普遍”为内容的形式化框架)对作为“质料”的具体现实通过剪裁、择取构造出符合其“形式”的“理论化”的“现实”。另一方面这些观念对具体现实来说是外在的,其先在性质就决定了这种外在性。它是以外在的静观视角对具体现实的价值判断和理论剪裁。
这些“大词”被不加反思的直接以“标准”和“范本”的地位制造出完全脱离所在地区具体生活实际的目标,以及所谓 “正确”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模式。最终,将这一地区带入萧条、落后和持续混乱的困境。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说,一种抽象外在观念当它被某些人拿来作为其行为的合理化说辞,对其加以脱离语境的抽象使用,这些未经反思的抽象外在观念就会失去现实生活作为观念有效性边界的约束,现实生活反而会成为这种抽象观念评判下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应该”或者“不应该”。这种抽象外在反思观念的泛滥适用因此就会反过来造成对现实生活的伤害。


马克思主义博士论文参考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由于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对观念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一直都是理论界的焦点。同时又因为观念本身的复杂性,它几乎可以从各个理论视角入手做深入的讨论和阐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从宏观的专门的视域来看,观念及其作用原理可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加以系统的廓清和贯通性的阐释,比如俞吾金教授的《意识形态论》就是以观念史的方式将意识形态概念的变化过程做了系统的阐发1,这是经典的基础理论工作形态。理论研究的持续性对奠基性的基础理论要求极高,因此,对基础概念的梳理是直到今天都是极具理论价值的,在这部著作之后,汪行福、俞吾金、张秀琴三位的《意识形态星丛》可以说是这一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通过价值论的视角来切入观念及其作用原理是另外一条基础性的道路。正如肖前先生在李德顺教授《价值论》一书的序言中转述作者的话中所说的那样“价值问题就是平常所说的好坏问题”,“好坏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有着相当的理论深度和难度。在我们过去的哲学原理体系中,这个问题却几乎是个空白。因此不难理解,研究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2观念要发挥作用,正是通过价值评价的方式来实现的。一个人在一系列的行动中选择一个行动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其背后必然有着一个价值评价体系的评价活动在发挥作用。如行为人在某一时刻有甲乙丙三个行为选择可以实施,最终他选择了其中的甲行为去实施,那么甲行为一定是在行为人观念层面的价值评价体系中相对乙丙两个行为有价值优势。在多种可能行为中某个行为被选择成为现实实施的行为,正是通过这样的在某一价值评价体系上的价值差来做出的。无论这种价值差是有自觉的反思后的,或者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一定的价值评价体系是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价值论对于观念的思考同样是基础理论性质的、理论奠基性的研究。价值论视角的研究深具启发意义的著作很多,如张曙光教授《价值与秩序的重建》、马俊峰教授《价值论的视野》等专著,还有诸如《价值论研究》这类专门的期刊杂志等。观念的研究无论是意识形态视角还是价值论视角,最终都会遭遇到主体问题。因为毫无疑问,社会生活中的观念之网的纽结是一个个的个体,观念发生作用也是通过一个个行动着的个体来实现的。个体的主体自我意识的构造过程就是观念及其运行原理的核心关节。贺来教授的《“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是立足于这样的问题逻辑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
...........................

