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影响因素与监管之工商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2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选取了从 2013 年到 2016 年 93 个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案例,具体包括资产重组、兼并收购、重大事项、高转送和业绩信息五大类,并根据相关市场经济指标假设未知变量,同时基于 PIN 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将 8 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公司盈利性和财务偿债性等)分别同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制度环境、媒体监督机制、投资者注意力以及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这五大方面一同纳入到方程测算当中,从而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建立起相关关系,以定量分析法律制度指数、董事会会议次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信息披露指数等指标分别对知情交易概率(PIN)的影响程度,据此总结出我国市场内幕交易行为所存有的特征和规律。另外实证结果显示,除了法律制度指标之外的所有相关因素都会对 PIN 值的大小变动带来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市场经济热度持续走高,很多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资产市场活跃度上升,相关产业的发展被带动起来;另一方面大批资金注入市场,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为市场注入不竭动力。但证券市场的各种漏洞随之大幅度显现出来,尤其是内幕交易行为,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研究人士的普遍关注。

从 2007 年起,我国证监会便对内幕交易行为展开严厉打击,罚款案例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足以可见内幕交易现象其实在我国这一市场中风波又起,猖獗不息。尽管内幕交易事例多种多样,类型齐全,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如大多数内幕交易案例涉及市场内部人员,目的多为牟取高额利润,方式多为私自泄露重大非公开信息或是非法利用他人账户进行不符合市场行为规范的交易等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与其他国家存有差异,即我国市场本身并不存在卖空机制,因此证券市场内部工作人员如果将非公开内部信息通过非法途径发放出去,那么在价格走势较好的时候,证券会被一抢而空;而市场走势低迷状态下,证券交易则会停滞,这便直接危害到证券市场的平衡机制,进而对投资交易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内幕交易行为理应受到严厉打击与防范,以防对经济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带来难以遏制的后果。

正是由于内幕交易行为不符合市场公平性原则,也不符合市场道德评价标准,所以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定会引起市场混乱,甚至造成整个虚拟经济的下滑和难以控制。一方面,内幕交易严重干扰证券市场对股票债券的定价机制,每日开盘之前企业早已掌握市场动向,恶意控股行为一旦发生,整个证券市场都会面临崩盘威胁,资金行为流动不再随机,财政政策也可能被改观。另一方面,投资者有权利质疑证券市场的真实性和平等性,进而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当然,大多数没有掌握信息的企业很可能直接从证券市场撤资,导致市场缺乏资金支持,平衡性进一步被打破,从而难以正常运营甚至会爆发大规模的财政危机。不仅如此,市场自我调节功能也有可能遭遇瓦解,此时的市场投资环境很容易致使市场信心严重削弱,而我国整个证券市场对于国际投资商来讲也不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内幕交易作为一种欺诈性投机行为,它不仅容易导致“羊群效应”,加剧市场交易波动,更为重要的是将大范围重伤投资者市场信心,侵害投资者利益,甚至会扰乱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正常运行。因此,内幕交易行为历来受到我国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自 1990 年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直至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流通时代,政府在此期间颁布修缮的法律条文一共有 18 项之多,从而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自律管理体系。但是尽管如此,内幕交易行为的监而不严、禁而不绝却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成为广大学者和投资者的诟病。
再观学术界有关内幕交易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都集中在内幕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宏观影响上,很少有学者具体到本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研究。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在证监会网站上已经公布的内幕交易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总结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的类别特征,并利用相关经济计量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设定相关变量并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此基础上得出可靠性结论,从而为我国监管和防控内幕交易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有效市场理论
经济学上研究证券市场信息、股票价格波动规律的学说叫做有效市场理论,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在 1970 年提出,这套理论还被称作为有效市场假说。其中,主要涉及证券的定价原则,即证券股票的价格设定不是随机的,也不是仅仅依照几项因素就能够做出决策的,所以证券价格反映出来的信息量巨大,导致很难据此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另外,该理论还指出股票价格还会受到包含的信息范围、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等影响。具体来说,满足有效市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证券价格能自由随信息的变动而变动,二是证券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完全披露和均匀分布。故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能充分利用信息作出准确判断,此时也就不会有内幕信息和内幕市场的存在。而如果部分行为人获取信息速度快于其他人,或者所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优于其他人,那么证券信息便难以实现以上两点,这就使得市场由强效变为弱效或无效,从而影响其他投资者做出正确、理性的决策,进一步导致信息透明度和投资公平性遭受损失和破坏[1]。

