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潮流席卷世界,世界经济也从分散化趋于一体化,深刻切实地影响和改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呢?所谓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广泛传播,商品与资本不再受国家、地域等限制,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和导向,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商品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状态逐步趋同。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和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的伟大决策,40 年来中国经济高速、高效发展,地位仅次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特别是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逐步开启。
在上述背景之下,汽车产业作为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最深的产业之一,并且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最具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特色的产业,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特别是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状态与前景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当前发展与未来展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1 世纪以来,在全球汽车产销量每年趋于平稳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销量独树一帜的爆发性发展令全世界瞩目,特别是 2006 年至 2018 年世界各洲汽车产销量统计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自 2006 年起,世界汽车产量持续增长,2006 年,世界汽车产量仅有 69.3百万辆,2017 年,世界汽车产量达到 97.3 百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 3.4%。并且亚洲地区汽车产量变化尤为明显。2006 年,亚、大洋洲汽车产量为 28.2百万辆,经过近 12 年持续增长,2017 年,亚、大洋洲汽车产量达到 53.5 百万辆,从下表 1.1 可以看出这一点。
..............................
1.2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1.2.1 主要研究方法
此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分别为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分析法。
(1)文献分析法。本文借鉴相关理论以及著作、论文等各类文献对国内外汽车集团股权投资策略的研究成果,找寻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制定股权投资策略的理论研究方向。
(2)实证研究分析法。本文通过以往的股权投资案例,同时结合政策变化、市场分析、投资趋势分析等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分析方法和定量研究分析方法,对一汽集团股权投资业务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何制定股权投资策略以及实施保障进行分析研究。
1.2.2 研究内容
第 1 章,绪论,本章主要以世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研究背景,详细阐释了研究的主要意义,并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并且总结相关理论,进行文件综述。
第 2 章,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的现状和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了一汽集团的发展历程、发展愿景等情况。并通过经营数据、境内投资、境外投资、投资趋势,特别是投资方向、现金流、投资回报的表现,分析了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 3 章.一汽集团股权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本章从投资方向、融资融资渠道、投资管控、内源融资等方面,总结一汽集团现有股权投资业务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加以改进。
第 4 章,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的制定及实施保障,本章针对如何制定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提出了一般步骤,从依据、目标选择、投资形式和具体路径,并且为了保障实施,提出了三项建议,包括优化资本结构、规范投资管理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
第 2 章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2.1 一汽集团基本情况简介
2.1.1 发展历程
一汽集团历经“四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时期:1953 年至 1986 年,这一阶段主要成就是工厂建设,1953 年奠基建厂、1956 年生产第一辆卡车、1958 年生产第一辆轿车;第二次创业时期:1987 年至 1988 年,这一阶段主要成就是产品换型、工厂改造,1987 年解放换型;第三次创业时期:1989 年至 2005 年,这一阶段主要成就是上轻轿,1989 年上轻轿,1991 年,一汽集团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建立 15 万辆轿车生产基地,同年 12 月,第一款产品捷达在长春组装下线,标志着中国轿车工业从此真正进入了规模生产的时代,1996 年 5 月,中国豪华轿车生产不再是空白,这是因为一汽-大众奥迪 200 第一辆轿车成功下线;2006 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一汽集团始终同世界先进车企开展合资合作,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一汽集团先后与大众和丰田两家世界级优秀的汽车集团建立了合资公司。一汽集团与德国大众集团合资成立的一汽-大众公司继 2012 年实现 130 万辆的目标之后,2013 年,突破了 150 万辆,2014 年,完成 175 万辆的挑战目标,2016 年,一汽-大众终端销售(含奥迪进口车)超过 190 万辆,2017 年,一汽-大众公司生产整车超过 200 万辆。一汽集团与日本丰田集团的合作也是其合资合作战略的成功实践,成立多家合资公司形成一汽丰田体系。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一汽丰田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层马尼拉,2017 年,产销突破 70 万辆,累计销量已突破 600 万辆。
...........................
2.2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业务现状
2.2.1 境内投资
从总体上看,一汽集团境内股权投资规模呈现总体扩大趋势。从上表 2.1,我们可以清晰看出,2014-2017 年,一汽集团股权投资成本维持在 10 亿元以内,但是在 2018 年显著提升,达到 189.50 亿元。出现这样巨大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汽集团内部股权调整,总部将直接持有的部分参股上市公司股权投入专门平台公司管理,这部分结构性调整投资也包含在投资成本中,这都是与一汽集团重新制定战略规划和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密不可分,从总体上看,一汽集团股权投资偏于保守。
................................
第 3 章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2
3. 1 投资领域集中.....................22
3. 2 融资渠道窄...........23
第 4 章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及实施保障..............................31
4.1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的依据.............................31
4.2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的目标选择..........................32
第 4 章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及实施保障
4.1 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策略制定的依据
4.1.1 中国制造2025
2015 年 5 月 19 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 第六,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第七,探索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渠道支持汽车产业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并购。明确了我国从 2015-2025 年这第一个时间期间如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特别是指明了作为制造业最具代表力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特别是在信息化的当代,产业转型涉及以及智能化产品不断拓展汽车产业。二是汽车产业要加快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三是要攻克长期以来面临的限制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特别是使用寿命,检测试验、先进成型和加工等方法、物流运输等。确保产品能够适应环境、性能稳定超越国际同类产品。四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掌握智能化、信息化和低碳化核心技术,具备智能控制、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产业化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形成完整的工业和工程能力水平。五是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六是探索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渠道支持汽车产业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并购。
4.1.2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2018 年 12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汽车产业投资发展的具体方向,一是不再新增传统能源汽车产能,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能、智能汽车产能,构建新的汽车产业发展体系,调整产品结构,特别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池汽车等。二是加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研发投资,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轻量化材料等。三是大力开展兼并重组,鼓励先进产能兼并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组建中国先进、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集团,实现产业集中,增加汽车集团竞争力。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一汽集团股权投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寻当前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制定股权投资策略意见。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一汽集团目前的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包括投资结构单一,投资发展与现金流不同步,投资回报慢。
第二,一汽集团当前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局限在汽车制造和技术,融资通道窄;投资管控不完善和内源融资不足。
第三,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汽集团制定股权投资策略,以中国制造 2025、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和一汽集团战略规划作为依据;按照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分别选择不同的投资形式;选择以自主品牌多元化发展、合资合作品牌转型升级、打造新型服务增长极和以财务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作为主要投资目标;具体路径包括加强与大众、丰田等传统汽车集团合作,开拓与新造车势力合作,建立以获取投资收益为核心目标的财务投资体系和布局“一带一路”开拓海外主力市场。同时为了保障实施,本文还提出了三项建议,包括优化资本结构、规范投资管理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本人从事股权投资经验还尚短,对于如何制定更为科学的股权投资策略和提出保障实施的更为有效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