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认同
第一节 新媒体概述
2006 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出版了一本新作——《世界是平的:21 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其中写道:“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有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电子邮件、网络、远程会议和各种新软件。”①传统世界的信息传播方式多趋于自上而下的垂直传播,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界限。书中提到的种种新媒体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可以以更加“平行”的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世界正在被抹平,所以弗里德曼提出“世界是平的”。其实不仅世界是“平的”,中国也是“平的”。 2019 年 8 月 30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61.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8.47 亿,较 2018 年底增长 2984 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8 年底的 98.6%提升至 99.1%。”②上述数据清晰地说明,我国网民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使用手机上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正在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空间。如今的手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一种集合各类新媒体软件于一身的智能设备。这一智能设备以各种新媒体软件为中心,构筑起了愈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让人们体验升级,也让手机日益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新媒体,它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到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之中。面对新媒体方兴未艾的传播之势,我们能做的只有顺应潮流。因此,了解其特征、把握其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认同概述
准确界定“政治认同”概念是深入理解“大学生政治认同”概念的基础和前提。政治认同可以做出四个维度层次的具体划分,与之对应,大学生政治认同也可以被分为四个维度。
一、政治认同及其具体维度
(一)政治认同概述
从词语组成角度看,“政治认同”是一个组合词,其由“政治”与“认同”两个词组合而成;从词语结构角度看,“政治认同”一词的中心语落脚在“认同”上,“政治”作为限定词是修饰“认同”的,表明“认同”的具体方面,即哪方面的认同。要准确界定“政治认同”的基本涵义,必须首先厘清“政治”与“认同”的涵义。
(1)“政治”概念释义
何为“政治”?古今中外各政治学家、各学派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对这一概念千差万别的阐释中,我们大体可以将其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两大类。在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对“政治”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纷繁复杂。有人认为“政治”是一种规范性道德、是一种治国之道;有人认为“政治”是一种上帝或神安排人世的力量;有人认为“政治”就是争权夺力,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的;还有人认为“政治”是一种政府管理活动,包括政策制定、执行的整个过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政治”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其将“政治”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曾这样写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观点无疑从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道明了“政治”作为派生事物的地位,人类社会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都将受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其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②;毛泽东也曾指出:“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和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③这一观点表明了阶级性是政治的本质属性。其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换句话说,政治就是要争取和维护政权,一切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都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一社会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所以列宁提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④马克思、恩格斯也才会认为:“至今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⑤。其四,政治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运动、发展规律,“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⑥。马克思主义认为,受制于社会物质运动,政治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有其自身特定的运动规律,从这个角度讲,政治是一门科学。但同时,政治有其复杂性,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规律等等都是相当复杂而难以把握的,需要我们以创造性的精神,在实践中对这门科学进行积极的掌握与运用,从这个角度讲,政治又是一种艺术。
...........................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状况说明
一、问卷编制
本文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多种实证研究方法。问卷编制紧扣大学生政治价值认同、大学生政治实体认同、大学生政治工具认同、大学生政治效能认同四方面设置 32个小问题。
(一)关于大学生政治价值认同问题设置
由于政治价值认同中的“政治价值”指的是政治体系的政治原则、政治理念、政治目标和政治主张,①它涉及到的是政治体系中观念形态的东西。因此,政治价值认同指的就是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中观念形态的东西,如:政治原则、政治理念、政治目标、政治主张等是否认同的具体情况。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些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观念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因此,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认同的构建,理所当然要与之契合,要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国家的主流价值文化。因此,本文在设计问卷时,依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设计了问题。附录一中的第 1-5 题主要对应考察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认同。其中第 1 题调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2—5 题分别对应“四个自信”里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方面。
(二)关于大学生政治实体认同问题设置
由于政治实体认同主要指向的认同目标集中在国家、政体、政党等方面,因此大学生政治实体认同的具体内容也包含国家、政体、政党三个具体层面。在国家、民族层面,要求大学生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其具体体现在对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的坚持,对整个民族共同利益的坚持,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上;在政体层面,主要体现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上;在政党层面,主要体现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维度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中国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幸福感显著增强。同时,由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等,使得诸多问题也随之涌现。虽然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情况积极、健康、向上。但新媒体环境全球化浪潮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冲击加剧,加之国内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的各种矛盾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难免呈现出一些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参考教育部相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具体维度入手,通过对问卷数据、访谈结果和某些新媒体文本数据的系统分析,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具体现状。
一、政治价值认同方面:坚定与迷茫共存
