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证法的理论溯源及马克思辩证法的生成
(一)辩证法理论的发端:古希腊辩证法
纵观西方哲学史,不难发现辩证法理论的源头在古希腊。探究古希腊辩证法就绕不开被称为“希腊三贤”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辩证法在他们这里达到最高峰,柏拉图更是在其著作最早提出“辩证法”一词。因此,笔者拟以“希腊三贤”为节点,对古希腊辩证法进行大致梳理。
1.古希腊早期辩证法
这里的古希腊早期辩证法主要指“希腊三贤”之前的辩证法,这一时期的辩证法是在探究世界的本原问题时产生的。根据目前可考证的情况来看,“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著作中,但在这之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己经开始辩证地思考了。对此,恩格斯曾指出“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②。同时,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思维“是由赫拉克利特最先明白地表述出来的。”③虽然赫拉克利特是这种辩证思维的最早的明确表述者,但是古希腊哲学最初的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在认识世界时就已经体现出了这种辩证思维。具有师承关系的“米利都三杰”,即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分别将“水”、“无限”、“气”视为世界的始基。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从这一始基产生,最后又复归于这一始基。这种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成处在不断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的认识已然包含着辩证思维的因素。 赫拉克利特继承和发扬了米利都学派中的辩证思维因素,并将其明确地表述了出 来。我们在通常意义上将古希腊哲学称为本体论哲学,在本体论的维度上古希腊哲学有两大主线:一是探寻万事万物所由来和所复归的本原;二是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从“多”中寻找“一”。两大主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处理一与多,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此,赫拉克利特提出了“流变”原则,这一原则在他所持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人不能两次迈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赫拉克利特虽然和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家有相似之处,亦即都以某种感性物质作为这一问题的答案。但是,赫拉克利特相较于前人提出的“水”和“气”,提出了一种更生动灵活,更富变化性的东西,这就是“火”。
..................................
(二)辩证法理论的高峰:康德、黑格尔辩证法
辩证法理论在经历了中世纪及近代早期被忽视、被遗忘的悲惨命运后,直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这里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对康德辩证法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将辩证法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下面笔者将就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集中探讨。
1.康德的辩证法
在辩证法的历史进程中,康德首次揭示出了理性的矛盾性。在《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将世界区分为“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认为经验的现象世界可以被人的理性所认识和把握的,而超经验的“物自体世界”也即本体世界,是人的理性所不能认识和把握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性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无法超越经验的红线为我们提供超经验的知识。这样康德就为理性划定了界限,将人类理性的权能限定在了现象世界,亦即先天的感性形式和经验范畴统觉的经验世界。一旦理性非法超验地使用,产生的结论注定没有客观有效性。然而,人的理性却具有一种内在冲动,即想要超越经验的现象界,去认识和把握超经验的物自体世界。这就形成了理性的矛盾,即有限的认识能力与无限的认识冲动之间的矛盾。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辩证论”部分开篇即为“我们在前面曾把一般的辩证论称为幻相的逻辑”①。在康德看来,辩证法就是幻相的逻辑。这里要注意,虽然康德继承了古希腊逻辑层面上的辩证法,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古希腊辩证法作为逻辑,揭示了事情的真理,是积极的和肯定的。而康德辩证法作为逻辑,揭示了理性的矛盾,是消极的和否定的。
辩证法作为“幻相的逻辑”,在康德宇宙论的四个“二律背反”中得到了典型表现。康德认为,在关于世界的开端、组成、规律性和原因等问题上,都有一个正题和一个反题,这些正题和反题针锋相对、截然不同,但是在逻辑上却都能自圆其说,各有道理。这就是“幻相”。康德认为理性之所以出现幻相,问题不在于作为自然禀赋的理性,理性对我们并未有所误导,而要将其归因于对理性的误用和滥用。换言之,康德的辩证法意味着理性一旦进入超验的本体世界,去认识和把握物自体,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
二、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的具体阐释
(一)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社会历史视野的开辟
马克思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展开了对辩证法理论的阐释,而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集中表现在对作为传统形而上学典型代表的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因此,在阐释马克思辩证法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之前,我们要面临和追问的问题是怎么样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怎样评价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和消极之处。马克思曾说黑格尔辩证法有着否定性、创造性和推动性的原则,既然黑格尔辩证法有这些好的方面,那么他如此革命的方法最后又是怎么被窒息的?马克思又是怎样拯救出其批判性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将从黑格尔辩证法对旧形而上学的超越、黑格尔辩证法与旧形而上学的“合流”、马克思辩证法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这样三部分展开论述。
我们这里所提及的传统形而上学,“以超感性的理性世界为终极追求”。①它发端和奠基于巴门尼德的“存在”、苏格拉底的概念、柏拉图的理念、亚士多德的“存在的存在” 等哲学思想,经中世纪和近代的一些大哲传承发展,一直延续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可以说,这种传统形而上学在黑格尔那里被发展到了顶峰。尽管这种痴迷于超感性世界的特定哲学形态在西方哲学史的长河中延绵不绝,并且在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思想领域长期占据着统治性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形而上学自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反形而上学的力量也就随之兴起。正如哈贝马斯在《后形而上学思想》一书中所说“古代唯物论和怀疑论,中世纪后期的唯名论和近代经验论,无疑都是反形而上学的逆流。”
1.黑格尔辩证法对旧形而上学的超越
西方形而上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而上学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现实困境。虽说如此,但无论哪一阶段的形而上学,都迷恋于最终主宰、“第一原理”和最高统一性,都试图从一元化的、非历史的终极本体来把握人与世界,其共同本质都是“抽象同一性”。这种“抽象同一性”表现为重视、关注和追求那个作为人和世界主宰的永恒不变的“一”(大全)。就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一既是原理和本质,也是原则和本原”,因此“形而上学试图把万物都追溯到‘一’”。②正是这种“以思维(概念)规定感性(事物),在概念中确认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③的特征,使得形而上学每每看似被终结之时,却以另一种形式重生。但是形而上学这种“多中求一”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以概念的同一性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多样性的做法,是建立在一与多、普遍与特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等先验的“二元分裂、对立”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传统形而上学的目的虽然始终指向本质的领域,但它无法消除掉个别、偶然事物的真实存在。这么一来,就形成了形而上学的基本困境,即概念的普遍性与具体事物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论文怎么写
