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十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2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工商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工商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业管理两个方面,其主要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是对工商管理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今天该网站为大家推荐一篇工商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一:面粉加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以YY公司为例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作为中国小麦产业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面粉行业是下游面制食品品质稳定的原料保证,同时又指示着上游中国小麦的种植。据统计,面粉的 50%是原料消费,而不是家庭的直接消费。同时,它还受到原料产地、气候条件、消费习惯、消费层次、食品品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面粉加工业将会较长时期内停留在“产品时代”,这是它的特别属性。面粉行业的门槛低,不光表现在技术方面,还有投资。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如果做到守法经营,并且形成自由的产品市场,也能获得盈利并维持下去。因此说,不管未来行业怎么发展,大的市场格局中总会有小型面粉厂的一席之地。

市场上 80%的面粉来自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它们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庞大的群体,其在面粉业中的非常重要地位不可小觑。一批胆略大的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以灵活的机制一举打败了国有企业,将其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每年产小麦约1230.00 亿公斤,小麦的消费量只有 1140.00 亿公斤,现有面粉企业年加工面粉能力3500.00 亿公斤。即使在很多工厂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一直有新的、不同规模的面粉厂不断建成。不能维持的面粉厂开始,其它的资金又再次涌入新建,行业内好不热闹。由于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的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再加上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缺乏,取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十分有限。除了国企和原产地的大企业之外,融资困难是大部分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都面临着的问题。因此,常有一些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的缺乏而停产,它们的运转都是靠自有资金,外加朋友的高息借贷在维持,发展壮大对于企业目前属于天方夜谭。迅猛的扩容,对个体而言,或许是理性的,但会造成整个行业的非理性的繁荣。它的背后是行业的全面的亏损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一味的扩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科学地进行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才是根本。

经多方研究表明,面粉加工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应为成本优势,而进行成本控制是发挥面粉加工成本优势的关键。成本控制观念的更新、各作业环节成本控制的加强和完善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构建可以帮助面粉加工企业解决开工率不足、业务量下降等问题造成的冲击,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与发展空间。

1.2 研究综述

以下三个历史阶段涵盖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1)19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初,早期成本管理会计阶段;(2)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成本管理会计阶段;(3)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至今,现代成本管理会计阶段。

为了在买方市场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不得不想办法降低成本。因此,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成本控制是一个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来计算、调节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企业的薄弱环节得以发现,内部潜力得到挖掘,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成本控制的科学组织及实施,能够起到对企业经营管理改善、经营机制转变、企业素质提高的极大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1.2.1 成本控制国外研究综述

目标成本管理的发源地是美国,它的广泛应用则随着在日本、西欧等地的传播逐渐形成。日本丰田公司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方法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与日本特色的经营机制结合,丰田的生产方式成为了成功的成本企划。管理会计界也开始有大量文献资料的涌现,如《目标成本与价值工程》(1997)、《丰田汽车公司和目标成本管理》(1993) 等,介绍了不同公司的目标成本管理经验,尼桑汽车、Acme 铅革公司、丰田公司等都成为了成功运用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案例。分别许多学者诸如 Robin Cooper、W. Bruce Chew、Takao Tanaka 开始了对它的重视和追踪研究。Cooper 和 Slagmulder (1999)引入了链式目标成本法的概念,链式目标成本法对供应商的约束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保证供应商实现共同设定的功能、质量和价格目标。

Leslie Kren(2008)分析了作业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之间的不同,他提出,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是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审视企业。作业成本从属于责任区域的作业的活动,并依靠其自身作用来完成成本控制实施,同时引出一系列应用作业成本研究的成本控制问题。只对其所管辖责任区的成本进行是成本控制管理者的控制传统,因此,管理者也只负责所在责任区域的作业消耗就能够实现成本控制。作业成本管理能够清楚标识成本管理所需的具体行为,而传统成本控制则缺乏这项功能。

Searcy and Roberts(2007)指出,比起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本身,其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如此强大。由于在收集、记录和报告信息上与公司的决策系统等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符合,造成在协作决策者分析信息上不能提供有效帮助,这样决策者就难以据此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及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另外, Roztocki 和 Schultz(2008)通过一项网上调查对作业成本目前的采用和实施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大公司广泛采用作业成本的情况并不存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应用比率亦较低,与商业企业采用率十分接近。

2 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

2.1 成本的涵义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是企业成本包含的两个部分。显性成本是有形的成本,在财务会计中,它被定义为计人账内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显性成本的特点是可直接计算,一般来讲,涉及现金流出的成本、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成本都是显性成本。其中,销售收入-显性成本=账面利润。显性成本可以在产品价值中得到反映,代表了企业实际应用成本。企业中因各类资产利用值价比等相关因素连带的成本即是隐性成本,即使目前暂不需要有现金的流出。但是,“多值链成本收益”中不能被最佳对应选择利用的那部分,即为隐性成本。

现今,许多企业经营者对隐性成本的认识不够。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中隐性成本的存在和构成,并不清楚。而想要企业的成本状况从根本上改善,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和重视它们,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控制。隐性成本往往是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它的形成可能来自于企业或员工的有意或无意行为,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它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比如,相较于原材料、人工等显性支出,企业内部权威失灵、企业人才流失等亦可造成隐形成本的形成。隐性成本的特点包括:(1)隐蔽性和潜在性。在成本和未来成本是隐性成本中的一部分,日后才能凸显出来隐性成本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而显性成本是以会计核算内容为主体的历史成本。而而由于未来事情的发生与否与发生的具体情况的不确定性,人们对隐性成本更难以认识。因为它们暂未发生,甚至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所以极易成为被忽视的对象。比如,对于一张背面没有进行书写和打印的 A4 纸的出现,就意味着企业需耗费第二张纸,单位成本价值即为 0.1 元×2 页=0.2 元;反之,如果背面实现了再次利用,它的单位价值则改变为为 0.1元&pide;2=0.05 元,这 0.15 元节约就是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共同实现的。这就是隐形成本对企业经营活动数据的真实性带来的影响。(2)放大性。企业经济活动中一些不恰当处理行为的日渐积累给企业未来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表现在企业对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过程中忽视了当前行为对今后的影响。2008 年“问题奶粉”事件的发生对整个乳业及食品行业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就是因为其盲目地追求了短期的盈利而不择手段,甚至不顾对广大消费者尤其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严重损害。由此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就是隐性成本的放大性。(3)爆发性。企业的隐性生产成本越积累爆发性就越强,危害也越大。

2.2 成本管理理论

二十世纪以前的成成本管理侧重核算和反映各项已经发生的成本,相关理论尚处于初期阶段。到二十世纪中期,以事中成本控制为核心的成本管理理论逐步形成。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复杂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改变原有事后成本核算成本的管理方法亟需改变。

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却又随着先进生产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始显现:(1)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涉及的较少。仅限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价值耗费的关注,而很少考虑企业业务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中涉及的成本信息有许多来自外部。因此,企业的管理需求仅靠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难以实现。(2)传统成本管理系统忽略了成本管理与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更多地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可能使企业很多时候放弃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战略,尽可能的避免或降低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成本是其获取利润最大化的的主要手段,从而造成对市场竞争力的丧失。(3)传统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对现实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约束和规范。是实时实地的控制。(4)传统成本管理系统不能全面地分析决定成本高低的各因素,这对管理者的管理视野以及各种潜在的成本控制模型的创新运用都造成了负面效应。

成本管理理论扩展到了成本预测、决策计划等阶段,并且开始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消除传统成本管理系统存在的诸多限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下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了现代成本管理理论。

1.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的概念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由GJ·Staubus 首次提出,但当时这一思想在管理学界的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他指出,成本计算的对象不是产成品,而是“作业”。八十年代中期,Robin Cooper 和 Robert Kaplan两位教授通过对美国企业的调查研究,根据传统成本会计弊端的分析,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作业成本计算的理论和应用。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称为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 一 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这种把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成本动因在产品中进行分摊的方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核算的结果也更为精确,

3 YY 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12

3.1 YY 公司简介.......... 12

3.2 YY 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13

4 YY 公司作业成本法核算系统的构建.................. 18

4.1 作业成本法在 YY 公司的应用 ........... 18

5 YY 公司成本控制改进措施.............. 23

5 YY 公司成本控制改进措施

成本与成本管理之间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每一项成本都与企业内外部的几个环节相对应,隐性成本也不例外。企业要想针对成本的根源进行系统整合,必须首先明确公司战略和现有资源,确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企业文化,搞清成本与收益关联性。YY公司应转变传统成本控制观念、针对现有成本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建立适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方面要求的成本核算制度以及构建严格、完善的现代成本控制体系。

5.1. 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

5.1.1 树立全面控制理念

成本控制包括全过程成本和全员成本两个部分的控制,是一个全面控制的过程。全过程控制有别于传统的生产过程的控制,而是贯穿于成本形成的全部过程。而作为全员控制,成本控制过程中全体员工的参与是其强调的内容。为此,企业应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去,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树立成本人人可控意识,强调公司员工的全员参与。首先,由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负责对员工的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公司成本理念的宣传,使每位员工意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公司前途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每一名员工与成本控制工作的关系。

第二,建立资本成本意识。简单的节约和压缩成本并不是成本控制的全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形成对费用成本、运费成本等方面的认识。对企业资产闲置情况进行掌握了解,防止资产的二次购置和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小型面粉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然而,目前理论界对此却鲜有涉及,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也只是对此作了一个尝试性的理论探索。本文通过 YY 公司案例进行成本控制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成本控制包含全员成本控制与全过程成本控制两个部分,应是一个全面控制的过程。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参与,企业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成本核算制度是整个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YY 公司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问题是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和核算,在降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消耗、减少活劳动消耗和其他费用支出上的疏忽,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核算和管理。需要对 YY 各作业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并考虑完善成本核算的内容,加强 YY 公司各作业环节的成本控制。

第三,成本管理系统构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成本控制系统,它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也都需要通过成本管理所实现的成本优势来完成。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分为三个部分:YY 公司各作业环节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与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的成本责任制度建立以及成本费用考核制度的建立。

第四,以 YY 公司为例构建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体系,对面粉加工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可促使该行业发挥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二: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营销策略研 ——以JX温泉酒店为例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在市场开发的理念、新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方式,特别是营销策略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定价策略不当,价格过高,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产品质量不高,无法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满意的入住和用餐的理想场所;产品模式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营销品牌理念模糊,无法吸引消费者;营销渠道单一,效果不佳等,这都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者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因此,怎么把握现在的市场发展形势获得更多的消费者,还需要在营销策略、服务质量及满足消费者的品位等方面提高改善,这是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发展比较关键的问题。

JX 温泉酒店是深圳香江控股于 2006 年创建开发的,目标是全国的旅游市场。深圳香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与运营的企业,旗下拥有住宅地产和商贸地产超过二十个,覆盖珠三角、华东、环渤海等重要地区。公司根据发展要求,将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战略目标调整为房地产与酒店产业同步发展的新战略,开发了白水寨旅游度假区、JX 温泉酒店等顶级的旅游项目。通过回归自然,实现人的积极与健康生活追求,同时也构成了企业关注人、关注健康的重要属性。