第 2 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2.1 经济理论中自由主义领航困境与马克思主义领航的科学性
2.1.1 自由主义的理论领航及其困境
当前世界范围内处于主流的西方经济理论,其理论前提和价值倾向皆为自由主义背景,或者说是以自由主义为领航的。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自由主义领航的西方经济理论遭遇了根本性的挑战,其中尤其以贫富差距和分配问题为甚,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背后有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层原因,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之理论表征的,以自由主义理论领航的经济理论所遭遇的根本困境,唯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中方能得到破解。
要破解全球范围内愈发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均问题,现实的看,自由主义理论已经应对乏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是加速凸显了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西方主流思想的实践困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的中国社会迅速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积极恢复生产,人民的生产生活的迅速恢复,使得中国成为 2020 年唯一一个经济正向增长的经济体。除了这一全球卫生事件凸显的自由主义困境之外,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性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分配不均等问题,在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事件的触发下,纷纷浮出水面。其背后均是以自由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和领航理论的西方主流思想之理论困难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必然。
罗尔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版的《正义论》在短时间内引起整个学术界的关注并引发全球范围内各种类型的评论,并非是单纯的思想事件,它更加凸显的是思想领域对那一时期的时代精神的把握和对时代危机的忧虑。罗尔斯的《正义论》的核心议题是对平等问题的讨论。而平等观念在自由主义发轫时期就已经被提及,比如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而无论是英国式的自由主义谱系(洛克、密尔等人),还是欧陆式的自由主义谱系(卢梭、康德等人)。都是集中在自由的问题上讨论,平等的问题并没有进入到思想的视野中。在主要以经济的发展,以把蛋糕做大为目标的观念主导下,人们对于分配问题的考虑自然不会成为主流。而当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经济的增长只能保持在一定的一个较低的速度上,分配问题自然而然会成为需要关注的核心。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期正是贫富差距开始不断拉大的阶段。可以说,罗尔斯的《正义论》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其很好的表达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以及时代观念的转变。
......................................

2.2 政治理论中自由主义领航困境与马克思主义领航的科学性
在如今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观念场域中,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国家关系领域的领航理论,遭遇了根本困境,事实上这些困境和挑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自由主义领航的政治理论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必然。在对其的深入剖析和理论梳理中凸显出来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的科学性和逻辑必然性。
中美贸易战在这两年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最被关注的焦点事件,它成了所有考虑经济问题的理论中重要的参考因素和人们想要去预测的变量。事实上除了中美贸易摩擦之外,美国与包括其盟友在内的欧洲、日本等都有贸易上的摩擦。区别在于在美国看来,中国是 GDP 第二名的国家,经济体量上是对美国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形成实际威胁的国家。同时美国赖以保持其全球优势的高科技领域因为华为 5G 在技术上的领先而倍感受到挑战。这是美国国家实力的核心基础,因此才会在全球范围内对一家民营企业极限施压,极尽霸凌之能事。这背后是民族国家作为利益计算单位的逻辑必然。
当前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美国大选乱象因其国际影响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事件,一些国家在面对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不顾公民生命的去求一个抽象的所谓“应该”,国际关系中的共识愈发难以达成,同时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民粹势力也开始抬头,针对亚裔的伤害事件屡见媒体,中美贸易摩擦的局面仍然扑朔迷离,美国在全球范围倾其一国之力对他国一家民营企业(比如华为)实施霸凌行为的局面,它并没有因为总统从特朗普换成拜登就有所改善,加拿大政府对孟晚舟提交材料的拒绝接受行为,一些国家叫嚷的要与中国进行“供应链脱钩”,以及一些国家企图用制造更大的混乱的方式,趁此复杂局势从中渔利等等等等,让当前的国际关系呈现出极端复杂的局面。如何应对现阶段这样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需要对整个国际局势做细致且富有理论深度的梳理和澄清。这是国际关系的现实状况提出的真实的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博士论文怎么写

..............................

第 3 章 理论领航起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现象的内在把握 ............ 49
3.1 共同体视角的观念运行逻辑 .............................. 52
3.1.1 小共同体的规模限制及其突破过程的观念转变 ......... 52
3.1.2 民族国家的观念整合逻辑 .......................... 54
第 4 章 理论领航落脚点是实践基础的主体自我意识 ................ 83
4.1 主体自我意识的中介性质 ................................ 87
4.1.1 观念主体并非理论起点 ............................. 87
4.1.2 主体自我意识之建构是一种内涵逻辑 ................. 91
第 5 章 理论领航的实现方式是理论的前提批判 ................... 128
5.1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中的前提逻辑 ............. 129
5.1.1“问题导向”是现实需求但需理论反思 ............... 129
5.1.2“碎片化学习”敞露“问题导向”的理论要害 ......... 132