政治价值认同中的“政治价值”指的是政治体系的政治原则、政治理念、政治目标和政治主张。①因此,政治价值认同指的就是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的政治原则、政治理念、政治目标、政治主张等是否认同的具体情况。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些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观念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因此,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认同的构建,理所当然要与之契合,要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国家的主流价值文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5 年发布的《2015 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中各种新媒体应用使用率最高。微博是当前网络新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根据此报告的调查结果,青少年使用微博的普及率高达 51.6%。另据《中国校园微博发展报告(2015)》的调查显示,截止 2015 年 6 月,我国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人数高达 3776 万;2015 年高校学生的微博认证用户为 500599 个,比 2014 年增加了 43.03%。(见图二②)110 所 211 高校开通校园官方微博,985 和 211 院校的用户基本全面覆盖。微博市场渠道部副总经理魏莉女士表示:“微博已成为 90 后大学生最重要的自我表达平台之一,年轻化趋势日益凸显。”
...................................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分析 ................................................ 123
第一节 全球化不良影响经由新媒体凸显削弱大学生政治认同 ................................ 123
一、全球化引发主权观讨论削弱大学生政治认同 ...................... 124
二、全球化引发价值观冲突破坏大学生政治认同 ....................... 125
第四章 国内外应对媒体变化影响政治认同的经验教训 ................................................ 155
第一节 我国应对媒体变化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经验教训 .................................. 155
一、我国在不同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考察 .................... 156
二、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经验 ...................... 176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 ...................................... 201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以“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政治认同 ....................................... 202
一、新媒体环境下坚持道路自信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价值导向 .................... 203
二、新媒体环境下坚持理论自信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行动指南 .................... 204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以“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政治认同
“四个自信”,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16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向全党明确提出坚持“四个自信”的整体战略要求。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再次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个自信”从宏观层面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结构进行了再次优化,这一论述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以及文化建设明确了目标指向,也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政治认同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政治体系的一种情感认可和思想归属。从认同内容角度看,政治认同包含多个具体维度,如政治价值认同、政治实体认同、政治工具认同、政治效能认同。这些具体维度中又各自包含了异常丰富的认同内容,其中既有对道路的认同、又有对制度认同、还有对理论的认同以及对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政治认同的具体内容要素是契合“四个自信”的题中之意的。 因此,坚持“四个自信”是增强公民政治认同的关键。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也是“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对象。 由于“四个自信”与政治认同具有高度契合的内在里路,要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必须用“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方向,这是从宏观上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策略。
.............................
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生态,而且给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带来分化的可能,但也为政治认同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技术平台和手段。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为切入点,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现有的一些新媒体数据,辅以对大学生的访谈,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具体维度置于新媒体环境下加以考察,并对当前中国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此,将对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新媒体是一种在线的社会网络,其具有去中心化与交互性、海量性与即时性、多样性与超文本性、个性化与族群化等自身固有特点,新媒体颠覆了原本自上而下的传播渠道,赋予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极大的话语权,改变和拓展了政治参与方式和渠道。新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源头和发酵地,它可以迅速聚集舆论,潜移默化地改变政治生态。由此,新媒体在政治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最易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概念入手,将大学生政治认同划分为政治价值认同、政治实体认同、政治工具认同和政治效能认同四个具体维度,并从上述四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政治认同四维度上表现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概括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状况与双重变化。从总体状况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在主流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谓认可与质疑交织。这种现状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出现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双重变化。从积极方面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态度从消极型转向积极型,认同类型从潜藏型转向主动选择型;从消极方面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政治认同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虚假认同趋势,且政治信仰弱化加剧,政治认同状态更具暂时性与易变性。新媒体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全球化不良影响经由新媒体凸显、社会转型问题被新媒体放大、新媒体自身固有特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非有效引导,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变化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进而结合我国在不同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国外应对媒体变化影响政治认同的经验教训,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应对媒体变化影响政治认同的规律,并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大致对应,从六个方面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主要包括:新媒体环境下以“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政治认同、新媒体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以消解全球化不良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深化改革为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创造条件、高度重视并正确管控新媒体、正确对待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改善新媒体下的教育环境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