JX 温泉酒店位于白水寨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瑰丽翡翠”) 核心区,毗邻从化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其按照白金五星级标准倾力打造,占地面积约 20 公顷,总投资超过十亿元,主要以“大丰门景区” 项目和“温泉养生区”项目两大板块构成。其拥有主题酒店客房 450 多间,风情酒店客房 200 多间,温泉别墅式客房、企业会所 180 多套,特色温泉区和水上娱乐区近 70000 平方米,规模水平为国内行业之最。其中特色温泉区包括三进酒区(米酒、红酒、啤酒)、中医养生区、森林瀑布区、精油区等。水上游乐区则设有漂流、冲浪等游乐项目。另外豪华KTV 包房、高档特色餐厅、国际会议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本文主要以 JX 温泉酒店作为案例,运用相关的营销理论,分析 JX 温泉酒店的营销环境、市场竞争力、消费者行为及目标市场,重点研究 JX 温泉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其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分析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借鉴国内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在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优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营销的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现代酒店业在全球各个地区迅速发展,各具特色。就全世界的情形看,美国的酒店不仅数量多、集团化程度高,而且作为世界主要集团的发源地和总部所在地,是资本、管理和技术的最大输出国。欧洲的酒店发展较早,虽规模较小,设施及建筑相对老式、陈旧,但其历史文化悠久,较为重视人性化服务。亚洲的酒店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酒店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引进了美国酒店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欧洲酒店的良好传统,再糅合了东方民族的好客传统,酒店发展各具本国特色。

国外对旅游酒店管理及营销理论研究较为深入。营销理论产生于美国,1960 年美国教授麦卡锡提出了 4P 营销组合的典型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可以调动的营销组合变量主要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与分销渠道(Place)四种,企业通过对这四个变量的具体决策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酒店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以服务为主题的特殊产品,美国学者菲茨西蒙斯认为:服务是无形的,是一种可以带给人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的活动,例如行为、便利、优惠、感受、体验等。之后科特勒将 4P 延伸为 4P+4C,他认为延伸的目的在于反映现代营销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基本特征,即产品+利益、价格+损失、促销+沟通、分销+方便性。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作为旅游酒店的一种,有旅游酒店的共性,但其营销组合主要体现在人际互动和过程管理两个方面,这既是酒店产品特点决定的,也是酒店营销组合的特点所决定的。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酒店需求明显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行业分化趋势明显,经济型酒店、商务型酒店和度假型酒店的市场份额将不断细化,特别是旅游度假型酒店,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健康休闲观念的形成,正成为一种主流。

在国内的关于酒店管理与营销的文献中,研究酒店营销主要是研究具体的行业,主要以研究经济型酒店或商务型酒店的营销与服务为主。对于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研究的文献及论文都相对较少。程露悬(2001)在《国内度假型酒店的发展研究》中曾提出国内度假旅游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但与之配套的度假型酒店的建设和经营仍存较多问题,文中对国内旅游度假地市场进行了定位,并阐述了国内度假型酒店的发展趋势。李日欣(2010)在《度假酒店营销策略探析》中阐述了度假酒店的发展背景,度假需求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提出了度假酒店营销的一些策略,包括环保理念、提供全方位的超值服务、配套的休闲娱乐活动项目及有效的信息沟通等。肖彬(2013)在《论我国旅游酒店现状及营销策略》中提出成功的营销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旅游酒店必须在留住老旅客的同时抓住新旅客的心,用多种途径扩大客源,并对市场大环境进行详细的细分,确定旅游酒店自身的目标市场和定位,采用正确的营销策略提高旅游酒店的市场竞争力;李刚、赵丽维(2008)在《旅游城市酒店营销策略研究》中通过对旅游城市酒店的市场分析,发现消费者有着有限“一次性”的消费行为,这对旅游酒店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营销组合应与其他类型酒店有所区别。

根据论文的逻辑顺序,全文研究的框架结构如下图 1-1:

2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概述

2.1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基本情况

酒店是指能够向旅客或当地居民提供住宿及餐饮服务的机构,是由一个或许多建筑物组成的提供住宿、娱乐、游乐、餐饮及其他服务的接待配套设施,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性质是商业性的,使用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提供的是以服务为主的综合性酒店产品。随着旅客需求趋势的发展和变化,酒店按照不同服务功能和经营模式可以分为经济型酒店、商务型酒店、度假型酒店、长住型酒店、会议型酒店和公寓型酒店等。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是以接待旅游休闲度假游客为主,并为其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休假和疗养等多种服务功能的酒店。其核心概念集中在“经历”上,即游客对旅游景区的观察或参与而形成的感受和体验。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通常建立在温泉、海滨、山庄、海岛、草原、森林等具有独特资源、轻松舒适、风景优美的地方。游客主要以参观当地旅游景点或休闲放松为主,比较注重体验、健康、舒适和当地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与经济型酒店、商务型酒店的区别如表 2-1 所示: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是结合我国旅游业和酒店业发展趋势而形成的一种当今重要的酒店类型,是为了满足大众旅游度假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集多种功能、多重角色于一身,地理位置优越,服务设备齐全,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综合性酒店。本文的案例 JX 温泉酒店就是一个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具有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普遍存在的共性。另外,鉴于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与其他类型酒店的不同,其在营销策略方面也有其独特性和要求。

2.2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发展现状及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为了更好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促使我国旅游业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多元化、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型转变,我国在条件成熟的景区建立了 12 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代表着我国度假型旅游的开始。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省、市和城郊三级旅游度假带,度假型旅游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了 13 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辽宁金石滩、上海佘山、福建武夷山、广东南湖、海南三亚龙湾等,而省级、城郊旅游度假区更有上千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收入消费的提高,以健康、休闲为目的的度假旅游需求呈上升趋势,对传统酒店带来一定的冲击,游客不再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更多的是前来旅游景区放松身心、释放压力,逃离城市的喧嚣。

据统计,目前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不断涌现,且多设立在旅游度假区,主要面对的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酒店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也向综合性发展,旅游度假已成为我国中高收入阶层选择的主要旅游方式。而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作为景区的关键载体,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

3 JX 温泉酒店营销策略分析....... 12

3.1 JX 温泉酒店基本情况............ 12

3.2 JX 温泉酒店营销环境分析................ 13

4 国内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成功营销案例 .......... 37

4.1 日本汤田中温泉旅馆 ......... 37

5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营销优化策略 ........... 40

5.1 绿色营销——采用绿色环保的理念 ............. 40

5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营销优化策略

成功营销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面对不断扩大的旅游休闲市场,我国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营销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竞争力。本文从 JX 温泉酒店营销策略的分析中,总结出了其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大部分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国内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成功营销案例的经验,对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营销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5.1 绿色营销——采用绿色环保的理念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环境保护为经营之道,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多数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营销策略中普遍存在忽略产品生命周期及季节性的问题,例如 JX 温泉酒店存在淡旺季节游客相差在 10 倍左右,旺季时门庭若市,旅客订房难,价格昂贵,淡季时门可罗雀的现象,因此,要解决类似问题方法之一,可以借鉴日本汤田中温泉旅馆的绿色营销理念。这种营销理念既可以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护生态,促进酒店、环境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非常符合当今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政方针和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发展趋势。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由于位置的特殊性,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旅游景观。因此,酒店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以不影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为前提,选取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避免污染。酒店提供的核心产品,例如温泉、海洋等旅游产品,山庄、草原和森林等观光景点产品要及时做好维护,避免过度开发或人为造成旅游景点破坏,因为环境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景点被破坏了就很难恢复到原状。对于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管理者来说,要树立深刻的绿色环保意识,没有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就不会有酒店的存在,要严格保护好环境资源和旅游景点才能使酒店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酒店的饮食产品和客房产品,要符合消费者度假休闲旅游的心理,在饮食上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如为游客提供具有旅游景点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农产品食物;在客房上要求做到了绿色标准,如使用高效的节能灯避免能源浪费、房内摆放花草代替空气清新剂的作用、使用沐浴乳代替香皂的一次性使用等。

6 结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的宏观环境下,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游客不再以观光旅游为主,更多的是前来旅游景区放松身心、释放压力,逃离城市的喧嚣,以健康、休闲为目的的度假旅游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是结合我国旅游业和酒店业发展趋势而形成的重要酒店类型,是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大众旅游度假市场,集住宿、餐饮、娱乐、游乐以及其他服务等多种功能、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综合性酒店,在我国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将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市场营销相关理论与 JX 温泉酒店的实例相结合,从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出发,运用相关的营销理论,分析 JX 温泉酒店的基本营销情况,研究 JX 温泉酒店的营销策略,找出其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分析旅游景区度假区酒店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借鉴国内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在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优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营销的对策。主要结论是:

1. 以健康、休闲为目的的度假旅游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方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的配套设施和重要载体,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 本文以 JX 温泉酒店为案例,对其营销环境、竞争压力、消费者、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目前国家政策十分鼓励支持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酒店自身也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由于竞争压力比较激烈,营销策略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营销策略问题也是众多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或优化营销策略对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 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持续良好发展离不开成功的营销策略,国内外也有一些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在营销方面具有成功的经验,这对其他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营销策略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 通过对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营销策略的优化总结,为其在营销策略上作出正确合适的策略选择,有利于旅游景区度假型酒店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三:“营改增”航运企业税收筹划分析——以NU散货运输公司为例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上有 80%的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的,所以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航运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我国的海岸线长超过 1.8万公里,内河航线则长达 12.3 万公里,先天的河海优势,给我们带来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航运史,是我国成为海运大国的重要基础,也使航运业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航运业在改革开放后的成就更令举世瞩目,在今日国际航运界的重要力量里,我国航运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十一五”以来,我国航运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2006 年,国家确定了 7 个要保持“绝对控制权”的战略产业,其中就包括了航运业。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部的统计结果显示,到2011 年底为止,我国拥有 17.92 万艘水上运输船舶、其载重吨位合计 21264.32万,其中包括有远洋船舶 2494 艘、其载重吨位合计 6703.86 万,比 2006 年底的载重吨位分别增长 93%和 75%。而我国的运力总量仅次于希腊、日本和德国,排名世界第四,拥有 1000 总吨以上商船队的总载重吨位为 11560 万载重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强有力地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大,世界级的大港口也随之涌现。2013 年世界货运吞吐量最大的前 10 个港口中,除了排名第 3 的新加坡港和第 9 的鹿特丹港以外,皆为中国港口。从上面列举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船队规模、港口航道建设与货物吞吐量均在世界位列前茅。

但是目前,我国航运业正面临着由于供需严重失衡、信心缺失、FFA市场金融化和国外大货主垄断操控造成的市场极度低迷。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船舶吨税,进口船舶的增值税、关税和附加税,以及补贴支持政策的缺少,造成航运业较重的税收负担,削弱了我国航运业的竞争力,导致很多注册在我国的华人航运企业,选择向境外转移业务,结果是我国注册的航运企业数量和航运利益不断地流失。在这个情况下,国家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政策,对航运业的税负就造成了较大影响。

