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风险分担机制之工商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5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依托体系化的推算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为 PPP 项目中各参与方的风险具体分配方案提出参考意见,为制定全方位的PPP 项目风险分担措施及具体措施的落地提供一定的指导,有利于促进 PPP 项目的有效进行以及项目最终的成功实施,也对未来 PPP 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PPP 模式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方式,为解决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采用 PPP 模式,PPP 模式逐渐得到应用[1]。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应用 PPP 模式的热潮。现在为止,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 PPP 市场。据财政部 PPP 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入库 PPP 项目总数达到 8654 个,总投资达到 13.2 万亿元。

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 PPP 项目蓬勃发展,但是现在大都进入到落地实施阶段,PPP项目过于复杂,具体项目顺利落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挑战,加之 PPP 项目的成果绩效难以界定,参与主体多,各主体之间在目标、利益、权责方面必然会产生一定矛盾,该项目本身风险很高,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政策法规也不完善。如何充分发挥每个项目参与方自身的优势,有效识别风险,合理分担,最大限度地将整个项目风险降到最小,促成PPP 项目正常运作,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是目前 PPP 项目实施的关键目标。因此,为了实现 PPP 项目的顺利开展和 PPP 模式的广泛应用,构建成熟可行的 PPP 项目风险分担机制迫在眉睫。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作为前沿课题,PPP 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 PPP 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周期长,内外环境复杂,使其面临巨大的风险,而风险的不确定性极强,各风险承担者也有不同的掌控水平,导致风险分担问题难以解决,容易造成损失,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彻底失败,如较早开展 PPP 项目的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曾出现过因风险管理问题导致项目重大损失的案例。理清楚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基本逻辑,确定适当的风险分担比例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对 PPP 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本文依托体系化的推算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为 PPP 项目中各参与方的风险具体分配方案提出参考意见,为制定全方位的PPP 项目风险分担措施及具体措施的落地提供一定的指导,有利于促进 PPP 项目的有效进行以及项目最终的成功实施,也对未来 PPP 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2.2 研究意义
总结已有 PPP 项目失败的原因,发现很多是由不合理的风险分担引起的,而风险分担是 PPP 模式的核心之一,所以研究此问题有一定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在提出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吸收原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相关风险分担主体的界定和风险分担模型与框架的构建,制定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计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设施风险管控与防范措施,丰富了 PPP 项目中风险分担的应用,拓展了 PPP 项目在风险分担方面的研究。
实际意义:风险分担关乎 PPP 项目成败,摸索合理分担风险的方法和途径,加深了利益相关方对风险和收益的理解,使各方谈判有理可依,在完善的风险分担制度导向下,PPP 项目的谈判时间进一步缩短、成本进一步降低,各项目参与方更加积极参与,提高双方谈判效率,优化社会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投资环境,使双方能够满意愉快地合作下去,对实际 PPP 项目中风险的管理有一定指导作用,确保 PPP 项目真正迎来发展新时代。
..............................

2 PPP 模式风险分担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PPP 模式
2.1.1 PPP 模式的内涵
PPP 是指由政府部门为了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而和社会资本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种创新模式。现代 PPP 模式起源于英国,应用于基础设施产品与公共服务领域,如道路交通、医疗、环境和教育等。
世界各个国家对 PPP 模式的实践应用起步不同,对其理解和看法也并不一样,所以现在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 PPP 泛指一系列融资模式的统称。而狭义 PPP 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关系,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建设基础设施,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2]。本文研究侧重的是狭义范畴的 PPP 模式。