因此,有效市场理论成为规制内幕交易的理论之一。尽管它反映的是现实状态对理想状态的偏离,但是仍然有力地提供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参考。

2.1.2 委托代理理论
该理论主要围绕“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一命题,主要研究我国目前经济市场在信息不对称、发展不均衡的状态之下,委托人为激励代理人设计最优契约的操作方法以及意义所在。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整个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代理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管理者与股东大会的代理问题。在公司成立之际,纲领上会明确表示公司获得效益后分红方式为股东分红,就是说股东权益与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目标在大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公司管理层拥有决策权,股东大会由于种种原因将相关权益让渡给管理层,而管理层更多的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再加上信息不对称所催生出的代理成本,更容易导致管理层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从而使得公司主体的运营者和监督者都由管理层担当,间接造成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分离的现象。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企业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促使两者追求共同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第二类代理问题则是公司大小股东之间的矛盾。此类代理问题主要是基于目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普遍高度集中这一现象。按照股东控股数量不同,控股数量越多的股东不仅享有选举权,还享有优先分红的权利,所以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大股东其实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一来,大股东就容易联合管理层做出一些有利于自身却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决策。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变化和规模性调整,国际上对证券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国家都发现了内幕交易的很多相关案例,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也就成为了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由于我国自身资本市场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所以由该市场衍生出的内幕交易问题的相关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且只是泛泛涉及,但这一发展状况并不影响国内外研究方向的内在一致性,即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内幕交易的概念界定、内幕交易的基本识别方法、影响内幕交易的重要因素和内幕交易的监管研究。

2.2.1 内幕交易的概念界定

从始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内幕交易这一概念各有侧重,既有共性也存个性,很难给予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实务界内幕交易案例的增多以及学术界成果的日益丰富,内幕交易的概念界定也基本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理解和认识。国内外对其具体相关研究进展如下所述:

国外学者 Ahern R(2017)认为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交易主体利用特殊工作职权或其他渠道非法取得未公开的重大市场信息,从而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证券购买的建议或指导行为[2]。也有学者认为内幕交易是企业的内部员工或其他与公司业务直接相关的人员,在获得可靠证券市场优势信息的情况下,操纵公司资产进行股票购买或抛售等行为[3]。简单来讲,内幕交易行为就是相关人员在知悉“重大实质性的隐蔽信息”的前提下进行交易并且根据此行动实现盈利的行为[4-6]。当证券市场披露的某项信息在理性人看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此时披露的信息就被认证为“实质性的非公开性信息”。
.......................

第三章 内幕交易的现状及其特点..................21
3.1 内幕交易的现状..........................21

3.1.1 内幕交易案件分析......................21

3.1.2 内幕交易主体类型分析.......22

第四章 内幕交易影响因素分析...............27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7

4.1.1 内幕交易与公司治理结构...............27

4.1.2 内幕交易与证券市场属性...............28

第五章 内幕交易的监管研究.........................43
5.1 内幕交易监管的博弈分析......................43

5.1.1 博弈模型假设.........................43

5.1.2 博弈模型的均衡求解..................44

第五章 内幕交易的监管研究

5.1 内幕交易监管的博弈分析

市场违规行为的出现频率随我国经济现象展现出复苏迹象,其中最为常见的资本市场违规现象就是内幕交易行为,究其原因,正是市场监管者与市场投资者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市场监管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利益相关点,即利益曲线呈现相互制约态势。监管力度越大,投资者的获利机会就越少,反过来说,投资者在政策比较宽松的时期投资意向更加明显。所以两者的收益与对方下一步行为密不可分。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本身存有的高度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内幕交易行为频发,基于这一事实,我国相关监管主体力求采取各种措施来试图打击与防范;但与此同时,内幕交易者却根据监管力度及关注点的变动灵活做出相应调整,投资者很容易学习到监管机制的决策模式,而监管机构也能够根据企业反馈的数据信息判断其下一步投资动向[92]。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其监管行为概率进行分析,以便寻求到更为合适的内幕交易防范对策,进而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完善我国相应的监管制度以更好规范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根据前面五个章节的建模分析,对上述提到的所有问题的相关结论总结如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