1.2 文献综述

与我国相比,西方的税收筹划理论研究起步早、方向多、程度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经济、贸易、标准和法制等各方面都向与国际接轨或趋同的方向去建设,其中也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的修正,甚至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改革步伐的推进,税收筹划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税收筹划理论,加以借鉴和吸收,有助于促进我国税收筹划理论研究的发展,减小中外研究的差距。同时,多数研究认为,税收筹划应与实践紧密结合,税收筹划的研究必须与经济、政治及法律环境,特别是具体的税收政策法规相联系。因此,在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税收筹划研究也越来越多。下文将分别介绍国内外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情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税收筹划最早起步于西方,19 世纪中叶西方已经有机构专门从事税务咨询服务,不过税收筹划真正得到西方法律界和政府当局的认可,则是在当时担任英国上议院议员的汤姆林爵士在 1935 年的“温斯特大公案”中,通过这一判例。汤姆林爵士通过此判例,明确地指出纳税人使用合理的税收筹划手段,来达到降低税负目标的行为,应当得到法律和政府认可。该事件被认为是西方税收筹划开始进行的标志,且被多国税收筹划案件判决所援引。国外的税收筹划研究按范围划分,可以分为个人的税收筹划、区域的税收筹划和跨国的税收筹划等等;按税种划分,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筹划、增值税筹划和财产税筹划等等;按经营活动划分,可以分为财产信托的税收筹划、公司融资管理的税收筹划、证券投资的税收筹划、企业功能管理的税收筹划等等。

(1)按范围划分的税收筹划

在个人税收筹划方面,印度税务专家 NJ.雅萨斯威有一本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①,他在书中对税收筹划进行了阐述,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对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务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实际上可以以美国为例,每年三、四月份,美国人就要开始申报一年的税收,有很多美国人将自己一年的收入和开销都列给税务代理机构,这些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税收知识,进行筹划申报,最后多退少补。

在区域的税收筹划方面,美国德克萨斯 A&M 大学的 Sharon Kay(1997)发表的《企业迁徙的税收和非税收诱因》这一论文,从企业选址的角度对税收筹划进行研究,认为“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等税收和非税收因素”,是企业选址必须综合考虑的,通过对投资地点进行选择,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2 税收筹划理论

2.1 税收筹划的概念

广义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法的前提下,纳税人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以实现纳税人税收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而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事先科学、合理、周密地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策划和安排的一种理性行为。该范畴包括了采用合法手段、非违法手段和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手段)的筹划行为,也就是认为节税、避税、税负转嫁都属于税收筹划。

狭义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对适用的税收法规进行选择,采用相关优惠政策,通过事先规划好理财、经营、投资活动,而达到取得节税利益目的的过程。其特点是合法、合理、符合税法导向。

本文中所指的税收筹划是指在既定税制框架内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事先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管理决策、投资行为、经营活动等涉税事项的统筹规划和安排,以实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纳税风险目标的一系列筹划活动。

2.2 税收筹划的主要特点

2.2.1 合法性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表现在其以法律为界限,不能逾越相关法律规定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税收筹划活动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违法逃税的行为应该受到抵制和禁止。从内在而言,这要求纳税人对法律有敬畏感,并拥有合法筹划的自觉。从外在来说,则无论法人还是自然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当将既定的减税目的和经营项目,结合相关的税收政策和会计法规进行规划。因为法规的制定具有目的性和关联性,如果为了减税而以身试法,则很可能得不到预期的减税效果,甚至得不偿失,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2.2.2 筹划性

税收筹划的筹划性,表现在税收筹划活动一般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规划。通常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后,才产生纳税义务,并且纳税义务的时间要求一般不限制于某一时点,而是一个时段,因此应税行为和纳税义务之间存在时间差。但由于法律的规范,应税行为发生后,一般情况下应纳税种和税额就随之确定了,在确定应纳税额之后再设法减少税额的行为,已不属于筹划。因此纳税人对税收进行筹划时,需要提前计划,以调整经济行为,选择使税负最小化的决策。

2.2.3 目的性

税收筹划的目的性,表现在税收筹划是在确定的目标下进行的。税收筹划不是单纯减少应缴税款,如果税款减少了,但增加了更多的机会成本,最终企业收益也减少了。税收筹划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理财活动紧密结合,如果短期税额或税负提高了,但其结果换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增长,也是一项合理的筹划活动。因此,对纳税人而言,税收筹划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以不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前提,以企业价值长期最大化为总体目标,进行税收筹划设计,选择一个最佳税负方案。

3 NU 散货运输公司涉税情况 .......... 14

3.1 NU 散货运输公司整体概况 .......... 14

3.2 NU 散货运输公司“营改增”前后涉税情况 .......... 14

4 NU 散货运输公司税收筹划方案 ................. 23

4.1 进项税额的税收筹划................ 23

5 NU 散货运输公司税收筹划风险与对策 ............ 34

5 NU 散货运输公司税收筹划风险与对策

5.1 NU 散货运输公司税收筹划风险点

5.1.1 税收筹划认识误区的风险

税收筹划是整体性、系统性很强的一种规划行为,是需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甚至战略目标相结合的一种事先筹划活动。但由于公司存在以下认识误区:(1)缺乏税收风险意识,认为税收无需事先进行筹划,税务问题可通过与主管税务机关维持良好关系,从而疏通摆平即可;(2)认为财务部门仅仅负责处理会计事务,无需参与企业的运营,企业的管理决策无需征询财务部门的分析意见;(3)在有进行税收筹划的需要时,认为税收筹划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其他部门无需参与其中。其结果是导致公司缺乏专业税收筹划人才,税收筹划涉及的多种影响因素,也因为部门间的信息不完全,而较难进行合理筹划,大大降低了税收筹划成功的可能性。

5.1.2 税收政策解读与操作的风险

税收政策解读与操作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1)我国只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确定,采用税收法律的形式,其他税收政策以法规、规则、条例和地方指引性文件等为主,因此税收政策体系较为复杂,给税收筹划带来了理解掌握的难度。(2)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政策经常需要做出调整,因此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但也有一些税收政策制订时间虽久却仍然有效。由于税收筹划具有事前筹划性,从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选择到操作,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原设计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会因此变成不合理方案,如本文中,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国注册登记免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有效期限经过两次延长,其中又有两年停止,这样就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带来了不确定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的税收筹划研究理论为基础,以NU散货运输公司为实例,分析了航运企业的涉税情况及“营改增”带来的影响,介绍企业从增值税进项税额、选择经营方式和享受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案,同时关注税收筹划的风险点,以达到降低税负和涉税风险的目的。结论是税收筹划可以发生在企业的众多涉税经济行为中,同时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之间又互相关联,税收筹划方案也有多种选择,因此像NU散货运输公司此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境内外业务的纳税人,更需要全面分析,加强统筹,以提高税收筹划成功的可能性。

6.2 建议

对航运企业,建议在综合考量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投入,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和可量化的税收筹划测算机制,确保及时对税收政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使企业管理决策更为经济和准确。同时,在目前航运业的困境下,各航运企业应加强合作,争取国家有力产业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我国航运业国际竞争力。

对税务机关,建议主动提供纳税服务,及时对纳税人进行辅导,确保纳税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偏差,避免造成税费流失或征税成本提高。同时,要加强纳税评估,提高征管质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防止国家税款流失。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四: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在华营销策略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首先运用 STP、4P 营销理论分析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现有营销策略问题,其次运用 PEST 分析方法和波特五力理论阐述了邮轮旅游行业现状,运用 SWOT 分析工具剖析了皇家加勒比公司在华营销的现状;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内、外部营销以及交互营销理论对皇家加勒比公司提出了营销改进方案,并提出了营销改进方案的具体措施,以促进皇家加勒比公司在华营运业务的健康发展,推进我国邮轮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皇家加勒比公司的营销策略,促进其在华营销业务的发展,也为其它国际邮轮公司和中资邮轮旅游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由于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刚刚起步,邮轮旅游市场尚不成熟和规范。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国内邮轮旅游行业和邮轮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邮轮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邮轮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邮轮旅游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关于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发展、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发表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和成果。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如邮轮游客特征、邮轮市场细分、邮轮旅游决策及影响因素以及邮轮游客体验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外国文献的研究,本文不仅将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应用到中国邮轮旅游市场的研究,还结合中国国情重点研究国内邮轮旅游市场需求和在华国际邮轮旅游公司的发展。

莫里森等(Morrison, et al.)通过对人口统计、旅行计划、活动参与模式、利益诉求和旅行体验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邮轮游客明显不同于博彩地度假者、海滨度假者、滑雪度假者和夏季乡村度假者。菲尔德等(Field,et al.)对美国阿拉斯加地区邮轮的游客来源、旅行团体、旅游经历和游客人数等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哈博森(Hobson)根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的调查数据,运用社会阶层结构分析方法,将邮轮旅游市场分为四个细分市场:大众市场(来自中低收入阶层,日均花费大约在 125 美元至 200 美元之间);中端市场(来自中高收入阶层,日均消费约在 200 美元至 350 美元);豪华市场(大多来自社会上层,每天消费在 350 美元以上);特殊市场(由相同特殊爱好的旅游者组队,乘坐小型邮轮进行旅游,人数一般为 50 至 150 位)。这一细分方法被研究机构所广泛采用。马斯卡多(Moscardo)采用多维标度分析法,对邮轮游客与其他类型游客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邮轮游客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客户群体,其特点是偏好多目的地、多旅行项目、重旅行安全。

屈和平(Qu & Ping)、洪和彼得里克(Hung&Petrick)、泰伊和勒克莱尔等人(Teye, Leclerc,et al)对邮轮游客旅游动机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邮轮游客选择乘坐邮轮的动机主要是利用邮轮这种特殊的旅行交通工具,享受其欢乐的娱乐化旅程和各种船上设施与活动,达到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目的”。这些动机也体现了邮轮旅游较其他旅游方式在满足游客需求多样化方面的四个优势:“一是邮轮上设施和服务齐备,这使得邮轮成为旅游自身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常常被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目的地;二是游客不仅可以选择在停靠港上岸游玩,也可以待在邮轮上自娱自乐,自主选择性强,活动自由度较高;三是 90%以上的邮轮消费都采取一次性支付的方式,消费项目基本可以提前知晓,消费风险很小;四是除邮轮所提供的娱乐项目和服务之外,众多停靠旅行目的地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观光内容”。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STP 营销理论与营销组合理论

2.1.1 STP 营销理论

STP 营销理论是由著名学者菲利浦?科特勒提出的,已成为现代营销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了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目标市场(market targeting)和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三大要素。本文将以 STP 营销理论为依据,提出营销策略改进方案与实施措施。实施 STP 战略通常需要三个步骤:

(1)目标市场。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企业不仅要细分市场,还应选择有利的目标市场。这就意味着营销者需要通过市场细分,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择优,遴选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细分市场。

不难发现,市场细分是目标市场选择的前提,而选择目标市场则是市场细分的目的。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的过程中,不可能满足产品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应寻找拥有大多数消费者需求的细分市场。企业在目标市场时,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差异性营销和集中性营销三种策略。集中性策略是指集中资源开拓一个或者几个较小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争取在这一个或几个小细分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市场份额;无差异性策略将整个市场视作一个目标市场,用单一的营销策略或单一的产品开拓市场;而差异性策略将整个市场划分为几个细分市场,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2)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将产品营销与消费者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使消费者产生需求时自然联想到企业的产品或品牌。通过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塑造与众不同的产品特质,比如保时捷公司用精美的设计和广告宣称其产品是速度与激情有机的结合,这就给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购买保时捷汽车的欲望。

