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制度化政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80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研究,本文从多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提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完善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志愿服务制度化除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还需要相关法律、政策、规章、条例、措施、办法等环节的支持。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一是创新志愿服务的注册申请方式,实现科学化管理;二是健全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内生动力;三是优化志愿服务的保障体系,维护志愿者个人权益;四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五是强化志愿精神培育,助力各项制度落小落实。由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在文章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来继续深入研究志愿服务制度化,为我国志愿服务制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第一章 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制度

第一节 志愿服务
一、志愿服务的内涵
只有理清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志愿服务的内涵。提到志愿服务,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志愿者以及多种多样的志愿组织,他们是践行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
(一)志愿者
志愿者也被称为“义工”、“志工”等。虽然各地对志愿者的称呼不同,但都代表的是一类人,即在不求物质回报的前提下为他人和社会提供福利的人。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③。根据中国现有条例对于志愿者的描述,可以把志愿者概括为在不求物质回报的前提下,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自然人。例如,提供北京奥运会服务的赛事志愿者、协助上海世博会筹办的会事志愿者、投身抗震救“疫”一线的应急志愿者、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支教志愿者、助力“垃圾分类”的城市治理志愿者等等。
(二)志愿组织
志愿组织也被称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组织一词从狭义来说就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集合而成的团体,那么志愿组织从狭义来说便是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成立的团体。《志愿服务条例》将志愿组织概括为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各地对志愿组织的定义因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不论在哪种定义中,非营利性都是志愿组织的基本属性。较为知名的志愿组织有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等等,其组织的志愿服务囊括了社会公共福利的众多方面。
........................

第二节 志愿服务制度
一、志愿服务制度的内涵
在探寻志愿服务制度的内涵前,我们应先弄明白制度是什么?它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并实现常态化的?即制度的含义和制度化的过程。理清这两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论述志愿服务制度的含义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过程。
(一)制度
制度一词在中国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商君书》中有过这样的叙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现代《辞海》对制度一词的解释为“制度的第一含义便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大都使用“institution”这个词,有公共机构、协会、学院等规模大机构的含义,指的是相对微观的、具体的制度、惯例、规定等。
由此可知,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二)制度化
制度化中的“化”可以理解为转化、变化,是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由上文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我们可以推得制度化的一般定义是指人们从特殊的、不固定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的办事规程、行动准则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们的办事规程、行动准则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种社会组织由非正式系统发展到正式系统,社会制度由不健全发展到健全。制度化的具体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帮助人们树立一致的价值观念;第二是根据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来制定相应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把人们的行为纳入固定化的模式之中;第三是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此来保障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的实施。
(三)志愿服务制度

志愿服务制度是人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共同遵守的用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一系列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志愿服务制度涵盖的范围包括志愿者的行为规范、志愿者与志愿组织之间的关系、志愿组织的内部运行程序、志愿组织之间的行为与关系、志愿组织和其他组织间的行为与关系等。就志愿服务制度而言,它不是既定的、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演进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演进
本文对我国不同年代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措施、政策和法规进行了梳理整合,找出了重要的发展节点。例如,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组织成立、第一部有关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北京奥运会与汶川地震后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意见的出台、《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等等。以此为依据将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演进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探索时期、发展时期和规范时期。

