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营经济就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2019 年 12 月份国家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 28 条举措,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政策支撑。据统计,2019 年民营企业对国家税收贡献超过 5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 90%。因此民营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态势也体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根据《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的数据可知,新时代中国民营企业中近八成为家族企业,由此可见,家族企业在新时代国民经济中一直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家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据估计,可以传承至下一代的家族企业只有 30%,并且仅 10%到 15%的家族企业可以继续传至第三代。因此,家族企业如何能健康成长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就成了学者以及企业关心的问题。
在新经济发展状态下,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逐渐成为每个企业获得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为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创新性、冒险性和前瞻性被认为是创业导向最重要的特征。“五维度论”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竞争积极性与自主性,认为创业导向能够使得企业及时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抓住机遇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服务,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获得市场优势的同时提升企业成长性(Lumpkin & Dess ,1996)。但目前我国家族很多企业仍处于低端竞争阶段,只能依靠人口和资源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低成本竞争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我国企业资源导向的发展战略也必须转变为创新导向。家族企业应该积极投入创新创业的洪流中,探索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创业导向程度。因此创业导向程度是研究家族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第一章主要通过对研究背景及目的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阐明了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对于上市家族企业的相关界定方法,其次对家族企业成长、创业导向、多元化以及家族涉入分别进行了现状研究,包括概念界定以及测量方式。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战略创业理论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第三章主要进行了研究的假设以及理论模型的搭建。
第四章介绍了本文的样本选取以及数据的筛选,分别对本文的各变量进行定义与测量,同时提出了针对本文五组假设的具体回归模型。
第五章在五组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对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结论,同时解释了多元化的中介作用和家族涉入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结合相关的理论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家族企业的成长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战略创业理论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探索了我国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多元化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对家族涉入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解释,为未来家族企业能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了管理建议。
..................................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上市家族企业的界定
虽然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实际上对于家族企业,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如表 2.1)。本质法和家族参与要素法是比较主要的两种划分方法。本质法认为家族企业所具有的某些特性是非家族企业不具备的,通过分析特征可以区分二者,但是量化计算的可操作性比较低。家族参与要素法对家族企业的区分主要是从参与方式和程度上进行量化,主要包括的要素有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和代际传承等。从所有权角度来看,Gersick et al.(1999)认为只有所有权才是判定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的唯一标准,不论是否有家族成员在企业管理层任职。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1987)对家族企业的定义是从所有权和控制权两个要素阐述的,他认为家族企业的创办人或家族成员拥有企业大部分的股权,并且他们在关键政策制定、高级人才选拔等方面保有主要的决定权。潘必胜(1998)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或几个家族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同时掌握着经营权。Donckels & Frohlich(1991)虽然也认为企业所有权是家族企业的界定关键,但他们提出家族成员拥有不小于 60%股份的企业才能称之为家族企业。
叶银华(1999)提出在考虑家族对于企业的控制程度和股权结构差异的同时,应该用临界持股比例来界定家族企业:公司一半以上的董事必须是家族三等亲以内的人员;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必须为家族二等亲以内的人员;家族持股比例要大于临界持股比例。但尚未确定临界持股比例的具体值。从代际传承角度而言,哈佛学者 Donnelly(1964)认为家族企业之所以与其他企业不同,主要是因为参与企业管理的人员涉及到家族的两代人,并且由于他们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与之相似的观点还有 Churchill & Hatten(1987)提出的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涉入是家族企业的重要特点,并且会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控制权的交接。
当企业发展壮大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为了借助社会资本和资源,就会选择公开上市。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家族企业会慢慢变成由公众持股的股份公司,家族只保留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家族企业也就由此演变成为上市家族企业。La Porta et al.(1998)的研究提出,对于家族控制权比例的衡量指标是确定上市公司是否由家族控制的标准,但是关于具体的临界比例值并没有统一,不同的学者也会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有不同选择,La Porta et al.(1998)的研究将家族控制权临界值确定为 10 %,一旦上市公司最终控制的自然人或家族的控制权达到了所选定的临界值以上,该公司就可以称为上市家族企业。
...............................
