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背景研究
1.1.1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截止 2017 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58.52%。但随着各个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住房、公共设施等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中不透水面积率也在逐年增加,热岛效应日益严重,国内很多城市出现了居民用水供给不足、地下水位持续降低、水环境污染、降雨洪涝等现象。其中,城市内涝问题尤为严重。住建部的相关统计资料表明,2007 至 2015 年间,全国有 360 多个城市发生过降雨洪涝问题,而在所有发生内涝的情况中,单次淹水深度超过 0.5 米,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内涝事件占比约 16.67%。城市内涝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地基等带来了损害,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更严重的还会威胁居民的人身安全。在这些城市饱受雨水侵害的同时,我国近 2/3 的城市供水出现不足,更有近百个城市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困境。这种旱涝两极分化严重的矛盾暴露出我国区域性水资源管理不善的问题。
造成我国城市水环境平衡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化建设破坏了原本生态环境对水的蓄养能力。城镇建设中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硬式结构,具有防水隔水的功能,同时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大量降雨时雨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引发内涝,而在干旱时城市建设蓄水能力不足又造成用水短缺;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我国降水分布也逐渐变化,夏季降雨带向北方移动,使得北方城市的原有排水能力难以应付降雨带转移带来的大量雨水,南涝北旱的传统状态也逐渐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在城镇化道路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这些国家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及方法,合理控制并管理城市雨水径流,有效缓解了上述雨水管理问题。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对城市雨水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成为当前我国的必然之选。为了缓解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加重的局势,国家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以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中 PPP 模式的应用、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问题对于整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海绵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学术研究,但从数量上来看,针对采用 PPP 模式融资建设海绵城市项目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大多是从项目施工或 PPP 模式应用的研究,聚焦于具体融资问题研究稍微不足。
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为进一步研究以 PPP 模式建设的海绵城市项目融资困境的解决思路,本文通过梳理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情况和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出影响海绵城市项目融资的因素,以 H 市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实施情况为例,分析导致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帮助解决海绵城市项目融资问题。
本文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改善我国地方海绵城市项目PPP模式融资困境提供有益思路,为政府投资决策海绵城市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理论意义在于拓展 PPP模式融资理论在地方区域的应用研究。
...........................
2 相关基本理论
2.1 海绵城市的概念及特点
2.1.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sponge city)的概念源自于行业内和学术界利用海绵能够吸收和释放水分这种具象化的性质,来描述城市抽象化的吸收和吐纳的能力。海绵这一形象也常用在描述其他问题,如澳洲学者 Budge 用这一形象描述城市对人口的吸附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的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是用来指代城市对水资源的调蓄功能,即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纳、保持雨水和洪涝的能力。比如本斯特•奥萨(Ignacio F.Bunster-Ossa)用海绵城市来形容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释放雨水的弹性能力。
住建部 2014 年通过发布相关文件,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官方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本质上来看,海绵城市就是利用自然水资源,修复城市水循环能力的新型城市水资源管理理念。从住建部发布的《指南》文件中就可以看出,我国海绵城市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美国 LID理论体系,特别是关键技术部分,同时结合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发展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我国得到正式确认,象征着我国生态雨洪建设已从理论研究进入到了实际应用阶段,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可推动我国建设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城市体系,从而解决当前城市洪涝与干旱的问题。
2.1.2 海绵城市的特点
海绵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面对城市水系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弹性”。传统的城市建设设施表面多为防水硬质材质,遇到雨水洪涝表现为不吸收、不渗透,而海绵城市应用材料多表现出优秀的快速渗水、抗压防滑、美观耐磨以及色彩多样、环保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目前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沟渠、管路和泵站等“灰色”设施构成的城市排水下水系统来排除多余的积水,而海绵城市依靠的是植被、雨水花园、渗水材料、下沉绿地等“绿色”设施进行缓慢排水。
2.2 PPP 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2.2.1 PPP 模式概念
PPP 概念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常译为公私合伙制、公私合营等。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的政治体系、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应用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上对 PPP 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表述。国际学术界较为认同的定义是:公共部门为增加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与私营部门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一种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我国学术界关于 PPP 的研究在四个关键词上达成了一致认同:伙伴关系、提供服务、融资模式、运行机制,强调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王守清等(2008)认为 PPP 是一种企业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代替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建设与服务的方式,能够解决财政资金不足,是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方法。我国官方将 PPP 译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财政部 2014 年印发的《通知》文件中,将其定义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常用的 PPP 模式是政府部门监管项目的价格和质量,社会资本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在项目运营期间,政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关运营或服务费用,合作期满后,政府收回项目所有权。对于部分项目,可以由社会资本继续保有所有权。
通过对 PPP 研究的解读,本文认为 PPP 不仅是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包含了项目建设中组织运营的一系列机构和制度设计。
..........................
3 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可行性研究 ................... 21
3.1 海绵城市项目融资现状及风险 ........................ 21
3.1.1 海绵城市项目融资现状 ....................... 21
3.1.2 海绵城市项目融资风险 .................... 21
4 H 市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分析 ....................... 27
4.1 项目概况及融资规划 ........................... 27
4.1.1 项目概况 .......................... 27
4.1.2 项目融资规划 .......................... 31
5 走出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困境 ....................... 39
5.1 完善相关法律 ....................... 39
5.1.1 建立海绵城市和 PPP 法律 ................ 39
5.1.2 健全地方配套制度 ...................... 40
5 走出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困境
5.1 完善相关法律
5.1.1 建立海绵城市和 PPP 法律
我国第一部关于排水方面的行政法规是在 2013 年颁布的。2014 年 10 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随后,国家有关部委相继颁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但目前我国在对 PPP 立法的顶层设计尚未完善,与之相匹配的金融、土地、财税等政策相对滞后,这种状况与现实中 PPP 改革需求不匹配。此外,现有的优惠政策并未完全有效实施。社会投资部门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给社会部门投资海绵城市 PPP 项目带来了阻碍。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利,应在试点区域结合地区特点,发布地方性法规,并在考察其通用性是否适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制定出国家性政策。海绵城市项目的实施涉及范围广泛、类型复杂、主体多样,包括地上地下空间设施、已建新建区域、政府和社会企业主体等。应建立基于 PPP 全生命周期的海绵城市规划实施法律制度体系,通过建立海绵城市专门法规,解决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主体、建设方式、投融资模式、运营管理等系列问题,将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化,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让社会投资者在进行参与海绵城市 PPP 项目时,能够有法可依,也能避免投机商人利用制度漏洞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构建 PPP 项目融资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 H 市海绵城市项目为例,研究了海绵城市项目 PPP 模式融资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取得以下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