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6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课题主要研究西柏坡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及西柏坡精神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法。就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关于西柏坡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两个方面都已经有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进行挖掘与整理。对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中国人在艰难困苦的战争时期艰苦奋斗、奋勇向前,孕育出了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富含丰富内涵的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英勇奋战,不怕牺牲,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建设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是愈加谦虚谨慎,为新中国的美好发展构建蓝图,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将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 面对困难不退缩,发扬西柏坡精神中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引导中国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理论支撑。
纵观历史上伟大的革命精神都从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而生,中国共产西柏坡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斗争经验,也是经过革命斗争实践并总结经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形成了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是革命斗争经验非常丰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斗争的全面胜利,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通过西柏坡时期的战斗经验以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了西柏坡精神。201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进行参观学习时说:“我来过西柏坡很多次了,每次来都引发许多思考。历史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最好教科书,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就见证、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回顾这些伟大的历史,就会充满正能量。”①所以,党的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的实践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都离不开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对西柏坡时期历史书籍和文章的不断面世,众多学者开始着手对西柏坡精神进行研究。自上世纪世纪 80 年代开始对西柏坡精神进行初步探索以来,开始逐步进行内容上的深入,范围上的扩展,由河北省西柏坡逐步进行到全国范围内的研究,从其基本上的理论研究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的精神支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西柏坡精神”最早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提出,90 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理论探究。1987 年,苏斯民在《四川党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①这一说法,这是西柏坡精神第一次被提到。1990 年 5 月,由河北省委党校召开有关西柏坡精神理论的专题讲座,西柏坡精神在省委党校的刊物上进行一系列的解读。1990 年 6 月份,省委党校朱玉贵、王金池、戴广田共同发表的《西柏坡精神初论》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建党 70 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进行展读,在当时引发了众多理论学者的广泛关注。到 90 年代中期,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开始逐步增多,最明显的表现是当时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相继发表一些关于西柏坡精神研究的文章吸引了更多学者进行关注。1995 年 11 月,河北省社会科院时运生、王彦坤于 1995 年 11 月在《人民日报》共同发表题为《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的文章,为西柏坡精神进行传扬做了一定的宣传。1996 年,石仲泉发表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源——兼谈“西柏坡精神”》一文,《中央党史研究》对其进行刊登,当时这篇文章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研究西柏坡精神提供了理论方向。对西柏坡精神的深入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一系列专门研究西柏坡精神的著作问世。石家庄市社科院的夏月娥等人所撰写的第一部专门对西柏坡精神的书籍于 1983 年出版,题为《建设一个新世界——西柏坡精神》。1983 年 5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一书由中央档案馆、河北省社科院联合选编。1983 年,《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为广大学者对西柏坡精神研究提供了背景依据。河北师范大学王玉平做了关于西柏坡研究的课题,并与1999 年 12 月出版《西柏坡与新中国》一书,深刻阐释了西柏坡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作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谢忠厚经研究所出版的《历史转折之魂——西柏坡精神》一书也阐明了西柏坡精神对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西柏坡进行实地考察,针对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影响提出要大力对西柏坡精神进行宣传,不断加强西柏坡精神的教育研究,在当时学术界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空前高涨。2003 年吴振华的《牢记“两个务必”教育读本》一书由《人民日报》进行发表,深刻解读西柏坡精神的核心。2006 年,中央党校主编了《试论西柏坡精神》一书,这本书对西柏坡精神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进行剖析与整理,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

第二章 西柏坡精神概述

第一节 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两个务必”的提出依据当时西柏坡时期的局势发展而定,目的在于鞭策全党上下,以正风气,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冲昏头脑,应放眼全局,拥有大智慧,树立坚定地革命信念和强化自身的思想意识,不断奋斗,开拓进取。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止步与眼前一味地安于现状,是缺乏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的革命意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资本主义迷惑从而忘记自身的立场,在奢靡享乐中丧失奋斗的动力,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也很容易被迫拱手让人。把握好、遵循好“两个务必”精神实质就等于掌握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在党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步伐变得更加坚定。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在西柏坡时期对以往历史的革命经验总结所得,具有建设性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广大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之处就在于高度重视党内部在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所在。“两个务必”精神要求要广大领导干部团结群众,做事要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应贪图享乐,继续发扬革命艰苦朴素是革命精神。坚持“两个务必”,党才能领导全体人民建立新中国,解放广大劳苦人民,不断推动党廉政建设。
“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谦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断艰苦奋斗,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自己的革命主义精神。是西柏坡时期党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之中得出的结论,具有社会主义特质。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正是不断按照“两个务必”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党中央领导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严格要求自己。
............................

第二节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条件
1947 年 5 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 1949 年 3 月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中共中央迁至北平,这段时期就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西柏坡时期,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这里指挥了解放战争、进行土改运动、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等一系列革命性举措。西柏坡精神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时间产生的革命产物。西柏坡精神的形成是由当时历史环境和时代特征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合力形成的必然结果。
一、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政治因素
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军队还没来得及调养战争留下来的创伤,蒋介石便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国内战争,调集军队大肆围攻中国人民解放区,再一次挑起国内战争。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还驻扎在陕甘宁等边远地区,仅有少数部队驻守,蒋介石命胡宗南部队对陕甘宁延安薄弱地区进行疯狂围剿。面对蒋介石势力的猛烈进攻,我党军队为保存革命力量,于 1947 年春主动撤离延安,进行了战略转移。之后,党中央领导人经过商议,一致决定由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陕北指挥反抗蒋介石等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由刘少奇和朱德等转战各地来完成党中央委托的各项工作。1948 年 3 月,中国革命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组成华北解放区,同时将华北解放区的领导中心设在石家庄,刘少奇和朱德等组成的中央工委于同年 5 月初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从此中国共产党粉碎了蒋介石设下的陕甘宁包围圈,转战华北地区,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为以后革命的胜利做好了铺垫。

西柏坡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这是党中央将华北解放区战略中心设置在此的重要原因。西柏坡地形险峻,村前是广阔无垠的平原,可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村后是险峻的崇山峻岭,敌情到来时可以进行很好的隐藏,对游击战争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西柏坡地理位置较好,地形丰富,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两季可以种植农作物。西柏坡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意识,平山县自抗战以来晋察冀边区第四分军区和第二分区就在此地驻扎,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革命意识,中国共产党军队再次受到热情的接待,西柏坡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很友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和西柏坡的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感,正是由无数次革命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西柏坡人民的政治觉悟较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革命斗争的最终胜利,实现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离不开西柏坡人民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西柏坡精神的形成由当时现实需求所决定,当时中国社会处于社会历史转战时期的紧要关头和当时必须进行革命才能解放全中国的现实国情需要,都是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前提条件。
............................

第三章 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27
第一节 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7
一、加强价值观教育·························27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8
第四章 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37
第一节 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37
一、理论教学法····················37
二、科学实践法························38

第四章 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西柏坡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结论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西柏坡时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伟大结合,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革命精神。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具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以及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的科学内涵。西柏坡精神的内涵通过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所得,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扎实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但是还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我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挑战还很艰巨,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革命态度,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使西柏坡精神的价值得到彰显。
西柏坡精神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具有指导作用,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在当代,西柏坡精神是保持党性纯洁、督导社会风气,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力武器,为社会主义的前进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柏坡精神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相连,是我党与人民群众进行维系的精神纽带,西柏坡精神自成立之初就已经深深融入进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西柏坡精神的内容与社会主义大政方针相一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深刻认识西柏坡精神的实质与内容,是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