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既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色,又要探究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原因,进而确立企业产品的独特功能和款式。市场定位策略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迎头挑战定位策略;二是高人一等的彰显特色的定位策略;三是寻求市场空隙的拾遗补缺定位策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市场定位方法。当企业需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改善企业销售业绩的时候,企业则可能会对产品进行重新市场定位。重新市场定位也有三种方法,即改变目标市场、改变差异化优势或者将目标市场和差异化优势同时改变。

2.2我国邮轮旅游行业 PEST 分析

2.2.1政治环境

(1)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近年来,中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邮轮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关于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纲领性文件,无疑为未来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创造了必要而宽松的政策环境。

中央各部委及各港口城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如交通运输部关于外籍邮轮经特批可在我国境内可以进行多港挂靠的批示以及关于海峡两岸“平等参与、有序竞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运力”的指导性原则;公安部关于中外邮轮旅客出入境边防检查的四条措施;海关总署关于邮轮监管的具体模式、操作程序和要求以及简化通关手续;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国际航行邮轮群体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国家旅游局关于将邮轮旅游纳入国家滨水旅游的规划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豪华邮轮等船舶列为我国造船业未来几年的研发重点;教育部开始把邮轮旅游专业纳入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目录;青岛市制定了全国首个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深圳市出台了《加快邮轮游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的统计,目前上海、宁波、天津、大连、青岛、广州、厦门、三亚、海口等 16 个沿海城市已成为国际豪华邮轮停靠点。我国关于推进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标志着中国已开始步入邮轮时代。

(2) 国际邮轮运行管理程序亟待优化和完善

国际邮轮在我国境内运行的管理工作包括“口岸管理与行业管理”两大块内容,涉及到的国家管理部门主要有交通部、公安边检、海关、检疫检验、海事局、旅游局等,见图 3.1 和图 3.2。

第 3 章 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13

3.1、我国邮轮旅游行业 PEST 分析............13

3.1.1 政治环境................13

第 4 章 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营销策略及其问题分析...........24

4.1 皇家加勒比公司概况及其发展...............24

第 5 章 皇家加勒比公司营销策略改进方案设计............33

第 6 章 改进方案的实施措施

本章从构建与完善组织架构和保障措施两个层面,推进皇家加勒比公司营销策略改进方案的实施。

6.1 构建与完善公司组织架构

随着皇家加勒比公司在华独资子公司的获批,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上海代表处升级为皇家加勒比(上海)有限公司,其公司规模也会相应扩张。因此,适时地调整其组织架构很有必要,不仅能够获得母公司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壮大自身的实力,而且能够更好地贯彻营销的改进方案。

6.1.1 职能部门重构

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首先在中国香港建立了其亚太区总部,其后在 2007 年于上海建立了代表处,该代表处规模较小,主要开展大陆地区邮轮母港业务的营销以及与旅行社的合作与沟通。与此同时,皇家加勒比还在广州设立了一个订舱中心,负责邮轮母港业务的操作。

皇家加勒比(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之后应该立即着手组织架构的调整。在保持原有职能部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重新设计各个职能部门:

(1)产品研发中心

产品研发中心主要负责皇家加勒比公司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工作,并且根据公司发展及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与此同时,研发中心不仅要做好各类产品信息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汇总、归档保管工作,为逐步实现公司的销售目标,并且要协助其他部门进行员工的培训、考核工作。

(2)人力资源部门和培训中心

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投入,这也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发展战略和自身的人力资源现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提出保障企业业务发展和战略实施的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加大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员工队伍的力度,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优势。它的职责主要是:定岗定编与招聘调配、培训培养、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和员工关系与企业文化。

第 7 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发展邮轮旅游行业的背景情况,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运用 PEST 分析方法和波特五力理论阐述了我国邮轮旅游行业现状,进一步剖析了皇家加勒比公司在华营销的现状;其次运用 STP、4P 营销理论分析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在华现有营销策略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内、外部营销以及交互营销理论对皇家加勒比公司提出了营销改进方案,并提出了营销改进方案的具体措施,以促进皇家加勒比公司在华营运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推进我国邮轮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 STP 营销理论和 4P 营销理论分析皇家加勒比公司在华营销策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皇家加勒比公司的在华营销策略存在着邮轮旅游产品单一、票务成本高、销售渠道单一、邮轮旅游营销人才匮乏的问题。

第二,本文利用 STP 营销理论分析了皇家加勒比公司在中国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体,并利用 4P 营销理论制定了产品差异化、优化销售体系、提升营销人员素质和树立邮轮旅游品牌的改进方案。

第三,本文利用皇家加勒比(上海)有限公司刚刚成立的契机,以构建组织架构为突破点,根据内部营销和交互营销理论结合互联网平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通过这一营销改进方案及其保障措施的实施,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皇家加勒比公司的营销策略,促进其在华营销业务的发展,也为其他国际邮轮旅游公司以及未来的中资邮轮旅游公司的营销策略及营运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由于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刚刚起步,邮轮旅游市场尚不成熟和规范。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国内邮轮旅游行业和邮轮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邮轮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邮轮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五:房屋在线短租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线短租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的各类房屋租赁业而言的,与其他成熟房屋租赁业相比,在线短租行业还属于新兴领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O2O等各类电子商务模式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及推广落地,电子商务迎来了又一轮的黄金发展期,房屋租赁业也渗透进互联网领域,开始出现各类房屋租赁网站,在线短租企业企业作为一只新秀特色鲜明的出现在该领域。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线短租企业在诞生后经过短暂的井喷式发展后,也陷入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瓶颈阶段,在这个瓶颈阶段中,有的在线短租企业选择了改变经营策略,有的选择了调整经营领域,有的选择了改变市场范围,有的淫灭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当前以及未来的中国市场,在线短租企业能否继续生存,能否进一步发展,能否创立出独属于本行业领域的商业模式,这些对于在线短租企业来说都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业模式作为经济领域一个独立的理论,有其通用的模式概念,但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通用概念都不是可以照搬直接应用的,都有自己的行业特色。在线短租企业,在国外虽然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是在国内,却举步维艰。影响在线短租企业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政府政策因素、人文因素、诚信因素等等。在线短租企业要在中国成功建立并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来适应中国的环境、政策、经济等。

由于最初在线短租企业诞生于欧美国家,其商业模式依据欧美国家的社会环境人文等特色发展形成,在中国,国内环境特点、政治特点、人文特点与欧美国家均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在线短租企业照搬欧美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发展,必然会碰到各种障碍困难,因而在建立发展一段时间后碰到了再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目前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在线短租企业虽然也做出了各种调整和应对,却始终无法找到更好的模式去适应中国的市场和环境。因此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1.2国内外相关研究

自从第一家在线短租企业网站上线,就引起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及媒体界的关注,相关的讨论、研究也逐渐产生。从在线短租类型的电子商务网站该不该存在,到能不能发展生存,再到如何更深远的发展,研究内容也开始逐渐深入。

1.2.1国内研究

由于国内在线短租企业起步较晚,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也略滞后于国外同类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在线短租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个领域:一个是在线短租企业的发展过程研究,一个是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在对发展过程领域的研究中,研究核心已经由最初的对于在线短租市场的初步探析研究过渡到了成功因素及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深入调查,而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也是目前国内相关领域各类专家的研究重点,领域专家们否定了直接移植国外同类企业商业模式的可能,通过结合对国内经济环境、国家政策法规及人文的研究,逐步探索分析,形成适用于当前中国环境的在线短租商业模式。沈河通过对当前在线短租市场的探析,认为我国在线短租市场存在行业缺乏界定管理不规范、取法行业服务标准管理存在隐患、市场应当更加细化专业化与国际接轨等问题。

1.2.2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在线短租行业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在欧美国家,由于不同于国内的社会环境、国家体质、经济环境的各种不同因素影响,在线短租企业发展迅猛,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发展各有千秋且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而在国内,相同的商业模式却寸步难行,国内学者虽然从各个角度对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困境进行了研究,但是迄今为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尚不全面。

总体看来,国内对于在线短租商业模式的研究并未在理论及实践层次上得到升华。基于当前的研究状况,本文将通过对比几家在线短租企业运营数据,分析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寻找最优的经营模式以实现最大利润的盈利模式,以完善现有国内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国内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论文以电子商务理论、商业模式理论、经营模式理论、盈利模式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在线短租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在线短租商业模式的含义进行界定,建立起全面的在线短租商业模式理论框架,进而通过剖析和对比国内外成功的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通过对用户群体、服务平台、经营方法、盈利渠道、主要功能等的对比分析,选择适合我国在线短租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完善出适合我国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

2理论基础

2.1商业模式

泰莫斯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体系,是一个包含了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既包括每一个参与者也包括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表面和潜在的利益,参与者相应的收益来源,参与者获得收益的方式等等。在分析商业模式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企业的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他们彼此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而现在商业模式最新观点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用于企业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这个系统负责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其中包括:企业资金、各类原材料、人力资源调配、基本作业方式、销售的方式、信息管理、品牌推广和知识产权、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内在的创新力等等,也被成为输入变量,有输入就有输出,输出变量也即前面各类资源形成的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无法自理,但是又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综合以上的各类原因,形成了商业模式具有自己能复制的,但是却不能被别人复制的特性。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商业模式在国内国外成为理论界、实业界讨论的重要话题,曾经,著名的管理学导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现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更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时代华纳的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说,“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比技术更重要的就是商业模式,因为商业模式是让企业立足的先决条件”。可见,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已经逐渐转变为商业模式。

首先,从含义内容来研究商业模式。在20世纪50、60年代,商业模式这个词开始出现在期刊以及论文中,到90年代末期,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开始成为学术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综合国内国外学者的研究,商业模式概念被有些学者从不同方面概括为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整合类四个代表不同含义的概念,不同概念的商业模式,因为其适合的环境与理论的视角不同,并未形成统一并且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本文在这个基础上,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个整合体,融合了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的商业模式。

其次,从构成商业模式的各类要素来看,多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也即商业模式体系,为了保证整个体系的整体和谐,各个要素合理的运行。为了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改善和评估等等活动提供依据,需要对商业模式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商业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关于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包含了产品、服务和信息流,其中包括各种角色的描述,以及角色扮演者所参与的商业活动;二是潜在利益,这里专门指的是各种商业活动参与者潜在利益;三是如何描述收入来源”。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的观点的分析,以及对相同领域不同学者的特有观点的分析,本文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商业模式的中心词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而说明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表2-1所示。

2.2电子商务及商业模式

关于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组成要素,大部分研究文献集中讨论了产品的创新、客户的关系、基础设施和财务的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产品的创新描述的是公司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它包括了价值的取向、目标客户和实施能力等等几方面的内容。客户关系主要是讨论了通过建立公司品牌,赢得客户好感,与客户形成稳定关系。基础设施包括资源、行动、流程以及协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描述了企业为了创新以及传递价值而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财务方面则主要的考虑了收入、成本及利润,它是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核心内容。此外,同时还涉及了企业的战略、市场、团队、组织、技术以及法律等等要素各类学者对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组成要素的界定如下表2-3所示。

