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JY公司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3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通过对 JY 公司进行 SWOT 分析,对公司客户进行访谈,对 JY 公司与学校联合培养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 JY 公司存在的问题。通过对 JY 公司的校企合作业务进行商业画布分析,发现 JY 公司当前的校企合作业务不能够有效解决公司面临的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关对策。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产业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人才,持续攻关了大量关键技术。高等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科研攻关等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匹配不佳的问题始终存在。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运用,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智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重点。
2017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2019 年 1 月 17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指出: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方向,建立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协同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加强载体平台建设,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2019 年 3 月 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指出: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整体制度安排。2020 年2 月 24 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合作建设面向重大研究方向或重点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应用场景平台、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实训基地,共建示范性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鼓励企业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技能竞赛,引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问题开展创新创业实践。2020 年 5 月 22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校企合作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针对产教融合、产业学院的相关政策,国内学者对产教融合的研究日益增多。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校企合作方面,切入点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且呈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业学院研究存在部分交叉的情况。
(一)校企合作问题与内容研究
英国弗里曼教授(1987)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把校企合作升级为一种国家行为,明确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埃茨科威兹和雷得斯多夫认为“大学和产业的触角已开始伸向了先前属于对方的领域”。史密斯等(2002)研究了通过学校与企业伙伴关系培训年轻人的问题[1]。特谢拉等(2019)研究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与合作[2]。波尔顿总结归纳了校企合作的模式类型[3]。Santoro(2000)重点研究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与绩效的影响关系[4]。校企合作有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5]。院校和企业应该加强更深层次的合作[6]。张洁(2018)通过研究江西省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问题,认为要引导企业积极融入到校企合作中[7]。吕健(2019)研究了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提出要加快旧模式的升级改造,打造全新的校企合作平台,高校要与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8]。随着产业链竞争加剧,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应该更加紧密[9]。
可见,国内外学者都普遍认为大学和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好方法,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0]。
但是,达尔齐(1994)调查了校企合作中的相关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显示 82%的学者希望增加与产业界的联系,而产业界希望与学术界合作的只有 52%。高校的学者更希望与产业产生更多的联系,产业界的积极性稍弱一些。以适应技术发展为目的,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对职业教育的项目进行有序更新[11]。可以通过特定的学习模块、特邀演讲者、开发学生技能和创新评估策略的增值活动等方式将企业主题纳入课程[12]。但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13],我国学者李逢振(2019)从高校的利益诉求、企业的利益诉求、政府的利益诉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校企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而且利益作用机制复杂,他们之间的利益很难获得平衡[14]。何丽君(2019)认为要使校企合作不断完善,从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政策,要尊重企业的诉求,维护企业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15]。我国还有学者建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以政府为主导地位,行业积极参与进行引导,高校树立教学改革主体的地位,而企业则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16]。毛建青,陈文博(2018)通过研究校企合作 20 年的发展情况提出,要构建起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生态系统[17],促进校企一体化建设进程[18]。校企合作机制的应用研究是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与前提[19]。

..........................

第 2 章 基础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 JY 公司的校企合作业务,需要先明确对校企合作概念的应用与理解。当前,从国家政策、高校实践和产业实践中,与校企合作同时出现的还有“产教融合”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进行明确。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近两年高校与企业合作新的热点,对研究 JY 公司的校企合作业务有重要意义,需要明确其概念。
2.1.1 校企合作
目前,国家层面、教育界、产业界等,对校企合作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在育人、科研、资源使用等方面的联合行为[44]。这种表述中校企合作中“校方”的认定使用了“学校”的说法,认定范围比较宽泛。对“企业”的认定也是一种泛指。概念中,突出了校企合作的重点方向,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对概念进行理解,企业只要与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就是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是生产型企业,还是商贸型企业,或者是教育服务型企业没有限定,对于学校是职业院校,还是高等院校也没有限定。因此,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在育人、科研、资源使用等方面的联合行为的定义。
2.1.2 产教融合
目前,国家层面、教育界、产业界等,对产教融合尚没有统一的定义。20 世纪90 年代出现了“产学研结合”的概念,以技术创新为中心,进行产、学、研三方面的结合,使它们不独立发展,形成脱节。“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产教融合的概念。产教融合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协同多方资源进行创新及资源的有效融合与配置,随之也出现了产教融合利益多元化[45]。例如有些学校与企业分别拿出一些优势资源进行共享,达到校企优势互补,双方共赢的目的。还有些学校依托所开设的专业,开办对应的产业经营实体。产业的经营过程与人才培养、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结合起来。可见,对产教融合也处于不同的探索中。
2015 年国务院发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展了“产教融合”的概念。指出产教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内容,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通过供给“双创”人才解决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
..........................

