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1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认为综合发展指数方面,2010-2017 年,京津冀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但生态改善水平不佳。其中,科技创新方面,北京和河北科技创新发展呈持续向好态势且发展结果均较好,天津前期科技创新发展动力强劲,发展速度较快,后期发展水平略有下降。经济发展方面,北京和河北呈持续向好的态势且发展结果均较好;天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后期发展水平略有下降。社会发展方面,北京、天津和河北总体呈稳中向好的态势,北京前期社会发展水平较好,天津和河北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但河北社会发展最终结果最优。生态发展方面,北京生态建设过程和结果最好、河北次之,天津最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4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是提升京津冀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引擎[2]。而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3],所以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技术支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有必要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从科技创新视角入手。对于从科技创新视角进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设计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相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有利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加优质的效果。
..........................

1.2 研究内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维度、经济、社会和生态产出维度之间的内部协调与外部协同做出评价。其中,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政府文件中政策导向性指标以及相关文献高频指标为来源进行筛选。评价模型主要包括:内部协调下京津冀各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生态的贡献度模型,以及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外部协同下,京津冀各地区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与生态单一维度下的局部协同发展水平和综合维度下整体协同发展能力模型。具体的数据来源主要有:《2010-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8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2018 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010-2018年天津市统计年鉴》、《2010-2018 年河北省统计年鉴》等。文章拟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 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区域协同发展现状
协同理论创始人哈肯认为协同的本质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规律和特征,系统之间的协同行为能够产生整合作用[4-5]。区域协同发展评价在实践中的复杂性,国际实践经验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如东北亚区域协同发展现状评价[6]、信息技术对南太平洋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评价[7-8]、瑞典城市地区协同发展的科技溢出效应评价[9]、罗马尼亚区域协同发展的集群效应评价[10]等。随着协同理论逐渐发展成跨学科方法,国内对其应用主要集中在经济背景下的教育、社会、企业管理以及交通等领域[11]。以此为鉴,我国学者主要围绕科技创新投入、经济、社会和生态产出等单一维度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多维度耦合协调评价。
科技创新维度下,区域科技创新活动、创新绩效和创新产出等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明显的“沿海—内陆”分化格局,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受到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影响,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创新资源最为集中[12-15]。但就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水平而言、长三角和珠三角整体优于京津冀,京津冀地区存在极化现象[16-17]。目前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科技创新能力梯度差较大,北京市最高,河北省最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分化,天津和河北科技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天津、河北在创新产出方面不佳,而北京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方面领先[17-21]。
经济维度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梯度差异趋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凸显,东部地区增速放缓[22]。其中,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间经济增速分化,京津冀增速放缓[23]。而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均衡性均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4]。北京核心引领作用与大城市病治理、天津河北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非首都功能承接等重大问题导致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面临挑战[25-28]: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大,促使要素单向流动;伴随“空吸现象”一体化效率降低[29-32];未形成产业良性互动,功能互补不强,竞争大于合作,重复投资和建设等现象严重[33]。
.......................

2.2 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方法
针对区域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设计,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成为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重点围绕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等范围进行评价指标设计,主要涉及经济水平、社会支撑力、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科技水平,其中,GDP、社会保障、医疗教育、能源及生态污染情况、科技投入产出水平等指标的采用最为广泛[77-79]。其中,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科技资源存量、人才储备、科技产出、科技环境、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产出绩效等等指标[58][60][73] [80-83]。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规模、水平、效益、结构、质量、环境等指标[71-73][84-86]。社会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医疗教育、人居环境、社会结构、社会福利等指标[70][87-88]生态指标体系重点涵盖了生态环境禀赋、污染现状、治理成果等指标[53-55][71-72]。
针对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模型主要包含多维度耦合协调模型[60-68]、和偏重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两系统的库兹涅茨模型[100]。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总体分为三步:①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多采用离差标准化[56-59]和 Z 标准化[91][99],②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59][99]、熵权 TOPSIS[61][91]、熵值[58][98]、灰关联投影寻踪[92][94]等方法,其中权重确定方法多为熵权法[56-57]、变异系数法等[100-102]。③基于以上两步构建耦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区域内部耦合协调和外部协同发展能力。
..........................

第三章 科技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8
3.1 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8
3.1.1 指标筛选来源.............................8
3.1.2 基于主成分-相关分析的指标定量筛选方法 .................. 11
第四章 科技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23
4.1 内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23
4.1.1 投入产出发展指数模型.....................................23
4.1.2 科技创新投入贡献度模型.......................24
第五章 科技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28
5.1 投入产出维度发展指数评价 .............................28
5.1.1 科技创新投入维度发展指数评价................................29
5.1.2 产出维度发展指数评价................................31

第五章 科技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5.1 投入产出维度发展指数评价
以投入产出维度下 63 个初始指标为基础,通过定量筛选后最终确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分析各维度下指标对其推动方向,确定指标正负贡献方向,并代入公式(4-1)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变异系数法将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公式(4-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见表 5-1)。根据各维度下指标贡献方向以及权重可通过式(4-1)进行综合发展指数测算,评价投入产出维度下的发展指数,并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协同发发展评价奠定基础。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结合科技创新投入维度、经济—社会—生态产出维度,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维度、经济、社会和生态产出维度之间的内部协调与外部协同做出评价,经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①综合发展指数方面,2010-2017 年,京津冀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但生态改善水平不佳。其中,科技创新方面,北京和河北科技创新发展呈持续向好态势且发展结果均较好,天津前期科技创新发展动力强劲,发展速度较快,后期发展水平略有下降。经济发展方面,北京和河北呈持续向好的态势且发展结果均较好;天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后期发展水平略有下降。社会发展方面,北京、天津和河北总体呈稳中向好的态势,北京前期社会发展水平较好,天津和河北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但河北社会发展最终结果最优。生态发展方面,北京生态建设过程和结果最好、河北次之,天津最差。
②科技创新贡献度方面,科技创新总体对京津冀经济发展贡献力度最大,其次是社会治理,最后是生态改善。其中,经济维度下,科技创新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天津和北京;社会维度下,科技创新对河北社会治理的平均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天津和北京;生态维度下,科技创新对河北生态改善的平均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天津和北京。
③内部耦合协调方面,科技创新-经济系统下,京津冀耦合协调度大小呈递增趋势,京津冀科技创新由制约经济发展向推动经济发展转变;北京、天津比河北提前步入科技创新与经济的“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科技创新-社会系统下,京津冀耦合协调度大小总体呈递增趋势,科技创新由制约社会治理向推动社会治理转变;天津、河北比北京提前步入科技创新与社会的“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下,京津冀耦合协调度大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科技创新由制约生态建设向影响生态建设转变;北京、天津比河北提前步入科技创新与生态的“良好协调”发展阶段。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经济-社会-生态整体耦合协调发展主要受科技创新-经济系统、科技创新-社会系统的正向拉动和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负向抑制作用。即科技创新—生态维度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内部耦合协调能力提升的短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