2.2 企业成长研究综述
2.2.1 企业成长的概念
企业成长一直是创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学者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及创业发展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去研究企业成长,找出了大量的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但由于企业成长是一个复杂又多元化的过程,关于企业成长的定义,
学界也尚未形成定论。在《企业成长理论》中,Penrose(1959)首次研究企业成长,同时提出了“企业成长理论”的概念。他认为,能否充分挖掘并利用资源是企业维持成长的关键因素。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Storey(1994)认为企业本身的性质、高管特征以及战略决策是影响企业成长的综合因素。Schumpeter作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开创者,他认为创新是一切的来源,是推动企业效益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企业若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积极创新技术以寻求出路。Wong et al.(2005)指出,企业成长是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果,是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共同作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出的结果就是企业扩张、效益提升等。
2.2.2 企业成长的测量
企业成长可以从多方面体现,一般的企业财务数据就能够客观反映企业成长。张玉臣和杜千卉(2018)认为,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需要多项指标,包含营业收入、资产以及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幅。马蓝(2019)则主要从主观方面对企业成长从销售满意度、关系满意度、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衡量。营业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增长反映的是消费者更乐于接受企业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而员工人数增长则反映了企业规模和组织架构的改变,同时也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Gilbert et al.,2006)。Audretsch et al.(2014)也认同企业员工人数的增长幅度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成长绩效。企业总资产是衡量企业规模的常用指标,企业总资产增长率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的成长性。所以,资产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成长(郝照辉等,2019)。曾海花(2014)提出,股东权益的增加有很多好处,其中就包括融资负债能力的提升。因此,股东权益增长率也被视为描述企业成长性非常关键的指标。
..............................
第 3 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20
3.1 研究假设................................20
3.1.1 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 20
3.1.2 创业导向与多元化..............................21
第 4 章 实证研究设计..................................26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6
4.1.1 样本选取....................26
4.1.2 数据来源.................................26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32
5.1 因子分析.........................32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33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具体的指标去测量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梁彦冰和崔雪松,2010),实质上就是找出能够反映所有变量大多数信息的一个或几个变量。
在 SPSS 23.0 统计软件结果分析中,用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结果去判定研究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 统计量的取值在 0 到 1 之间,当 KMO 值越接近于 1 的时候,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的变量就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关于 KMO 值的判断,一般认为,大于 0.9 表示非常适合,大于 0.7 表示效果较好,若 KMO 值小于 0.5 表示不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形度检验主要是检验数据的分布以及各变量间的独立情况,若拒绝原假设,即 SPSS 23.0 检验结果显示 Sig.<0.05(p 值<0.05)时,则说明变量间有相互联系,可以做因子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三个变量做因子分析,得出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结果如表 5.1 所示,其中 KMO 为 0.598,大于 0.5,且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p 值为 0.000,小于 0.05,所以适合做因子分析。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随着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家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各项数据及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普遍存活率不高,面临着企业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家族企业如何能健康成长成为学者和企业家关心的问题。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创业精神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上市家族企业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研究问题,创业导向如何影响上市家族企业成长,并且会如何受到多元化的中介和家族涉入程度的调节。在确定研究问题之后,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然后结合现有的研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系列假设。参考以往学者对上市家族企业的界定,在国泰安CSMAR 数据库中选取合适的研究样本并根据本研究的实际需求筛选数据,对家族企业的创业导向、企业成长、多元化战略和家族涉所有权涉入与家族管理权涉入进行定量测量,并依据理论及假设提出实证研究模型。接下来运用 SPSS 23.0等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并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然后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与讨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1)创业导向和上市家族企业成长呈倒 U 型的关系。通过对创业导向、创业导向平方与企业成长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之间出现倒 U 型关系,创业导向的提高会推动企业成长性上升,但当创业导向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创业导向的进一步提升会抑制企业成长性。
(2)企业多元化对创业导向和家族企业成长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将企业多元化引入模型,验证发现多元化则正向促进企业成长,而创业导向和多元化程度之间也出现了倒 U 型的关系,也就是创业导向越高,对企业成长越有利,但是当创业导向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创业导向的进一步增加,会抑制多元化程度从而抑制企业成长。
(3)家族管理权涉入显著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多元化之间的倒 U 型关系。本文通过检验家族管理权涉入与创业导向平方项的交互项系数和其显著性,发现家族管理权涉入显著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多元化关系,即较高的家族管理权涉入程度加强了创业导向对多元化的正面作用,降低了创业导向对多元化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