3国内外在线短租企业发展现状调研........20

3.1国外在线短租企业发展现状调研.........20

4典型在线短租企业商业模式案例分析........27

4.1网站经营模式分析.......27

5在线短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38

5.1调整市场边界.......38

5在线短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短租企业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国内在线短租的发展时间也已近5年,在经济、信息技术、网络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每天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在线短租企业为了适应目前国内的环境和经济发展速度,也必须随时做出自己的应变,以更好的经营模式获得更大的企业利润。

5.1调整市场边界

调整市场边界是进行价值创新的第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目的是使企业脱离激烈的竞争环境,开创出新的利润空间。在线短租企业不能总是将眼光局限的放在现有的目标群体上,应该接受更广泛的租赁与度假的综合市场,对在线短租行业的观念进行创新,提供新的综合性的产品和服务,超越既有的界限,寻找更多的市场机会,不断发展。本文将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调整并衍生出新的在线短租行业的市场边界。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他们会积极参加战略范围内部的竞争,从而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以汽车行业为例,比如:莲花、宾利等品牌的汽车,主要是定位于高端的消费人群;而奇瑞、比亚迪等品牌的汽车,则是面向普通的大众消费水平的消费者。从消费者人群等级来看,这些企业所面对的是不同等级的消费需求,不存在竞争的关系。因此,相同战略范围内的企业都会与自己战略范围内部的对手展开竞争,而不会去关注相同战略范围外部竞争者的活动。

打破现有战略壁垒,是跨越现有市场边界开创更广阔市场空间的关键,从而明确是什么因素决定着消费者不同的战略范围内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6结论与展望

关于在线短租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目前在学术领域尚且没有统一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各相关行业的学者及经营者都曾或多或少的对这方面进行过剖析,并且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研究结论。之所以导致研究结论有差异,是因为研究学者们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或几个组合角度去进行研究,都分别有自己研究侧重点,焦点都普遍偏于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讨论与研究,没有一个通用的完整的全局性的剖析。也因为在线短租的跨界性与局限性,学者们只是针对在线短租企业的某些特点做出了分析和定义。

6.1研究结论

经过对严格筛选后的典型的国内外在线短租企业商业模式的全程分析,通过对其产业链、业务范围、实现价值的手段及盈利模式等的详细比较,在考虑了社会环境、人文因素、政策法规等外部影响的前提下,分析出各个环节的优势劣势,通过对于在线短租市场边界的重新构建,整合各方面优势渠道,以平台化分享经济的盈利模式对在线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提出创新建议。创新出发点可以从以下一点或几点出发:

1、照搬的国外同行商业模式的方式是不适用的。国外在线短租企业的诞生和生存环境与中国是有很大差别的,无论是从社会环境,人文特色还是政策法规,都与中国有很大差异。

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都存在国家面积大,人口数量少,人口素质高,有独立信仰的特点。由于国家面积大,很多风景优美的地区,或未经开发的区域,都不会有髙级的宾馆等服务行业,而民居或个人度假别墅却很多,这一点也与国外的土地产权规定有关。因此相对于宾馆酒店等专业的度假房屋租赁服务提供者,民居更有地域优势,人口数量少素质高,使得人们更乐意与陌生人友好相处,尽可能建立信任机制,确立安全的交际关系。而相同的宗教信仰,也让人们更为和善,更易相处,更乐于向别人提供帮助,更容易替对方考虑。这样优势明显的生存环境,为国外在线短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也为国外在线短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六:主题公园品牌营销战略研究——以华侨城欢乐谷为例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950年代,主题公园的雏形在美国问世。经过30年的发展,1980年代后期作为新旅游模式导入中国。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历史到现在约有六十多年,资源运营方也从中提炼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跟国外的主题公园相比,我国主题公园的起步较晚,从最开始的疯狂和盲目投资导致盈利不足的泡沫,直到现在幵始逐渐总结出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品牌是一种远远超出产品本身和使用价值的一种背书、一种关系、一种联想、一种资产,是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最关键的武器之一。主题公园通过品牌营销战略来构筑高端品牌形象,并以此赢得目标消费人群的心理认同和价值期待。一个优秀的主题公园品牌营销战略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提升主题公园品牌形象的好感度和影响力,这是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归纳总结出中外主题公园品牌营销战略的相同之点和不同之处,并探讨这些异同的深层动因,并试图为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营销战略建议。

从现有文献来看,多数与主题公园及品牌营销相关的研究其焦点主要集中于宏观盘点和具体个案解析上,应用导向和执行实操的相关研究尚较为欠缺。本研究分两个描述型研究和阐释型研究两个层面:梳理廓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基于此,以比较性研究的方法透视中外主题公园品牌营销战略的差异及其原因。这本身就有理论建构的价值。

在实践层面,因为在主题公园导入中国之处,资源方欠缺系统整体的思考,其结果是现在大部分的主题公园经营状况欠佳。根据较晚近的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5000家主题公园中,一半以上连年亏损,三成将将实现收支平衡,仅有两成不到的主题公园盈利。如何扭亏为盈成为我国主题公园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着眼于未来的系统化的品牌战略。唯有在品牌战略的统一框架下,主题公园运营方才能贯彻品牌传播的主题、腔调与个性,以及贴身定做的营销模式。通过对比研究、发展检视和经验总结,本研究试图为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营销战略建议,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2相关研究综述

伴随着主题公园这一全新的旅游形态在我国的勃兴,主题公园的相关研究迅速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10余年以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斐然,颇有创获。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看,国内学者对主题公园营销的研究2001年开始。2003年、2004年相关研究减少,2005年出现反弹,2010年是历年来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年。

从文献检索可以看出,最早设计主题公园营销的研究是在2001年,熊元斌和李艳对我国城市主题公园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主题公园客源市场开发及营销战略问题。在各位学者的研究中,设计的主题公园营销研究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区域研究几个方面。

1.2.1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方面,马继红对北戴河影视城营销进行了战略研究,从企业的实际经营项目出发,对营销战略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同时对人文景观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地主题公园的营销,学者研究都是结合本地的主题公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本地发展主题公园的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彭新平深圳“中国饮食文化城”项目研究,姚金亮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创新营销模式研究,徐媛緩与郭清清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例,探析了主题公园体验式营销模式,分析了体验营销通过情景、侵入,事件等产生作用的具体路径,并通过制定公园主题、成功设计场景和不断推出特色体验式旅游项目的方式达到体验营销的目的。宋纯在分析了海洋主题公园的基础上,辽宁海洋主题公园的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品牌营销、创意营销、本地营销和团队营销几方面的发展战略。

诚然,我国学术界对于主题公园的研究成果不可谓不丰硕,站在现有的基点之上,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可能。主要表现为,有理论而无实际操作,实务性的问题较少涉及,同时对营销的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也较为欠缺。其次,以国外一线的主题公园为参照坐标进行的研究澉若晨星。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品牌传播的视角,通过中外比较研究,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动因,从而从品牌战略的观念层面和营销执行的执行层面为我国主题公园提供可资参考的对策。

第二章主题公园的起源、发展与运营模式比较

2.1主题公园的定义

主题公园这一特定的旅游细分类型,滥觞于美国艺术家沃尔特迪斯尼。他最初的想法是创造出一个可以让全家人都一起开心的游乐场。经过多年努力,梦想终于照进现实,以世界知名的卡通人物米奇老鼠为核心创意,年全球第一座迪斯尼乐园终于在加利福尼亚建成。

作为最有想象力的主题性的游乐场,能够让全家共享欢乐,迪士尼乐园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全美国家庭的追捧。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逐步扩展到整个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盛况空前。从主题公园形态演进的视角,我们可以断言,迪士尼乐园催生了主题公园的概念,从此开启了旅游行业的主题旅游这一细分市场。

由此开始,经过近60年的创新和不断地发展完善,现代意义的主题公园,已经不是原来单纯的以某个主题为中心的游乐园,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作为复合型的娱乐综合体,其主题范围涉及电影、科技、历史文化、缩微景观、健康养生等等方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注重通过电子与数字技术创造特别的场景,并与消费者深度互动。

关于主题公园的定义在学术界也没有达成统一:

美国国家娱乐公园历史协会给主题公园的定义是:“主题公园是以乘骑设施、吸引物、表演和建筑围绕一个或一组主题而建的娱乐公园”。

主题公园方面的研究专家董观志教授认为:“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我国主题公园方面的研究专家保继刚教授认为:“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思,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

华东师范大学的楼嘉军教授认为:“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幵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边际资源、信息资源与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目的地。

综上所述,主题公园通过整合全世界最新的科技、文化、网络传播手段以及先进的服务与营销理念,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娱乐形式。现代主题公园最主要的特点是:场景氛围设计宏大清晰、细腻逼真;最新的光电科技、声效、机械、材料高度集合;同游客的密切互动。

2.2主题公园的发源与发展

作为一种具体的旅游类型,主题公园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荷兰,马都拉夫妇为纪念其离世的独生子,修建了马都拉丹公园,由此拉开了主题公园的序幕。

随后,主题公园这种模式被引入美国,并发扬光大。美国加州的迪斯尼游乐园拉开了世界大型现代游乐园的序幕。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技术被运用于场景中。这样,主题公园在发展中有了更激动人心的游玩体验、更鲜明突出的主题、更宏大的规模气势、更精心的项目安排,自然受到众多国内外游客的认同和热情追捧,主题公园产业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

第三章品牌营销战略概述.......9

1.概念界定:品牌..........9

2.品牌营销战略.........9

第四章世界顶尖主题公园的品牌营销战略.......13

1.世界顶尖主题公园的品牌定位.......13

第五章中国主题公园的品牌营销战略........20

1.中国主题公园的品牌定位战略.......20

第七章中国主题公园品牌营销的发展策略

在对中外主题公园的品牌战略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华侨城欢乐谷进行案例分析以后,可以看出中外主题公园在品牌战略上的异同,而这些关键的差异点将对两者各自的品牌资产的积累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故此,基于前文的品牌战略对比分析,以中国主题公园的跨越式发展和后发式突围为目标,本章将对中国主题公园的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提升和转型从观念和执行两大层面提供可资参考的应对策略。

1.观念层面:从产品营销走向真正的品牌营销

从根本上讲,国内外主题公园品牌战略的差异其实是运营观念差异的体现。因此,对于我国主题公园的运营方而言,要实现品牌战略的升级和转型,其首要在于运营观念的转变,要扬弃传统以面向短期市场拉动的产品营销,而真正从品牌构筑的角度来实施其营销战略,以在拉动市场的同时,为品牌资产的积累作长期投资。

1.1为品牌内涵构筑文化内核

如前述,国外主题公园普遍认识到文化对于旅游品牌的重要性,因而在执行层面亦相当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设。相比而言,国内主题公园则对于品牌文化这一核心问题存在认知上的模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品牌体系的文化缺位。鉴于精神内核对于整个品牌话语体系的极端重要性,构筑品牌的文化内核应成为我国主题公园提升品牌战略的重要乃至首要问题。

