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86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突出特征,首先对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展开说明,从我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理论汲取营养,特别是与新形势下习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最新论断进行有机结合。其次,厘清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状况,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时代所赋予的矛盾性,继而从社会、高校、大学生等层面系统探讨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形成的原因。最后,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作用、推动学生自我教育等多个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期望可以为巩固并强化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的借鉴思路和实践参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一致对外的精神支柱。古有荆轲献图刺秦王,今有左宗棠力排众议收新疆;古有岳飞精忠报国,今有杨靖宇抗击日寇;古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在新时代的今天,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新的精神内涵。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2]”。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鼓舞人心、团结民众的一面旗帜,更是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新时代的今天,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对于完成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3]。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也被赋予了代表着这个时代先进性的烙印。当前,世界形势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爱国主义教育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也将面临多重挑战。而从国内来看,部分国家接连对国人开展文化浸透,旨在输出西方腐朽价值理念。从文化接受程度的角度来说,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群体,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致使民粹主义逐渐抬头,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阻碍;中美经贸摩擦愈演愈烈,并扩展至科技、教育、意识形态等众多领域;随着美国推出伊核协议,中东局势在缓和了一段时期后再次升温,地缘政治风险在不断上升,使现阶段针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面对全新的挑战。现今我国高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尤其是在面对这些新形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四个自信”,继而建立起具于突出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解答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专家以及研究人士近年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研究展开了系统而广泛的研究:
(1)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 关于爱国主义的内涵,学术界最为广泛认同和经常引用的一种说法是:爱国主义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依赖性,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的情感。列宁在 1977 年版《列宁选集》第 3 卷《皮梯利姆·索罗金》中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4]”。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在其撰写的《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中指出,要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5]”。人一出生就享受着祖国的保护和恩惠,伴随着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其在无形中便开始接受该民族习俗的影响和祖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熏陶,从而形成对祖国的归属、认同和依赖,最终上升为爱国主义情怀。
(2)关于爱国主义内容、地位、意义的研究 吴海江,包炜杰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创新》中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强调以人为根本,个体发展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新形势下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样以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为主,同时鼓励个人创新[6]”。侯红霞,张瑞娇在《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其中的基础性内容在今天也依旧适用,既包括世情、国情、民族历史、国家政策等这类国家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道德、理想、三观等个人层面的东西[7]”。
..........................

2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概述

2.1 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概述
2.1.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首先,爱国主义反映个体对祖国的依纯关系。其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祖国大地的依恋,对本国的民族文化、历史风俗及民族同胞的热爱,对祖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以及社会制度的全面维护,是人们对故国家乡以及风俗文化的归属、认同、尊严及荣誉感的统一。

其次,爱国主义是用来调整个人和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第一,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准则。爱国主义情感的理性升华,要求将维护与捍卫祖国与民族的命运视作责无旁货的神圣职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视死守护并服从祖国利益。中共中央在 2001年 9 月 20 日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23]。《纲要》同时将作为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爱国主义置于首位。第二,爱国主义是一种政治准则。任一民族均为身处于特定社会架构与政治体系内的群体,个人、民族与国家这三方利益同为一体,难以分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24]”。第三,爱国主义是一种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法律的强制效应,为落实爱国主义政治规范与道德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为其道德力量的利用与政治作用的发挥奠定了扎实的前提条件。

.............................

2.2 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理论
2.2.1 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中通常蕴含着本身的民族精神,即民族精神以传统文化为根。大师季羡林在论述中国文化时指出,中华文明的精髓表现在两方面点:一为扎根内心的爱国主义,二是刚正不恶的民族气节。他国文化也可能会体现出上述两点,但我中华文明中的这两点则是由来已久并且恒古流传。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了我国爱国主义思想,因此我们一定要珍视中华历史给予的馈赠。儒家对古代爱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儒家强调“仁爱”之道。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就关注道德教育,并视“爱国”与“忠君”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儒家观点是为臣者贤、为人者君子、为民者善为基本的道德准则与民族气节。儒家强调忠君爱国为理想和信念的至上境界,同时升华其为至“仁”的高度,推崇“仁者爱人”,即“己欲立后立人”,想要助人,则自身先要具备帮助人的能力;“己欲达后达人”则本身达事理后再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强调类似的意思。“仁爱”是儒家提炼的思想精华。封建社会时期,爱国要兼顾忠君,君王即国家,忠君亦爱国,虽内涵过于局限和狭隘,但究其根本也是要求百姓要具备君主所代表的国家意识。从这一角度理解,和新时代强调对国家报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异曲同工,可视作对传统文化的沿袭与传承。
其二,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儒家推崇在弘扬爱国与约束自我方面,强调要把“国”“家”一体,即以提高自我素养与德行为前提,视修身为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的根本,主张培养天下兴亡皆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其三,儒家学者主张“义利观”的思想。孟子的义利观即传于后世的“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方面突出君子不追逐名利的正气凛然;同时在面对生死与民族利益时强调要以全局为重。正是基于此,几千年来我国爱国志士前仆后继,以范仲淹的天下之忧为己忧,视天下之乐为已乐;顾炎武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情怀;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民族大义担当。
.................................


3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7
3.1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状况.....................................17
3.1.1 市场经济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矛盾...............................17
3.1.2 多元文化与大学生感性对待西方文化的矛盾............................. 17
4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27
4.1 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环境........................................27
4.1.1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27
4.1.2 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节假日为契机,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8
5 结语..............................35

4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4.1 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环境
4.1.1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汇集了诸多有关历史方面的遗产,从个案层面记录着详细的历史,更深刻地感染着人们[45]。例如,大学生了解了革命根据地的具体情况,深刻体会到当时斗争的残酷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魅力所在。每一段历史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历史事件洗礼的人们来说,只有关注历史背景背后的现象才能增加阅历,理想人格培育中的大学生更应如此。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积极收集历史文物和资料,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示内容,不断完善展示方式。除了利用传统文物、图片、文字说明、模型和局部场景来安排展览外,展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增强展示艺术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就是要通过搜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去感染高校学生,让他们逐渐去了解历史,接受历史,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素质,达到显著地效果。教育基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携手努力,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常化创造条件。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收集和整理部分老领导、红军干部和同志的手稿,认真组织高级别报告和座谈会等。比如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可以根据陕北的地方文化特点,改编利用陕北民歌,创作歌颂革命伟人的歌曲,谱写革命战争年代。剧本反映了延安军民在劳动和战斗中的生活,为了使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生动形象,具有思想启蒙,心灵的震撼和精神鼓励。
............................

5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思潮的碰撞交流以及网络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判别能力亟须提高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论文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未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展开细致分析与研究,探讨强化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对策,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从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立足,探索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内因方面,自觉培养爱国之心和报国之情、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主动增强爱国主义理性认识、积极践行爱国行动四个方面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升。外因方面,一是强化社会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促进爱国实践基地建设、定期组织举办爱国教育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普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个方面;二是发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挖掘校园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加强党团组织的引领三方面做出努力;通过以上三个途径的探索,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践爱国之行。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参与。笔者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研究。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