第 5 章 理论领航的实现方式是理论的前提批判

5.1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中的前提逻辑
“问题导向”是我们当前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常听到的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逻辑的一种宣示。之所以如此,“问题导向”自然是有它的实践价值,但同时如果缺少明确的理论领航,那么“问题导向”观念在理论上的危险就容易被我们所忽视,“问题导向”在何种意义上是有价值且能够说得清楚的?在什么情况下又是有可能引致危险,造成损失的?随着“问题导向”的宣示越来越频繁,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它的理论反省就越来越迫切,通过理论反省和功能界定将“问题导向”的思路带向深入,这是理论工作者参与实践的应尽之义务。要担负起这样的职责和义务,对“问题导向”本身的问题化,在问题化的过程中形成前提自觉,才有可能真正发挥问题导向所指向的行动初衷并充分发挥其正面效能。
5.1.1 “问题导向”是现实需求但需理论反思
“问题导向”之所以成为流行的话语宣示,必然是有其现实需求的。这种现实需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能够让思想摆脱教条束缚。“问题导向”首先是与理论教条直接相对的。当思路被表达为: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这样无论我们如何去解说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协调,问题的先在地位都是确立了的。现实问题先于已有理论,这是“问题导向”的一个重要维度。
之所以如此,是由理论的特点所决定的。理论追求的是解释的范围和解释的持续稳定性,一种理论总是在范围上试着尽量多的去解释现实,同时在时段上通过解释和修正解释的方式延续更长时段的对现实的解释,所谓“活着”的理论。这里的重点在于理论总是以修正解释的方式来延续对新事实的解释,而不是推翻原有的解释框架产生一个新理论来解释新事实,在这个意义上说,理论总是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而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历程。高速发展就意味着新的事实出现的范围会更大,出现的频率会更快。所谓的我们用三四十年走完西方一两百年走过的路,我们也同时在三四十年的时间里积累了西方一两百年所积累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先在的理论能够应对这样的局面。如果我们用先在的理论来应对由于高速改革而出现的问题,那么不但难以应对问题本身,还会因为理论的保守性而由先在理论所带来的实践保守性造成对发展的束缚。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以遇到的问题本身作为起点,而不是以某个理论以及理论所赖以存在的各前提预设为出发点,不是以理论来解释现实,而是以现实问题去重新组织各种理论资源,这是破除理论的教条对现实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变革不断深化的改革时期,一种正确的对待理论的方式。
................................

第 6 章 结论


理论介入现实是以观念为中介的。而观念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以观念构造起来的价值评价体系来评价诸种可能行为的优劣高低,从而推动个体在诸行为中选择其一加以现实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同体规模不断扩大,以民族国家为主要共同体形态的近代以来,在社会生活中观念及其运行原理的作用愈加突出。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说法就是古代是从生活中把握观念,而近代以来的人是通过观念来理解生活。一旦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走到主要以观念为中介来实现的时代,那么无法贴合在生活世界上的观念,即抽象的外在反思形态的观念,其对生存实践的负面影响就会成为时刻需要加以警惕和祛除的危险。这种外在反思形态的观念从宏观上说会造成人们对共同体的理解是外在的脱离共同体本身的生产生活基础的不切实际的幻象,它无法也不可能提供到达那个抽象外在反思出来的目标,反而因这一幻象式的目标的存在而彻底破坏了社会的发展节奏和具体的生存实践规律。从微观上则会造成个体的自我期许是脱离具体生存世界的,而无法历史的联系的和发展的看待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而无法在具体的生存境遇中达致个体的自我实现,这样的危险会进一步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危险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把握、分析并提出破解的方案,确保观念是贴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具体基础上的。
历史的看,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逐步站起来、富起来,进入新时代为了强起来而努力。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领航下实现的。逻辑的看,如今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已经无法适应人类发展的新形势,自由主义理论特有的“个体性”“竞争性”为逻辑前提的理论带来的全球性危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已经在自在的意义上实现了理论领航。为了面对新的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从自在式的理论领航进入自为-自觉式的理论领航中。借用自在与自为这对概念,是要强调对理论领航本身的主体自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