所谓品牌文化,是指品牌外在呈现背后所立基的精神和信念,它是企业精神和消费者心理需要的结合和化生。在市场从买者中心生产导向发展到卖者中心沟通导向的阶段,为摆脱产品层面的同质化困境,唯有通过多元化的品牌来实现差异化的市场区隔,和实现与消费者沟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通道。在这里,品牌文化作为品牌的内核集中体现为品牌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和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的统合,以此为共同意义空间,消费者最终形成对于品牌的价值认同和消费偏好。与此同时,为品牌文化所感召的核心消费群,他们对品牌的的体验、情绪和价值认同会潜移默化的对更多的普通消费者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实现的一件领袖的二次传播。

第八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950年代,主题公园的雏形在美国问世。经过30年的发展,1980年代后期作为新旅游模式导入中国。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历史到现在约有六十多年,资源运营方也从中提炼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跟国外的主题公园相比,我国主题公园的起步较晚,从最幵始的疯狂和盲目投资导致盈利不足的泡沫,直到现在开始逐渐总结出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品牌是一种远远超出产品本身和使用价值的一种背书、一种关系、一种联想、一种资产,是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最关键的武器之一。主题公园通过品牌营销战略来构筑高端品牌形象,并以此赢得目标消费人群的心理认同和价值期待。一个优秀的主题公园品牌营销战略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提升主题公园品牌形象的好感度和影响力,这是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现有文献来看,多数与主题公园及品牌营销相关的研究其焦点主要集中于宏观盘点和具体个案解析上,应用导向和执行实操的相关研究尚较为欠缺。本研究分两个描述型研究和阐释型研究两个层面:梳理廓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基于此,以比较性研究的方法透视中外主题公园品牌营销战略的差异及其原因。这本身就有理论建构的价值。

在实践层面,因为在主题公园导入中国之处,资源方欠缺系统整体的思考,其结果是现在大部分的主题公园经营状况欠佳。根据较晚近的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5000家主题公园中,一半以上连年亏损,三成将将实现收支平衡,仅有两成不到的主题公园盈利。如何扭亏为盈成为我国主题公园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着眼于未来的系统化的品牌战略。唯有在品牌战略的统一框架下,主题公园运营方才能贯彻品牌传播的主题、腔调与个性,以及贴身定做的营销模式。通过对比研究、发展检视和经验总结,本研究试图为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营销战略建议,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本研究在盘点梳理国内外主题公园品牌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已有文献基础上,试图导入品牌营销的理论框架和理论资源,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检视中外主题公园品牌策略在各个层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抽演构成品牌力的核心要素,为我国主题公园在当下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品牌营销指出可选择的对策和模式。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七:B院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1引言

在国企改革和建筑设计市场重组的时代背景下,B院作为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建筑设计国有企业,秉承“以人为本、以信为先、以精图存、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调整战略方向,不断开拓新市场,在市场中保持快速发展;然而同时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中层管理人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问题。

本研究拟通过抽取B院中层管理人员使用STAR原则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编码,同时参考专家意见,形成胜任素质模型初稿;根据初稿确认的要素,利用李克特量表制定调查问卷;在整理回收问卷的基础上,使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剔除负荷值低的因子;然后再对结果信度进行检验,看是否可以使用该结论作为胜任素质模型的结果;通过检验后,则可以得出基于不同维度的胜任素质要素模型;进而探讨该模型在人才郵选、绩效考核、培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1.1研究背景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演进,建筑设计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体现在行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均有大幅增长。而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的管理,尤其是事业单位改制过来从事建筑设计的国企,仍长期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尤其缺乏识别和培育中层管理人才的观念和能力。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中流破柱,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管理层的决议执行监督,全依赖于有力的中层管理人员,而很多建筑设计院恰恰没有全面客观的识别人才的标准和培育的人才机制,从而面临现有中层管理人员能力不足、聘用缺乏标准、培训缺乏方向等问题。

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从根本上讲是来源于人力资本。中层管理者不仅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而且管理的是知识密集型员工,这就对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行业发展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建筑设计行业的“条块分割”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区域壁全和行业壁鱼逐渐消失,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除传统国有设计单位外,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取得快速发展;外资设计机构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当前外资设计机构多以合资、股权收购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在带来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能更贴近我国市场需求;最后,一些大型开发商纷纷组建自身设计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行业内不同竞争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其竞争优势,传统国有设计单位如果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只有尽快弥补短板,提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才能更协调地永续发展,打造和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综上所述,构建B院胜任素质模型,不仅填补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空白,对管理提升做出了探索性研究,还将对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达成绩效目标、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1.2研究意义

从理论研究贡献上来讲,本论文从建筑设计国企中层管理者视角切入,结合组织行为学理念,构建胜任素质模型,丰富了特定行业的微观胜任素质研究,为其他微观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国内涉及建筑设计行业胜任素质方面的文献,多是从设计师角度来写,很少从管理者角度切入。

从现实意义上来讲,首先,本研究基于B院中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和调查,完成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协助完成了B院人力资源工作的相关部分课题,为人力资源管理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中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为人力资源其他模块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明确的标准,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标准理念,有利于切实解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层管理者的甄选,解决某些岗位中层管理者长时间缺岗的问题;为现有中层管理者的考核提供依据,并为其继续发展指明培训的着力点;同时也能为人才发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再次,通过胜任素质模型,B院可以选拔出适合组织的管理者,并提升其管理能力,通过中层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而辐射全院的管理,从而促进提升B院整体核心竞争力。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胜任素质理论发展

(1)胜任素质理论

学术界一般将胜任素质理论最早的研究界定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间,美国学者约翰弗莱纳根对美国空军飞行员的绩效研究,他理论思想的核心是“工作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工作评价要求”,形成了胜任素质理论的维形,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和总结了行为关键事件技术,为后来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核心的方法。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同过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工作绩效水平同智力水平相关性不大,在逻辑层面从侧面证实和肯定了胜任素质理论。第一个将胜任素质概念正式写入书的是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他认为人的任性和能力决定行动,行动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在著作《有效管理者:高效胜任素质模型》中,提出绩效是受三个关联因素即组织工作要求、组织环境、个人胜任素质影响的。

随后,美国的莱尔斯潘博士和塞尼斯潘塞提出,胜任素质是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能带来高绩效的潜在特质。一是强调了胜任素质的必要条件是带来能衡量的必要成果,二是限制了胜任素质使用的范畴是依赖于具体的工作情境的。

胜任素质理论发展至今已比较成熟,我国理论界也提出了对胜任素质理论的认识,目前对于胜任素质概念的界定有一定差异,本文倾向于使用彭剑锋教授给出的胜任素质概念。彭剑锋博士认为,胜任素质模型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可预测、可测量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动力等。胜任素质的作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对胜任素质的界定包含了三个要点,即第一,与工作绩效紧密相关,可以预测将来的工作业绩;第二,与具体的工作情景相联系,有动态性;第三,能够区分绩优者与一般者。从胜任素质的发展来看,目前学术界有三种经典理论,即冰山模型、洋葱模型、胜任素质词典,这三种经典理论有一定的传承,沿袭的关系如下图:

2.2文献综述

2.2.1国外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现状

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胜任素质相关研究,美国学者在选拔美国政府驻外联络官时,对应试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后,通过整理挖掘和比较分析,发现绩优者同普通者之间有差异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可以通过挖掘被识别出来。他指出了驻外联络官需要具备的三种核心胜任素质,这是胜任素质的雏形,也是对某类特定管理者胜任素质的描述。

国外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者不仅局限在企业管理领域,在公共事业和政府机构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国MCI就组织了对公共事业单位组织中不同阶层人员的调研,并识别出他们应具备的绩效标准。

随后,美国劳工部也做过胜任素质调查,通过对服务于美国四大经济支柱行业以及公共事业部的250名年轻人作行为事件访谈,目的是归纳年轻人成功必须的素质。这项研究结果后来应用于美国的政府和学校以及福利机构的改革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述,国外研究机构、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对胜任素质模型均有涉入研究的实践经验,并且研究技术和方法日趋成熟和完善。

2.2.2国内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现状

国内对胜任素质概念接受较晚,相应的研究也相对滞后,在逐步接受胜任素质管理理念后,随着国内企业人力资管管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始涉入相关研究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下是部分学者关于胜任素质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看出,从胜任素质理论及模型的最初诞生到现在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很多专业机构、企业以及公共事业组织积极研究,并将研成果很好地应用到了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关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理论和方法很多,并且各有利弊。

总的来看,国外胜任素质研究发展更快,一是由于研究机构或者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使得调研样本的深度和宽度都有一定保障,并且有的研究时间比较长,也能避免样本不稳定带来的误差;二是由于机制问题,国外胜任素质模型建立后能较快运用于实践,对管理工作的提升有较显著的效果,从而也刺激了研究者的热情,使更多的组织或者企业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相关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胜任素质模型的核心构建流程,以及具体应用方式。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国外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很多是基于具体情景之上的,此外,我国的文化价值观有其自身内涵和特点,对于人的潜在的素质尤其是动机,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具体使用的方式方法上也会有不同,例如行为事件访谈中遵循的礼仪和习惯是有所不同的,基于不同的思维习惯应有对应的问卷设计。

3B院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17

3.1B院发展概况.......17

3.2B院中层管理人员现状......20

4B院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分析......26

4.1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思路.......26

5B院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应用方案设计.........41

5B院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应用方案设计

5.1基于胜任素质模型旳招聘方案设计

在人才招聘方面,B院原来采用的模式是,根据院战略需要发展规划以及人力成本控制限额,结合各部门提交的用人需求,制定年度人员编制规划和招聘计划,并选择不同的招聘渠道实施年度招聘计划。原有的人才招聘和选拔是以岗位任职资格说明书为依据实施,通过本次研究构建的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将使人才的招聘和选拔更加科学。

依照本文建立的胜任素质模型,重新设计了人才招聘、选拔的流程,优化了每个环节的测评方法,下面以招聘B院经营管理部主任为例介绍应用。

B院的经营管理部主任一职虚位以待很长时间,经营管理部本身是管理院经营活动的中心枢纽,经营的跨越式发展和日常健康运营,对于院战略目标的实施可谓是至关重要。前任招聘到岗的经营管理部主任在试用期第一天,被安排参加院战略研讨会,在会场中的各种表现,给主管人力资源的院领导的印象是情商太低,经院办公会讨论达成一致决议最终停止对其适用。将胜任素质模型纳入招聘和选拔以后将会尽量减少类似情况,具体拟定为以下六个阶段:选定招聘渠道发布信息、制作基于胜任素质的岗位任职申请表、初步蹄选候选人、幵展结构化面试、基于胜任素质背景调查、确定人选完成招聘。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B院发展需求,从行为事件访谈开始,制定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分析和检验,最终得四维度十四要素的B院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

6.2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的是在对B院进行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并尝试将胜任素质思维以及模型所获得结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院领导、人力资源部以及参与访谈、调查的中层干部和员工的大力支持,研究结果也得到了院内的认可,但是由于时间、经验、资源、技术水平的限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首先,由于受工作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邀请20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对于提取要素样本的宽度不够,研究时间有限,未能做做实施战略规划前后对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要的对比。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抽样的范围,釆用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持续跟踪改进指标要素,以促进对B院中层管理者胜任素质的研究。