2.2 相关理论依据
知识社会的政策和改革与教育机构的不断改进密切相关[48]。校企合作是产业与教育领域的创新,其运行的底层逻辑离不开创新理论的支撑。产业要实现良性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人才,高校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新技术的科研,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与实践,两者的资源相互依赖。要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本部分将分别介绍组合式创新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及全面发展理论。

本研究提出了解决 JY 公司校企合作问题的多元化策略方案。该方案涉及的面比较广,具体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方案被公司高层接受才是实现方案价值的第一步。有必要通过有效沟通,加大该方案被公司高层接受的可能性。因此,本部分还将介绍多元化策略理论和沟通有效性理论。

2.2.1 组合式创新理论
熊彼特(1912)在其《经济发展理论》著作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发展是打破静态体系的动力所在,之后罗斯伯格等学者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研究后认为创新过程具备动态化、集合化和综合化的特点。高校与企业一样,都是创新的主体。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并提出了创新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引入新产品、引入新生产方法和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供应来源、实现新的组织形式[49]。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对企业适用,对高校也同样适用。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他把创新分为产品/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并分析了创新的七个来源,即:创新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意外之事、不协调之事、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和未被注意到的工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创新来源于企业或工业外部的人口变化、认知变化和知识的变化[50]。企业要抓住内部和外部的机遇,进行创新。高校也应该分析内部和外部变化,主动创新。
...............................

第 3 章 JY 公司校企合作业务分析 .................................. 19
3.1 公司简介 ....................... 19
3.1.1 情况概述 ............................ 19
3.1.2 主要产品与服务概述 ..................... 19
第 4 章 JY 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 ................................. 51
4.1 产教融合理念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矩阵 ............................. 51
4.1.1“机会+优势”SO 发展策略 ..................................... 51
4.1.2“机会+劣势”WO 发展策略 ..................................... 55
第 5 章 JY 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策的实施 ............................. 60
5.1 实施的关键途径 ...................... 60
5.2 实施的进度规划与资源配置 ..................................... 61

第 5 章 JY 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策的实施

5.1 实施的关键途径
公司设置了战略规划委员会,专门研讨公司的战略方向、立项研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制定新标准等引领职能。本人虽然属于战略规划委员会成员,但难以对公司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使用相关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1)选取合适的环境。贸然将该策略方案报给公司领导,可能不能起到有效的效果,可能被公司高层搁置。当公司变革意向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即使整个方案或方案的某部分引起公司高层的关注,也可能推迟实施的时间或推进的力度。因此汇报该方案宜选择公司有创新需求,专门组织相关闭门会议的时机。如果能组织专门的讨论会,则是上佳选择。
(2)提前与相关委员会成员沟通意见。汇报讨论方案前,以非正式沟通的方式,私下与战略规划委员会各成员交流意见,使他们了解方案的核心理念,做好解释铺垫,争取说服他们,或分析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必要情况下,可对方案进行微调,及早调整方案的不足和缺陷。当会议讨论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解释,可能更有利于领导决策方案。
(3)提前做好汇报资料的准备。本文所给出策略方案属于框架性方案。由于涉及到公司具体业务的一些细节,所以在文中不宜将方案做的太细。但在向公司汇报时,针对每一部分要做好丰富的资料准备,有数据支撑,分清重点,思路清晰。并做好随时被与会人员打断解答各种疑问的准备。

..........................

第 6 章 总结与未来展望
本人在 JY 公司工作多年,推进 JY 公司的产品、服务,乃至对业务策略优化提供方案,是本人的工作职责之一。根据在学校所学,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形成了对 JY 公司校企合作业务优化的策略方案。因此,本研究切实体现了解决公司实际问题的理念。
本文对 JY 公司的概况进行描述,介绍其主要产品与服务,对 JY 公司面临的行业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对 JY 公司进行 SWOT 分析,对公司客户进行访谈,对 JY 公司与学校联合培养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 JY 公司存在的问题。通过对 JY 公司的校企合作业务进行商业画布分析,发现 JY 公司当前的校企合作业务不能够有效解决公司面临的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关对策。因此基于商业画布工具得出以下结论:
(1)在客户细分方面:将高职院校、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公司的服务对象。
(2)在客户关系方面:将产业项目引入公司,助力产业企业技术攻关与项目研发,并引入高校的智库资源协同进行项目研发。通过线下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大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
(3)在渠道通路方面:扩展与省外高校的合作,通过网络查询、市场推广、登门拜访等方式,主动与省外高校取得联系,扩展客户来源的渠道。
(4)在价值主张方面:提高服务高校的质量标准,以高质量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依托高校的智库资源和公司资源,为产业企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进行项目研发。
(5)在关键业务方面:将接包产业项目和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作为公司的关键业务对待,并逐渐向这两个方面转移业务重点。
(6)在重要合作方面:在原有企业资源合作基础上,争取与更多的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关系。
(7)在成本结构方面:加大研发成本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争取与更多的客户达成业务关系。加大工资成本与招聘成本,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公司,提升公司实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