一、志愿服务制度化探索时期
1990 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组织——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其实从学雷锋运动开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先后涌现了许多志愿小分队,但都未正式登记注册。联合会的发起人表示这次注册一方面是受到国外志愿服务制度的启发,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过注册获得一定的活动自主性。这个小小的关于志愿服务注册制度的探索,为我国后来成百上千个志愿组织的登记注册和自主发展提供了范本。
中国第一部有关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是广东在 1999 年通过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这开启了我国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先河,自此各省市纷纷开始尝试制定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志愿服务法治保障的迫切需求,也为后来全国性志愿服务法规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得到了蓬勃发展。2007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再一次强调了要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社区志愿服务各项措施的推行对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全国人们初步了解、广泛接触了志愿服务注册制度和志愿服务激励制度,为后来全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奠定了广泛的民众基础。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现状分析
一、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化所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不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随着制度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志愿服务的法治基础逐步夯实,各类规范建设成效显著,志愿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一)志愿服务法治基础得到夯实
近几年我国在志愿服务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16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公益志愿者活动被明确地放入了慈善的内容中。2017 年 12 月 1 日起,全国《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填补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在全国层面的法规空白,明确了志愿服务管理架构,并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权利及义务做出要求。这一发展过程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多方位的法治保障,促使志愿服务规范且合法运行,让参与志愿服务的民众有法可依。同时也使法治建设真正融入志愿服务当中,以志愿服务相关条例的发展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缩影,可以很好地印证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步伐,突出依法治国的内核。这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志愿服务在全国性立法工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我国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也相继修订出台,这推动了我国志愿服务立法工作稳步前进。
(二)志愿服务规范建设成效显著
在志愿者注册方面,我国依法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和组织日益增多。根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实名志愿者总数为 1.61 亿人,志愿团体总数为 70.1 万个,志愿项目总数 353.17 万项。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儿童老人等纷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志愿服务成为了体现人们道德品行的美好名片。此外,我国志愿者也正逐步向国际志愿服务领域进军。据统计 2016 年,约有 5000名志愿者参加政府赞助的海外服务。如今,我国每年大约有 1 万名志愿者被派往国外,参与到教育、医疗、工业、农业、卫生、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服务中。在志愿者培训方面,我国大型志愿服务的培训体系有了较为成熟的流程与经验,志愿者的专业程度不断上升。以 2018 年上海进博会虹桥机场志愿者为例,在岗前培训中,他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进博会常识、服务礼仪规范、志愿者规章、航站楼设备设施使用方式、交通信息等等,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流程保证了进博会的顺利开展。

.............................


第三章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对策........................33
第一节 创新志愿服务的注册申请方式,实现科学化管理.............................33
一、加大志愿服务注册申请方式的宣传力度..............33
二、深化“志愿者+APP”模式,简化注册流程.....................33
三、推进“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优化项目申请..........................33

第三章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对策

第一节 创新志愿服务的注册申请方式,实现科学化管理
一、加大志愿服务注册申请方式的宣传力度
参与志愿服务的人群年龄跨度大,部分年龄较高或不经常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的志愿者很难知晓周边志愿服务项目的注册流程和招聘情况。因此,要加大志愿服务注册申请方式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级志愿组织和大众媒体,向社会普及志愿服务登记申请方式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注册申请操作指南或培训会,对志愿服务注册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和规范,调动注册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宣传册或者公益广告等形式告知公众志愿服务项目的申请渠道和流程,帮助志愿者精准定位其合适的项目。

二、深化“志愿者+APP”模式,简化注册流程
未来我国要创新志愿服务的注册申请方式,实现对志愿服务的科学化管理。例如深化“志愿者+APP”模式,APP 功能可以包括注册、活动信息发布、参加活动签到、参加培训签到、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及个人志愿服务信用升级等;也可以尝试将志愿服务与医疗服务、交通服务一样纳入市民卡,一卡多用,并在志愿服务场所设立志愿服务一体机,方便志愿者进行签到、志愿时长累计等。重庆市南岸区以政务移动客户端“智慧南岸”APP 为载体,把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由“网下”搬到“掌上”。“志愿者+APP”可以打通志愿服务线上线下瓶颈,让志愿服务项目与需求达到智能精准对接,实现服务效用最大化。
.....................

结语
我国志愿服务已经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出现了许多新任务和新挑战。由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晚,志愿服务的各项制度、精神培育、顶层设计、组织管理等还未全部构建完成,所以志愿服务发展难免受到一些阻碍。解决这些阻碍,保障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的平稳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理论领域的新课题。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正确引领,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为重点,积极扶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提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完善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志愿服务制度化除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还需要相关法律、政策、规章、条例、措施、办法等环节的支持。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志愿服务制度化对策:一是创新志愿服务的注册申请方式,实现科学化管理;二是健全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内生动力;三是优化志愿服务的保障体系,维护志愿者个人权益;四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五是强化志愿精神培育,助力各项制度落小落实。由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在文章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来继续深入研究志愿服务制度化,为我国志愿服务制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