(二)作为形而上学现实运作的资本逻辑批判
国内学界有关“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重读马克思”的呼声不绝于耳,笔者认为这是对脱离具体时空、脱离具体文本、脱离具体内容而将马克思的思想教条化的现象的一种不满与回应。那么我们该如何走进马克思呢?笔者认为哲学家黑格尔曾给过我们启发,黑格尔认为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这就告诉我们脱离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的“马克思”,注定是背离了马克思的“马克思”。因此,我们要想真正理解、走进马克思,不仅要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更要回到马克思的“时代”,透视马克思时代的问题和困境。
马克思不仅是一个手不释卷的理论家,更是一个面向现实的革命家。因而,马克思的思想,特别是其批判的辩证法,直接与其所面对的时代问题紧密相关。正因马克思辩证法以理论的方式切中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所以马克思才会在《资本论》的跋中留下那句至今听来依旧振聋发聩的经典名言,即“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③马克思辩证法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就理论背景而言,前马克思主义时期,以黑格尔辩证法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一统天下,传统形而上学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领发挥着统治性作用,在人类科学领域扮演着“科学之科学”的角色,长期以一种话语“霸权”的形式而存在。而马克思辩证法正是在反对这一话语“霸权”的哲学使命中应运而生的;就现实基础而言,马克思生活在一个资本主义得到了极大发展的时代,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资本增殖,不断地推进着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进程,世界市场也随之逐渐形成,这使人被编织进了市场体系,不断陷入资本主义的裹挟之中。在这一时代,人受到观念和资本的双重统治,生活在一种被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奴役的状态之中。正如奥尔曼所强调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将全部主要的生命活动统一到一个由价值规律及其所伴随的金钱权利所统治的单一的有机系统中”。①正因为马克思亲身经历了资本逻辑的“进步强制”所造成的“物奴役人”的社会现实,他才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形而上学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运作——资本逻辑。而马克思辩证法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中生发的。正如一些当代英美学者所认为的那样,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以至其整个思想的产生,都离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实质的揭示、症结的诊治、命运的预判,亦即离不开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现实土壤。倘若没有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批判标靶,马克思辩证法或许不会具有今天看来依旧亮眼的批判锋芒。
.................................
三、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的当代价值 ........................................ 34
(一)有助于深化马克思哲学的理解 ...................................... 34
(二)提供辩证的批判的思维方式 ........................................ 35
(三)提高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自觉 ........................................ 35
(四)提供美好生活建构的方向指引 ...................................... 36
结语 .......................... 38
三、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的当代价值
(一)有助于深化马克思哲学的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由此看来,辩证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那里更是如此,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的活的灵魂。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思想不是教条,而是方法。这里的方法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而批判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本性和实质。因此,加深对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的理解,探究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性的内涵和旨趣,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
马克思的辩证法变革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紧密相关的,两者都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为基础。不理解马克思辩证法及其批判性,就不能真正深入把握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马克思辩证法是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批判的理论,它超越了以往“解释世界”的哲学理论,在对其进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赋予自身“改变世界”的哲学使命。通过对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实质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辩证法是在哲学和经济学两个领域进行的批判,即一方面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批判,一方面对资本逻辑展开批判。而纵观马克思哲学的生成和演变,也主要活动在哲学和经济学两个领域。在哲学领域,青年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以往“理论优先性”的哲学改造为了“实践优先性”的哲学,将以往“解释世界”的哲学改造为了“改变世界”的哲学,从而对以往的哲学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自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物质利益难题”后,他逐渐带着自己原有的哲学背景开始触及经济领域,尤其是在其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全方位的批判性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并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一场“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
............................
结语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的深入探究,揭示了马克思辩证法对资本逻辑和形而上学及两者内在勾连所造成的“抽象统治人”的现实的批判,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的价值旨趣的理解,增强了我们对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当代价值的认识。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面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批判的辩证法,是敞开了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可能性道路的辩证法,是理论原则与思想方法、认知态度和价值态度、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因此,马克思辩证法作为十九世纪的理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旧展现着耀眼的光芒。在当代理解和反思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性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性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为我们提供辩证的批判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现代性的理论自觉,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构建提供方向指引。总而言之,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性对于当代人类生存悖论的思想诊治和生命智慧、生命境界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