其次,本次构建的胜仟素质模型,仅识别了要素和维度,对要素的权重分级未做深入测量和分析,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重点考虑,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八: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以ZY公司为例的分析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论文的研究背景

对于知识、智力、技术要求都很高的保险公司来说,人才无疑是推动其企业业务、管理、技术、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总之,人才是保险业的发展壮大的关键。IBM公司总裁曾经说过。抢走我的资金、烧毁我的厂房、拿走我的机器,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五年之后一个新的IBM公司又将会出现。由此可见,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保险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新形势下,保险公司只有以“人”为核心,视人为“资本”,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持续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才能基业长青,兴旺发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国际跨国保险公司已经加快了对我国市场的占领,开设了越来越多的网点,其管理和业务发展需要的人才主要来自于挖取本土的保险行业。虽然各方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我国有能力的中高级保险人才却相对匾乏,由此引发的对人才的争夺可想而知会相当激烈。可以说,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我国保险业规模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保费收入占世界保险市场份额和保险密度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相当的距离。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都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保险行业的核心人才成为各个保险公司争夺的“稀缺资源”。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保留住这些核心人才,成为一个难题。

从某种角度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员工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其精髓就在于不断的激励员工。只有充分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才能更好的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才能更大的发挥其作用。除了注重员工在物质方面,比如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各方面的需求外,还要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主要体现员工对个人前途发展和自我成功的需求上。但是,现在我国大多保险公司中尚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地阻碍了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使得高素质人才的聪明才智无法发挥。人才的缺乏以及公司在留住优秀员工方面的无能才是保险公司发展的真正瓶颈和危机。纵观那些业绩优秀的保险公司,它们无一不是因为拥有一套完善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聚集大量的优秀人才,并吸引和留住他们。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采用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保险行业核心人才管理为切入点,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ZY人寿保险公司核心人才流失的实际情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核心人才流失的根源和管理体制中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探索保险企业核心人才激励体系,以期为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实践证明,保险企业对核心人才激励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吸引、留住、用好核心人才,也就是企业采取何种激励措施,实现企业核心人才价值最大化;二是如何在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保持激励措施的持续有效性,实现企业核心人才可持续性发展;三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保证核心人才的不断更新和合理流动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损失最小化。本文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选题背景与意义,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并介绍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再通过对保险企业基本情况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范围。接着将进行研究主体部分,首先通过使用上文介绍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详细分析保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人才激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保险企业的核心人才激励提供现实依据。根据上述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接着从保险企业核心人才激励的总体模型框架、薪酬激励、弹性福利计划、成就激励、情感激励和环境激励等几个方面对保险企业人才激励进行详尽的论述、分析和研究,并在最终对全文的研究过程做出准确的总结。本文的结构如1.1所示。

2理论基础与文件综述

2.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1.1国外的研究现状

罗莎贝丝莫斯坎特从组织结构变革引起权力变化的角度分析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他认为随着旧层级制度的转变,旧的激励机制作用明显减弱,原来不同职务和部门甚至公司之间的明显区别也变得模糊,而新的激励手段却能更有效的激励员工。这个理论阐述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一切激励手段必须根植于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且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进步的双赢。

英国学者尼尔格拉斯认为,组织不仅要注重丰富员工的生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发展做出规划,只有把对员工的事后评价制度变为发展规划,真正把事后的判断性过程变为事前的建设性过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

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和经济日报工商部共同编著的《新经济革命》一书指出:股票期权奖励是激励核心人才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激励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普遍采用,其特点是通过股票期权的形式,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核心人才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这种长期激励手段,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最常用的举措,切实有利于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斯蒂芬罗宾斯认为;激励知识工作者,金钱和晋升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们一般有着较髙的报酬并且喜欢自己的工作。对他们的奖励主要应该来自工作的本身,比如给他们提供有挑战性的、不断发展的工作;允许他们以自己认为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给他们实现自己兴趣的自主权;为了使他们了解其专业领域的发展,为其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会议、培训、专题讨论会等)。企业核心人才与知识工作者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注重自身的发展,希望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挑战性,希望在工作中满足成就感。由此可见,对核心人才的激励,不能单纯的使用物质激励,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激励。

国外企业普遍认为企业明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核心人才今天的努力程度。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和荨敬核心人才。首先,人才的选拔需要经过严格考核,并经过实践证明且定期进行考核把关,才能走上核心岗位成为核心人才;其次,为了充分调动核心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企业采取了奖金、红利、升迁、期权和股权等多种激励方法。

2.2核心人才的概念的界定

2.2.1国外对核心人才的界定

国外对核心人才的论述比较多,形成了一些极具参考价值的成果,但是由于各国的企业发展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对核心人才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没有形成又统一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美国联邦航空署将核心人才定义为:在组织中占据核心位置、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格的代替者,其它员工也无法胜任其职责的组织成员,如果因为社会性事件不得不离开时,将严重影响和损害原有部门的功能和连续性。创立了美国国际职业体系公司的贝弗利凯认为,“核心人才”对企业的奉献和忠诚,构筑起了企业成功的脊梁,打造了企业的财富大厦,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美国国税局(则以员工的收入额来界定核心人才:年薪超过13万美元的办公室官员、拥有企业股份超过的员工或拥有企业股份超过1%并且在一个财年中的薪酬超过15万美元的员工,这些被认为是核心人才。5%

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用三叶草象征性的说明组织是由核心工作者、契约工作者以及具有伸缩性的员工这三组截然不同的人员所组成。他们接受不同的管理、领取不同的工资、有着各自不同的期望,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被组织管理起来。如图2.1所示,图中第一片叶子代表核心人才,他们由优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构成。他们是组织里的最重要人员,拥有组织最需要的知识,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国外企业对核心人才的理解,往往是从核心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收入方面做出界定,没有从核心人才的内在因素去分析,忽略了核心人才的个体需求,以及察赋特性对其他员工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这种界定不够系统全面,局限性较大。另外国外的界定标准诸多方面与我国企业对核心人员的理解也不相符,国内有些体制内的知识型企业不能以收入多少来界定核心人员,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不一定比其他员工享有很高的薪酬。

3保险企业核心人才激励现状及问题分析.......20

3.1保险行业人力资源现状.......20

3.1.1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基本状况.......20

4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一以ZY公司为例.....38

4.1保险企业核心人才激励模式......38

5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实施与保障......55

5.1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实施控制.......55

5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实施与保障

5.1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实施控制

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实施与控制过程是对保险企业人才激励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监督、控制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制定改进措施的动态过程。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实施是对保险企业的过程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原因在于只有制定能够具体实行的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措施、能够对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方法与体系才是最有意义的。

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在制定完成策略与方法后,并不代表一定有效果,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成果的好坏决定于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具体实施过程。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必须要落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去,不能只制定文字上的政策与制度,只有口号,没有真正的实践,与此同时,保险企业还需保证核心人才激励的效率、效果以及适应性。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要遇到未曾考虑到的各种情况与问题,假如这些情况与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被发现并且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保险企业的人才激励措施陷入窘境。因此,为了保证保险企业的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方法能够正确的实施,并且有效的处理在实施动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对保险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过程进行控制。具体如图5.1所示。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保险企业能持续健康向前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是否建立健全适合当前保险公司特点的激励机制。因此,有效地激励保险公司的优秀核心人才是保险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首要任务。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本文基于保行业核心人才激励的现状和实际需求,结合行为科学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深入的研究了ZY保险公司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激励机制的方案措施。

(2)本文立足对激励理论的研究和思考,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保险行业核心人才的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调查和分析,剖析了保险行业核心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其次,通过对保险企业现存的核心人才激励的剖析,提出了核心人才激励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原则、思路、任务、模型及基本内容和保障措施,为保险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了基础性的设计工作。

本文结合保险企业的核心人才资源现状和面临的内外环境,以保险公司核心人才激励机制中为突破口,将各种激励理论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在综合各有关激励理论观点基础形成了保险企业核心人才激励机制总体框架模型。本模式目前还没有在公司进行全面推广,如果能够实施,将对员工产生全方位的激励,减少核心人才的流失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才自我期望,提高人力资本管理水准,并使得整个公司激励机制丰富多彩,对核心人才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培育特色鲜明的员工企业文化。

本文对保险行业的核心人才激励模式及如何从制度上来保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薪酬与非薪酬相结合的新型激励体系,保险企业核心人才激励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的补充与完善,确保该体系的先进性,确保公司及员工利益的保值与增值。这是本文所提出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九:新医改下GYI公司与ZY医院股权合作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药卫生事业所取得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国城乡的医药卫生体系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防病治病能力持续增强,全面的医保的覆盖范围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区域面积正在逐步扩大。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基础性公共卫生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还处于薄弱状态,药品生产流通机制不规范,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全国的医院体制建设、运行管理机制还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医药收入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利润来源,我国政府对医药卫生投入虽然提升巨大,但人均医药费投入尚显不足。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医保费用支出的总量不断增高,不合理用药和治疗过渡控制乏力;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看不上病”的矛盾依然突出。

2009年新一轮医药改革全面开启,新政出台首次创造性提出“四梁八柱”的改革构想,提出一个目标构想,即建立广覆盖总体目标,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药品,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四大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八项支撑配套建设:对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行协调统一管理;政府致力于高效规范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提出逐步实现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并由政府来主导实施对公立医院的多元化改革,逐步形成社会办医的基本格局;对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革;严格监管,构建起严格有效的监管体制;鼓励医药卫生创新机制,确保人才保障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全民共享;通过依法治国,搭建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本文针对当前新医改大背景下,研究了医药行业和医疗机构所面对的问题,医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医药分幵趋势下,同质化趋势造成医药企业之间对传统渠道资源的竞争空前激烈。二是国内医药企业对医疗机构传统药房配送模式的高度依赖,导致面对配送权买断、药房托管、股权合作等院企合作新模式时难以抉择。三是由于缺乏具体政策支撑,造成医药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在探索、创新院企新型合作模式时存在严重焦虑。医疗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家投入不足,导致基础医疗保障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也限制了全民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2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医药企业与医院开展的股权合作为目标,为国家开启的公立医院多元化改革进行探索,通过研究,探索建立明晰的产权机制、责权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医药合一的新型合作关系;探索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探索医院用人机制和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将事业性质与产业性质分幵;摸索“医药分开”新模式和医院“管办分离”后社会资本办医的盈利模式。

本文中GYI公司通过股权投资进入医疗服务产业的主要做法是,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以医药健康产业战略合作为基础,以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为切入点,通过与医院合作共建区域性医院管理公司为基础平台,逐步幵展医疗服务业务;根据目标医院的实际情况,采用投资控股、整体划转、药房托管、服务托管等合作模式,通过医疗物资集中采购与配送、大型医疗设备租赁、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组建营利性专科医院和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中心等实现投资回报。这种基于股权投资的战略合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购销合作模式,对探索“医药分开”路经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GYI公司对公立医院进行股权多元化战略投资合作,对政策因素、背景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投资分析、风险控制等理论,对比药房托管、新设和股权并购等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提出对公立医院股权多元化的建议。