2.1.2 PPP 模式的基本特点
在 PPP 模式中,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减轻资金压力,利用社会资本技术、经验等优势,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设施需求。从社会资本方的角度出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尽可能降低总体投入,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因此,PPP 模式主要特点有:
(1)平等协作。PPP 模式中,社会资本与政府部门之间是通过合同来进行约束的,而合同的制定是双方通过谈判才达成一致的,相对而言是平等的,因此,他们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公平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获得某种收益进而促进项目成功,即都追求在某个具体的项目上,政府方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为目标,社会资本则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利益共享。PPP 项目参与方应该以“合理利润”为调整机制[3],政府部门作为发起项目的一方,应当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的利润,吸引其参与进来,但是同时也要保证项目的公益性,不能放任社会资本获得垄断利润,保证各利益主体都能受益。
(3)风险共担。风险共担并不是将风险平均分配给公私双方,而是要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对每个风险以及每个利益相关者进行综合考量,然后对每种风险进行科学配置,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提高合作的稳定性,风险共担的过程中要求,明确项目所存在的每一项需要共担的风险,并将他们的具体分担比例和方法确定下来,从而保证承担者能够公正合理承担风险。

............................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当中的各方对信息理解和掌握的水平存在不对称,这就导致各交易方所处地位不平等,掌握程度更高的一方更具主动性。而信息不足的一方可能就会相对被动,交易时容易受到威胁,因此,交易的各方都会在进行交易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信息,尽量提高自己的交易地位,从而保证交易时获得更高水平的利润,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更胜一筹,更容易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同样,在PPP 项目中,各参与方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从而会产生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性,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全过程的进行,加上 PPP 项目中存在多个环节的交易,因此需更加注重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是交易双方之间的一种关系,代理人去代表委托人完成一定的工作或任务,在委托代理的过程当中,代理人可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被委托人所委托,他拥有较多的私人信息,而委托者对交易中的信息并不知情。在 PPP 项目中,根据各主体的分工不同,将政府作为委托人,项目公司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术水平,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完成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项目公司作为代理人,其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自己收益最大化,而政府部门作为委托人的主要目标则是公众整体利益最大化,此外,他们之间具体的责任也不一致,代理人负责的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的重大决策,而委托人则主要承担整个项目的宏观整体风险,对项目实施过程的问题很少参与,只是负责监督检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和矛盾,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管理监督的身份参与,确保双方都能实现目标。

..........................

3 PPP 模式风险分担框架................................15
3.1 PPP 模式的风险识别.................................. 15
3.1.1 风险识别方法.......................................15
3.1.2 风险识别思路...............................16
4 PPP 模式风险分担博弈模型...............................21
4.1 不完全信息下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风险分担讨价还价博弈分析........ 21
4.1.1 基本假设..........................21
4.1.2 基于政府部门先出价的博弈模型构建.................. 22
5 PPP 模式风险分担机制构建..........................36
5.1 风险分担机制概述....................................36
5.2 PPP 模式风险分担原则................................ 37

6 太原地铁 2 号线 PPP 项目关键风险分担研究

6.1 太原市地铁 2 号线 PPP 项目槪况
太原市地铁 2 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 177.08 亿元,线路长 23.38 公里,有 22 个车站。工程于 2013 年 11 月开工,2015 年全面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等已完成投资2.75 亿元,预计 2018 年底,所有站点主体将完工,地铁隧道全部洞通,2019 年 6 月轨通,年底实现电通,预计 2020 年 6 月底开始试运行,10 月试运营。回报机制是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政府部门派出太原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为项目的实施机构。

由于投资规模巨大,太原市 2 号线一期工程决定采用的投融资模式为“A+B”的BOT 方式的 PPP 投融资方案:A 部分为土建部分,所需投资 125.63 亿元,政府投资一部分钱进行自建,其余资金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由太原市指定的建设管理主体负责建设,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太原市选用的施工单位大多是国有企业,如中铁三局等,具体工程公司见表 6.1;B 部分主要包括装饰、轨道工程、车辆等,所需投资 51.45 亿元。项目公司为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政府贡献 5%,社会资本贡献 95%。2015 年,政府投资先后落实到位,包括国开发展基金的投资,太原市财政增拨注册资本,以及省发改委的补贴投资计划。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 PPP 模式风险分担机制,将风险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公平分担,明确每个参与者应当承担的风险和风险比率,并将其作为合同谈判的基准,以确定合同中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为此,本文以 PPP 项目风险分担为研究对象,构建风险分担模型和政府监管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风险分担机制,并以太原地铁 2 号线为实例对其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