2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市场竞争理论

2.1.1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美国经济学研究专家迈克尔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鱼、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该分析模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的竞争战略,帮助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可以有效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从企业的投资模式来讲,针对企业不同类型的业务,投资战略可以分为扩张投资战略、稳定型投资战略和紧缩型投资战略。对企业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型业务,适合釆用扩张型投资战略;对己经发展良好的核心竞争业务,适合釆用稳定型投资战略;对目前仍需要存续发展但市场已经逐步萎缩的业务,适合采用退却型投资战略,按投资战略的投向特征分类分为,专业化投资战略和多元化投资战略。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企业投资战略的特征及制定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够帮助企业选择正确投资战略,更好促进企业发展。刘立讳在其发表的文章中认为:投资战略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是有选择有取舍地对投资方向的明确。企业投资战略一是服从于企业总体战略,二是受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制约于影响,三是决定着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

2.2文献综述

2.2.1国外文献综述

欧美国家医药医疗产业与社会医疗体制基本成熟,其中医药分开制度早已随着医师和药师职业资格制度和药品分类制度发展自然形成。近些年随着医药健康产业不断融合,重点侧重于产业的整合,且这方面的探索的文章较少,故此,我们仅能从起卫生管理和对医药健康产业规划方面进行一定的了解。

国外医改政策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的改革,都还是学界研究的一个偏门。我们除了从医院管理角度对国外研究外,还可以从产权角度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解。国外学者对公里医院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产权和治理两个方面开展的,积极治理于构件产权明晰于服务高效。

罗伯特蒙克等对产权的定义论述认为,资产的拥有包括三层要素:拥有者有按照自己的医院使用资产的权利;拥有者有权对任何一个使用这份资产的其他人实行管制;拥有产权的人对资产的拥有权,按照自己意愿进行转让。产权理论的实践应用表现为很多国家经过的产权多元化运动,包括公立改变为私营的过程。在对医院的产权结构是否影响效率的实例研究中,斯隆认为,总体上,实证研究证明了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的效率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威尔森等更早的一个研究发展,非营利性医院的效率低于营利性医院,但比起公立医院来,显得更加有效率。在医院管理体制研究方面,有一些国外研究表明,医院董事会在监督医院运行方面的作用很大。卡麦隆指出,医院管理的董事会制度已经比较完善,董事会对于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负有责任。研究报告现实,医院董事会通常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是被动的,他们常将诸如改进医疗质量的责任扔给医务人员和医院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董事会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源于公众报告中有关医疗质量的数据和公众对医疗机构行医活动的关注。董事会在监督和改进医院服务质量方面,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特别是在保证安全,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有效保证盈利于公平地提供医疗服务方面。

通过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报告,我们明白国外的研究焦点在于公立医院产权模式下的效率性与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国外的公立医院如同一个企业,在保证民众公共医疗需求的前提下,如果无法实现自身的运转,是可以转型为私立医院。一些学者认为转型后的私营医院的效率要高于公立医院,这给我们国内开展的公立医院改革以很大启示,因此可以加快放幵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步伐,探索多种形式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路径和模式,探索公司化模式吸引战略投资者,建立董事会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可以在确保其公立性基础上,加强管理约束,构建监控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我们要适当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国情稳步推进中国医改进程。

3行业现状分析........8

3.1行业综述.......8

3.1.1医药产业市场概况.....9

4GYI医药公司与ZY医院股权合作案例分析.......18

4.1企业及医院简介......18

5GYI公司与ZY医院合作战略实施建议......30

5.1项目实施建议.....30

5GYI公司与ZY医院合作战略实施建议

5.1项目实施建议

GYI公司在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目标医院有强烈合作愿望的前提下,在综合考虑该地区人口数量、疾病谱、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状况、医疗市场发展潜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拟将河南省ZY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第一个试点项目。该项目还具备医院条件佳(收支盈余、政府支持大(保留纳入合作项目人员的事业编制、投入成本低、管理风险小的特点,具有多年企业化运营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GYI公司探索进入医疗产业的适宜目标。

5.1.1投资模式的建议

该项目建议选择股权投资模式,符合GYI公司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战略规划。通过设立医院管理公司行使出资管理权,除了能够获得持续的资本保值增值外,将拥有一个区域性的医疗市场,拥有优秀的医护资源、客户资源、研发后备资源,强大的采购资源等。

该项目无形资产尚未计算在内,附带大量土地稀缺资源丰富,后续开发手段丰富。

该项目战略意义重大,经济测算可行,建议实施股权合作模式进行投资,可最大限度获取投资收益。

6结论

6.1研究结论

一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企业与医院之间基于股权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医疗机构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医药企业垂直打造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快速聚集医疗人才、加速公司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快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快速带动相关核心业务协同发展。

二是有助于医院建立明晰的产权机制、责权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医院投入不足,为医药分家提供新模式,创新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方式,推进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摸索“管办分离”后社会资本办医的盈利模式。

6.2论文创新

从股权投资合作的角度,探索公立医院市场化改革和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对医药企业全方位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和股权合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运用了市场投资和社会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评价,从而得出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疗服务产业的有效路径。

6.3存在不足

由于对医疗服务行业管理的细节和相关数据收集有待完善;对市场理论与实际应用如何结合尚显不足,对其论述并不够充分和深入;目前公立医院受政策限制较多,例如公立医院利润分配的政策瓶颈尚未突破,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论证研究;对于药房托管、信息化合作赞助等合作模式及影响尚未进行充分的论证。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第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目前全球经济由于受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正处在危机后续的萧条逐步趋向于复苏的过渡转变阶段。这场金融风暴将全球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主要问题逐一暴露出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财政风险,其覆盖面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同时还涉及到了包括巴西、阿根廷、俄罗斯、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随着世界各国政府财政风险的加剧,许多地方政府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例如,墨西哥、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政府由于承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养老金计划致使政府所承受的债务水平远远高于其公布的水平;20世纪末期,南美各国,如智力、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国的不良资产占政府财政成本的比例均高于 25%;2009 年,发生迪拜危机;2010年,希腊政府爆发大规模债务危机,并引起了民众的大规模罢工、暴乱等活动;2010 年美国国债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占该国GDP 总量的75%以上。严重的政府债务问题,不但使上述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也使全球经济受到了巨大影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同时还伴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提升,民生、就业与社会医疗等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这些政策的实施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必然暗藏着地方政府对建设及保障资金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也将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加。同时,在全球爆发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要求国内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面对周边各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为此,在 1998~2003年六年间,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举措,同时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导致国债负担率和财政赤字明显上升。据相关统计表明,2002 年我国中央政府国债负担率已经超过15%,赤字率高达3%,财政赤字数首度超过3000亿元。2008年以后,中国政府为了有效地应对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问题,中国政府对财政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变稳健的财政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颁布了 4万亿救市计划方针。

1.2 研究方法

鉴于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故而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学科交叉,多种研究方式及分析手段并用的方法,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第一,规范分析法。规范分析则是着重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方法,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本文中作者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规模及结构、构成特征等实际情况,通过规范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如何对债务进行有效地控制及管理,降低债务风险的建议及相应对策。

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所谓定性分析是指以逻辑演绎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理论分析及经验总结得出结论的一种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则是基于严谨的数理统计思想,运用数学工具对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后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债务产生、构成及如何控制的分析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采用计算、绘图软件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这又构成了定性分析,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相关经验,结合数据分析与统计得出结论。因此,本研究工作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第三,理论探索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在本研究工作中,大量运用了理论探讨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既运用了大量的财政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又与我国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国外经验借鉴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部分成功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及对策。

第四,比较研究。在本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国内外研究方法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又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途径与方法。

第2 章 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内涵

2.1.1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2.1.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内涵

所谓风险是对一种不确定性的描述,但是它有可以表征对一种未来状态已经具有某种确定性概率发生的不确定性。针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以认为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债务可能产生的破坏或者损失的可能性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客观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可预测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完全可以预测、评估、控制、并加以防范的。

(3)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债务的发生、程度的大小及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确定性特征。

(4)风险的不利性。地方政府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都预示着对风险主体必将产生不利效应。

(5)风险与利益的对称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其债务资金收益具有对等的可能性,即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主体,其在承担债务风险的同时也将有权享受债务资金收益的报酬。

2.2 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理论

2.2.1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按其类型不同可分为: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由需求决定。在激励过程中首先明确被激励者的需求特征,找到其需求中尚未得到满足的部分,并以此为出发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2)过程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的描述主要侧重于心理变化过程的激励及行为的指向和选择。当个体通过努力取得报酬后,他的满意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他个人所得的实际报酬数量,还取决于他与所在团队中其他成员获得报酬横向比较后的相对报酬数量。无论所获得的实际报酬数量的绝对值有多丰厚,只有团队中的报酬数量达到相对平衡,才能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否则,必然会影响团队协同合作氛围。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典型代表作。

(3)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该理论主要从激励目的入手,研究如何通过激励的手段改造人的行为。该理论假设人们全身心投入做某件事时,能够带来正面的成果,而有意的避免相应该过程产生负面成果的行为。因此,该理论主要分为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两类。上述两种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综合使用,强化理论应用较为广泛。所谓强化理论是指组织上采用积极的激励政策引导该行为的持续发生。在该过程中对那些对行为的发生起到负面阻碍作用的个体进行警告惩罚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强化对象,由于其需求层次不尽相同,强化手段应该有所区别。同时,需要采用积极的引导方式,而绝非盲目奖罚。

第 3 章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19

3.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析..............19

3.1.1 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分析............19

第 4 章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经验借鉴..........35

4.1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35

第 5 章 控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与建议.............42

5.1 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支出.............42

第5 章 控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与建议

5.1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财权分配体制

5.1.1 完善地方政府税务体系

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1)确定主体税种。通常,地方政府将税源丰富且稳定、受经济周期性影响较小、征收管理方便的税种确定为主体税种。针对于县乡级政府需要尽快确立主体税种,将营业税和所得税在地方税作为其税收的主体,稳定县乡财政收入。

(2)合理分配共享税的分配比例。所谓共享税是指,某些税种的收入并不一定完全归属于中央或地方政府,而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近些年,我们通过对地方政府税收情况的分析与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共享税方面,可以降低中央政府分配的比重,将其彻底归属于地方政府管理。其次,适当提高共享税中的某些税种在地方政府的分享比例。在调整过程中,增值税应该首先予以充分考虑。该税种作为个税之首的,且征收范围及比重在不断扩大,无论将其列入中央税还是地方税都不太合理,因此,建议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独立的增值税税种,并采取独立管理的方式,这样划分能够充分体现中央与地方各职其政、各理其财的税务制度,从而避免共享税给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带来的弊端。

(3)新型税种的划分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些新型的税种,例如:社会保险税、遗产税、道路税、房产税等。而这些税种的划分与归属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根据新型税种的自身特点及用途将其合理的进行划分,使得该部分税收能够充分的投入到经济建设,有效解决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的现实问题,这是新型税种划分依据的根源。

第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土地转让金的收入,但是随着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无论在土地转让方面还是群众购买力上都大大限制了房地行业的收入。同时,国家为了规范金融市场,对新融资平台的建立设定了更高的门坎。由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途径不得不主要依赖于贷新还旧,这使得地方政府流动性债务风险逐渐增大。因此,地方政府既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债务管理、防范机制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化解其债务风险的相关应急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